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二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锦瑟》一、写作背景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
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二、内容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有人说这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也有人说这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还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马嵬(其二)》一、写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二、内容赏析《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来咏马嵬之变之诗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作品中,诗人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点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兴)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用典)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用典)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
3、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意韵典雅厚重。
《夜雨寄北》知识清单《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情、含蓄的笔调,传达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夜雨寄北》的知识清单。
一、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作品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身处遥远的蜀地,环境孤寂,又逢秋雨之夜,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四、诗歌赏析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开篇即直抒胸臆,妻子来信问归期,而诗人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复。
“未有期”三字,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惆怅,也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景象,巴山的夜晚,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池塘里的水都涨满了。
“涨”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雨水的充沛,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也在不断地积聚。
3、“何当共剪西窗烛”诗人由眼前的景想到未来的相聚,想象着有一天能够和妻子在西窗下一起剪烛夜话。
“何当”二字,表现出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
4、“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句是说,到那时再回过头来讲述今天在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以未来相聚时的温馨回忆来反衬当下的孤独寂寞,更增添了思念的深沉和痛苦。
五、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对未来相聚的想象,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六、艺术特色1、虚实结合诗中既有眼前的实景,如“巴山夜雨涨秋池”,又有想象中的虚景,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实相生,使诗歌更富有韵味。
2、含蓄委婉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苦,而是通过对归期的不确定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让读者在细细品味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思念。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分析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3李商隐诗两首—知识分析内容感知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其诗多忧怀国运,抒写怀抱,慨讽时事。
在艺术手法上,多用象征暗示情思,意境朦胧。
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锦瑟》一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之一。
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为无题诗.诗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
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马嵬〔其二〕》极真切地写出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着重责备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意志薄弱用眼泪洗眼睛,意志坚强用汗水学手艺。
二、例题解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牗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指点迷津:“知音〞,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
当初俞伯牙弹琴无人能解,后遇钟子期,伯牙将高山的情思注入琴弦时,子期即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伯牙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子期又禁不住地叫道:“汤汤乎若江河!〞答案:为拂绿琴埃。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歌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指点迷津:最后一句中的“长风破浪〞是用典,暗引了刘宋时期宗悫的故事。
宗悫年少时,叔父问其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诗人用此典是以宗悫自况,表达自己经世济时的宏图大志。
答案:表达了诗人经世济时的宏图大志。
07 李商隐诗两首一、正音正字锦瑟(sè ) 弦( xián )柱惘(wǎng )然马嵬(wéi ) 未卜( bǔ ) 宵柝( tuò ) 晓筹(chóu ) 二、关键词语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更九州:更,还有。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乞巧节: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卢家莫愁:出自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
指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三、文学文化1、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李白、杜甫)。
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
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狐的人认为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
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长期执政,排抑商隐。
李商隐对政治本来很热心,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却始终不能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不无关系。
由于遭遇谗毁,横被排抑,“一生襟抱未尝开”,是他的诗常带感伤的原因。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以晚年的无题诗(如《锦瑟》,仅取开头两字为题)和咏史诗(如《马嵬》)成就最大。
其诗具有意境迷离、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比如,《锦瑟》首联就要慢读,几乎一字一顿;《马嵬》首联就要快读,如骏马走坂,奔腾直下。
8.李商隐诗两首·课文精讲《锦瑟》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先生,又号樊南先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
李商隐的一生是在唐王朝分崩离析,濒临瓦解的前夕度过的。
他出生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式微的书香门弟,父亲早逝,家境困窘艰难。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李商隐被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引为幕府巡官。
开成二年(837年)以令狐家为奥援李商隐得中进士。
同年冬,令狐楚卒,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得另谋出路。
第二年,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很器重李商隐,后李商隐娶王女为妻。
王茂元属李德裕党,而令狐楚属牛僧孺党。
当时牛李党争激烈,党于令狐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茂元是“背恩”,从此对他排抑打击,使李商隐“一生襟抱未尝开,,(崔珏《哭李商隐》)。
此后,李商隐曾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
大中十年(856年),他随柳仲郢进京,任盐铁推官,第二年罢职,回到郑州,不久病卒。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他的诗歌艺术性很高,构思细密,想象奇特,语言精丽,寄兴深微。
他的比兴和象征手法,不是简单的比附,而是更注重物与人的整体神合,更加空灵超脱。
他的无题诗,由于善于表达非常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包蕴密致,演绎平畅”,便得众口流传,使人历久难忘。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二、《锦瑟》的写作目的及内容:关于《锦瑟》一诗到底是为何而写及写了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锦瑟”是令狐楚家青衣(丫鬟)的名字;有的说《锦瑟》写了瑟的清、怨、适、和四调,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有的说《锦瑟》是悼亡诗,“瑟本二十五弦,断而为五十弦,取断弦(丧偶)之意”;有的说《锦瑟》是一篇客中思家之作;有的认为是“自序、自伤”之词……值得注意的是钱钟书和王蒙的看法。
钱钟书认为:“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道,颈联像‘神思’,腹联(即颔联)像‘体性’,两备一贯……”这里钱先生认为《锦瑟》是作者自道写诗经验及个中甘苦的一首诗,并指出中间两联是写构思中的“神思” (想象)和“体性”(艺术风格)的。
《李商隐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李商隐传知识点归纳(强化版)
1. 作者简介
-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 出生于杭州,年少时即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 李商隐的诗歌以唯美、婉约为主,主题涵盖爱情、离别、自
然等多个方面。
2. 代表作品
- 李商隐的诗歌作品数量丰富,以下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 《悯农》: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诗篇,表达对农民的敬意和
同情。
- 《无题》:以婉约柔美的语言描绘爱情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
- 《夜雨寄北》:描写夜晚的雨落,表达作者思念远方亲人的
情感。
- 《无可奈何花落去》:以草木凋零为比喻,抒发作者对时光
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3. 创作风格
- 李商隐的诗歌以婉约、柔美为主,充满细腻的情感和意境。
-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情等,使诗歌更具艺
术感。
- 李商隐注重音韵和节奏的把握,使诗歌既具有音乐性,又表
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4. 影响与意义
- 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技巧被后来的文人所借鉴和模仿。
- 李商隐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成为唐代文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5. 教育意义
- 研读和欣赏李商隐的诗歌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 通过诗歌的描绘和思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情
感的复杂性。
- 李商隐的诗歌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李商隐诗两首编稿:商章红审稿:姜虹学习目标1.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积累名句;2. 把握诗中典故和诗歌意境;3. 理解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高清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早年受知于令狐楚,后娶王茂元之女。
令狐楚、王茂元是政敌,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作品介绍李商隐的诗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渡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李商隐的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
短暂的欢娱,无望的爱恋,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
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这些回忆旧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
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
】写作背景《锦瑟》诗歌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一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
【高清《马嵬》(其二)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字词汇总字音锦瑟(sè)沧(cāng)海惘(wǎng)然马嵬(wéi)宵柝(tuò)晓筹(chóu)词语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夜雨寄北》知识点归纳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识点归纳:
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问“、“话”二字好在何处?“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6、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
答:(1)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
(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