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34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题答案

1.文章从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的一句话写起,有什么好处?

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

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

4、支撑爱因斯坦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由此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5、从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6、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哪些地方?

7、谈谈你对下面四句话的理解。

(1)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

(2)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9.爱因斯坦的认识和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0、. 本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1、爱因斯坦的话回顾了自己从小爱好音乐的事情,这与文章论述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写直接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原来还十分热爱音乐艺术。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作了铺垫。

2、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因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科学家。(意思对即可)

3、①(从认识上说)二者都是没有终点的世界,都需要不断追求;②(从创造上说)二者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的。(意思对即可)

4、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哲学。一个人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提示:一是文中读到了什么,作者向告诉我们什么;二是给你什么启示,要联系自己和社会。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正在滑坡,时代需要科学,同样需要人文,需要二者的统一。可以这么说,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大学者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者的高度统一。这篇课文的主旨显然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

6、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热爱程度。他在研究物理学时每天都拉小提琴。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曾与普朗克合奏。他还推崇文学,文学在他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7、(1)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告诉我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残缺的。(2)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必需的,那么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满足的途径。

9.启发人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和艺术学习,尽量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没有定向的中学生来说,既要学好数理化等理科课程,也要学好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绝不应存有偏科现象。

10、. 本文作者赵鑫珊从自身经历和学习经历出发,高屋建瓴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的关系。他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证,说明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

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篇文章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想北平》

1、“这个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爱”,既是“ 说不出”,作者用了怎样的类比来形容这种“爱”的?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从而“说也说不出”。

2、老舍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情感?明确: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①“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 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所以,他决定写“我的北平” 。

②作者笔下“我的北平”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段);“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段)

③反复说“说不出”却说了很多,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明确:想说而说不出的爱。

作者是怎样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老舍用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

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来形容对北平的爱。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不放心母亲的健康而欲落泪。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出了他对北平那不同寻常又那么深刻的“说也说不出”的爱。

3、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贴近自然。

4、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① 对比手法。作者将北平和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进行比较,突出北平的好处。

第四、 五段作者将北平和巴黎进行比较, 巴黎太热闹,而北平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起北 平来还差点,突出北平宁静、布置匀调的特点。

第六段将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进行对比, 表明作者对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 也有 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第七段: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② 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

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 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 正是这样

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 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 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③ 细节描写 如:“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

“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景物或

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 可有可无;

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 不能随意取代。 它是最生动、 最有表现力的

手法。

4.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

想北平是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 如何表现北京, 老舍觉得很为难: “北平 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 ,都写什么呢?他又不愿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 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知识机械地罗列,平铺直叙,写成

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我的北平” 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 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把对北平的爱上升为对母亲的爱的

地步,并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和北平是“我”中有“你” ,“你”中 有“我”,融为一体的关系。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什么样 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北京是大都市, 却保持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快乐而安适, 还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 菜、 水果,使人更接近自然,因此北京虽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照样 可以在北平享受清福。

1、像北平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 的院子、 墙根, 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过渡 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小中见大” 。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 与众不同。 如果他只是北京的匆匆过客, 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 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 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 墙根, 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 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 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 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一些平淡的文字,表达了 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的热烈情怀。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老舍是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 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可归结到他的“平民意识”上。

2、 第四段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也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 篮里。”表现了北平生活环境的宁静快乐舒适。

3、 如何理解“虽然,那里也有空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明确:摸着老城墙能让人感觉到踏实安全。

只有在踏实安静的环境中, 人才能享受到那份宁

静快乐,实现无欲无求。

即使再喜欢北京, 也不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 信手拈来, 无关紧要, ,抛开一切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