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19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1卷:古代诗歌阅读详细翻译及解析这次语文全国1卷的诗词赏析题,考了一位晚唐诗人的作品,他的名字叫做陆龟蒙,是一位田园诗人。
陆龟蒙出身官宦世家,从父亲往上数几代均是居显赫要职,也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熟读《诗》、《书》、《春秋》等经史著作,可惜长大后的陆龟蒙,屡试不第。
由此他开始了一段幕僚生涯,在湖州刺史张博的帐下任职,后又回到故乡隐居。
陆龟蒙和陶渊明一样,是真正能够融入田园生活的,经常自己带着农具,和家里的帮工一起下田间劳动,并且还撰写了《耒耜经》,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本古农具专志。
所以陆龟蒙还有一个“农学家”的名头。
闲来无事,他则携笔墨纸砚、书茶钓竿,泛小舟于江湖烟波之上,煎茶垂钓,吟诗作文,好不惬意,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江湖散人。
另一位诗人皮日休在任苏州刺史的时候,与陆龟蒙相识,二人互相引为至交,经常唱和,这次诗词赏析题,就是陆龟蒙和皮日休之作: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解释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奉和/ 袭美/ 抱疾/ 杜门/ 见寄/ 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
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
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
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
”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
”(《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
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全唐诗》卷277)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一、2020年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译文:标题:酬和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诗。
首联: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颔联: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颈联: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尾联: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从标题的理解、首联的内容、颔联的情感、尾联的手法设题。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2.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试题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思想情感题,对于病种好友,诗人有不能共游的遗憾,对友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来日观景的展望。
这既是符合我们人之常情的感情,也是根据行文表现出来的感情。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之古代诗歌题详注详释详解李锦超一.原题呈现(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 题。
(共12 分)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
【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15.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
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6 分)二.答案呈现13.B14.D15.答案要点: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二.原诗详注1.关于本诗的几种不同版本的文字问题。
①本诗,两宋本的题目下有一个注,该注为:在金陵作。
②“此树我所种”句,咸本作“昔”,注云:一作“我”。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箴作诗者袁枚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①箴:规诫。
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 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 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 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2. 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 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1)(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句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转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专题规范练十二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的一种。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
(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①,应是钓秋水。
差池②不相见,黾勉③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④契⑤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指乘小车出游。
②差池: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③黾勉:殷勤。
④及兹:来此。
⑤契:惬意。
(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2)从全诗来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北山①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
②陂:池塘。
③堑:护城河。
(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2020年全国卷Ⅰ诗歌题辨正译释2020年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分)参考答案:14. 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2020年全国卷Ⅰ诗歌题辨正译释今年语文全国卷Ⅰ之诗歌阅读题,选材自晚唐诗人陆龟蒙之次韵奉和诗。
题目设置友好,注解详备,整体答题难度不大。
然而揣摩诗意,似多有与命题者理解相左者,遂多方考求,愈见己是而彼非,故不揣浅陋,缕陈于下:①此诗究作何题?此诗分别见于《松陵集》《甫里集》《全唐诗》,但标题有出入,依次题作《奉和次韵》《和袭美见寄韵》《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据此,《全唐诗》诗题似最为详明,而命题者即本诸此。
然《全唐诗》晚出,实未必存真。
而《松陵集》乃陆龟蒙自编次,当最可信据。
且《松陵集》诗题看似简略,实最详明。
盖《松陵集》乃唱和集,故首唱即弁于此诗之前,题曰《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以此,此诗若别裁,当题作《奉和龟蒙春日多寻野景,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乃是。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公无渡河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15.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
(6分)14 A(“触龙门”只是在表现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
)15 、两首诗均写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剧,李白诗的悲剧意味更体现在①用大量笔墨渲染黄河汹涌气势,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风沙”的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除了妻子的劝阻,李诗还写了旁人的冷漠,侧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剧。
③李诗还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挂在白鲸的巨齿间,箜篌悲声不绝,将悲剧推向高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
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
古诗词鉴赏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3 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 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 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 ~10 题。
羌村三首(其二)杜甫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 注] 公元757 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相聚,写下《羌村三首》。
糟床,榨酒的器具。
9. 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
(5 分)10. 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
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因。
(6 分)9.细节描写逼真感人地刻画幼子与久别之父见面情状。
(1 分)“不离膝”写娇儿久别后乍见父亲的惊喜、亲昵、不舍;(1 分)“畏我”点明娇儿久视父亲后因陌生而畏惧的心理。
(1 分)“复却去”表现了娇儿发觉父亲“少欢趣”,害怕而不解的心理(或:害怕、担心我又离家的心理)。
(1 分)侧面表明诗人落魄凄苦的现状。
(1 分)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
“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
“煎百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
(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的愤激之辞。
“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
(6 分。
每点3 分)扬州市3 月阶段性检测(二)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 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一、(2020全国卷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诫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参考答案14.A。
由题目中“奉和”二字可知,本诗为作者酬和之作,是作者“见寄”,收到友人寄来的诗作后的回复,所以“不通音讯”错误。
15.答案(1)由于友人患病,不能与友人赋诗饮酒,饱览春色。
表达出作者的怅惘遗憾之情。
(2)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表达出对自然与美景的向往与喜爱。
(3)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表达对友人康复的期许,体现出两人的深厚友情,“不怕江花不满枝”宽慰友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旷达乐观的心态。
二、古诗译文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三、写作背景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真题《送沈康知常州》含答案(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
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
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 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10.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9. 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10. 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
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10.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
“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
2020年全国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这次语文全国1卷的诗词赏析题,考了一位晚唐诗人的作品,他的名字叫做陆龟蒙,是一位田园诗人。
陆龟蒙出身官宦世家,从父亲往上数几代均是居显赫要职,也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熟读《诗》、《书》、《春秋》等经史著作,可惜长大后的陆龟蒙,屡试不第。
由此他开始了一段幕僚生涯,在湖州刺史张博的帐下任职,后又回到故乡隐居。
陆龟蒙和陶渊明一样,是真正能够融入田园生活的,经常自己带着农具,和家里的帮工一起下田间劳动,并且还撰写了《耒耜经》,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本古农具专志。
所以陆龟蒙还有一个“农学家”的名头。
闲来无事,他则携笔墨纸砚、书茶钓竿,泛小舟于江湖烟波之上,煎茶垂钓,吟诗作文,好不惬意,所以当时人们都称他为江湖散人。
另一位诗人皮日休在任苏州刺史的时候,与陆龟蒙相识,二人互相引为至交,经常唱和,这次诗词赏析题,就是陆龟蒙和皮日休之作: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解释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 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 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6分)(1)既见复关,。
(《诗经·氓》)(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4)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5)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等级为A级。
要求准确无误地进行上下句默写。
从选句所属篇目的体裁来看,主要涉及诗、文、楚辞、赋、词等,面比较广。
从选句内容看,属于典型的、常见的句子,难度不大。
考生在默写时,可能在“载”“臾”“也”“厚”“孰”“抱”“长”“堪”“摘”等字出现错误,有的考生因字形不够熟悉,写错了,如“臾”“堪”;或是因音同字异而写错了,如“孰”“长”;或是笔误,缺胳膊少腿的,如“载”“厚”“摘”等。
【参考答案】(1)载笑载言(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固前圣之所厚(4)孰能无惑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3分)①引父足怀中以卧②立许字以女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与一金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要求从“美好德行”这个方面去筛选,然后辨别各项信息组合的正误。
第②句主语是老人,能否间接说明其美好德行在文本中体现得不明显,第④句表述的是其家庭情况而非“美好德行”,第⑥句的主语是焦翁。
因而使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3.B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落。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2020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2】古代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1、(2020新课标全国卷,第二(二)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2020全国大纲卷,第12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考点解读】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
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一)解读形象、情感。
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
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
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
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如果是“语言风格”,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藏”等词语;描写性语言,确定语体之基调,分析所塑造的意境(其中注意衬托),体会流露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动作性语言,采用对照法,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简练”“形象”等词语。
(四)掌握表达技巧。
熟练地掌握各种常见的表达技巧并准确地识别判定是关键,答题时,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手法)(总述),结合诗句具体的内容来体会运用了技巧的句子或词语,并还原诗境(分述)。
明确此技巧(手法)的表达效果,它描写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思想感情(伤感、寂寞、闲适等),并点明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如漂泊天涯、思念家乡);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
【考题精选】一.(2020·湖北黄冈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榆河晓发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繻者①,空惭旅鬓斑。
注:弃繻者: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弃繻者,原指汉终军。
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开”,赋予“朝晖”以人的动态,全句由此而显得生机跃动,意兴盎然。
B.颔联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
C.颔联所写的云是朝云,风是晓风,和大多早行诗一样,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
D.颈联从景过渡到情。
景是“征尘”“古戍”,情则是诗人以疑问形式抒发的感慨。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1.C2.①“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
②第五句以“征尘”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③尾联想起了西汉的少年志士终军,深为自己的长年漂泊、年华老去而功业无成感到惭愧。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 项,“此联也表现出凄清的境界”错误,此联却别出心裁,用它们创造出豪雄气象。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
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解说。
这首五律,表达作者到居庸关边境的一种壮怀,其时建州女真、俺答、鞑靼等常犯边境,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边事的关切之情。
首联“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颔联“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
“云出”“风生”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云出三边,隐示边外多事;风生万马,表达对军事行动的想象,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
颈联“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正面写边尘不靖,征戍不停,以“征尘”借代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尾联“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前句运用典故,诗人感慨自己不能像终军那样为国建功。
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二.(2020·衡水中学实验学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楼上①杜甫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②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注)①这首诗为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诗人漂泊长沙时所作。
②杞楠:都是高大乔木,材质坚硬,此指栋梁之材。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立意高远,冠以“天地”二字,喻指搔首太息非为诗人的穷通,而是为了社稷苍生的安危。
B.颔联写远望之状,是全诗关键,领起三、四联。
诗人漂泊五湖之南,离朝廷极远,白叹无补国事。
C.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自愧不是栋梁之材,无力整顿乾坤,把忧国忧民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D.全诗感情深婉悲切,取境阔大,描摹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是杜甫忧国忧民的真实反映。
2.明代王嗣爽在《杜臆》中,称赞本诗的尾联“苦语次骨(即入骨)”。
请赏析诗的尾联。
【答案】1.C2.①尾联由“身事”句领起,归结到诗人自己,直抒胸隐。
②在动荡离乱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以何致君尧舜,以何来报国?最终只怕会老死在湘水之滨潭州之地。
③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世之叹(“苦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登楼之际慷慨抒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立现于读者面前(“次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颈联从反面写恋阙之情”理解错误。
颈联两句的意思是: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但论才能则又觉得有愧于那可作栋梁的杞楠。
“恋念朝廷常感到劳伤肝肺”是直抒胸臆,是从正面直接抒写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
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意境的创设以及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
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苦语次骨(即入骨)”这个关键词,赏析的围绕着整个词展开。
尾联的意思是:在乱离之中如今已经不能自救,而结果我恐怕还是要老死在这边远的湘潭。
从手法的角度,这是直抒胸臆。
“乱离难自救”句中“难自救”可以见出诗人苦难的处境,其言外之意是自救尚且很难,谈何报国呢?体现了诗人对不能报国而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深深遗憾和苦痛。
“乱离”写出了当时国家现状,也能体现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终是老湘潭”,最终会老死在湘潭,这是对年老体衰和不能实现抱负为国建功的深深遗憾。
诗人的这种苦痛之语让读者也深深震撼,可谓“苦语次骨”。
三.(2020·闽粤赣三省十二校高三联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夜起黄遵宪①(清)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②。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注)①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
晚清著名诗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曾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被解职后归家闲居,此诗写于闲居期间。
②鹅击海东青:暗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部分地区。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檐铁和风铃在风雨中撞击、晃动,发出了“千”“百”声。
诗人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夜晚的宁静。
B.颔联写出了诗人长夜无眠,盼望天亮的心情,“又惊”句揭示了诗人无眠夜起的原因。
C.颈联感慨天色阴沉的日子太多,月光虽然明亮,却是残月,天空虽有星星,却只寥寥数颗。
D.尾联“吾独立”照应诗题“夜起“,与下文的“万家酣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鲜有同道的孤独处境。
2.这首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请你结合相关的诗句分析。
【答案】1.A2.(1)首联写以檐铁千声写出了夜晚风雨大作的情景,象征清朝风雨飘摇的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2)颔联上句写诗人盼望天明,实则一语双关,渴盼时局好转。
下句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震惊与愤慨之情。
(3)颈联感慨阴沉的天气太多,夜空只有残月和疏星,以此象征清政府的统治腐败黑暗,民族前途微茫,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4)尾联“我”独立于斗室,联想(想象)到此时民众都在酣睡,以此隐喻国民的愚昧麻木,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优虑之情。
(从比喻或景情角度作答亦可得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