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建立模型3、解释与应用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
”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
”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下来,吴老师请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选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先用动作进行表演再将它归类,把所选项目的图片对应地板贴在“旋转”或“平移”的下面。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六步模式一、导入1. 师生交流:教师与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游戏进行师生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教学内容的导入做好准备。
2. 引入问题:教师在教学前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感性认识3. 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生活实际中的情境或者图片、教具等,帮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模拟、观察、操作等方式,逐步形成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
4. 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概念,通过操作物品、教具等,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的计算过程,从而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5. 示范引导:教师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基本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逐步走向理性认识。
三、概念认识6. 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分析问题、引入概念,向学生提出新的概念,帮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7. 理性认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形成对数学概念的逻辑认识。
8. 案例演练: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深化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数学知识。
四、反思总结9. 经验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操作和实践中总结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认识。
10. 整合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五、情感体验11. 分享交流: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分享交流,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数学的美和趣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2. 拓展应用:通过数学游戏、趣味题目等方式,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六、巩固提高13. 知识巩固: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巩固训练,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和实际应用练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情景的意义,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
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兆袜,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
此环节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1.目标导向目标是指课堂,是师生双方确定“教”与“学”的方向、为整节课导航。
师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自主探究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
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族尺激根据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组织学习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化知识结构。
4.汇报归纳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
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5.充分验证,达成共识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小结性讲解,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交流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客观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愉快。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困闹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有效环节。
小学数学基本教学模式◆说明济南市教研室马刚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自由;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启蒙;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兴趣和习惯。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不是一个单纯的进行解题训练的学科,她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强化练习,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涉及到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的启蒙,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众多方面。
本模式的主旨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主动思考,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合作经验。
同时,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课堂教学操作范本,以供教师批判吸收、汲取提高之基石。
本模式拟从四种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加以详细阐释。
◆总模式解读※简要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合作探究,实践方案三、汇报交流,获得结论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是研究的准备阶段。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良好情境的创设是问题产生的良好源泉。
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
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在问题的产生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好的情境应有利于揭示所学内容的主题;有利于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场景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另外,应当注意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和有选择的进行情境的设计,不必强求情境设计的绝对化。
如:在教学《分解质因数》一节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课题入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尝试。
“因数自然应当与乘法有关,用乘号连接。
如:36=4×9”,“质因数应该是一个质数,即:用乘号连接的因数都是质数。
如:36=4×9=2×2×3×3”“把一个数写成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可能就是分解质因数。
”这样,也就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再请学生继续沿这一思路进行探究,会更进一步接近现象的本质。
小学数学“四环节教学模式”新授课环节解读一、模式流程:(根据青岛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将新授课的四环节制定为如下四个环节)1.情境创设(复习旧知、预习反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
)2.合作探索(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系统建构等。
)3.自主练习(本课相应练习巩固应用、检测评价。
)4.梳理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梳理知识点,引导评价、反思。
)二、模式的解读及实践过程(一)情境创设目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创设情境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入新课:可以采用实验导入式、故事导入式、热门话题导入式、疑问悬念式导入、图解式导入、复习导入式、音像导入式等各种不同形式进行。
(二)合作探索目的要求:合作探索是课堂的中心环节。
在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活动的前提下,教师为达成学生学习目标落实,采取及时矫正的策略,有层次地呈现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通过引导、点拨等多种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助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认知水平。
它包括自主学习、质疑互动、展示交流、总结提炼、巩固练习等环节。
此环节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备课,定准目标,确定切实可行的学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建构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此环节我们可以细分为:1.出示自学指导的学习活动设计:(达到四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学习时间或用1.2.3.4代替)--细化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课堂教学案例2.学生学习活动程序:①自主学习:首先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其次要有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②组内(间)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质疑互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会问或会质疑,对要解决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会评价别人和自己的发言,并完成相关识记任务,为后续学习活动做好各种准备。
教师应来回巡视,注意观察,随时给与学生肯定性评价和积极鼓励,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具体实施: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良好情境的创设是问题产生的良好源泉。
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
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通俗地说,就是“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
情境要促进主动建构,其内在含义就是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生成新的认识。
基于此,在情境创设中,主要选取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化情境、趣味化情境、操作化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等。
1.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
顾名思义该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
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着力点,以数学初始条件的创设和生活素材的选取为主要环节的信息加工过程。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平台,同时也架设了一座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趣味化情境。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特定需要,把握好情境的趣味性与其内在数学特征的基本关系,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把握的是,不要把情境的趣味化一味的表现在视觉上的强刺激、活动的游戏化以及对拟人化的动物情境的滥用等方面,而是要增加数学味。
3.知识迁移情境。
这样的情境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活泼的形式、课件的包装,只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朴素的语言。
但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只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才会正确地创设知识迁移情境。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拓展延伸——评价体验,课堂小结基本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1、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分析数学元素,整理数学信息,探求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用完整、具体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对本堂课不必解决的问题可放入问题口袋以后解决。
此环节确保人人参与,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首位。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1、学生提出有价值(与本节课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探究就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变化、发展、直至得出结论的过程,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而进行的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3、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一般问题可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自行解决,疑难问题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集思广益,合作交流,教师点拨,顺势引导,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路人,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取最优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实践应用,拓展延伸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1、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巩固学生学会的知识,并能做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
这个过程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的过程。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新意,方法形式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但必须当堂完成作业。
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可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四、评价体验,课堂小结评价体验,课堂小结是师生进行课堂教学和反思的驻足点。
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初探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我县已试行五年,通过全员培训和广大-教师的亲身实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落实,教师课堂教学思想,方法手段等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为了继续深入推进课改工作,规范和引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通过研究、探索和借鉴,总结出了小学数学新授课“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运用。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在“问题解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数学的思考与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解释与建构——应用与反思”为框架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它将会有力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主要场所,并构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教学体系。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它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反思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数学的思考与交流,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焕发数学课堂应有的活力,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师生获得共同的发展。
二、“问题解决”模式基本结构及操作流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解释与建构——应用与反思”1 创设问题情境。
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新课开始时,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提出数学问题的具体问题情境。
该环节旨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新的数学学习做好知识上、方法上和情感上的准备,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提出数学问题”做好情境上的铺垫。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
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竞争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就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精心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2、研究情境--发现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数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对数学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而后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
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1、自主探究--分工合作自主探索就是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数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121”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试行)一、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和缘由我县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开拓,勇于创新。
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学行为根本转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课程改革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我县地域分布较广,乡镇学校数量较大,城乡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
从我们教学视导的结果来看,不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还存在“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的现象。
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建构适合我县实际的教学操作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甚至高效,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进程中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县教委领导高瞻远瞩,立足于教育的发展本质,确立了以内涵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战略。
要实现垫江教育的跨越式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为认真落实余主任在2011年中小学行政会上关于“深化‘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行为,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讲话精神,我们特提出小学数学“三阶六环”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以努力解决我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问题,引领我县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征途上向新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论思想,主张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缩,强调课堂中的数学学习就是儿童主体性的数学活动。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创造才能。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价值取向1、情感交流目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包括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通过情感交流,促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能。
2、自主发展目标:这里特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自我监护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目标。
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一、“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模式学生的学习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环境或背景,它能够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背景,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和信息材料。
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兴奋,能主动地参与,自主地探究。
1、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人们常这样说:“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数学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认知的基础,强调对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就给教师明确地提出,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自主探究。
如“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开始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想一想,从家到学校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学生马上联想到生活中认识的交通工具,提出了可以乘车,还可以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以至步行等不同的走法。
“这些不同的走法,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呢?你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好与不好的呢?”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谈了不同的理由。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指出: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都能说出那种走法的长处,老师对同学们这种认真参与学习的态度表示由衷的赞赏。
在乘法计算中,有很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由此引入课题,抓住契机带领学生进入了乘法的简便计算的学习中。
2、联系已知创设知识延伸的问题情境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创设知识发展延伸,可供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线,即通过情境恰当地提供诱因,激疑,引思,引发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经历“感知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感悟。
如三年级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一改传统的复习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出示两步应用题,在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之后,把一步和两步应用题进行对比的教学方式,出示多媒体画面“两个小朋友踢毽(小明踢31个,小英踢32个),待学生看明图意后,老师提出:“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也参加了,老师踢了多少个呢?”学生纷纷参与,但猜的结果老师都未采纳而提出:“老师踢的个数比小明和小英踢的个数的总和少3个。
小学低段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基本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基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数学模型——巩固练习,解释与应用——师生合作总结,完善知识结构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约4分钟)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注意事项:(1)创设情景的原则科学性原则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仅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不能为了情景而创设情景。
价值性原则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要有数学价值。
趣味性原则问题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乐学。
(2)问题情景的内容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现代社会发展现实;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重大节日、纪念日等。
(3)问题情景的呈现方式问题情景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情景,一种是“虚拟”的情景。
真实的情景就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感受的客观情景。
“虚拟”情景就是从客观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情景。
“虚拟”情景的呈现方式有:图文并茂型数字表格型文字叙述型故事形式:设计一些真实的或想像的故事,故事里包含有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六环教学(一)基本模式步骤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第二环节:学习目标———明确第三环节:自主学习———扎实第四环节:合作探究———互助第五环节:展示交流———发展第六环节:达标检测———能力(二)模式操作1.创设情境———激趣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
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2.学习目标———明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班学生实际,确定学习目标。
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不能写空话、假目标。
让学生读了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互动的学习过程,能够达到。
3.自主学习———扎实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
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
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4.合作探究———互助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
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1.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比如使用卡片游戏、数学运动会等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数学能力。
2. 故事教学:运用一些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 视觉化教学:利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使用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状、概率分布等概念。
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互相学习和思考。
在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 拓展活动:在正式的数学教学之外,引入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比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6. 不同方式的表达和解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和解释数学知识。
比如通过口头解释、示范演示、图示等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7.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将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8.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提高数学成绩。
9.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10. 考试辅导:在数学考试前,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辅导。
通过策略指导、题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摘要:“三环五步渐进式”作为新课改催生出来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已慢慢渗透进了小学数学教学中。
它以一种创新性教育模式,打破“教案式教学”,开创“导学式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拓宽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发探究、体验学习,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三环五步渐进式;导学案;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构建以生为本的“三环五步渐进式”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如何有效推进“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多渠道、全方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作出初步探讨。
一、“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案式—导学式”的教学过度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课堂引入了信息技术,并借由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了“满堂灌”到“引学堂”的改变。
(一)重“三环”,以“学”定“教”。
“三环五步渐进式”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如下图1所示。
新模式里导学案的引入,让教师由“主教”变成“主备”,更多精力放在了课前,做到知学情、备好课、做导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课前自学、课中探究、课后复习;课后教师还要对课堂是否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力、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为标准进行反思总结。
以学生的“学”定教师的“教”,全面推进生本教育。
(二)走“五步”,以“导”引“学”。
国家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环五步渐进式”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可以实现学生多维度的发展,它将课堂分五大步层层推进。
1.开发“导学案”,确保“三环五步渐进式”模式。
导学案的开发是对教材的二次解读,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紧扣教材教学重、难点,围绕新课标的“四维目标”,为知识点的渗透设计对应的能力点,把知识点问题化,以问题引导学生自习,激发学生思考,为后续课堂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落实新课标,小学数学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杨晓宏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思维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效教学,不是死记硬背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应用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基于一系列学习方法来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课程的理解。
而且,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规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1 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实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思维课堂教学,特别是教学课堂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中塑造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了解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长时间的观察下,可以看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计划。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主、合作、探究的意义,学会设定目标。
学生有自己的总体目标,他们会设定自己的目标,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肯定会比被动学习好很多。
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部分来自于自己。
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完成集体合作学习探究的总体目标。
通常情况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有利于小学生合作精神的发展。
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坏了,很少有小学生能有团队精神。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实施此类方法时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聚观念。
或许在这种方法的实施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会得到锻炼。
自主合作探究是指教师指派学习组成员到每个学习组进行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符合关键素养塑造的意识。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精神,可以塑造小学生团结的精神本质。
探索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新模式探索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新模式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也在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推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2023年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一、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教学平台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要工具。
2023年的今天,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覆盖。
这些平台包括小学数学教育网站、数字化题库、在线作业发布平台等。
其中,小学数学教育网站为小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学习资源,包括数学课件、数学视频、数学游戏等。
数字化题库提供了大量可供练习的数学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在线作业发布平台让老师可以随时发布数学作业,学生可以在此处完成作业,并提交作业。
二、AI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AI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AI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化题目推荐、智能化作业评估以及智能化学习跟踪。
其中,通过AI技术的智能化题目推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最适合自己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AI技术的智能化作业评估,老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通过AI技术的智能化学习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被准确地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好地教学。
三、移动设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移动设备的普及下,学生开始更多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移动设备也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工具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可以进行数学游戏的玩耍。
同时,移动设备也带来了很多数学学习软件。
这些软件包括数学练习APP、数学游戏APP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软件中得到更加轻松和有趣的数学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和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1.讲解模式讲解模式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口头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师通常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教具,并在课堂上按照计划逐步阐述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这种模式适用于初步引入新知识和概念,并整合学生以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2.示范性学习示范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做法来学习数学。
这种学习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示范性学习通常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实际探究和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探索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给学生一个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调查来寻找解决方案。
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推理、分析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互相讨论和分享观点。
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来实施。
5.启发式学习启发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的学习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发现来学习数学。
启发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除以上常见的数学教学模式外,还有互联网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等新兴的教学模式。
这些模式旨在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资源,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北戴河区北坊小学王帆简要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具体实施: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良好情境的创设是问题产生的良好源泉。
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思维处在爬坡状态。
这是因为,人要形成新的认识,即知识能够进入人的头脑中被理解和成为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首先是要能引起人原有认识的失衡(通俗地说,就是“好奇”、“生惑”),然后才会有自我调节并生成新的认知结构(即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新理解)的过程。
情境要促进主动建构,其内在含义就是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生成新的认识。
基于此,在情境创设中,主要选取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化情境、趣味化情境、操作化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等。
1. 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
顾名思义该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
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着力点,以数学初始条件的创设和生活素材的选取为主要环节的信息加工过程。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平台,同时也架设了一座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趣味化情境。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特定需要,把握好情境的趣味性与其内在数学特征的基本关系,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把握的是,不要把情境的趣味化一味的表现在视觉上的强刺激、活动的游戏化以及对拟人化的动物情境的滥用等方面,而是要增加数学味。
4. 知识迁移情境。
这样的情境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活泼的形式、课件的包装,只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朴素的语言。
但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只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才会正确地创设知识迁移情境。
情境创设并不是每节课必须具有的,它的呈现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不要单纯的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研究中,为学生提供研究背景,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学生生成新的认识,换言之,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设计过程。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一)自主探索所谓“自主探索”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
这一教学方式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的基础之上。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自主探索一般用在计算课或利用知识迁移比较明显的课。
教学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交代任务,提供自主努力目标。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关系。
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的主动学习。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2.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利用正迁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尝试。
4.反馈交流。
反馈交流一般分三步: (1)交流——“说出你所知道的。
”(2)提问——“讲出你还不明白的”。
(3)解疑——“解释你所疑惑的”。
(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形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组的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自主互助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潜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把他们切实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
1.合作学习小组机制的建立。
2. 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建议。
在合作学习时应避免以下几点:1. 刻意追求表面形式,忽视实质。
甚至有些课堂中,教师随意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根本未考虑优势互补的作用。
小组成员间讨论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很难做到相互沟通与协作。
这种教师随意安排或硬性规定的小组活动,显然是徒有合作学习之名,却无合作学习之实,不能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
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
2.参与程度不均衡,出现小组长一言堂的现象。
3. 缺少必要的引导。
合作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间有序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活动。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
目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追求突出学生“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认为这样才不会障碍学生思维,其实这恰恰是对合作学习的一种错误认识。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把能“放”的内容放心、放手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但对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范围、要充分发挥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
该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该学生能说的尽量让他们去说,但该教师点拨的必须教师去引导。
4. 夸大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却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
对合作学习功能不能随意扩大化,生搬硬套。
主要反映在:一是提供无需要学生讨论就可解决的问题在课内合作讨论;二是遇到较难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无从下手;三是有的遇到组内意见不置可否,只顾表达自己意见,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促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种形式:1.小组展示。
2.组间切磋。
在合作交流这一部分中,教师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出现的时机需要把握好;第二,知识点的适时引导点拨时机需要把握好。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比如说:(1)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
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
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能影响他人。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各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各种练习形式进行巩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
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练习中让学生达到思维激活、促进兴趣,培养创新。
在设计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
一般来说,在新授课上,练习层次有以下几种:1.专项练习。
2.跟踪练习。
3. 变式练习。
4. 拓展练习。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检测能够让师生对当堂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明晰的、清醒的认识,帮助师生明确努力方向。
当堂检测题目的设置可以整合利用教材中的题目,也可以自行设计合适的题目,一般以学生的中等掌握水平为基本要求,以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为宜。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作业的设置要遵循巩固知识,发现学习疑难,拓展学习视野的原则。
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分类、补充、删减,以保证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调整。
拓展内容一般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两个角度。
纵向拓展一般以对本知识的巩固提高,变式练习为主;横向拓展一般以相近知识点的类比学习为主。
不论是哪一种拓展,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思维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