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
北戴河区北坊小学王帆
简要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具体实施: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良好情境的创设是问题产生的良好源泉。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通俗地说,就是“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情境要促进主动建构,其内在含义就是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生成新的认识。
基于此,在情境创设中,主要选取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化情境、趣味化情境、操作化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等。
1. 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顾名思义该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着力点,以数学初始条件的创设和生活素材的选取为主要环节的信息加工过程。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平台,同时也架设了一座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趣味化情境。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特定需要,把握好情境的趣味性与
其内在数学特征的基本关系,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把握的是,不要把情境的趣味化一味的表现在视觉上的强刺激、活动的游戏化以及对拟人化的动物情境的滥用等方面,而是要增加数学味。
4. 知识迁移情境。
这样的情境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活泼的形式、课件的包装,只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朴素的语言。但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只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才会正确地创设知识迁移情境。
情境创设并不是每节课必须具有的,它的呈现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不要单纯的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研究中,为学生提供研究背景,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学生生成新的认识,换言之,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设计过程。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一)自主探索
所谓“自主探索”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这一教学方式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的基础之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自主探索一般用在计算课或利用知识迁移比较明显的课。教学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交代任务,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的主动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
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2.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利用正迁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尝试。
4.反馈交流。
反馈交流一般分三步: (1)交流——“说出你所知道的。”(2)提问——“讲出你还不明白的”。(3)解疑——“解释你所疑惑的”。
(二)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形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组的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互助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潜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把他们切实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1.合作学习小组机制的建立。
2. 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建议。
在合作学习时应避免以下几点:
1. 刻意追求表面形式,忽视实质。甚至有些课堂中,教师随意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本未考虑优势互补的作用。小组成员间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很难做到相互沟通与协作。这种教师随意安排或硬性规定的小组活动,显然是徒有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
2.参与程度不均衡,出现小组长一言堂的现象。
3. 缺少必要的引导。合作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