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98
第⼋章时间序列分析第⼋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课时】6学时【本章内容】§ 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时间序列的含义、时间序列的图形描述、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 时间序列及其构成分析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时间序列构成因素的组合模型§ 时间序列趋势变动分析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模型法§ 时间序列季节变动分析[原始资料平均法、趋势-循环剔除法、季节变动的调整§ 时间序列循环变动分析循环变动及其测定⽬的、测定⽅法本章⼩结【教学⽬标与要求】1.掌握时间序列的四种速度分析2.掌握时间序列的四种构成因素3.掌握时间序列构成因素的两种常⽤模型4.掌握测定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5.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指数平滑法6.;7.掌握测定长期趋势的线性趋势模型法8.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线性趋势模型法9.掌握分析季节变动的原始资料平均法10.掌握分析季节变动的循环剔出法11.掌握测定循环变动的直接法和剩余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对统计数据进⾏趋势变动分析,利⽤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性模型法求得数据的长期趋势;2.对统计数据进⾏季节变动分析,利⽤原始资料平均法、趋势-循环剔除法求得数据的季节变动;3.对统计数据进⾏循环变动分析,利⽤直接法、剩余法求得循环变动。
【导⼊】;很多社会经济现象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变化,为了探索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要从静态上分析现象的特征、内部结构以及相互关联的数量关系,⽽且应着眼于现象随时间演变的过程,从动态上去研究其发展变动的过程和规律。
这时需要⼀些专门研究按照时间顺序观测的序列数据的统计分析⽅法,这就是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介绍⼀些时间序列分析的例⼦,让同学们了解时间序列的应⽤,并激发学⽣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
1.为了表现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把中国经济发展的数据按年度顺序排列起来,据此来研究。
2.公司对未来的销售量作出预测。
这种预测对公司的⽣产进度安排、原材料采购、存货策略、资⾦计划等都⾄关重要。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
A 、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3.数列中各项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B )。
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相对指标动态数列4.时间数列中绝对数列是基本数列,其派生数列是(D )。
A.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B.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相对数时间数列C.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D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B )。
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
A 、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
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 (2%×5%×8%×7%)-100%4201193195190+++、A 3193195190++、B 1422011931952190-+++、C 422011931952190+++、D9.平均发展速度是( C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10.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C )。
第八章时间序列预测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数学分析角度,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发展的规律性增长线的判断依据是( )A.最小二乘法B.散点图C.时间序列的差分变化D.函数表达式(2005.4)2.时间序列法将所有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归结为()A.历史资料的变动B.长期趋势C.市场变量 D.时间变量(2009.7)3.时间序列研究的是预测对象( )A.与所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B.与每个具体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C.与时间因素之间的关系D.与其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2010.4)4.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未来的前提是()A.假定事物过去的规律会同样延续到未来B.假定事物过去的规律不会延续到未来C.假定事物的未来是不会有变化的D.假定事物的未来是有规律变化的(2006.4)5.从数学分析角度来看,对于时间序列直线趋势的规律性增长线,可利用下列哪一选项作出判断()A.最小二乘法 B.散点图C.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 D.函数表达式(2007.4)6.时间序列数据会呈出现一种长期趋势,它的表现( )A.只能是上升趋势B.只能是下降趋势C.只能是水平趋势7.时间序列数据因受一种固定周期性变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变动称为()A.长期变动趋势 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 D.随机变动(2009.4)8. 时间序列数据因受一种固定周期性变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变动称之为( )A. 长期变动趋势B. 季节性变动C. 循环变动D. 随机变动(2002.7)9.呈现季节性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其重复变动的周期一般是()A.以年为周期B.以季为周期C.以月为周期D.以周为周期(2008.4)10.循环变动是指时间序列数据变动呈现不固定的周期变动,且变动周期长于()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2005.7)11.利用加权平均法进行预测,所求得的加权平均数已经包含了数据的()A.长期趋势变动 B.季节性变动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2007.7)12.与算术平均法相比,加权平均法的优越性表现在()A.计算方法更简便B.计算方法更容易C.对不同时期的数据等同对待,一视同仁D.对不同时期的数据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2011.7)13.加权平均法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 )A.对各个数据的分析B.长期趋势变动C.各期资料对应的权数D.所有原始数据(2003.4)14.加权平均预测法的关键是()A.确定发展速度B.确定平均的项数C.确定权数D.剔除一些特殊的影响因素(2006.7)15.加权平均法预测的关键是( )A.确定计算公式B.确定平均的项数C.确定权数D.剔除一些特殊的影响因素(2005.4)16.在统计分析中常用来修匀历史数据,揭示变动趋势的方法是( )A.算术平均法B.加权平均法C.移动平均法D.趋势分析法(2011.4)17.移动平均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来()A.修匀时间序列,揭示变动趋势B.计算移动平均数C.计算时间序列的代表性值D.构成新的时间序列(2009.4)18.对于发展趋势呈斜坡样式的时间序列资料,不可..采用的预测模型是()A.直线趋势延伸法B.一次移动平均法简便形式C.一次移动平均变动趋势移动形式D.二次移动平均法(2009.7)19.在下列预测方法中最适合水平型数据样式的方法是()A.定性预测法 B.一次移动平均法C.趋势延伸法 D.季节变动预测法(2007.7)20.一次移动平均法适用于预测目标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动基本呈( )趋势的变化。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一、选择题1.设(甲)代表时期数列;(乙)代表时点数列;(丙)代表几何序时平均数;(丁)代表“首末折半法”序时平均数。
现已知1996~2000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要求计算各年平均存款余额,需计算的是( D )。
A.甲、丙B.乙、丙C.甲、乙D.乙、丁2.某商业集团2000~2001年各季度销售资料如表8—1所示。
表8—1资料中,是总量时期数列的有( D )。
A.1、2、3B.1、3、4C.2、4D.1、33.某地区粮食增长量1990~1995年为12万吨,1996~2000年也为12万吨。
那么,1990~2000年期间,该地区粮食环比增长速度( D )。
A.逐年上升B.逐年下降C.保持不变D.不能做结论4.利用第2题数据计算零售额移动平均数(简单,4项移动平均),2001年第二季度移动平均数为( A )。
A.47.5B.46.5C.49.5D.48.45.利用第3题数据计算2000年商品季平均流转次数(=零售额/库存额)( C )。
A.1.885B.1.838C.1.832D.1.829二、判断题1.连续12个月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年距增长量。
(×)2.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几何平均法。
(×)3.用移动平均法分析企业季度销售额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时,一般应取4项进行移动平均。
(√)4.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只适合时点指标时问序列。
(×)5.某公司连续四个季度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12%、20%和18%,其环比增长速度为0.14%。
(×)三、计算题1.某地区“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表8—2所示。
试计算该地区“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产值的平均发展水平。
表8—2 单位:百万元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产值均为时期指标,应采用时期指标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2.某企业2000年8月几次员工数变动登记如表8—3所示。
第八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 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数列,一般由和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和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和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平均数,或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各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增长量。
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亦称动态系数。
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
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以扶正其位置。
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 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趋势方程。
17、用半数平均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的参数时,先将时间数列分成的两部分,再分别计算出各部分指标平均数和的平均数,代入相应的联立方程求解即得。
18、分析和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若干年资料的数据,求出与全数列总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得出各月份的。
19、如果时间数列中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则应用法来计算季节比率。
统计学基础复习提纲复习内容:第一章:统计数据;第二章;数据搜集;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第五章:抽样与参数估计;第六章:假设检验;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九章:指数。
重点内容:第一章统计和数据(1)统计的概念和应用(2)统计数据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
(3)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变量。
第二章数据搜集(1)数据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2)调查设计:调查方案设计和调查问卷设计(3)统计数据质量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1)集中趋势的测度:平均数;中位数和分位数;众数(2)离散程度的度量:极差和四分位差;平均差;方程和标准差;离散系数(3)偏态与峰态度量:偏态系数;峰态系数第五、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点估计与区间估计(2)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和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3)样本容量的确定(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原假设与备择假设;两类错误与显著性水平;检验统计量与拒绝域。
(5)总体均值的检验:大样本检验方法;小样本检验方法。
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变量间关系度量:相关关系的描述和测度;散点图与离散系数。
(2)一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检验。
(3)利用回归房产进行估计和预测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1)时间序列的分解和描述:图形描述;增长率分析(2)预测方法的选择和估计(3)平稳序列的预测: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4)趋势序列的预测:线性趋势预测;非线性趋势预测平均数:x 二2 4 10 11| 14 151096 9.610(2-9.6)2(4-9.6)2 川(15-9.6)2n -110-12、一家公司在招收职员时,首先要进行两项能力测试。
在A 测试中,其平均分数是100分, 标准差是15分;在B 项测试中,其平均数是 400分,标准分数是50分。
8章-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第⼋章时间数列分析⼀、单项选择题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A 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B 都是根据变量值⼤⼩排列的C 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排列的D 前者是根据变量值⼤⼩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C2.时间序列中,数值⼤⼩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平均数时间序列B 时期序列C 时点序列D 相对数时间序列 B3.发展速度属于( )A ⽐例相对数B ⽐较相对数C 动态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 C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 报告期⽔平B 基期⽔平C 实际⽔平D 计划⽔平 B5.某车间⽉初⼯⼈⼈数资料如下: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数约为( )A 296⼈B 292⼈C 295 ⼈D 300⼈ C6.某地区某年9⽉末的⼈⼝数为150万⼈,10⽉末的⼈⼝数为150.2万⼈,该地区10⽉的⼈⼝平均数为( )A 150万⼈B 150.2万⼈C 150.1万⼈D ⽆法确定 C7.由⼀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发展速度( ) A 有8个 B 有9个 C 有10个 D 有7个 A8.采⽤⼏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A 各年环⽐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B 各年环⽐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 各年环⽐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D 各年环⽐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A9.某企业的科技投⼊,2010年⽐200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2006—2010年间科技投⼊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5%6.58 B 5%6.158 C6%6.58 D 6%6.158B10.根据牧区每个⽉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的公式是( ) A 简单平均法 B ⼏何平均法 C 加权序时平均法 D ⾸末折半法 D11.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 )A 时距扩⼤法B 移动平均法C 最⼩平⽅法D 季节指数法1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相加有意义的是()。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3。
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4。
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
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
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