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52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以课文为依托,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美好时光,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欣赏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资料:关于爬山虎的生长特点、生态环境等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爬山虎。
(2)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长特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探讨爬山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爬山虎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爬山虎的价值。
4. 写作训练(1)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生长特点,并结合课文所学,进行写作练习。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优秀教学设计第一教时一、教学目标: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⒈投影片A、B⒉投影片(课文插图)四、教学过程:㈠自读:(第一轮)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达到“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
(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颠倒:(举例)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
(谈得投机)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
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可以,值得。
楷模,榜样,模范。
可以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
达到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⒈明确自学要求: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②划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⑶思考.练习: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案第一章:认识爬山虎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爬山虎的名称、外观特征。
2. 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习性。
3.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爬山虎,记录其生长过程。
教学活动:1. 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爬山虎的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爬山虎生长过程。
3. 教师总结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习性。
第二章:探索爬山虎的爬行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爬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爬山虎的爬行方式和原理。
2. 分析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的适应策略。
3. 引导学生思考爬山虎爬行原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观察爬山虎的爬行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其爬行原理。
2. 讨论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的适应策略。
3. 举例说明爬山虎爬行原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欣赏爬山虎的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爬山虎美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爬山虎的外观美。
2. 讲解爬山虎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爬山虎,引导学生说出其美感。
2. 讲解爬山虎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关爱生态环境的做法。
第四章:观察爬山虎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教学内容:1. 讲解爬山虎的生长变化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爬山虎的生长变化。
3.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爬山虎生长变化。
教学活动:1. 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生长变化特点。
2. 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爬山虎的生长变化。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爬山虎生长变化。
第五章:创意绘画——描绘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美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学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让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身边的动植物,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爬山虎的生长环境2. 爬山虎的特点3. 爬山虎的生活习性4. 爬山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保护爬山虎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爬山虎的特点、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保护爬山虎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爬山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爬山虎的方法和意义。
4.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爬山虎,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爬山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爬山虎作为绿植墙、爬山虎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等。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保护爬山虎的方法和意义,如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
5. 实践:组织学生观察身边的爬山虎,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特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爬山虎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特点、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讨论中对爬山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保护爬山虎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关爱自然环境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各种爬山虎的图片,用于导入和教学过程中。
2. 视频:寻找关于爬山虎生长过程的视频资料,用于更直观地展示爬山虎的特点。
3. 参考资料:整理相关的爬山虎知识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作业布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爬山虎的生长环境、特点、生活习性。
网络教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章:认识爬山虎1.1 教学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掌握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方式1.2 教学内容爬山虎的定义和分类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方式1.3 教学活动观察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爬山虎的特点观看爬山虎的生长视频,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小组讨论,探究爬山虎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方式第二章:爬山虎的分布与利用2.1 教学目标了解爬山虎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掌握爬山虎在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爬山虎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爬山虎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爬山虎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2.3 教学活动分析爬山虎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讨论爬山虎在园林绿化中的利用方法探究爬山虎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第三章:爬山虎的观察与研究3.1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状况掌握爬山虎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爬山虎的生长状况观察爬山虎的研究方法爬山虎的观察与研究技巧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爬山虎的生长状况学习爬山虎的研究方法,如野外调查、数据收集等小组合作,进行爬山虎的观察与研究工作第四章:爬山虎的保护与利用4.1 教学目标了解爬山虎的保护现状及其重要性掌握爬山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探讨爬山虎的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4.2 教学内容爬山虎的保护现状及其重要性爬山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爬山虎的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4.3 教学活动调查爬山虎的保护现状,了解其受到的威胁和挑战学习爬山虎的保护方法和措施,如设立保护区、加强立法等讨论爬山虎的利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第五章:网络教案设计与实践5.1 教学目标学会设计网络教案掌握网络教案的实践技巧5.2 教学内容网络教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网络教案的实践技巧网络教案的评价与反思5.3 教学活动学习网络教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练习设计网络教案,并进行实践操作评价与反思网络教案的实践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等奖质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行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等奖篇一从课题的“那片”一词就示意了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睹物思人,感人致深。
课前,我在教学上润于了写作训练。
“以物思人”的文题,比如“一张照片”“月夜”“还是那片绿叶”“那片火红的枫叶”等。
同学题材新奇,内容详细,事例典型,我并支配同学足够的时间修改,同时并出示修改作文的最基本方法与修改符号。
1、把用词不精确的地方改精确。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把长句断成短句。
4、删去重复嗦的词句。
5、增加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晰,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针对我班同学,修改作文不是难点,通过同学亲临实践,很自然地引进了新授内容,看看叶老先生是怎样批改作文的。
出示资料袋“一张画像”让同学先读原文,再读修改后的文章,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也就是从叶老先生修改的作文中,能体会到叶老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借机出示课题,引导同学反复朗读课文,在同学熟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课文第九自然段,让同学反复地读,并要求背诵仿写。
本自然段就三句话。
第一句“融洽”;其次句“亲切、质朴、溶化”;第三句“绿得沉郁”。
这样不但有利于背诵理解,而且有利于仿写。
第10自然段最终一句“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时那个夏日午后的事情始终留在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始终激励着前进,像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让同学多读几遍课文,然后鼓舞同学相互沟通写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的体会。
这个环节同学表现还是不错,有的说,我知道了写作文要写得真实,要有感情。
也有的说,无论批改作文还是写作文,也要像叶老那样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还有同学说,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这是从同学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而获得的信息,从语文基础上,同学也不错,究竟四班级了,知道怎样去预习新课,怎样清扫字词障碍,同学会用工具书,大多数同学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导语】这篇课⽂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写的回忆⽂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给“我”批改作⽂,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对⽂⼀丝不苟、对⼈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品和⼈品。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能⽬标〗 1、会认7个⽣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应先学做⼈。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情感⽬标〗 从叶⽼批改的作⽂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先⽣的⼈格美,学会做⼈。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学⽣质疑,导⼊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简介作者。
⼆、初读课⽂,整体感知 学⽣⽤⾃⼰喜欢的⽅式⾃⼰读课⽂: 1、划出⽣字新词。
2、想⼀想: 读了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字新词,整体感知课⽂ 1、指名学⽣读⼀读,说说⾃⼰理解词语的⽅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
四、精读课⽂,突出重点 1、学⽣质疑。
2、划出描写爬⼭虎的句⼦,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种美的景⾊,⼀幅幅美的画⾯,也可以说,作者在这⼉营造着⼀种美的意境。
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然景⾊的美、爬⼭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美的⼈格体现在哪些地⽅呢?请同学们⼩组合作,读读课⽂,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格之美的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爬山虎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1)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及其生活习性。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表达和描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爬山虎图片及生长过程视频。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观察周围的植物,对爬山虎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爬山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对爬山虎的了解。
(3)简要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题。
3. 探讨爬山虎的生长过程:(1)观看爬山虎生长过程视频。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演练:(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描绘自己身边的植物。
(2)学生上台展示,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及特点。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参观植物馆,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
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教学,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谜语:(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二、理解课题,了解文章背景①、本文的作者是谁?(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中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江苏省苏州市人。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除《爬山虎的脚》外,还有《记金华的双龙洞》《小青石》等。
)②、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的题眼是什么?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③、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
(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愿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2)指导生字写法。
叠 (下面是“且”);逐(“半包围”);虎( 第三笔“﹁”等) (3)掌握多音字。
(4)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详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人教版四年级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深圳市泰宁小学张楚芳【教学目标】1.能整体把握课文,懂得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学习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状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的成长故事,品悟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重难点】学习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状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导入激疑: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看课题。
请齐读,那片爬山虎生机盎然,它是那么绿,再读。
读好“绿绿的”,叠词强调了爬山虎绿得葱葱,绿得沉郁,再读。
2、复习回顾:①进入课文之前,老师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②同学们对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很熟练,课文里还有个词很难,出示:“楷模”,楷模是什么意思?(榜样、模范)提到的“楷模”指的是谁。
(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请我去他家做客,从作者叙事的这两件事情里,你觉得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质值得被称为“楷模”(一丝不苟认真平和、平易近人、)3、激疑:既然是通过叙事来写人的文章,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品读悟情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7—11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绿绿的爬山虎?画出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相关语句。
2、学习第一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感受到爬山虎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b、你们这种感受都可以从“绿葱葱”这个词语里读出来。
(板书绿葱葱)c、谁能充满活力的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要求: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改作文做客)(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三、学习第一段(1-4节)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
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
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三、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
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3.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习。
1.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3.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5.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2.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内容和题目的关系,体会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质,懂得学作文应学会做人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品格,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肖复兴的生平资料和课文内容片断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谈话:
⑴我们前面学过《爬山虎的脚》那篇课文,还记得那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叶圣陶)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肖复兴)怎么知道的?(从叶圣陶的批语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复兴是什么人吗?放投影片,介绍肖复兴。
⑵看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这位作家笔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一样;这篇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一些什么情
况……)
2、导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准字音,初步掌握生字新词。
⑵说说课文内容: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讲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事。
)
②读后有什么初步感受?
(感受到叶圣陶先生做事的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人品。
)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提问:
课文介绍了你想知道的内容了吗?你有什么发现?(课文没有重点介绍爬山虎,而重点在写人的事。
)可课文却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知道为什么吗?为了弄清楚题目和内容的关系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理解课文所写的第一件事,看从这件事中我们会感受到什么。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事?围绕这一件事,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情况?
⑵回答以上问题。
(写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的事。
分别写了为什么帮我修改,是怎么修改的,以及“我”的感受。
)
⑶再读课文,讨论:
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感受到叶圣陶做事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品格和作者感激敬佩叶圣陶的感情。
)学生边回答问题,边进行感情朗读练习。
显示投影课件:课件1: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
课件2:
我真的从中受益非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这不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课件3: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干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课件4:
那时我才15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
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
有的心思。
⑷分小组讨论:
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⑸班上交流:
①认真,一丝不苟;
②修改用错的词,尽量使语言准确规范。
③删掉重复罗嗦的词句,使语言准确简练……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中写的第一件事。
通过这件事的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大作家叶圣陶的文品和人品,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那么课文内容和课题到底有什么联系,下节课再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