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频的技术(4例题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3
(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B.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C.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答案】A【解析】【解答】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A符合题意;B、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C、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C不符合题意;D、一般认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108m/s,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2)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3)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4.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6.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高中物理声音分析题解析一、基础知识回顾在解析高中物理声音分析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与声音相关的基础知识。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声音的特点包括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
二、声音频率与音高的关系题目一:一名钢琴家在演奏时,按下某个键产生的声音频率为440Hz,这个声音的音高是什么?解析:声音的频率与音高是密切相关的。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成正比。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在西方音乐中,中央C的频率为261.6Hz,其他音符的频率都与中央C的频率成比例关系。
根据这个比例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440Hz对应的音高。
题目二:某个音叉的频率为512Hz,另一个音叉的频率为256Hz,这两个音叉的音高之比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频率,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音叉的音高。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音高的大小,计算出它们的音高之比。
三、声音振幅与音量的关系题目三:某个音箱的振幅是另一个音箱的2倍,这两个音箱的音量之比是多少?解析:声音的振幅与音量是密切相关的。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振幅比例,我们可以计算出音量之比。
四、声音波长与频率的关系题目四:某个声源产生的声音波长为2m,频率为500Hz,求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析:声音的波长与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对于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3m/s。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波长和频率,我们可以利用声音传播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五、声速与介质的关系题目五: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3m/s。
如果将声音传播介质改为水,声速会发生什么变化?解析: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介质中,声速是不同的。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m/s,而在水中,声速约为1482m/s。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声速变化,我们可以计算出声速的变化比例。
六、举一反三通过以上的例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物理声音分析题主要考察对声音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声学如何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科学。
在声学中,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波长是非常重要的。
频率指的是声音的振动次数,而波长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空间距离。
通过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声学中计算声音频率和波长的方法。
一、频率的计算方法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以赫兹(Hz)为单位表示。
在声学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声音的频率:频率 = 振动次数 / 时间其中,振动次数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振动次数,时间则是单位时间的长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秒(s)作为单位。
例如,如果某个声音在1秒内振动了20次,那么它的频率就是20赫兹。
频率的计算方法并不复杂,只需要记录振动次数和时间,然后将振动次数除以时间即可得到频率。
二、波长的计算方法波长指的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空间距离,以米(m)为单位表示。
在声学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声音的波长:波长 = 传播速度 / 频率其中,传播速度指的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例如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频率则是声音的振动次数。
通过将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以频率,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波长。
三、使用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我们来看一个示例。
假设有一个笛子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米/秒。
我们使用麦克风记录了笛子的振动次数,得到在1秒内振动了200次。
现在我们来计算这个声音的频率和波长。
首先,根据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声音的频率:频率 = 200次 / 1秒 = 200赫兹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出声音的波长:波长 = 343米/秒 / 200赫兹 = 1.715米所以,这个笛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为200赫兹,波长为1.715米。
四、结论通过计算声音的频率和波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声音的特性。
频率和波长是声音的重要参数,它们对于声音的音调、音量和传播距离都有影响。
高考物理声音频率题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源自于物体的振动,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到人耳中,产生听觉感受。
在高考物理中也经常会涉及到声音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声音的频率题。
下面将详细解析几道高考物理声音频率题,并给予相关解答。
问题1:声速为340m/s,一辆车以15m/s的速度向东行驶,车上有人让起勒笛,警笛的频率是320Hz。
在行驶方向上有人静止听到警笛的频率为多少Hz?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相对速度对声源频率的影响。
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公式:f' = f * (v + vd) / (v + vs)其中f'为观测者听到的频率,f为声源的实际频率,v为声速,vd为观测者与声源的相对速度,vs为声源与介质的相对速度。
可知,观测者静止,因此vd为0,而声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s为15m/s。
代入公式中计算可以得到:f' = 320 * (340 + 0) / (340 + 15)f' = 320 * 340 / 355f' ≈ 307.04 Hz (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所以,当有人静止听到警笛时,频率为307.04Hz。
问题2:一辆车以60km/h的速度由西向东通过一个静止的观察者,车上的喇叭发出声音,频率为1500Hz。
如果观察者向东跑了25m/s,喇叭的频率变为多少Hz?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公式:f' = f * (v + vd) / (v + vs)其中f'为观测者听到的频率,f为声源的实际频率,v为声速,vd为观测者与声源的相对速度,vs为声源与介质的相对速度。
观察者向东跑,因此vd为25m/s,而声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s为60km/h,需要先转换成m/s,60km/h = 60 * 1000 / 3600 ≈ 16.67m/s。
代入公式中计算可以得到:f' = 1500 * (340 + 25) / (340 + 16.67)f' ≈ 1525.4 Hz (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所以,当观察者向东跑了25m/s时,喇叭的频率变为1525.4Hz。
高中物理声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在高中物理考试中,声学综合题常常是考察学生对声音特性和声波传播规律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应对声学综合题。
一、理解声音特性在解题之前,首先要对声音的特性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征。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频率与音高的关系: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频率越低,音高越低。
在计算题中,可以利用频率公式f=1/T,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
2. 振幅与音量的关系: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在计算题中,可以利用声级公式L=10log(I/I0),其中L为声级,I为声强,I0为参考声强。
3. 波长与声速的关系:波长越短,声速越大;波长越长,声速越小。
在计算题中,可以利用声速公式v=fλ,其中v为声速,f为频率,λ为波长。
二、分析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常见的声学综合题包括声音传播距离、共振现象、声音的衰减等。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题来说明解题技巧。
例题一:某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个发声器和一个接收器,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00米。
发声器发出的声音频率为1000Hz,声速为340m/s。
求接收器接收到声音的时间。
解题思路:根据声速和距离可以求得声音传播的时间。
声音传播的时间等于距离除以声速。
所以,接收器接收到声音的时间为100米/340m/s=0.294s。
例题二:一个空心金属球的共振频率为500Hz,球的内半径为10cm,外半径为12cm。
求共振时空心金属球内的声音波长。
解题思路:共振频率与空心金属球的内半径和声音波长有关。
共振频率可以通过声速和波长计算得到。
所以,共振时空心金属球内的声音波长为声速/共振频率=340m/s/500Hz=0.68m。
例题三:一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3次衰减,每次衰减为1/4。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声呐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有限。
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
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系统是超声波应用的一种,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
(4)假设开始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此时信号频率不变,此时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m(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且传播速度不变)。
接下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在向潜艇A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请问声波频率变低1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20Hz-20000Hz 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7500 远离 8700【解析】【详解】(1)[1]由材料可知,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2]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3)[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4)[4]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s=vt=1500m/s×10s=15000m,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s1=15000m22s=7500m;[5]由材料可知,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A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远离潜艇A;[6]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s B=v B t=20m/s×60s=1200m,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s2=s1+s B=7500m+1200m=8700m。
中考物理声的频率与波长历年真题及答案点评一、选择题:1.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
A.介质B.空气C.能量D.媒介2.两个音源的频率相同,而强度不同,但它们在同一点上的声强相等。
这时,在两个音源之间的声强比是_____________。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无法确定3.能使音的音高变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A.频率增大B.波长增大C.频率减小D.波长减小点评:选择题考查了声音传播的基本知识、声强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音高的因素。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可以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填空题:1.声音是_____________的答:机械波2.声音的频率单位是_____________。
答:赫兹(Hz)3.声音的速度和波长成_____________反比关系。
答:正比点评:填空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如声音的特点、频率的单位以及速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
三、解答题:1.什么是共振现象?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答:共振现象是指在某些特定频率下,强迫振动的物体能够发生共振现象,进而增加振幅。
例如:当悬挂钟上的摆线长变化时,当摆的长度等于1米时,摆可以在一个完整的来回振动的周期内发出1秒。
2.两个声音的频率相差5Hz,当它们的频率在20Hz时,它们的合音的频率是多少?答:两个声音的频率相差5Hz,那么它们的合音频率就等于它们的频率之和,即20Hz + 5Hz = 25Hz。
点评:解答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特别是对共振现象和合音频率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中考物理声的频率与波长的历年真题主要涉及到声音的特性、传播和频率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多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练习,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些题目。
专项一声与光重难点01 声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噪声:①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1.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它具有穿透力强、方向性好等特点。
利用它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作金属无损探伤、测距、B超等;作为能量形式,可用于碎石、清洗等。
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它具有能量大、传播远的特点,可用来监测台风、地震、海啸等。
3.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
4.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重点】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声音的频率和波长的比较计算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了解和掌握声音的频率和波长的比较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声音的特性以及解决相关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频率和波长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介绍它们的比较计算方法。
1. 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经过某一点的波的个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与声音的高低相关,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比较低沉。
计算频率的方法为:频率 = 波的个数 / 时间例如,在1秒内经过某一点的波的个数为20个,那么该声音的频率为20Hz。
当我们知道波的个数和时间时,就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声音的频率。
2. 波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波长是指一组波中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通常用米(m)来表示。
波长和频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计算波长的方法为:波长 = 声音的速度 / 频率声音的速度通常取340m/s,当我们知道声音的速度和频率时,就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声音的波长。
3. 频率和波长的比较计算方法在某些问题中,我们需要比较不同声音的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
下面以两组声音为例,分别是频率为30Hz和60Hz的声音,以及波长为1m和0.5m的声音。
(1)频率的比较计算频率越高,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某一点的波的个数越多。
因此,频率为60Hz的声音比频率为30Hz的声音在同样时间内有更多的波通过。
(2)波长的比较计算波长越短,表示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越小。
因此,波长为0.5m的声音比波长为1m的声音在同一组波中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更小。
通过以上比较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频率和波长的声音之间的差异。
4. 实例分析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加深对频率和波长比较计算的理解。
假设有两段声音,频率分别为40Hz和80Hz,波长分别为0.5m和0.25m。
我们可以依次进行如下计算:(1)频率的比较计算频率为80Hz的声音比频率为40Hz的声音在同样时间内有更多的波通过。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电话,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它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
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如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
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
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
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
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f 、波长λ和波速v。
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
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
显然,f=1T。
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这三者的关系是v = 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
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对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
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
当温度为22℃时,空气中声速为334.8m/s,水中声速为1440m/s,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高中物理声谱分析题如何解答声谱分析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声音的频率、波长、声强等概念。
在解答声谱分析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详细说明如何解答高中物理声谱分析题,并给出一些解题的指导性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声谱分析题目:题目: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汽车的喇叭发出的声音频率为600Hz。
求汽车的声音波长。
解析:这道题目要求我们计算汽车的声音波长,涉及到声音的频率和速度的关系。
根据声音波长的定义,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
在此题中,我们需要注意将速度的单位转换为米每秒,以便与声速单位相匹配。
解答步骤如下:步骤一:将速度的单位从km/h转换为m/s。
由于1km=1000m,1h=3600s,所以60km/h=60×1000/3600=16.67m/s。
步骤二: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频率为600Hz,将其代入波长的公式,即波长=声速/频率。
声速在空气中的近似值为340m/s。
步骤三: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波长=340/600=0.57m。
解答:汽车的声音波长为0.57m。
通过以上题目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解答声谱分析题的一般步骤:步骤一:明确题目要求,确定需要计算的物理量。
步骤二:根据已知条件和相关公式,进行量纲分析,确保单位匹配。
步骤三: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除了基本的解题步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要熟练掌握声谱分析相关的公式和概念。
在解答题目时,要能够准确地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相应的公式,并且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其次,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在解答声谱分析题时,往往需要将速度、长度等物理量的单位进行转换,以便与公式中的单位相匹配。
因此,要熟悉常见的单位换算关系,避免单位错误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此外,要注重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有些题目中会给出一些额外的条件或提示,这些信息往往对解题过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初中物理中的声学题解题技巧如何准确应用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问题。
在初中物理中,掌握声学的知识和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准确应用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解题技巧。
一、利用普通时速计算声音的传播时间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一个固定值,即342米/秒。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利用普通时速的概念来计算声音传播的时间。
例如,当题目给出声音从发出地点到达接收地点的距离时,可以直接用这个距离除以声音的传播速度,就可以得到声音传播的时间。
二、利用波长和频率计算传播速度在一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声音的波长和频率,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可以用传播速度=频率×波长来计算。
例如,题目给出一段周期为0.02秒的声音波,振动周期对应的频率为50赫兹,我们可以将这个信息代入传播速度的公式中,得到传播速度=50赫兹×波长。
如果波长为6.8米,则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三、利用反射法计算声音的传播距离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计算声音传播的距离。
这时可以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来解题。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反射,从而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可以通过反射次数和声音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例如,题目中给出声音经过2个反射后,到达了远离源点一定距离的接收点。
假设每次反射后声音距离源点的距离为d,每次反射后声音传播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传播距离为d + nd + nd² + ... + nd^n。
四、利用多次反射计算声音传播时间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可能涉及到声音的多次反射。
我们需要利用反射次数和传播距离的关系来计算声音的传播时间。
例如,题目中声音经过2个反射后到达接收点,每次反射后声音传播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传播时间为(传播距离/传播速度) + (n倍传播距离/传播速度) + (n²倍传播距离/传播速度)。
声学解题技巧总结声学是关于声波传播、声音产生和声音特性的科学学科。
在学习声学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类与声学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用的声学解题技巧,帮助读者提升解题能力。
一、频率和周期关系的应用在声学中,频率(f)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而周期(T)则是振动从一次起点振动到下一次起点所经历的时间。
频率和周期之间有着紧密的数学关系,即f=1/T。
这个关系在声学解题中非常常见,可以应用于求解频率、周期等问题。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一个周期的值为2秒,我们可以利用f=1/T的关系求解出相应的频率,即f=1/2=0.5Hz。
同样地,如果给出了频率为200Hz,我们也可以通过T=1/f求解出相应的周期,即T=1/200=0.005秒。
二、音速和波长的计算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被称为音速,它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波长(λ)则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一个完整周期所需的距离。
在解决与声音传播有关的问题时,音速和波长的计算是常见的一种技巧。
如果给出了声音的频率和波长,我们可以通过波速(v)=频率(f)×波长(λ)求解音速。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了频率为1000Hz,波长为0.34米,那么我们可以利用波速=频率×波长的公式求得音速v=1000Hz×0.34m=340米/秒。
同样地,如果已知音速和频率,我们也可以通过波速=频率×波长求解波长。
例如,如果问题中给定了音速为340米/秒,频率为200Hz,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波速=频率×波长的公式求得波长λ=340米/秒÷200Hz=1.7米。
三、共振现象的利用共振是指当外界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物体会产生共振现象,振幅会大幅增加。
这一现象在声学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可以利用共振现象解决一些与声学相关的问题。
例如,当一个声音频率与空气某个管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管道内的空气会产生共振现象,声音会变得特别响亮。
高中物理声强和频率问题解析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声强和频率是重要的概念,也是常见的考点。
掌握解析这类问题的技巧,对于提高物理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声强和频率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具体题目的解析,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声强问题解析技巧声强是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能的大小,通常用W/m²来表示。
解析声强问题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包括声源的功率、距离、面积等信息。
2. 利用声强的定义公式,计算声强的数值。
例如,如果已知声源的功率为P,距离为r,面积为A,则声强I = P/A。
3.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某一距离处的声强,可以利用声强与距离的关系进行计算。
根据声强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可以得到声强与距离的平方的乘积为常数,即I1r1² = I2r2²。
举例说明:假设题目要求计算距离为2m处的声强,已知声源的功率为100W,声源到距离为2m的位置的声强为10W/m²。
根据声强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可以得到10 × 2² = 100 × r²,解得r = 0.2m。
因此,距离为2m处的声强为10W/m²。
通过以上的解析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掌握声强的计算方法和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声强相关的问题。
二、频率问题解析技巧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解析频率问题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包括振动周期、振动次数等信息。
2. 利用频率的定义公式,计算频率的数值。
频率f等于振动次数n除以振动周期T,即f = n/T。
3.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某一振动周期内的振动次数,可以利用频率与振动周期的关系进行计算。
根据频率与振动周期的倒数成正比的关系,可以得到频率与振动周期的乘积为常数,即f1T1 = f2T2。
【物理】必备物理声现象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的B.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C. 紫外线属于电磁波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答案】A【解析】【解答】A、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知其人”,A符合题意;B、手机能发出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所以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C、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C不符合题意;D、一般认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108m/s,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1)音色是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2)可见光、不可见光、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3)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5.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7.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8.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9.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初中物理声现象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A. 28.33m/sB. 13.60m/sC. 14.78m/sD. 14.17m/s【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 AB,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2.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3.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4.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 错误;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6.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7.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8.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