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判断推理部分解题技巧(一)图形推理1、对于图形拆分与重组题:运用实物找关键特征2、对于多组图形题:找变化规律(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形状关系)。
3、基本思路:(1)简单图形看笔画多少、构成要素的增减、交点线段数目变化、图形种类数变化。
(2)复杂图形看大小变化、曲直情况、旋转方向、组合顺序、叠加状况(求同、去同)及对成性。
(3)上述方法无法判断时看路径状况、受力情况、或看半边。
(4)有多个选择时,选择自己最确定的,不可多选(二)定义判断解题技巧1、先看选项再看题干,对照选项看题干中对应内容。
注意:是否要一一对应关系。
2、抓住提干定义中的关键词,尤其是要抓住与选项相关的关键词。
3、常见的关键词:“主体”、“内容”、“时间”、“地点”、“对象”等。
(三)类比推理题解答“九字”技巧1、记常识。
如各省市简称、称谓、作品、节日等。
2、想词性。
通过词语的本质词性的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排除1-2个选项,甚至直接选出答案。
这种方法是可以在5秒内做出一道题。
3、造句子。
造的句子必须是有效的,句子需要蕴含一定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句子包括几种。
(1)……和……是一个……例如:家父:父亲A老妪:老伴 B鼻祖:祖宗 C鄙人:自己答案C。
(2)……(不)是……的一种例如:冠心病:传染病A、熊猫:哺乳动物B、鲤鱼:两栖动物C、京剧:豫剧D、细菌:病毒答案B。
(3)……是……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树:树梢A、手:手指B、玻璃:窗户C、海洋:岛屿D、帽子:头答案A。
(4)……和……都是……例如:山川:河流A地球:太阳 B森林:沙漠C战争:和平 D污染:浪费答案B。
造句子“山川和河流都是地理形态”,“森林和沙漠都是地理形态”(5)……不是……就是……例如:男人:女人A黑:白 B左:右 C高:矮 D生:死答案D。
造句子“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人不是生就是死”。
(6)有的……是……,有的……是……例如:运动员:大学生A植物:种植 B专家:青年 C四季:春天 D纸张:书法答案B。
行测判断推理做题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行测判断推理做题技巧:
1. 哎呀,判断推理里的图形推理可不能瞎猜呀!比如说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图形,你得学会找规律呀!像有的图形可能是在考旋转、对称啥的,你得瞪大眼睛仔细观察呀!别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比如说那道题,几个图形的位置明显有变化,你还看不出来是旋转规律吗?
2. 嘿,定义判断可别死脑筋呀!别一字一句死磕,要抓住关键信息懂不懂!有时候就像在大海里捞针,得把那根关键的针找出来!比如那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判断,你就找核心的几个点呀,别啥都往脑子里塞!那不是白费力气嘛!
3. 哇塞,在做类比推理的时候,一定要脑洞大开呀!想想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要局限于表面呀!就像找朋友一样,得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看那道“苹果和水果”,这不是很明显的种属关系吗?还不赶紧选出来!
4. 注意啦,逻辑判断可没那么容易!别掉以轻心哦!要像侦探一样去分析!特别是那些推理题,得一环扣一环地去思考呀!比如说那道谁是罪犯的题,你得从各种条件里抽丝剥茧呀,难道还能随便猜吗?
5. 嘿嘿,加强削弱题可不能瞎蒙呀!得看清论点论据呀!就像打仗一样,得找到敌人的弱点去攻击或者防守!比如那道说某个政策好的题,你就得考虑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呀,不能人家说啥就是啥呀!
6. 告诉你哦,做判断推理速度也很重要呀!别磨蹭半天还没个结果!有些题一看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想,就别浪费时间啦!就像跑步比赛,你慢悠悠的能拿第一名吗?比如说那道特别明显的排除法就能做的题,赶紧选了往下走呀!
7. 记住哈,平时要多练习判断推理呀!不然考试的时候手忙脚乱可不行呀!把那些题型都摸熟了,就像老朋友一样,还怕它考你吗?就像学骑自行车,多骑几次就熟练啦!
8. 总之呀,判断推理有技巧。
【判断推理知识点】
1、逻辑真假推理口诀
特征:每人两句话,只猜对1半;
Eg:张是教师、李是医生
张是医生、李是律师
张是律师、陈是教师
以上每句话错一半对一半
秒杀口诀:描述对象“321”或“2211”,
秒杀“1”次主体
2、三段论秒杀口诀
特征:三段论,保证论述成立
原理:有的A是B,有的A是C,补充
所有A是B
秒杀口诀:①两个有的一个所有;
②去同存异;
③前在前后在后
【判断推理知识点】
3、假言命题选人秒杀口诀
Eg:如果李和张没考上,则陈考上。
如保证张一定考上的前提是李和陈都没考上秒杀口诀:秒杀口诀阴暗——别人挂了
4、逻辑混合多少秒杀口诀
特征:题干中有多少比较
Eg:考试不及格多余及格,男生多余女生则可推出考试不及格男生多余及格女生
秒杀口诀:多多>少少
5、逻辑混合最多、最少口诀
特征:人群多类多维度,问最多和最少秒杀口诀:维度加和为最多,维度最大
为最小
【判断推理知识点】
6、以下哪项为真秒杀口诀
特征:
题干假言命题,以下哪项为真
Eg:如果A那么B
若A为真则B为真,若B为假则A为假,故此出现两真两假
则A可能为真,B不可能为假
秒杀口诀:前不为真,后不为假
7、矛盾命题秒杀口诀
特征:
有的是A,有的不是A—必有一真所有的是A,所有不是A—必有一假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判断。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解题技巧详解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判断推理部分一直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部分。
其中,逻辑判断作为判断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本文将详细解析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深入讲解。
二、逻辑判断概述逻辑判断是一种基于逻辑规则和推理方法的思维方式,它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给定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中,逻辑判断题通常包括形式逻辑判断、论证逻辑判断等类型,考察考生对逻辑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解题技巧详解(一)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在解答逻辑判断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
不同类型的逻辑判断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因此,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二)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是解答逻辑判断题的关键步骤。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目中的各个概念、关系、条件等,然后分析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确保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正确无误。
(三)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在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后,考生需要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逻辑规则包括直言命题推理、假言命题推理、选言命题推理等,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类型和考点,选择合适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在推理过程中,要注意逻辑规则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避免因为逻辑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四)注意推理过程中的陷阱在解答逻辑判断题时,考生需要注意推理过程中的陷阱。
这些陷阱可能包括偷换概念、错误推理、过度推断等。
考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避免被陷阱所迷惑。
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反例法等方法来检验推理的正确性。
(五)加强练习和总结加强练习和总结是提高逻辑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行测逻辑判断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行测逻辑判断题。
1. 理解问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时候题目设置比较复杂,可能会包含多个条件和前提,考生需要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和条件,确保不会漏掉任何信息。
2. 提炼关键信息:在理解题目后,考生需要提取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解题的依据。
关键信息可能包括条件、前提、目的等。
将这些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清思路。
3. 推理逻辑关系:行测逻辑判断题一般考查的是关系推理,考生需要分析各个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充分必要关系、逆否关系等。
通过分析逻辑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
4. 注意排除法: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候可以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来得出正确答案。
对于行测逻辑判断题来说,选项之间通常会存在逻辑矛盾或者违背题意的情况,考生需要有意识地将这些选项进行排除,缩小答案的范围。
5. 多练习:行测逻辑判断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多做逻辑判断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题型,熟练运用解题技巧。
同时,通过做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6. 注意时间管理:在考试过程中,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逻辑判断题来说,有些题目可能会耗费较长时间,考生可以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分值来决定解答的顺序。
如果遇到困难的题目,可以先跳过,待其他题目解答完毕后再回过头来解答困难题目。
7. 查漏补缺: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可能会漏掉一些信息或者条件,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解题完毕后需要仔细检查答案,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信息。
如果发现错误,可以重新分析题目并寻找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行测逻辑判断题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理解题目、提炼关键信息、分析逻辑关系、排除错误选项、多练习、注意时间管理和查漏补缺等解题技巧,考生可以在行测逻辑判断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行测逻辑判断: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那么解题技巧1、明确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那么的规那么要点:当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否认其中一个支命题,另一个支命题必然为真。
要正确理解该规那么要点,并通过屡次做题纯熟运用该理论。
【例1】假设“李宁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
”为真,且李宁没考上北大,那么下面哪项判断为真?A.王路考上了北大B.王路没有考上北大C.两人都没考上D.不能确定【答案】A项。
解析:首先看到题干阐述出现标志关联词“或”,并且题干当中还给我们否认了相容选言命题中的一个支命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考虑应用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
结合题干“李宁能考上北大,或者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且第二个条件否认了“李宁能考上北大”这一支命题,那么另外一个支命题“王路能考上北大”为真,因此此题选择A项。
2、综合型题目指的就是将联言命题选言命题等综合在一起出题的时候,那么我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将每一个命题进展标准形式的转化,然后根据不同形式命题不同的推理规那么解决问题,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2】假如国民消费总值进步了并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了,那么蔬菜的供给将大幅增加;假如国民消费总值没有进步,或者蔬菜供给将大幅增加,那么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将没有保障;假如蔬菜供给大幅增加,那么或者农民增收,或者社会福利增加。
而事实上,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了保障。
由此可见:A.农民增收了B.社会福利增加了C.民众的消费心理可能没有发生变化D.民众的消费心理变化了【答案】C项。
解析:此题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相结合的题目,难度较大。
但是大家不要慌,我们就是按部就班一句话一句话的翻译即可。
第一个句可写成标准形式:国民消费总值进步且民众消费心理变化→蔬菜供给增加;第二句为国民消费总值没有进步或蔬菜供给大幅增加→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没有保障;第三句:蔬菜供给大幅增加→农民增收或社会福利增加;除此之外还有第四个独立条件“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获得保障”,可利用第四句带入第二句,再结合着我们根据假言命题推理规那么,可得出“国民消费总值进步且蔬菜供给未大幅增加”,再根据得出的结论结合第一句,利用假言命题推理规那么得出“国民消费总值未进步或民众消费心理未发生变化”为真;根据得出的两个结论及相容选言命题推理规那么。
行测逻辑判断:前提型题目的解题要点一、问法形式一般情况下,前提型题目的问法常表现为“为使上述论证成立,还需要以下哪项作为前提?”或“上述论证基于哪项假设?”等。
也就是说,这类题目在前提中欠缺了一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欠缺的一环找到补充进去。
二、解题方法(1)搭桥法:适用于前提与结论间存在明显概念跳跃的题目,此时,我们只需要建立前提与结论关于跳跃概念的联络就可以了。
例如:酸雨通常是指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
它对人体安康、生态环境、建筑设施都有很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可以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它们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溶于水的种酸。
科研人员研究指出,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是防治酸雨的治本之策。
思路点拨:题干根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得出结论“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是防治酸雨的治本之策”,很明显,前提与结论讨论的不是一个概念,那么我们就需要建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和“煤和石油”之间的关系,需要保证“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是由于燃烧煤和石油排放的”。
(2)反向验证法:适用于前提与结论间不存在明显概念跳跃的题目,此时我们要想确定选项是否是我们必备的前提,那么就需要用到反向验证。
即否认选项,将之带入题干,假设此时结论不成立,那么该选项为必备的前提;否那么该选项不是必备的前期。
例: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木料的检测来确定树木被砍伐的年份。
因此,通过古建筑中幸存的木料,就可以确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份。
上述阐述基于的假设是( )1、 古建筑中的木料在使用前没有闲置很长时间2、一栋古建筑的建造通常只使用一种木料思路点拨:题干结论是“通过古建筑中幸存的木料,就可以确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份”,要想得到此结论,必须保证木料在使用前没有闲置很久时间煤,否那么结论就不成立了,而古建筑使用木料的数量多少不会影响题干结论,故1 是必备的前提。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走出假言命题的“包围圈”一、借助关联词词写出判断推出关系(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先出场,前面的充分条件推出后面的必要条件,简写“前推后”。
例:假如具有选举权,那么年满18岁。
假如A,那么B=只要A,就B=要想A,必须B=(A⇒B)(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先出场,后面的必要条件推出前面的充分条件,简写“后推前”。
例:只有年满18岁,才会具有选举权。
只有C 才D=除非C,否那么不D=(D⇒C)表示必要条件的词语:必须、必需、前提、根底等(提取句子主谓宾成分,谁是根底/前提/必须,谁就是必要条件)①法治是稳定的前提。
稳定⇒法治②生活程度的进步以经济开展为根底。
生活程度的进步⇒经济开展③教育是民生之基。
民生⇒教育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一味的死记硬背,当出现一些新的,特殊的关联词组合时,记住关联词强调的条件关系是什么,这样才能是游刃有余地解题。
二、牢记推理规那么规那么:A⇒B为真,A真,可以推出B为真;肯前推肯后B假,可以推出A为假;否后推否前原命题:A⇒B等价于非B⇒非A(逆否命题)三、写出选项的推出关系并使用推理规那么例:1-2题基于以下题干:有8个候选人竞选学生会____(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
竞选满足以下条件:假如3号的票数多于4号,并且5号的票数多于8号,那么1号中选假如4号的票数多于3号,或者6号的票数多于7号,那么2号中选假如8号的票数多于5号,那么6号中选(1)3》4且5》8⇒1(2)4》3或6》7⇒2(3)8》5⇒61.假如上述陈述为真,并且事实上2号中选,那么以下陈述必定为真的是:A.8号的票数不比5号多B.6号的票数比7号多C.7号的票数比6号多D.4号的票数不比3号多2号中选,说明1号和6号没中选,由(3)8》5⇒6,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否认后件就能否认前件,那么8号的票数不多于5号,A项正确。
2.假如上述陈述为真,并且事实上5号的票数多于8号,而1号没有中选,那么以下陈述必为真的是:A.4号的票数不比6号多B.3号的票数不比4号多C.2号中选为学生会____D.6号中选为学生会____由“1号没有中选”和“3》4且5》8⇒1”可得,或者3号的票数不多于4号,或者5号的票数不多于8号。
公务员中的行测逻辑判断题解析与答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其中的逻辑判断题更是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合理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完成此部分的考试。
以下是对公务员中的行测逻辑判断题的解析与答题技巧的探讨。
一、行测逻辑判断题解析1. 了解题目类型在行测逻辑判断题中,常见的题目类型有条件判断、推论判断和概述判断。
需要考生首先了解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2. 理解题目语义在解答行测逻辑判断题时,首先要理解题目表达的含义。
有时候题目中可能会使用复杂的语句结构或者冠有否定词,考生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其真正的意思。
3. 掌握干扰项在行测逻辑判断题中,干扰项常常是一种容易使人误解的选择。
考生需要从干扰项中识别出并排除掉错误选项,以提高答题准确性。
4. 遵循逻辑规律逻辑判断题考查的就是考生对逻辑关系的掌握与运用。
考生需要运用归纳、推理、分类、比较等逻辑思维方法来解答题目,并注意各个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
二、行测逻辑判断题答题技巧1. 细节分析逻辑判断题往往涉及到一些具体事实或细节,考生需要仔细地考察题目中的信息并进行分析。
注意捕捉关键词和关键信息,对于与题目相关的细节要进行全面的分析。
2. 排除干扰干扰项是一个常见的误答陷阱,在解答题目时,考生要注意排除干扰项,找到正确的答案。
一些干扰项可能是近似或表面上看上去正确的选项,但真正符合逻辑规律的可能是其他选项。
3. 看清题目要求行测逻辑判断题中,题目往往会要求考生选择某个选项中“最合适”的或“最符合逻辑”的。
因此,考生要理解题目的要求,并在答题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
4. 创造逻辑关系在遇到复杂的逻辑判断题时,考生可以尝试通过创造逻辑关系来解答问题。
通过将问题进行排列组合或分解合并,寻找各个选项之间的逻辑联系,以便更好地解答题目。
总结:行测逻辑判断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分值比例,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答题准确性和效率。
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行测逻辑推理答题技巧1一、直接推断结论型推理若要必然推出真结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前提真;第二,形式有效。
在题干中给出前提,要求推出结论。
从某个前提可以或者不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可以推出,表明条件充足且推理形式正确;不可以推出,表明条件不充足或者推理形式不正确,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二、前提假设型在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然后提问假设是什么,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完整、有效的推理,可以采用否定代入法。
三、真话假话型题干中给出一定的语境,其中,多为三人以上进行陈述,假设其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假话),问所给选项中哪个一定为真(假)或谁说真话(假话)。
此类试题多涉及逻辑学基础推理知识,推理过程较为繁琐,一般运用代入法解题,既准确又快捷。
四、解释说明型给出一段关于某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对这些事实、现象、结果或矛盾做出合理的解释。
解答此类试题,最优的方法是将所给选项一一代入题干,然后比较哪个更为合适,即可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五、加强支持型在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但是,由于前提条件不够充分,因而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者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导致不足以得出其结论。
因此,需要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前提)或结论之间,对段落推理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
六、削弱质疑型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削弱或质疑题干的选项。
解题的关键是应明确原文的推理关系,找准前提和结论。
一个有效的推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成立,二是推理或认证形式正确、有效。
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而要削弱结论,可以通过削弱论题(推理的结论)、削弱论证(推理的前提)和削弱论证方式(推理形式)这几条途径。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方法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逻辑推理,又称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有什么好的解题方法提供呢?以下是由本人整理关于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解题方法一、机械法。
就是主要依靠机械、刻板的思维方式来推导。
有时与常识相悖,依然按照“死教条”来推理。
注意:做逻辑题,选择答案不是看这个选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是看这个选项是否能由题干推出,在这个推出过程中是否符合“机械原则”。
例题:所有南京人都是江苏人(注:这与现实不符,甭管它);所有南京人都喜欢吃咸鸭(注:这也与现实不符,甭管它);有些江苏人喜欢旅游。
如果以上断定成立,那么下列哪项能够被推出?1、有些江苏人不是南京人。
2、有些江苏人不喜欢旅游。
3、有些江苏人喜欢吃咸鸭。
A、仅1B、仅2C、仅3D、2和3【解析】这道题,属于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分析讨论很复杂。
甭管这些,用机械、刻板的思维方式来推导同样可行。
思维如下:第1选,如果是从客观实际看,肯定是正确的,可是我们不能选它,因为它不能由题干推出。
题干中说“所有南京人都是江苏人”,这并不能推出“有些江苏人不是南京人”,因为题干中没有这个意思,也许南京人和江苏人是全同的关系呢(现实中二者不可能“全同”)。
第2选也同样。
按照这种“死推法”,“蛇钻竹子筒”,自然而然地只能选 C了。
二、画图法。
即:边读题,边用箭头、符号、图表来简化推理关系,明确逻辑主线,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
这是击破公考行测难题之逻辑推理篇的重要武器。
三、代入排除法。
方法是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依次代入4选中,一一排除4选中的三项,求出一项。
代入排除法也是逻辑推理中的常用方法。
四、矛盾法。
即首先逮住直接矛盾的两项,则其中必有一真,而且是一真三假,另两项也就肯定是假的了。
题目迎刃而解了。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练习1、小华每周一至周五的晚上都会复习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知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模块。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技巧【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部分最典型的逻辑题目,其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强调对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考核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同学们提供逻辑判断题解题技巧。
一、掌握法则在逻辑判断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陈述的主要表达内容。
正确答案应与其所给的陈述相符,能从陈述中直接推导出来。
二、直接推出逻辑判断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可能各个选项看起来都有道理。
但有道理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三、避免干扰做题时,千万不要质疑试题中所给的陈述是否合乎常理。
因为题目中所出的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在做这种题时,不管陈述是否合理,你始终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抱有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去寻找答案。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解析】C。
这是一道话语真伪题,丁提到只有红色车主说了实话,且只有一人。
所以乙的话不可能是实话,否则乙、丙二人的车均为红色,不符合文意。
故而乙的话是假话,则丙的车不是红色,那么丙说的也必是假话,那么丁的车是蓝色的,只有甲说的是真话,甲的车是红色的,乙的车既然不是白的,那就是银的,丙的车是白的。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提供的逻辑判断题解题技巧,供大家复习备考之用!攻略在手,从此让复习备考有章可循!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号:hesydw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并提供考试相关问题咨询答疑服务。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1〕如果……那么……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2〕只要〔倘假设〕……就〔那么〕……例:只要〔倘假设〕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
〔考上公务员→嫁给你〕〔3〕但凡……都……/所有的……都……例:但凡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
】〔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
〔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5〕……离不开……例:鱼离不开水。
〔鱼→水〕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1〕只有……才……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2〕不……不……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3〕除非……否那么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那么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4〕……是……必不可少的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
〔婴儿有营养→有奶粉〕〔5〕……是……的根底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根底。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6〕……是……的前提/关键例:类似于上面一个〔7〕没有……没有……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二、递推公式【A→B,B→C,即A→C】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三、联言命题〔推理题〕1.“且〞关系:表并列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A且B为真,那么A、B必须都为真;A且B为假,那么A、B中至少一个为假就为假命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银行招聘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在银行校园招聘中,行测一直是各大银行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其中行测里的逻辑判断试题更是重要,掌握合理的做题技巧能大大提升考生的做题时间及正确率,中公金融人为考生带来排除法和假设法来帮助考生掌握银行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做题技巧。
(一)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题干信息复杂繁琐、选项比较具体的题目;(二)假设法:当题干存在多种不确定情况,不能直接推理的题目。
【例题】某办公室有王莉、李明和丁勇3名工作人员,本周有分别涉及网络、财务、管理、人事和教育的5项工作需要他们完成。
关于任务安排,需要满足下列条件: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人事和管理工作都不是由王莉完成的;③如果人事工作由丁勇完成,那么财务工作由李明完成;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到了周末,3人顺利地完成了上述5项工作。
1.以下哪项的工作安排符合上述条件?A.王莉:管理、网络; 李明:教育、人事;丁勇:财务B.王莉:教育、财务; 李明:人事、管理;丁勇:网络C.王莉:网络; 李明:人事、管理、财务;丁勇:教育D.王莉:网络; 李明:教育、管理;丁勇:人事、财务2.如果李明只完成5项工作中的一项,那么包括该工作的所有可能性是以下哪项?A. 人事、财务B. 人事、管理、财务C. 人事、网络D. 财务【中公点评】翻译4个条件,①每人均需至少完成其中的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人完成;②-王莉人事且 -王莉管理;③丁勇人事推出李明财务;④完成教育工作的人至少还需完成一项其他工作。
1.【答案】B。
中公解析:本题选项比较具体,具体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已给出,所以可使用排除法进行解题。
选项A,王莉有管理,不满足条件②,错误;选项C,丁勇只有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不满足条件④,错误;选项D,丁勇人事且 -李明财务,不满足条件③,错误;排除ACD,答案为B。
2.【答案】A。
中公解析:本题可使用假设法解题,把选项作为可能存在的情况一一代入看是否存在符合提干内容。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汇总一、逻辑判断a.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Q,P且非Q。
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至少有一假)。
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c.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他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3.反例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反例削弱: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了“因”却没有得到所说的“果”。
4.因果倒置已知推理主线:A、B两个现象同时出现→A导致了B因果倒置:很有可能是B导致了A。
■假设、支持题型方法:1.排他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排他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排除其他可能性,使推理更可信。
2.否因否果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否果:非因→非果,会支持“因→果”3.建立联系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建立联系:因果之间有跳跃,唯有建立联系才可行。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技巧一、逻辑判断题概述逻辑判断题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它主要考察考生在逻辑推理上的能力。
逻辑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前提条件判断出结论的真伪。
在行测中,逻辑判断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条件、结论和推理步骤。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准确地解答逻辑判断题,提高考试得分。
二、解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干阅读题干时,应注意理解题目的要求和信息的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问题是关于条件还是结论,识别关键信息,确定问题的焦点。
2. 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在逻辑判断题中,条件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可以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推理。
3. 辨别推理关键词推理关键词是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词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逻辑关系。
例如,“如果……那么”、“只要……就”、“既不……又不”等词语,都是常见的推理关键词。
通过辨别推理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地推理出正确的结论。
4. 学会转换思维解答逻辑判断题时,有时需要转换我们的思维方式。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反向思维、排除法等角度出发,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5. 多做练习题掌握逻辑判断题解题技巧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
通过做大量的逻辑判断题,可以熟悉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常见的逻辑判断题类型1. 假设题假设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条件,在假设的前提下判断出结论的真假。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仔细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理清假设条件下的推理步骤,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
2. 推论题推论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条件和已知事实,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真假。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条件,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行逻辑推理。
3. 判断题判断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结论是正确、错误还是不能确定。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仔细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推理判断出结论的真假。
逻辑判断分为三种题,形式推理、分析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形式推理考查基本的命题特点和推理规则,这种题的难点是理解这些推理规则。
切莫死记硬背,因为很容易忘记、混淆,我觉得应该举生活中最常见的,自己能够理解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推理规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做题时直接运用推理规则,就无需纠结了。
分析推理可以说是逻辑判断中最难的,因为它不考知识,只考分析推理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学习难得多,实在不能掌握复杂的技巧,那就学会代入法、排除法、假设法三大万能利器,学会借助列表、假设和列不等式做题。
具体技巧一、当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
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
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
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
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
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
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
(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
(否定的条件未确定)例: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
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
A. 甲不是湖北人B. 河南人比甲年龄小C. 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D. 湖北人年龄最小答案: D解析:(1)先根据两个与“河南”相关的条件: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河南人,继续推断:丙是河南人。
(2)通过题干中两个“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丙是河南人”。
再从这个确定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
(3)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湖北人年龄最小。
如图:湖北人丙乙→右侧为年龄大者(甲)(河南人)(山东人)以上排列可见,甲是湖北人,年龄最小。
提示: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
概念关系推理、充分命题推理等都要用到这个方法。
总结:快读——发现确定条件,搜索与其相关; 快解——绕过其余干扰,连续推出答案。
二、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都有如下思路的试题: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丙说:乙不会游泳;丁说: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
以上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究竟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会游泳,谁不会游泳?这类试题中的条件都没有确定,但其中的矛盾显而易见,这就是典型的利用矛盾解析的试题。
解析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
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
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
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两个矛盾的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那么,无论是只有“一真”或是只有“一假”的情况,这“一真”和“一假”都包含在矛盾命题中,其余命题的真、假就完全明确了。
如:在只有“一真”的情况下,这个“真”包含在矛盾中,其余的命题就都是假的;反之亦然。
了解了这些常识,就可以用“锁定”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根据:甲说:我会游泳乙说:甲不会游泳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
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
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
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
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
三、确定条件多排除做首选。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逻辑判断题只给出一个确定的条件,只要“盯住”这个条件,快速寻找与条件相关联的其他条件。
可有些题给出的确定条件有两个以上,甚至更多,这就有可能在四个选项中有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若能直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则不必运用其他方法。
只要把条件代入,并排除与条件不符的选项,就可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关于这一方法的具体应用见下文实例讲解。
例1. 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①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②画家曾为乙和作家画过肖像。
③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④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A. 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 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 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 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答案: B考点:排除法解析: (1)根据条件①“甲和丙出席歌唱家的首次演出”,推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排除A和C。
(2)根据条件②“画家曾为乙和作家画过肖像”,推知画家不是乙,排除D。
答案为B。
四、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对于没有确定条件的试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那就是假设法。
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
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
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①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②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
例1. 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经调查,证实这4人中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
由此推出( )。
A. 是甲做的好事B. 是乙做的好事C. 是丙做的好事D. 是丁做的好事答案: B考点:假设【解一】 (1)此题似乎像矛盾解析题型,但题干中条件并没显现出矛盾。
题干条件不确定,采用假设法。
(2)假设乙真,则甲和丁都真,推出三个真,与条件两真两假不符,故乙必假。
推出是乙做的好事。
答案为B。
【解二】假设丁真,那么甲和乙都真,出现三个真了,与条件两真两假不符,故丁必假。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为假,推出:乙假。
即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不是事实,实际是乙做的好事。
因为只有一个人做好事,所以其他人都没有做。
答案为B。
提示:如果先假设甲为真,则乙、丙、丁的真假不能确定,解析试题要果断放弃这样的假设。
总结:快读——题中条件不明,不必再读多遍;快解——设真不成则假,设真成立立断。
(当机立断是结论甚至就是答案)五、阅读要分清论据和论点。
所谓论据,就是得到结论的根据,也称前提、例证、证据、假设、支持句、加强句等,统称为分句。
分句对结论或观点具有说明、支持和加强的作用。
所谓论点,也就是在论述中要表述的观点,也称论题、结论、看法等,具有结论性、概括性的作用。
统称为主句。
通俗地说,论据(分句)是“前提”,或称“原因”,是论述的依据;论点(主句)是“结论观点”,或称“结果”。
在“必考”的论证类试题中,通常要求找前提或求结论,这个原因或结论都是作为答案混杂在选项中的,阅读的重要任务是分清论点和论据,也就是分清主句和分句。
分句和主句的关系:分句是支持证明主句的理由,具有前提性、条件性;主句是叙述的中心和主旨,具有结论性。
在阅读试题中,一段并列关系的论述,其实是有主句和分句层次的。
阅读中,分清主句和分句,是快速、正确解析逻辑论证试题的关键。
例1.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陶片。
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 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B. 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C. 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 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答案:B考点:削弱主句解析:(1)整合题干:主句:专家观点,由于雨水冲刷,将先秦陶片冲入唐代古墓;分句:唐代古墓中发现先秦夔文陶片。
提问要求:削弱“专家观点”,即主句。
(2)选项B“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直接反驳专家观点“雨水冲刷带入陶片”。
答案为B。
(3)选项A“唐代古墓发现西汉文物”不能说明这里没有先秦文物。
(4)选项C“除了先秦用夔文,唐代也书写夔文”以及选项D“古墓文物是墓主生前之物”不能说明“墓中没有被冲刷而来的文物”,因此不应入选。
六、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要考查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
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做“直观”题。
“直观”题的特征是:从几个并列的条件中直接推出其中的一个或全部。
如:雨亭学习好、身体好、事业心强。
那么可以直接单独推出“雨亭事业心强”。
亦可“重复式”地全部推出。
这样的推理在普通逻辑中被称做“联言推理”。
例1. 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诉讼法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以上论述,可以推导出的是( )。
[2009年福建省春季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3]A.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申请行政复议B.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只能提起行政诉讼C.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D.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行政诉讼答案: D考点:联言推理解析: (1)整合题干:①公民等可以申请行政复议;②不服复议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2)根据②“不服复议,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推出D,“对行政复议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3)选项A、B都不全面,和题干条件“既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不符,排除。
(4)选项C“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与题干“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矛盾,排除。
例2.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又难以自然降解,于是形成环境污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