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59.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提纲,旨在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历史知识。
下面是详细内容:
一、考试概述
1. 考试时间和地点
2. 考试形式和要求
3. 考试内容和权重
二、重要历史时期
1. 中国古代历史
- 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三国时期
-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时期
- 元代、明代、清代
2. 世界历史
- 古希腊罗马文明
- 中世纪欧洲
-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事件
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
- 红色革命和长征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
2. 世界历史事件
-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 冷战时期和东西德统一
- 当代重要国际事件
四、历史理论和方法
1.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学派
2. 历史的评价标准和问题解决方法
五、历史知识点记忆技巧
1. 制定复计划和时间安排
2. 制作知识点摘要和笔记
3. 运用图片、图表和关联记忆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4. 参加模拟考试和做历年真题
六、备考注意事项
1. 注意阅读和理解题目要求
2. 注意词汇和历史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3. 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以上为本次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提纲,希望对考生能在复习中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必修Ⅰ政治专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地方:道、州、县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3、明朝设特务机构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第三单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南京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高二历史备课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
有大宗和之分。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宗法制的影响:保证了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的稳定和团结。
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制度;②确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机设置三公九卿制度。
设置、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掌军事。
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四、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
2.隋唐时期在中央采取:三省六部制:掌决策,掌审议,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在地方实行。
除、、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外,地方设,简称行省。
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五、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中央集权。
2.内阁的创立: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1.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2.《吉尔伽美什》史诗3.《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作用: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历史价值:(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宝贵的第一手文献。
4.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第二大5.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6.佛教的创始人,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创始人:悉达多•时间:公元前6世纪•背景:(1)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2)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遭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反对;(3)新教派和新学说流行•发展:公元前3世纪臻于鼎盛并开始外传,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7.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发展、全盛的简况•形成:在平民与氏族贵族的长期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基础: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发展: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全盛:公元前433至公元前429年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8.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及其时代局限性•影响:(1)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2)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局限性: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被排除在外9.《荷马史诗》•民间艺人(荷马)吟唱的口头文学作品•《伊里亚特》和《奥德赛》10.希罗多德和《历史》•“史学之父”•《历史》:以事件为中心的叙述体史书11.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2世纪初,达到最大规模12.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13.“十二铜表法”•时间:451B.C.—450B.C.•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罗马法体系的渊源14.古代罗马法体系的历史价值和局限•完成:《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积极作用:(1)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2)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3)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局限: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15.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伊斯兰教随帝国扩张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16.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的时间17.16世纪以后持续扩张,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封建大帝国18.欧斯曼帝国控制亚欧商路,迫使西欧开辟新航路19.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产生:6世纪下半叶•基本确立:11世纪前后•确立标志:封臣制(附庸制)与封土制(采邑制)相结合20.“采邑改革”的影响 8世纪上半叶•(1)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农奴化的进程(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2)土地被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3)国王权力实际有限,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21.卡诺莎觐见及其影响•时间:1077年初•影响:其后教权不断增强,13世纪达到极盛。
2011年金禧中学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内容要点】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产生(1)产生的时间:出现于春秋时期(2)产生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进步:①铁制农具的出现和使用②牛耕的出现和推广(3)小农经济的特点:①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即男耕女织。
②自给自足。
(4)评价:①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因此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井田制:(1)时间:实行于商周时期(2)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3)崩溃的时间:春秋时期(4)崩溃的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②各诸侯国先后变法,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2.土地私有制:(1)时间: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在中国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2)确立的标志: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进行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给与全面肯定。
(3)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来源:土地兼并(4)土地兼并在封建社会不能彻底根除的主要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金属冶炼业2.纺织业3.陶瓷业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商业的发展2.城市的繁荣:(1)唐代之前的城市,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
对商业进行严格的限制。
如,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2)宋代商业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表现:①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街市②还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
(3)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等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时间:明清时期(2)地点:江南中小工商业市镇等地,发达的手工业部门如纺织业等(3)特征:雇佣劳动关系2.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明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迁都- 周朝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发展5. 隋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辽宋夏金的并立与战争- 宋朝的海外贸易与科技发展7. 元明清-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建立与衰落- 清朝的兴起与近代化的尝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外困境-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的共和国与帝国2.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封建制度- 大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3. 近代欧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5. 冷战与当代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欧洲的联合与亚洲的崛起-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变革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成就:冶金1、青铜: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二、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新品种金宝地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控制严格: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空间),按时开市闭市(时间)有专职官员市令或者市长管理。
2、唐:坊、市分开,定时开市,闭市。
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历史必修三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根据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编写>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1)道家:老子和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3)墨家:墨子(4)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子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1)孔子:“仁”的学说——思想的核心;“礼”的学说;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2)孟子:仁政学说;民贵君轻(3)荀子:天行有常”“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2)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太学的建立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1)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4)“二程”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5)朱熹: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气论(6)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万物源自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李贽:①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学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④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2)黄宗羲:①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c: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② 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而非君主③ 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3)顾炎武①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② 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④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如著作《日知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史复
- 原始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 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 古代帝国的兴衰和文化成就
二、近代史复
-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 辛亥革命与共和中国的建立
-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革
-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三、现代史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外交政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四、历史知识点梳理
- 历史名词解释
- 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联性
- 名人传记与历史事迹
- 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历史解析与思考
-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 历史事件的原因与结果分析
- 历史经验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借鉴
- 历史对未来的指导作用
六、复方法与技巧
- 定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
- 制定复计划与时间安排
- 多种渠道获取历史资料
- 积极参与历史学科讨论与交流
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
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克己复礼”,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②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
孟子政治上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荀子政治上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③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④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
他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⑤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影响很大。
2. 西汉时,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宣扬“君权神授”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事道德标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他还兴办太学。
高二历史水平测试复习提要一、学习必备的三大史观1、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鲜明特点:(1)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是如何看待历史的问题。
(2)联系历史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是如何运用历史的问题。
(3)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这是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
2、近代化史观: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 内容: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
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
3、全球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它包括长时段的发展趋势性以及整体性。
趋势性就是说全球史观反映了人类文明相互交流逐步摆脱分散并走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世界逐步联为一体,而且这种趋势至今尚有加强的前景。
而整体性则说明全球史观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
最初步骤:考纲编页码或六册书带齐第一册复习提问本册分为五个单元,计分成四个主题进行。
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学考+选考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经济政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夏商周)——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出现曲柄锄(中耕),大镰(收获),耧车(播种)。
西汉:耦犁(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春秋战国:秦国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陕西关中,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汉代:井渠法(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
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②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④脆弱性:天灾人祸,统治者的过分剥削都会导致其破产。
⑤保守性: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长期不变,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发;纺织原料:麻,葛,丝;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山西,浙江新石器遗址)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发现玉蚕;纺织业再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花色品种多,技艺高(马王堆1号汉墓:素禅纱衣,起绒锦);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丝织工艺水平提高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产生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商周时代: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制造水平世界领先;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汉代:(1)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2)燃料:煤炭(3)(东汉)杜诗创造“水排”:水力鼓风装置(供风形式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力鼓风。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就是用学习到的知识通过整理得出来的提纲。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时间:14、15世纪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4、人文主义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二)1、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1)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
(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
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
(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
(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
(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
(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3、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手册提纲(湘教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手册提纲 (湘教版)第一章:古代社会与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 早期人类的文化与艺术表现- 早期人类的科技与发明2. 祖先文化与古代帝国的兴衰- 古代人类的宗教与- 古代人类的文化传承与认同- 古代帝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古代帝国的经济发展与衰落第二章:近代历史与革命1. 欧洲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思想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2. 近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崛起- 世界两次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联合国成立及其作用第三章:现代中国与世界1.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变革- 鸦片战争及中国的危机与改革- 辛亥革命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潮-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2.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发展-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与合作- 中国对国际问题与全球治理的贡献第四章:当代世界与全球化1.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现代化与发展的挑战- 政治体制与民主制度的争议-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信息时代与科技革命- 互联网与数字化社会的兴起- 科技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的未来第五章: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历史观念与历史素养的培养- 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与启示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史料的收集与评价- 历史研究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注:以上提纲仅为参考,详细内容请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与完善。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知识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基本内容:
(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2)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5)分封制的作用(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3、实施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
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
(1)建立: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秦国统一六国主要原因:经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疆域: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及东海,西达陇西。
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①创立:秦始皇
中央:皇帝制度②特点:A、皇帝独尊
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B、皇权至上(核心)
地方:郡县制度 C、皇位世袭;
③影响: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中央官制-----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注意:始皇时,丞相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
(3)、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地方政治制度)
①建立过程:春秋时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
②概况:A、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掌管行政)
B、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
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特点:A、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④作用: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3)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5)消极: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疑难解惑】
一、选择题
1、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爵位 B.分封土地 C.分封人口 D.规定贡赋
2、周初实行分封制的前提是:
A、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B、宗法制
C、扩大疆域
D、安抚功臣、贵族、王族
3、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5、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庶子继承制 C.次子继承制 D.嫡长孙继承制
6、关于西周宗法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是一种血缘关系
B.是一种宗族关系
C.是一种等级制度
D.是西周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7、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
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
D.保证王权稳定,避免内部纷争
8、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防御外来侵略 B.发展社会经济 C.维护国家统一 D.加强民族团结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统一度量衡 B.中央政府设立“三公”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10、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11、秦始皇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
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2
妻妾一般称谓
妻(正配)A.三哥(20岁) B. 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 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 二哥(22岁)
13”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建立封建制度
B、分封诸侯国
C、委任官职
D、实行宗法制
14、坐落在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
先的地方,这种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度D.王位世袭制
1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画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实行了郡县制度 B.用泥制陶 C.政治上四分五裂 D.出现了造纸业
16、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
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
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蒋方智怡这种文化情节源于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17、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郡县制
18、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三、问答题
22、简述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并作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