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2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13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和 C++。
实验硬件环境为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和 TerminateProcess 来完成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操作。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深入理解了进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与互斥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我们使用了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对象。
通过编写多线程程序,模拟了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和同步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同步操作可能导致的死锁等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通过实验,了解了内存分配的不同方式(如堆分配、栈分配等)以及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法,掌握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内存分页与分段通过编程模拟内存的分页和分段管理机制,了解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内存分页和分段算法,对内存的地址转换和页面置换等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进程的创建、执行、同步和通信。
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创建实验1、首先,创建一个新的 C++项目。
2、在项目中,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3、为新进程指定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命令行参数、进程属性等。
4、编写代码来等待新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退出代码。
(二)进程同步实验1、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模型。
2、使用信号量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之间的同步。
3、生产者进程不断生成数据并放入共享缓冲区,当缓冲区已满时等待。
4、消费者进程从共享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缓冲区为空时等待。
(三)进程通信实验1、选择使用管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一个匿名管道,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读写管道的两端。
3、父进程向管道写入数据,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成功创建了新的进程,并能够获取到其退出代码。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加深了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二)进程同步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信号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同步,避免了缓冲区的溢出和数据的丢失。
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量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和协调问题。
(三)进程通信实验结果通过管道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能够准确地在进程之间传递,验证了管道通信的有效性。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在进程创建实验中,遇到了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进程创建失败的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文档和调试,最终正确设置了参数,成功创建了进程。
(二)在进程同步实验中,出现了信号量使用不当导致死锁的情况。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Linux2.编程语言:C语言一、实验背景1.1 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提供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接口,以及协调和调度各种任务的执行。
1.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功能。
二、实验内容2.1 进程管理①进程创建描述进程创建的过程和相关数据结构,包括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进程控制块等。
②进程调度描述进程调度的算法和实现方式,包括进程调度队列、调度算法等。
③进程同步与通信描述进程同步和通信的机制和方法,包括信号量、互斥锁、条件变量等。
2.2 内存管理①内存分配描述内存分配的算法和实现方式,包括连续内存分配、非连续内存分配等。
②页面置换描述页面置换的算法和实现方式,包括最优页面置换算法、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等。
2.3 文件系统①文件操作描述文件操作的系统调用和相关数据结构,包括文件打开、读写、关闭等。
②文件系统结构描述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实现方式,包括超级块、索引节点、块位图等。
三、实验步骤3.1 环境搭建搭建实验环境,包括安装Linux操作系统、编译器等。
3.2 进程管理实现根据设计要求,实现进程创建、调度、同步与通信等功能。
3.3 内存管理实现根据设计要求,实现内存分配、页面置换等功能。
3.4 文件系统实现根据设计要求,实现文件操作和文件系统结构。
3.5 测试与调试编写测试用例,对实现的操作系统内核进行测试和调试,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操作系统内核的性能和功能特点。
五、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时间片轮转进程调度算法学号:班级:姓名:【实验题目】: 时间片轮转进程调度算法【实验目的】通过这次实验,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掌握进程状态的转变、进程调度的策略与对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问题描述:设计程序模拟进程的时间片轮转RR 调度过程。
假设有n 个进程分别在T1, … ,Tn 时刻到达系统, 它们需要的服务时间分别为S1, … ,Sn 。
分别利用不同的时间片大小q, 采用时间片轮转RR 进程调度算法进行调度, 计算每个进程的完成时间, 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 并且统计n 个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程序要求如下:1)进程个数n ;每个进程的到达时间T 1, … ,T n 和服务时间S 1, … ,S n ;输入时间片大小q 。
2)要求时间片轮转法RR 调度进程运行, 计算每个进程的周转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 并且计算所有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 带权平均周转时间;3)输出: 要求模拟整个调度过程, 输出每个时刻的进程运行状态, 如“时刻3: 进程B开始运行”等等;4)输出:要求输出计算出来的每个进程的周转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 所有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 带权平均周转时间。
实现提示:用C++语言实现提示:1)程序中进程调度时间变量描述如下:int ArrivalTime[100];int ServiceTime[100];int PServiceTime[100];int FinishTime[100];int WholeTime[100];double WeightWholeTime[100];double AverageWT,AverageWWT;bool Finished[100];➢2)进程调度的实现过程如下:➢变量初始化;➢接收用户输入n, T1, … ,Tn, S1, … ,Sn;时间片大小q;➢按照时间片轮转RR算法进行进程调度, 计算进程的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计算所有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按格式输出调度结果。
计算机实验报告(2)操作系统部分一、基本要求和内容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认识WINDOWS桌面的各部分组成,掌握基本的桌面操作.3.掌握各种基本操作对象的操作方法.4.学会使用WINDOWS帮助.5.了解基本的DOS命令和基本的命令行操作方法.6.熟练掌握文件操作方法.7.掌握对图标的操作方法(移动/拖曳/单击/双击/右击等等).8.熟悉资源管理器窗口和”我的电脑”(“计算机”)窗口.9.掌握启动控制面板的方法,了解控制面板的主要功能,掌握使用控制面板对软硬件进行设置的方法。
10.掌握“运行”对话框的使用方法。
11.了解“任务管理器”的简单使用方法。
12.熟悉“画图”“记事本”“计算器”“写字板”等常用应用程序。
13.开始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二、通过上机实验解决下列问题1. CTRL+ALT+DEL 组合键的功能是:打开【任务管理器】窗口2.全角和半角的区别是:半角是一个字符,全角是两个字符3. CTRL+A组合键的功能是:全部选中CTRL+C组合键的功能是:复制CTRL+V组合键的功能是:粘贴CTRL+X组合键的功能是:剪切CTRL+Z组合键的功能是: 撤销ALT+PRINTSCREEN组合键的功能是:复制当前窗口、对话框或其他对象到剪贴板中任务栏隐藏时通过什么组合键可以看到任务栏:Ctrl+Alt+Del进行窗口切换的组合键是:ALT+Tab4.“画图”应用程序默认保存文件类型是:*.png“记事本”应用程序默认保存文件类型是: *.txt.DOC是什么文件类型Word文档.EXE是什么文件类型可执行文件(程序文件)5.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指向、单击、双击和拖动鼠标指针附近有漏沙钟表示当前的状态是: 沙漏是等待,因为程序先是从硬盘上读取,然后再到内存,芯片在其期间进行运算,再没真正的打开程序时,系统认为它没正真的启动6.资源管理器左下角窗格(即”文件夹”窗口)显示的是:系统中的所有资源以分层树型的结构显示出来7.一般情况下,对文件进行重命名时,不应该修改文件的扩展名,因为: 如果修改了后缀名则会导致文件属性更改,文件无法打开8.文件的属性主要包括哪些:“只读”、“存档”、“隐藏”9.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使用鼠标先选定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Shift键,用鼠标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这样在第一个对象和最后一个对象之间的所有文件或文件夹将全部被选中,包括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操作系统》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加深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认知。
通过实验二,我们将重点掌握进程管理、线程调度、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a.实现进程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基本操作。
b.设计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算法,如轮转法或优先级调度法。
c.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如共享内存或消息队列。
2、线程调度a.实现线程的创建、撤销和调度。
b.实现一个简单的线程调度算法,如协同多任务(cooperative multitasking)。
3、内存管理a.设计一个简单的分页内存管理系统。
b.实现内存的分配和回收。
c.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保护机制。
4、文件系统a.设计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
b.实现文件的存储和检索。
c.实现文件的备份和恢复。
三、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a.首先,设计一个进程类,包含进程的基本属性(如进程ID、状态、优先级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
b.然后,实现一个进程调度器,根据不同的调度算法对进程进行调度。
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不需要真实的硬件环境。
c.最后,实现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可以通过模拟共享内存或消息队列来实现。
2、线程调度a.首先,设计一个线程类,包含线程的基本属性(如线程ID、状态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撤销等)。
b.然后,实现一个线程调度器,根据不同的调度算法对线程进行调度。
同样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
3、内存管理a.首先,设计一个内存页框类,包含页框的基本属性(如页框号、状态等)和操作方法(如分配、回收等)。
b.然后,实现一个内存管理器,根据不同的内存保护机制对内存进行保护。
可以使用模拟的方法。
4、文件系统a.首先,设计一个文件类,包含文件的基本属性(如文件名、大小等)和操作方法(如创建、读取、写入、删除等)。
b.然后,实现一个文件系统管理器,包括文件的存储和检索功能。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理解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实时调度算法。
3. 学习使用实时操作系统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并实现简单的实时任务调度。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实时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的理解。
二、实验正文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进行,通过编写代码实现以下功能:(1)创建实时任务,包括高优先级任务、中优先级任务和低优先级任务。
(2)实现任务间的通信,包括信号量、互斥锁和消息队列。
(3)实时任务调度,观察任务调度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实验原理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一种专门为实时系统设计的操作系统,它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调度和执行。
RTOS的主要特点包括:(1)实时性:RTOS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满足实时系统的需求。
(2)抢占性:RTOS支持抢占式调度,高优先级任务可以打断低优先级任务的执行。
(3)确定性:RTOS的任务调度和执行具有确定性,便于系统分析和优化。
FreeRTOS是一款开源的实时操作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轻量级:FreeRTOS代码量小,易于移植和集成。
(2)跨平台:FreeRTOS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如ARM、AVR、PIC等。
(3)模块化:FreeRTOS提供丰富的模块,便于用户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3. 实验步骤(1)环境搭建:在PC上安装FreeRTOS相关开发工具,如Keil、IAR等。
(2)创建实时任务:编写代码创建三个实时任务,分别具有高、中、低优先级。
(3)任务间的通信:使用信号量、互斥锁和消息队列实现任务间的通信。
(4)实时任务调度:观察任务调度策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调度算法的特点。
(5)实验结果分析:对比不同任务调度策略下的系统性能,总结实时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法。
三、实验总结或结论1.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RTOS 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实时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操作系统 Lab2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着重学习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页表的建立和管理,以及虚拟内存系统的实现和优化。
通过完成本实验,我们能够加深对操作系统内存管理机制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环境为 Linux 操作系统(具体版本号)、GCC 编译器(具体版本号)以及所提供的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任务:1. 理解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概念,掌握页表的结构和管理方法。
2. 编写代码实现一个简单的页表建立和管理的模拟器,包括页表的初始化、地址映射和页表的更新。
3. 实现一个简单的虚拟内存系统,包括页的加载、替换等操作。
4. 对实现的虚拟内存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缓存算法的改进、预加载等策略的应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理解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概念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虚拟内存系统来管理进程的地址空间。
虚拟内存是操作系统提供给进程的一种抽象概念,它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连续的地址空间。
物理内存是实际存在的计算机内存,由物理地址组成。
2. 编写页表管理模拟器代码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需要编写代码模拟页表的建立和管理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实现页表的初始化函数,用于初始化页表的数据结构。
接着,我们需要实现地址映射函数,用于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
最后,我们需要实现页表的更新函数,用于更新页表中的相关信息。
3. 实现虚拟内存系统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简单的虚拟内存系统。
虚拟内存系统可以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并且可以实现页的加载和替换操作。
我们需要实现页面加载函数,用于将页面加载到内存中。
同时,我们还需要实现页面替换函数,当内存空间不足时,根据特定的算法选择待替换的页,并将其移出内存。
4. 性能优化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系统的性能,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优化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改进缓存算法,通过提前缓存一些可能会被访问的页面,减少缺页次数。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实时操作系统编写嵌入式程序。
同时,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对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机制; 3. 实时操作系统的信号量和消息队列; 4. 在实时操作系统上编写一个简单的示例程序。
三、实验原理1. 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它具有两个主要特点:可预测性和可靠性。
可预测性是指系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同时提供精确的响应时间。
可靠性是指系统能够保证任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 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机制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调度,另一种是基于时间片的轮询式调度。
在优先级抢占式调度中,系统会根据任务的优先级来决定任务的执行顺序。
而在时间片轮询式调度中,系统会为每个任务分配一个时间片,当时间片用完后会切换到下一个任务。
3. 实时操作系统的信号量和消息队列信号量是操作系统中一种用于同步和互斥的机制,信号量可以用来保护共享资源,从而避免多个任务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导致的冲突。
消息队列是一种用于任务之间通信的机制,它可以保证任务之间传递的消息的可靠性和有序性。
4. 编写示例程序在实时操作系统上编写程序时,需要首先定义任务,并对任务的优先级进行设置。
然后在任务中编写对共享资源的读/写操作,同时使用信号量或消息队列来实现任务之间的通信。
四、实验步骤1.学习实时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了解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机制,包括优先级抢占式调度和时间片轮询式调度;3.学习实时操作系统的信号量和消息队列;4.根据实验要求,编写一个简单的示例程序;5.运行程序并进行测试,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和实时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首先学习了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了解了其任务调度机制和信号量、消息队列等机制。
实验一任务的创建与多任务设计实验目的1.掌握任务创建和多任务启动的方法;2、理解任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了解任务的各个基本状态及其变迁过程;3.掌握uC/OS-II 中任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创建、启动、挂起、解挂任务);4.熟练使用uC/OS-II 任务管理的基本系统调用;5.熟悉IAR软件的使用;6.熟悉硬件系统和下载方法。
7、实验仪器1. LB-STM32 嵌入式实验开发系统;2. USB 仿真器;3. 带IAR软件(集成开发环境)PC。
实验原理从应用程序设计的角度来看, UC/OS-II的任务就是一个线程, 就是一个用来解决用户问题的C语言函数和与之相关的一下数据结构而构成的一个实体,由于系统存在着多个任务, 于是系统如何来识别并管理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识别一个任务的最直接的办法是为每一个任务起一个名称。
由于μC/OS-II中的任务都有一个惟一的优先级别, 因此μC/OS-II是用任务的优先级来作为任务的标识的。
所以, 任务控制块还要来保存该任务的优先级别。
1.创建1个用户任务并运行1 重新全编译调试程序代码#define OS_GLOBALS#include "includes.h"#define TASK_STK_SIZE 512OS_STK MyTaskStk[TASK_STK_SIZE];u8 *s_M="0";u8 x=0,y=0;void MyTask(void *data);* 函数名: void main(void)* 描述: main* 输入参数: None.* 输出参数: None.* 返回: None.void main(void){#if (OS_TASK_NAME_SIZE > 14) && (OS_TASK_STAT_EN > 0) INT8U err;#endif//目标板初化,Target_Init();#if OS_TASK_STAT_EN > 0OSStatInit();#endifOSInit();//设置空闲任务名称#if OS_TASK_NAME_SIZE > 14OSTaskNameSet(OS_TASK_IDLE_PRIO, "uC/OS-II Idle", &err); #endif//设置统计任务名称#if (OS_TASK_NAME_SIZE > 14) && (OS_TASK_STAT_EN > 0) OSTaskNameSet(OS_TASK_STAT_PRIO, "uC/OS-II Stat", &err); #endifOSTaskCreate(MyTask, s_M, &MyTaskStk[TASK_STK_SIZE - 1], 0); OSStart( );}void MyTask (void *pdata){u8 *s_Y="1";pdata = pdata;OSStatInit( );for (;;){if(x==9){x=1;y++;Lightup_led(1); /*该函数点亮由x指定的led灯*/ Lightdown_led(8); /*该函数熄灭由x指定的led灯*/}else{Lightup_led(x);Lightdown_led(x-1);}Show_num1(y);x=x+1;if (Get_key( )== 8){Sys_return(); //此处停止系统}OSTimeDlyHMSM(0, 0, 1, 0);}}显示一个数#define OS_GLOBALS#include "includes.h"#define TASK_STK_SIZE 512OS_STK MyTaskStk[TASK_STK_SIZE];INT16S key;u8 *s_M="0";u8 X=0,Y=0;void MyTask(void *data);* 函数名: void main(void)* 描述: main* 输入参数: None.* 输出参数: None.* 返回: None.void main(void){#if (OS_TASK_NAME_SIZE > 14) && (OS_TASK_STAT_EN > 0) INT8U err;#endif//目标板初化,Target_Init();#if OS_TASK_STAT_EN > 0OSStatInit();#endifOSInit();//设置空闲任务名称#if OS_TASK_NAME_SIZE > 14OSTaskNameSet(OS_TASK_IDLE_PRIO, "uC/OS-II Idle", &err); #endif//设置统计任务名称#if (OS_TASK_NAME_SIZE > 14) && (OS_TASK_STAT_EN > 0) OSTaskNameSet(OS_TASK_STAT_PRIO, "uC/OS-II Stat", &err); #endifOSTaskCreate(MyTask, s_M, &MyTaskStk[TASK_STK_SIZE - 1], 0); OSStart( );}void MyTask (void *pdata){pdata = pdata;OSStatInit( );for (;;){if (Y=X){Y+=1;Lightup_led(1); /*该函数点亮由x指定的led灯*/ Lightdown_led(8); /*该函数熄灭由x指定的led灯*/}Show_num2(Y);X++;if (Get_key( )== 8){Sys_return(); //此处停止系统}OSTimeDlyHMSM(0, 0,1, 0);}#define OS_GLOBALS#include "includes.h"#define TASK_STK_SIZE 512/ VARIABLES OS_STK KingTaskStk[TASK_STK_SIZE];OS_STK MyTaskStk[TASK_STK_SIZE];OS_STK YouTaskStk[TASK_STK_SIZE];INT16S key;u8 *s_M="0",*s_Y="0",*S_K="0";u8 x=0,y=0,z=0;void KingTask(void *data);void MyTask(void *data);void YouTask(void *data);* 函数名: void main(void)* 描述: main* 输入参数: None.* 输出参数: None.* 返回: None.void main(void){#if (OS_TASK_NAME_SIZE > 14) && (OS_TASK_STAT_EN > 0) INT8U err;#endif//目标板初化,Target_Init();#if OS_TASK_STAT_EN > 0OSStatInit();#endifOSInit();//设置空闲任务名称#if OS_TASK_NAME_SIZE > 14OSTaskNameSet(OS_TASK_IDLE_PRIO, "uC/OS-II Idle", &err);#endif//设置统计任务名称#if (OS_TASK_NAME_SIZE > 14) && (OS_TASK_STAT_EN > 0) OSTaskNameSet(OS_TASK_STAT_PRIO, "uC/OS-II Stat", &err);#endifOSTaskCreate(KingTask,S_K,&KingTaskStk[TASK_STK_SIZE - 1], 0);OSStart( );}void KingTask (void *pdata){OSTaskCreate(MyTask, s_M, &MyTaskStk[TASK_STK_SIZE - 1], 1);OSTaskCreate(YouTask, s_Y, &YouTaskStk[TASK_STK_SIZE - 1], 2);OSTimeDlyHMSM(0,0,100,0);}void MyTask (void *pdata){#if OS_CRITICAL_METHOD ==3OS_CPU_SR cpu_sr;#endifpdata=pdata;OSStatInit();for(;;){if(x==9){x=1;y++;Lightup_led(1); /*该函数点亮由x指定的led灯*/Lightdown_led(8); /*该函数熄灭由x指定的led灯*/}else{Lightup_led(x);Lightdown_led(x-1);}Show_num1(y);x+=1;if(Get_key()==8){Sys_return();}OSTimeDlyHMSM(0,0,1,0);}}void YouTask(void *pdata){#if OS_CRITICAL_METHOD==3OS_CPU_SR cpu_sr;#endifpdata=pdata;for(;;){if(z==5){z=1;y++;Lightup_led(1); /*该函数点亮由x指定的led灯*/Lightdown_led(4); /*该函数熄灭由x指定的led灯*/ }else{Lightup_led(z);Lightdown_led(z-1);}Show_num2(y);z+=1;if(Get_key()==5){Sys_return();}OSTimeDlyHMSM(0,0,1,0);}}。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通用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
操作系统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可以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本文将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通用》为题,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方面详细阐述操作系统实验的一般结构和内容。
概述:操作系统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来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操作系统实验中,学生将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和实现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操作系统实验通常涉及到操作系统的各个模块,如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操作系统的具体实现。
操作系统实验通常包括实验报告、实验代码以及实验总结等部分。
正文内容:1. 实验背景和目的1.1 实验背景在操作系统实验中,学生将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运行机制和实现技术,通过实验来了解操作系统的具体实现和应用。
1.2 实验目的操作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来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内容2.1 实验一:进程管理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它负责管理和调度系统中的进程。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实现一个简单的进程管理器,并能够模拟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和互斥访问。
2.2 实验二: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模块,它负责管理和组织计算机中的文件和目录。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并能够进行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写和关闭操作。
2.3 实验三: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关键模块之一,它负责管理系统中的内存资源。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管理器,并能够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2.4 实验四: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模块,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中的各种设备。
Windows操作系统C/C++ 程序实验姓名:_____王晨璐_____学号:____1131000046____班级:____1班_____院系:___信息工程学院_____2015__年_10_月_26_日实验二Windows 2000/xp进程控制一、背景知识二、实验目的三、工具/准备工作四、实验内容与步骤请回答:Windows所创建的每个进程都是以调用CreateProcess()API函数开始和以调用TerminateProcess()或ExitProcess() API函数终止。
1. 创建进程步骤5: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1.exe”命令,建立2-1.exe可执行文件。
操作能否正常进行?如果不行,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正常运行。
清单2-1展示的是一个简单的使用CreateProcess() API函数的例子。
首先形成简单的命令行,提供当前的EXE文件的指定文件名和代表生成克隆进程的号码。
大多数参数都可取缺省值,但是创建标志参数使用了:CREATE_NEW_CONSOLE标志,指示新进程分配它自己的控制台,这使得运行示例程序时,在任务栏上产生许多活动标记。
然后该克隆进程的创建方法关闭传递过来的句柄并返回main() 函数。
在关闭程序之前,每一进程的执行主线程暂停一下,以便让用户看到其中的至少一个窗口。
CreateProcess() 函数有10个核心参数?本实验程序中设置的各个参数的值是:a. LPCSTR lpApplivetionName szFllenameb. LPCSTR lpCommandLine szCmdLinec.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ProcessAttributes NULLd.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NULLe.BOOL bInherithandle Falsef. DWORD dwCreationFlage CREATE_NEW_CONSOLEg. LPVOID ipEnvironment NULLh. LPCTSTR lpCurrentDirectory NULLI. STARTUPINFO lp startupinfo &siJ. LPPROCESS_INFORMATION lpProcessInformation &pi 程序运行时屏幕显示的信息是:提示:部分程序在Visual C++环境完成编译、链接之后,还可以在Windows 2000/xp的“命令提示符”状态下尝试执行该程序,看看与在可视化界面下运行的结果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界面是一样的2. 正在运行的进程步骤10: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2.exe”命令,建立2-2.exe可执行文件。
最新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最新操作系统的架构和特性。
2.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配置方法。
3. 分析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ntel Core i7处理器,16GB RAM,256GB SSD。
- 软件环境:最新操作系统版本X.Y.Z,图形界面和命令行界面。
实验步骤:1. 安装最新操作系统X.Y.Z,记录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遇到的问题。
2. 配置系统环境,包括网络设置、显示设置、用户账户管理等。
3. 测试文件系统的性能,包括文件的创建、复制、删除和搜索操作。
4. 测试多任务处理能力,通过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来观察系统响应时间和资源分配情况。
5. 检验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用户权限管理、防火墙设置和病毒防护功能。
6. 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进行长时间运行测试,记录是否有崩溃或异常行为发生。
7. 对系统进行基准测试,使用专业工具如SPEC CPU测试套件来评估系统性能。
实验结果:1. 安装过程中,系统顺利识别硬件并完成驱动安装,未遇到兼容性问题。
2. 系统配置简便,图形用户界面直观易用,网络配置通过向导快速完成。
3. 文件系统测试显示,读写速度达到预期标准,搜索操作响应迅速。
4. 多任务处理测试中,系统在开启多个资源密集型应用时仍保持流畅,未出现明显延迟。
5. 安全性测试表明,用户权限分级明确,防火墙和病毒防护均能有效工作。
6. 稳定性测试中,系统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7. 基准测试结果显示,系统性能较前一版本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多线程处理方面。
实验结论:最新操作系统X.Y.Z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配置和管理方便。
文件系统和多任务处理能力均达到预期目标,安全性和稳定性也符合最新的操作系统标准。
推荐对性能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用户进行升级。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系别:班级:学号:姓名:2013.12实验一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一、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系统,读者可以了解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 的内核机制和运行原理。
本实验系统展示了uC/OS-II 各方面的管理功能,包括信号量、队列、内存、时钟等。
在各个实验中具体介绍了uC/OS-II 的相关函数。
读者在做实验的同时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了解各个函数的作用和嵌入式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最终对整个uC/OS-II 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二、实验步骤1. 安装集成开发环境LambdaEDU集成开发环境LambdaEDU 的安装文件夹为 LambdaEDU ,其中有一个名为“Setup.exe”的文件,直接双击该文件便可启动安装过程。
具体的安装指导请看“LambdaEDU 安装手册.doc”文件。
当 LambdaEDU 安装完毕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空的界面,现在就开始一步一步地将我们的实验项目建立并运行起来。
2. 建立项目为了我们的实验运行起来,需要建立1 个项目基于x86 虚拟机的标准应用项目。
通过点击“文件”、“新建”、“项目”开始根据向导创建一个项目。
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Tool/标准应用项目”,点击下一步,开始创建一个标准的可执行的应用程序项目。
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入项目名称“ucos_x86_demo”。
点击“下一步”。
选择“pc386 uC/OS-II 应用(x86)”作为该项目的应用框架。
点击“下一步”选择“pc386_elf_tra_debug”作为该项目的基本配置。
点击“完成”。
新创建的项目“ucos_x86_demo”将会被添加到项目列表。
src 文件夹下保存了该项目中包含的源文件。
ucos2 文件夹中包含了移植到x86 虚拟机的全部代码。
init.c 文件是基于ucos2和本虚拟机的一个应用程序。
在进行ucos2 内核实验中,只需要替换init.c 文件,即可。
实时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专业:11通信工程学号:20110306136姓名: 王帅指导老师:申屠浩实验二 任务管理实验实验目的:1、理解任务管理的基本原理,了解任务的各个基本状态及其变迁过程;2、掌握µC/OS -II 中任务管理的基本方法(挂起、解挂);3、熟练使用µC/OS -II 任务管理的基本系统调用。
实验要求与思路:为了体现任务的各个基本状态及其变迁过程,本实验设计了T0、T1和T3三个任务,它们交替运行,如图2-2所示。
T0 T1 T2 T3 T4 T5 T6 T7 T8图2-2注意:图中的栅格并不代表严格的时间刻度,而仅仅表现各任务启动和执行的相对先后关系。
说明:在系统完成初始化后,可以先创建并启动优先级最低的TaskStart ,由它创建其他3个应用任务T0、T1和T2,之后整个系T0T2T1T0 T1 T2 T1T0统的运行流程如下:1)优先级最高的T0开始执行,之后T0挂起自己;2)然后系统调度选中T1开始执行,之后T1挂起自己;3)接着系统调度选中T2,之后唤醒T0;4)如此循环实现提示:在启动任务中创建三个任务后,应挂起任务1和任务2。
在每个任务恢复其它任务并挂起自己之前,显示当前三个任务的状态,并延时1秒。
函数说明:void PC_GetDateTime (char *s);获取"YYYY-MM-DD HH:MM:SS"格式的时间字串存放在字符串s中,s的长度最少为21字节。
void PC_DispStr (INT8U x, INT8U y, INT8U *s, INT8U color);在y行x列以color颜色值显示字串s,注意color由背景色和前景色两种颜色构成。
INT8U OSTimeDlyHMSM (INT8U hours, INT8U minutes, INT8U seconds, INT16U milli);按时、分、秒、毫秒设置进行延时。
void OSTimeDly (INT16U ticks)按ticks值进行延时,1 ticks一般为10ms。
INT32U OSTimeGet (void)获取从程序开始运行到当前时间,所经过的ticks值。
实验程序:#include "includes.h"#define TASK_STK_SIZE 512OS_STK TaskStk1[TASK_STK_SIZE];OS_STK TaskStk2[TASK_STK_SIZE];OS_STK TaskStk3[TASK_STK_SIZE];OS_STK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void Task1(void *data);void Task2(void *data);void Task3(void *data); /* Function prototypes of tasks*/void TaskStart(void *data); /* Function prototypes of Startup task */static void TaskStartCreateTasks(void);static void TaskStartDispInit(void);void main (void){PC_DispClrScr(DISP_FGND_WHITE + DISP_BGND_BLACK); /* Clear the screen */OSInit(); /*Initialize uC/OS-II */PC_DOSSaveReturn(); /* Save environment to return to DOS */PC_VectSet(uCOS, OSCtxSw); /* Install uC/OS-II's context switch vector */OSTaskCreate(TaskStart, (void *)0, &TaskStartStk[TASK_STK_SIZE - 1], 4);OSStart(); /* Start multitasking */}void TaskStart (void *pdata){#if OS_CRITICAL_METHOD == 3 /* Allocate storage for CPU status register */OS_CPU_SR cpu_sr;#endifchar s[100];INT16S key;pdata = pdata;TaskStartDispInit(); /* Initialize the display */OS_ENTER_CRITICAL();PC_VectSet(0x08, OSTickISR); /* Install uC/OS-II'sclock tick ISR */PC_SetTickRate(OS_TICKS_PER_SEC); /* Reprogram tick rate */OS_EXIT_CRITICAL();OSStatInit(); /* Initialize uC/OS-II'sstatistics */OSTaskCreate(Task1, (void *)0, &TaskStk1[TASK_STK_SIZE- 1], 1);OSTaskCreate(Task2, (void *)0, &TaskStk2[TASK_STK_SIZE -1], 2);OSTaskCreate(Task3, (void *)0, &TaskStk3[TASK_STK_SIZE -1], 3);OSTaskSuspend(2);/* Prevent compiler warning */OSTaskSuspend(3);for (;;) {if (PC_GetKey(&key) == TRUE) { /* See if keyhas been pressed */if (key == 0x1B) { /* Yes, see if it'sthe ESCAPE key */PC_DOSReturn(); /*Return to DOS */}}OSCtxSwCtr = 0; /* Clear contextswitch counter */OSTimeDly(1);}}static void TaskStartDispInit (void){PC_DispStr( 0, 0, " uC/OS-II,The Real-Time Kernel ",DISP_FGND_WHITE + DISP_BGND_RED + DISP_BLINK);PC_DispStr( 0, 1,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2,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3, " Time EXAMPLE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4,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5,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6,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7,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8,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9,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0,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1,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2,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3,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4,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5,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6,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7,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8,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19,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20,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21,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 0, 22, " <-PRESS'ESC' TO QUIT->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 + DISP_BLINK);}void Task1 (void *pdata){char ss[30];INT8U err;pdata=pdata;for (;;) {PC_DispStr(35, 10, "Task1 running", DISP_FGND_BLACK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35, 11, "Task2 Suspend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35, 12, "Task3 Suspend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OSTimeDlyHMSM(0, 0, 1, 0); /* Wait one second */OSTaskResume(2); /* Delay 1 clock tick */OSTaskSuspend(OS_PRIO_SELF);}}void Task2 (void *pdata){char ss[30];INT8U err;pdata=pdata;for (;;) {PC_DispStr(35, 10, "Task1 Suspend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35, 11, "Task2 running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35, 12, "Task3 Suspend ", DISP_FGND_BLACK +DISP_BGND_LIGHT_GRAY);OSTimeDlyHMSM(0, 0, 1, 0); /* Wait one second */ /* Delay 1 clock tick */OSTaskResume(3); /* Delay 1 clock tick */OSTaskSuspend(OS_PRIO_SELF);}}void Task3 (void *pdata){char ss[30];INT8U err;pdata=pdata;for (;;) {PC_DispStr(35, 10, "Task1 Suspend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35, 11, "Task2 Suspend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PC_DispStr(35, 12, "Task3 running ", DISP_FGND_BLACK + DISP_BGND_LIGHT_GRAY);OSTimeDlyHMSM(0, 0, 1, 0); /* Wait one second */ /* Delay 1 clock tick */OSTaskResume(1); /* Delay 1 clock tick */OSTaskSuspend(OS_PRIO_SELF);}}实验截图:实验感想通过这次试验我掌握了掌握μC/OS-II 中任务管理的基本方法(挂起、解挂),而且也理解μC/OS-II 中任务的调用方法,根据优先级来进行任务的调度,挂起任务以及恢复任务,也比较深刻的理解到抢占式处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