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3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一、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2比拟(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什么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4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6夸张:强调/突出_______,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7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二、例题精讲又见鹭鸶陈忠实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黄昏,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
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
哦!鹭鸶又飞回来了!②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
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③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一、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起强调作用。
8.拟人:作用: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9.反复:由二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式构成反复..作用:主要起强调作用二、修辞方法答题格式1、形容:①应用了形容的修辞方法,将_____形容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下了+目标+特性/特征,表现了(谁,什么样的)(什么)情感/之情。
阅读答题格式及常见修辞方法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
1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
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青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1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1.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3.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②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③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4.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5.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6.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②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7.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8.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9.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10.引用: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11.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讽刺等。
2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
这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了。
比喻又叫打比方,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个比喻句中,漓江的水,是本体,翡翠是喻体,比喻词是“仿佛”。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如同”等。
其二,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比喻词连接。
如:草原变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其三,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有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进行叙述。
如:两只小虫都沉没在松树的黄色眼泪里。
二、拟人。
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再如:大海啊,你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三、夸张。
就是把所描述的事物,故意夸大或者缩小,这样更加鲜明突出,令人印象更深刻。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一般性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体现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课内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课内例: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课外例:2007年江苏淮安语文中考题《西风胡杨》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常用修辞特点及作用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XXX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申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二、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例如:(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那蜜蜂XXX嗡嗡,忙得忘记日夕。
比喻,拟人作用:答题格式: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性;表达了对xx事物的喜爱或赞美。
三、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
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排比作用: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语言表达更有气势,加强语气。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
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他们为精神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
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和硬朗的本色。
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强化语势,使语言精炼、有力,强调了……叙述: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叙了……,强烈地表达了……抒情: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地表达了……情感,使抒情更加真挚感人。
景物描写:运用排比,形成语势,铺写了……,渲染了……气氛(或:突出了……的美),表达了……议论:运用排比,形成语势,强烈(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增强了说理力量,有雄辩的气势。
例1: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答: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例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谁是最可爱的人》)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例3: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美无处不在的特点。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承上启下,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使文章脉络清晰。
例1: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强调了……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例1:这能全怪我吗?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1: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2: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老舍《骆驼祥子》)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例3:……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场地小的特点,使场地的小表达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例4: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注:根据具体语境回答)答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她不胜酒量的特点,使她不善喝酒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答②:……突出地表现了她面对幸福突然来临时的感觉,使她的陶醉感表现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对偶(骈句、对仗,汉语特有)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雪茫茫雨霏霏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雨雪纷飞的景象,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
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
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天山景物记》)二、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
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反对党八股》)三、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
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
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
(《致橡树》)四、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
它的前面是喻体部分,后面是本体部分。
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五、互喻:又名回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六、较喻:又称强喻,是指本体不仅像喻体,而且超过喻体。
如: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为了忘却的记念》)七、饰喻:是指本体和喻体间构成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喻体作定语,本体作中心语,如: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天山景物记》)二是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语,如:有时,望着莽莽苍苍的大地,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土地》)附: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一、地区名1、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2、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赤壁之战》3、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4、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5、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6、中国指中原地区。
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二、政区名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故“九州”也用来指代中国。
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已亥杂诗》2、八州、八荒泛指中国。
如: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3、郡行政区域。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4、国汉代诸候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张衡传》5、道唐代的道是临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
《阎典史传》6、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省本是官署名称。
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8、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
如: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海瑞传》三、山川关隘名1、江指长江。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2、河指黄河。
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过秦论》3、崤指崤山。
如:崤有二陵焉。
《崤之战》4、函指函谷关。
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5、岱指泰山。
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