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章程制度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40.02 KB
- 文档页数:9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教研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学校所有教研组。
第四条教研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校本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第五条教研工作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研计划,确保教研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第六条各教研组要加强沟通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提升团队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教研活动第七条教研活动包括教案研讨、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培训等。
第八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思路的更新,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九条教研活动可以通过集体研讨、个人研究等形式进行。
第十条各教研组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确保教师参与教研的时间和机会。
第十一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要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符合学校教学方针和政策。
第十二条教研活动的成果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可以通过教研报告、教学展示等形式进行。
第三章教研课题第十三条各教研组应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确定教研课题。
第十四条教研课题应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五条教研课题的选题过程要公平公正,要经过专家评审和审核。
第十六条教研课题的研究过程要严谨科学,要有系统的研究方案和方法。
第十七条教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要经过评审并及时发布。
第四章教研资源第十八条学校要提供教研所需的资源,包括教研室、图书、学习资料等。
第十九条教研资金和设备要合理配置和使用,不能浪费和私自挪用。
第二十条教研资源的使用要有规范和程序,不能私自占用和损坏。
第二十一条教研资源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其运行的正常和安全。
第五章教研考核第二十二条教师教研工作应纳入考核体系,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绩效。
第二十三条教师教研工作考核要公平公正,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
第二十四条教师教研工作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和通知。
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师和教学、教研相关人员。
第三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要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积极性。
第五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要尊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学、教研团队合作。
第六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要积极推行教师评价和激励制度,形成教学、教研风气。
第七条学校应建立定期检查、考核制度,督促教师和教学、教研相关人员履行职责。
第二章教学管理第八条学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学发展规划,明确各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九条学校教学工作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学内容和质量。
第十条学校应配备适宜的教学设备和工具,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第十一条学校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第十二条学校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活动,不得擅自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第十三条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十四条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和专业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十五条学校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十六条学校要做好教学成果的总结和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声誉。
第三章教研管理第十七条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研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织和领导。
第十八条学校教研工作要以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为主线,同时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十九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研能力培养和指导,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二十条学校要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增强教师的教研经验和交流。
第二十一条学校要注重教研成果的运用和推广,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二十二条学校要鼓励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参与教育教学论坛。
第二十三条学校要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二十四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监督和指导。
2024年幼儿园教研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研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幼儿园的所有教研工作。
第三条幼儿园教研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通过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第四条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内容包括教案研究、教学评估、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
第五条幼儿园建立教研小组,以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
教研小组的成员由幼儿园的教师自愿参加,经幼儿园教务主任审核通过,任期为一学年。
第六条教研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收集教学信息、分析教学问题、总结教研经验等。
第七条幼儿园将每学年的教研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八条教研工作的成果可以作为幼儿园相关评优评奖的参考依据。
第二章教研计划第九条幼儿园教研计划应当包括教研主题、教研目标、教研任务、教研进度安排、教研方法等内容。
第十条幼儿园教研计划由教研小组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并经过幼儿园的领导审批后生效。
第十一条教研计划的执行过程应当及时记录,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三章教研活动第十二条幼儿园教研活动应当根据教研计划进行组织。
教研小组应当定期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育教学问题,并进行教案研究和课堂观摩等活动。
第十三条幼儿园教研活动应当注意保持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紧密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第十四条幼儿园要加强与其他幼儿园的教研交流,推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共同进步。
第四章教学评估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估。
第十六条教学评估方式包括学科能力评估、教案评估、课堂观摩评估、教师自评等。
第十七条教学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务晋升和岗位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五章教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第十八条幼儿园应当定期总结和推广教研成果。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教研规章制度1、每学期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相应学科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研究教材教法、学法。
2、每学期每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改思路,于学期初制订好教研计划、并实施,期末做好汇报,上交书面总结。
3、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改试验。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青年教师三年内应过好五关验收(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操作关)。
5、落实教师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15以上。
平时互听课,同级相同学科教师应参加,其他教师没课的也可参加。
6、每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应做好活动记录,期末上交业务学习记录本和听评课记录表。
7、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论文。
8、各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听课,做好督导工作,协助教导处____教学常规检查和定期教研活动。
9、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活动计划____学科竞赛活动。
10、各教研组期初制订教研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工作总结。
教研室的规章制度教研室是教学研究活动的基层单位,为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研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严格管理,特指定教研室规章制度如下:1.教研室全体同志必须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2.教研室全体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迟到、早退和缺课,不得随意自行调课、停课和擅自增减学时数。
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等,需提前按规定程序申请批准。
坚决杜绝各类教学事故的发生。
3.每位教师应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做好课件。
所讲章节的教案(含电子稿)和教学幻灯片,应作好备份,每月由教研室负责人存档一次。
4.为保证教学质量,坚持教师试讲制度,每位新任课教师和老教师讲新课均要在教研室进行试讲。
5.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在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如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的同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坚持执行____备课制度。
6.坚持教研室例会制度,____学要求。
教研组织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学校所有教研组织,包括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等。
第三条教研组织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的教研计划,指导和协调教师的教学工作,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条教研组织应当遵循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保证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条教研组织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研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安排,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教研组织应当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教研工作的科学有效。
第七条教研组织应当加强与其他教育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第八条教研组织应当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九条教研组织应当加强对教研成果的评价和总结,及时总结教研工作,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教研质量的提高。
第二章教研计划第十条每个教研组织应当制定自己的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计划和安排。
第十一条教研计划应当包括教研的主要内容、目标、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人等内容,具体、可操作,符合实际。
第十二条教研计划应当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确保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第十三条教研计划应当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十四条教研计划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及时反馈教研成果,总结经验,提高教研质量。
第三章教研活动第十五条教研组织应当根据教研计划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交流等。
第十六条教研活动应当注重实效性和操作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十七条教研活动应当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八条教研活动应当注重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教研成果的互相借鉴和交流。
教师教研活动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研活动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位教师应积极参与。
第三条教研活动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二、组织管理第四条教研活动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和管理,各教研组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学校教务处应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要求,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各教研组应根据学校教务处的教研活动计划,结合本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研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教研活动应建立考勤制度,各教研组应做好教研活动的记录和考勤工作,每学期末将教研活动总结和考勤情况报学校教务处。
三、活动内容第八条教研活动内容应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研讨等。
第九条教研活动应注重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第十条教研活动应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推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第十一条教研活动应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合作。
第十二条教研活动应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研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四、活动形式第十三条教研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竞赛、教育教学论文交流等形式。
第十四条教研活动应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第十五条教研活动应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教师职责第十六条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履行教研活动职责,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第十七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改革成果。
中学教研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学教研工作,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学教研工作是指教师通过研究和交流教学经验,开展集体备课、学科研究、教学研讨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第三条中学教研工作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条中学教研工作应贯彻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教学科研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条中学教研工作应弘扬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第六条中学教研工作应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服务于教学实践。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七条学校应设立教研部门或教研管理岗位,负责中学教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教研部门或教研管理岗位应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负责中学教研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评价。
第九条学校应制定教研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教研的重点和目标。
第十条教研部门或教研管理岗位应组织教研团队,设立教研小组或研究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开展教研工作。
第十一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项教研课题,吸引教师参与其中。
第十二条学校应为教研工作配备必要的经费和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成果的宣传和交流渠道,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讲座等活动。
第三章教研活动第十四条中学教研活动应以学科为基础,以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
第十五条集体备课是指由教师组成教研小组,共同备课、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六条教学研讨是指教师通过研究教学案例、观摩课堂等形式,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分享教学经验。
第十七条课题研究是指教师选择某个教学问题或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或教学改进方案。
第十八条教研活动应以实际教学为基础,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十九条学校可以组织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评课、教学展示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学校教研活动有关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促进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教学与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1.学校教务处负责本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工作。
2.学校教研组为学校的教研工作机构,由教务处安排人员负责其日常管理和运行,包括组织学校教研活动、制定教研计划、推广教研成果等。
三、教研活动的安排1.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不少于两次教研活动,其中一次为专题研讨,一次为教学观摩。
2.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由教研组提出,经教务处审核后确定,并提前发布通知。
四、教研活动的参与方式和奖励机制1.所有教师都有参加教研活动的权利和义务,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参加两次教研活动,其中一次为现场参与,一次为书面总结和反馈。
2.教研活动的现场参与包括参加专题研讨和教学观摩。
教研观摩安排在校内,具体参与教师由教研组根据教学需要和不同学科安排。
3.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可获得一定的学术积分,并可以申报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根据项目的成果和重要性,获得一定的奖励。
4.参加教研活动被列为岗位职责之一,教师应按时参加,并具备必要的准备和反思工作。
五、教研成果和评价1.教研成果应以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呈现,并在学校教研网站上发布。
3.对于教师的教研成果和活动,学校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教研成果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和提拔,激励教师教育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教研活动的保障措施1.学校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保障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2.学校将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
3.学校将建立教研活动档案和数据库,记录和归档教研成果和活动情况。
4.学校将定期组织教研座谈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
七、其他事项对于违反教研活动规章制度的教师,将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学校教研活动规章制度的制定,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研室是指学校内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业机构,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重要场所。
第二条教研室的宗旨是:加强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研室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工作机制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教研室分为教研组长、副组长、普通教师等职位。
教研组长由教研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教师中确定,并报校领导批准。
第五条教研室实行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由教研组讨论决定,小事项由教研组长负责决策。
第三章岗位职责第六条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编制教研计划,指导教研工作,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七条副组长的主要职责包括:协助教研组长开展各项教研工作,代理教研组长职务。
第八条普通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参与教研活动,完成教研任务,负责教材的编写和校对,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第四章工作规范第九条教研室的工作要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目标为导向,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的教学教研政策。
第十条教研室的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十一条教研室的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教育改革。
第五章工作机制第十二条教研室要定期召开组内会议,研究教研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十三条教研室要建立教研课题的申报和审批制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研课题,提高教研水平。
第十四条教研室要建立教研成果的评选和发布制度,对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表彰和推广。
第十五条教研室要建立教研资源的共享机制,鼓励教师相互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第十六条教研室要建立教师个人成长的培训和评估机制,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评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教师,教研室可以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罚,包括警告、停职、调离教研室等。
教研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阵地,教研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研工作,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教研组织1. 学校设立教研组织,设立教研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任命教研委员会主任。
2. 教研委员会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教研工作,制定教研计划和方案。
3. 学校各科室设立教研小组,由各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推选一名教师为副组长。
4. 教研小组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制定教研计划和教研方案,开展教研活动。
第三章教研活动1. 教研小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反思和教学经验交流等。
2. 教研活动分为课内教研和课外教研,课内教研由各科室组织,课外教研由教研委员会主任统一安排。
3. 教研活动的内容应当与师生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四章教研成果1. 教研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科竞赛等形式,每个教研小组每学期至少提交一项教研成果。
2. 教研成果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校对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水平。
第五章教研管理1. 学校领导应当重视教研工作,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教研工作应当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 教师参与教研工作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改变教研计划和方案。
第六章教研评估1. 学校每学期对教研工作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研成果的质量。
2. 教研评估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教研工作绩效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3. 对于教研工作不力的教师,学校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纠正其错误。
第七章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规章制度的修改和补充,需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在全校范围内公布。
3. 对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领导所有。
本规章制度由学校教研委员会负责起草和制定,经学校领导审批后正式执行。
一、总则为加强我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教研规章制度。
二、教研工作原则1.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 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 坚持开放性,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三、教研组织架构1. 成立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校教研工作。
2. 设立教研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教研活动,协调各教研组工作。
3. 各教研组由组长负责,成员由相关学科教师组成,负责本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
四、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研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交流教学心得,提升教学水平。
3.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教学研讨: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讨论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等问题。
5. 教学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展示教学成果,促进教师成长。
五、教研活动要求1. 教研活动应遵循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确保活动质量。
2. 教研活动应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3. 教研活动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4. 教研活动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5. 教研活动应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
六、教研成果评价1. 教研成果的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
2. 教研成果的评价应包括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竞赛等方面。
3. 教研成果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 教研成果的评价应与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政策相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政策为准。
美术教研小组的章程及制度为了更好地推动美术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章程及制度。
美术教研小组致力于提升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以及美术教育的影响力。
以下是具体章程及制度:一、组织架构1. 美术教研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组成。
2. 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活动,监督小组工作的实施。
3. 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小组活动的具体事务。
4. 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履行岗位职责,为小组发展贡献力量。
二、活动制度1. 美术教研小组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
2. 活动时间、地点、主题由组长提前通知,确保成员按时参加。
3. 成员需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积极参与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4. 活动记录由副组长负责整理,将优秀经验、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推广。
三、考核制度1. 美术教研小组成员需参加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学成果、教研成果、能力提升等。
2. 组长、副组长对成员进行综合评价,成员之间可互相评价。
3.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4. 对考核不合格的成员,给予警告,必要时调整工作岗位。
四、培训制度1. 美术教研小组组织成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高成员的专业素养。
2. 成员需主动关注行业动态,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3. 培训成果需在小组内分享,促进共同成长。
4. 组长、副组长负责协调外部资源,为成员提供培训机会。
五、资源共享制度1. 美术教研小组成员之间共享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素材等。
2. 成员在共享资源时,需注明资源来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3. 组长、副组长负责维护资源库,确保资源质量和更新。
4. 成员在使用共享资源时,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权益。
六、保密制度1. 美术教研小组内部讨论、研究等内容属于保密信息,成员需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2. 未经组长同意,不得泄露小组内部信息,违者视情节给予处理。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品质,保障教师权益,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学校的所有教研活动,包括课程开发、教学评估、教学研究等。
第三条学校设立教研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教研管理工作计划、监督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第四条学校教研管理工作遵循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注重实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效。
第五条学校教研管理工作应当与学校教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相适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章教研组织建设第六条学校设立教研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教研活动。
第七条学校教研组由具有高级职称或教育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可根据需要设立不同学科的教研小组。
第八条教研组组长由学校主要领导任命,负责统筹教研组工作,组织和指导教研活动。
第九条学校建立教研组长定期向学校教研管理委员会汇报教研工作情况的制度。
第三章教研活动开展第十条学校教研活动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服务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第十一条学校教研活动分为集中性和个性两种形式。
集中性教研活动由教研组组织,个性教研活动由教师自主选择。
第十二条教师应当按照教研计划的要求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达到教研指标要求。
第十三条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章教研成果评价第十四条学校建立教研成果评价制度,对教师教研成果进行评估,鼓励教师分享教研成果。
第十五条教研成果评价分为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个人教研成果评价由教研组负责,集体教研成果评价由学校教研管理委员会审核。
第十六条学校每学年对教师教研活动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教师的教研奖励和考核等。
第五章教研管理第十七条学校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建立规范的教研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学校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等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工作规章制度教研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学校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体教职工,包括教师、教研组组长、教研组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学校教研工作旨在促进师资专业化发展、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成果的共享等。
第二章教研组建设第四条学校设立教研组,教研组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条每个教研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协调组内教师的教学工作。
第六条教研组组长应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领导能力,并能有效协调组内成员的工作。
第七条教研组成员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共同促进教研工作的发展。
第八条教研组应定期召开组会,交流教学经验,研讨教学问题,制定教研计划,总结教研成果。
第三章教研活动的开展第九条教研活动应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条教研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教案讨论、课题研究、教育心理辅导等,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十一条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工作安排,制定教研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第十二条教研成果应及时总结,对于取得的显著成绩应在学校内外进行交流与分享。
第四章教研成果的评价第十三条学校将建立教研成果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评估,以激发教研工作的积极性。
第十四条教研成果评价应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真实反映教师的教研质量和创新实践。
第十五条学校将通过评估教研成果,对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第五章其他规定第十六条教研组组长和成员应按照学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教研成果,确保教研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七条教研组组长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接受监督和评估。
第十八条违反教研规章制度的行为将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等纪律处分。
第六章附则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由学校教导处负责解释和实施,学校教导处有权对规章进行修订或补充。
教研组织的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的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教研组织是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平台。
第三条教研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条教研组织的工作要遵循科学、务实、民主、公正的原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五条教研组织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研计划和活动安排。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六条教研组织设立教研主任,由学校领导任命。
教研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教研工作。
第七条教研组织设立教研小组,每个教研小组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根据学科、年级等因素进行分组。
第八条教研小组设立组长,由小组成员选举产生。
组长负责牵头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教研活动。
第九条教研组织可以设立研究项目组、教学研究组、课程研究组等专项小组,根据需要择期另行组建。
第十条教研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教研团队,拓展教研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一条教研主任负责统筹规划教研工作,组织制定教研计划和活动安排,指导小组进行教研课题研究。
第十二条教研主任负责做好教研成果的总结和报告,及时将有关教研成果反馈给学校领导和教师。
第十三条教研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教研课题研究,指导成员开展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第十四条教研小组组长负责收集教研资料、整理教研成果,编写教研报告和总结,向教研主任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五条教研小组组长负责召开教研会议,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教研成果交流和分享,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第十六条教研小组组长负责协调解决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保持教研活动的和谐秩序。
第四章工作程序第十七条教研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三个阶段。
第十八条计划阶段,教研主任会同教研小组组长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确定教研课题和活动安排。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如下:一、教研小组的组建与职责1. 所有教师在校内工作时间内,必须参加所在学科的教研小组。
2. 教研小组由学科组长牵头组建,成员包括该学科的所有教师。
3. 教研小组负责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探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4. 教研小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 教研小组负责撰写学科教研总结与研究成果,提供给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参考。
二、集体备课制度1. 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时间不少于2课时。
2. 集体备课活动由学科组长负责组织,确保所有教师的参与和积极参与。
3. 集体备课活动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讨论与设计、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资源的共享等。
4. 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升教学水平。
5. 每次集体备课结束后,要及时记录备课内容、教学设计及讨论结果,并形成备课记录。
三、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1. 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教研活动,由校内外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主讲。
2. 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由学校教务处根据教师的需求进行安排。
3. 所有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并按要求提交学习心得和教学总结。
4. 学校要为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包括时间、场所等。
四、教研成果的评价与奖励1.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研成果的评价与奖励。
2. 教研成果包括学科教研总结、教学设计等。
3. 学校设立教研成果奖,对教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4. 教研成果评价的结果将作为教师考核和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违反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1. 如有教师违反规章制度,将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包括书面警告、组织教育、扣减绩效工资等。
2. 对于故意破坏教研活动的教师,将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扣减奖金、停职等。
以上规章制度范文是一个示例,具体可以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教研管理来说,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地推动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教研室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教研室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1.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负责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
3.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4. 负责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5. 负责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考核等工作。
第二章教研活动第四条教研室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
第五条教研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1. 目的明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2. 注重实效,鼓励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发表意见。
第六条教研活动记录应详细,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主题、参与人员、讨论内容、成果等。
第三章教学研究第七条教研室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包括课题研究、教学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
第八条教学研究应遵循以下要求:1. 研究课题应具有现实意义和科学性。
2. 研究方法应科学、严谨,注重实证研究。
3. 研究成果应具有推广价值。
第九条教研室应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活动。
第四章教学资源管理第十条教研室负责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第十一条教研室应建立健全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更新。
第十二条教研室应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淘汰过时资源,引进优质资源。
第五章教师培训与考核第十三条教研室负责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十四条教师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1. 有针对性,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2. 注重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3.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第十五条教研室应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师德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由教研室负责解释。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章制度是为加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而制定的。
第二条学校教师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共同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和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条学校教研管理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针。
第二章教研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学校设立教研组织机构,负责具体的教研工作。
教研组织由专业负责人带领,教师自愿参加。
第五条教研组织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制定教研计划,明确年度教研重点。
第六条教研组织应做好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章教研活动的开展第七条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内容包括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评价等。
第八条教研活动可以以讲座、报告、研讨等形式进行,鼓励教师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第九条学校鼓励教师参加教研项目和教研课题的申报,提供相应的学术支持和经费保障。
第四章教研成果的评价与奖励第十条学校对教研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教师的教研成果。
第十一条学校将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推广和宣传,奖励相关教师和教研组织。
第五章教研管理的监督与考核第十二条学校建立教研管理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教研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第十三条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管理的考核,配合学校进行相关材料的汇报和填写。
第十四条学校对教研管理工作不力的个人或组织,将给予相应的处理或纠正。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对于未尽事宜,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和执行。
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自(日期)起施行,修订时应经过学校教务处的批准。
幼儿园教研规章规章制度幼儿园教研规章制度一、教研目的和意义教研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推动幼儿园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规范幼儿园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果,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教研组织与管理1. 教研组织机构(1)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教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教研组成员:全体幼儿园教师,每一个教研组成员需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2. 教研活动安排(1)教研周期: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不少于3天。
(2)教研主题: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每次教研的主题。
(3)教研内容:教研组根据主题,确定教研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教研形式:教研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
三、教研活动的具体要求1. 教研备课(1)教研组成员应提前准备备课资料,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设计等。
(2)备课时,教研组成员应充分讨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备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应及时整理备课笔记和教案,供其他教师参考。
2. 教学观摩(1)教研组成员可以相互邀请进行教学观摩,观摩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
(2)观摩结束后,观摩教师和被观摩教师应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3. 教学讲座(1)教研组成员可以邀请学科专家或者有特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讲座。
(2)讲座内容应与教研主题相关,讲座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和讨论。
4. 教学研讨(1)教研组成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讨论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难题。
(2)研讨活动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形式进行。
四、教研成果的评价与分享1. 教研成果的评价(1)教研组成员应根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2)评价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观摩评价、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
教研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研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条教研管理的范围包括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估等各个环节,涉及全体教师和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
第三条教研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公平性和激励性。
第四条教研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第五条教研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学校,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教研管理系统和机制。
第六条教研管理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组织教研活动、制定教研计划、评估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等。
第七条教研管理的实施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条件保障。
第二章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第八条学校应组织和推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第九条学校应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十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会议,研讨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第十一条学校应鼓励教师开展小组研究项目,提升学科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十二条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研资源和条件,如图书、期刊、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等。
第十三条学校应开展教学观摩和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十四条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教研成果评选和学术交流,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教研成果的评估和使用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教研成果评估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和考核。
第十六条教研成果评估的主要依据是教学成果、教学方法创新和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等。
第十七条学校应根据教师的教研成果和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第十八条学校应充分利用教研成果,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学校应对教研成果进行管理和归档,方便将来的借鉴和复用。
第四章教研管理的支持和保障第二十条学校应为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支持。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教研工作制度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
(一)切实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学校的教研组是教研管理机构,教研组长为具体责任人,学科组是教研的实施机构。
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工作要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提出教研课题,经常检查各学科组活动情况,评价活动效果。
要将教研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量化考核学科组长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教研制度建设1、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
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从公开教学的评课中选拔优质课进行公开教学,公开教学时教师听课参与率不少于60%。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分管教学的领导坚持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辅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一线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学科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同时组织教师及时反馈并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切磋业务的良好风气。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推门观课”。
听课的同时,对被听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业等进行一次检查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2、实行业务学习交流制度。
学科组集体性的业务学习间周一次,组织教师学习和交流,纳入学科组每周的工作安排。
学校要加强与省、市、县名校的沟通与交流,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了解教学管理、课程改革、教研工作、校本培训等情况,探讨教育问题,分享研究成果;聘请优秀教师和专家来校讲学。
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求教案中每节课有课后反思。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或教育叙事,由学校组织评比,评定等级。
学科组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3、建立学科组管理制度。
各学科组每学期应确定本学期的教研工作的重点,定时、定点,有计划、有内容地开展活动。
每次活动要有专题、重点发言人,有详细记录。
学科组长的各项手册须做到资料完整,学期末认真做好学科组工作总结。
教研活动做到“三清、四研究、五统一”。
三清:课时清(清楚每教时的要求,重点,难点,易混点,关键点。
)、单元清(清楚单元的教学目标,例题与习题的关系。
)、全册清(清楚全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纵横联系。
);四研究:研究教学目的要求,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法、学法,研究练习设计。
五统一:统一教案、统一习题、统一标准、统一讲评、统一巩固。
4、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学校要以“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为总课题,围绕新课程实施、教材教法、学生成长、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研讨。
倡导微型课题研究,要求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要求每个学科组年年有校级课题、三年内必须申报一个县级以上科研课题。
学校要统筹做好教研课题的过程管理,教研组要对教师和学科组的课题研究予以具体指导,组织好研究成果的结题、鉴定、评价、推广。
5、实行教师外出培训汇报制度。
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外出学习培训后要及时在校内汇报或传递学习培训的成果和信息。
否则,相关费用不予报销。
6、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学校要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由高一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负责指导1-2名青年教师,开展长期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汇报、交流与指导活动,并作好指导活动记录和青年教师成长记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7、建立“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
学校要每年推荐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的相关评选。
对被评选为各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在提拔任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
8、建立严格的教研考勤制度。
所有教师都必须按时参加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履行请假手续。
学科组应做好出勤记载,对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的,应按旷工处理。
同时学校要随时检查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加大督促力度。
9、建立教研工作档案制度。
教师要认真参加教研工作,并纳入学校日常考评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
学科组的教研工作计划、总结、活动记录、考勤考核记录,教师的听课记录、公开课教案、教研记录及总结材料、论文及其他作品(复印件),教师和学科组的课题研究记录材料、研究报告,指导青年教师的记录材料,教师教育教学评估材料等档案资料应及时收集、分学期整理保存。
10、建立教研工作年度总结表彰制度。
学校每学期都要有教研工计划和总结,每年暑期结合校本培训,召开一次表彰会,对教研工作有突出贡献、教研成果显著以及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对教研工作的考评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教研常规工作进行一次考评,纳入年度考核和绩效考评范围,并将其结果公示后报学校备案。
十里坪镇九年制学校2017-09-10校本培训制度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思想,着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师教育教研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积极探索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努力构建我校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我校校本培训质量,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校本培训,主要结合省、市、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职务培训安排,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核心,在原则上坚持培训的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培训方式上,以岗位培训为主,多种方式并举;在培训内容上,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举;在培训层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结合,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分工负责,力求实效。
二、工作目标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使之逐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的教学骨干。
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的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重点(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学校教研组要加强现代教育思想的培训,并对学科组活动进行指导。
各学科组每周的学科教研活动中,要精心挑选与学科相关的理论文章或经验总结,组织教师在学科组内交流、分析、讨论,探讨和课堂教学能产生共鸣的最优结合点,使教师能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及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反过来进一步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用更新的教学观念去推广、运用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而起到学科示范作用。
另外,学校要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
(二)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新课改要求老师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校要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教师进修校举办的信息技术培训,普遍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要对尚未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传帮带。
使我校95%的任课老师能制作简单的课件,100%的任课老师会使用电脑教学。
(三)着力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以青年教师为主体。
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学校全部工作的重心。
要继续聘请名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具体指导;搞好师徒结对,要求制订结对计划、目标、达到的效果等;各学科组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吃透课标和教材,钻研和改进教法;搞好每学期一次的轮教活动,组织好听课、说课、评课;开展优质课评比,选拔比较成功的课,反复试讲后,进行公开教学;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等。
努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步伐,尽快形成一支以优秀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
(四)开展对外交流校际交流活动,是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继续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充实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创造条件开展与城区初中的联合教研,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外出教研活动。
(五)进一步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充实内容、逐步建立我校校本培训的体系。
校本培训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校长负责本学校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教务科和教研室负责培训的业务管理,政教组负责班主任培训,学科组组织平时的学习、教研。
四、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坚持五个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行动跟进相结合、以老带新与以新促老相结合、规范测评与活动展示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在具体操作中做到:(一)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素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自觉将互联网优质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并运用互联网资源自制课件。
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抓好同课异构、骨干教师示范课、学科教研课、联片教研课、各类选拔竞赛课并及时进行评课,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三)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作用,组织青年教师与他们结对子,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
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四)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
学校教研室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人人做真研究,在教育教学中研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研究。
(五)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
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六)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
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一)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省、市、县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