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相关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指利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和机制来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传播和利用的过程。

学习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及群体学习的全部外部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软件平台、学习工具、各种学习资源等软硬件条件,以及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等精神因素。

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在课堂教学中所利用的学习资源也称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的管理包括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及活动的管理。

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致力于完成具有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的一次性工作。学校教育中的项目管理,是指对教学特定教育教学项目的计划、组织、监督与调控。项目管理在学校教育中主要应用于家学系统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育技术应用和教育改革试验等开发项目与研究课题中。

绩效技术:绩效是指人们在工作场所中通过一定的活动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业绩或成果。绩效技术是指应用系统方法、通过对目标和行为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已达到工作业绩最大化的技术。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只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媒体: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展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

信息是人、生物和自动机等控制系统所接受和加工事物属性或运动状态。在教育教学领域有表示教学内容的信息、描述师生特征的信息、放映教学动态过程信息等等。

信息资源是指以文字、图像、图像、声音、动画和视像等形式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可供利用的信息。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响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安全是指个人、组织和国家在信息领域的利益保护状态。它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1.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并将这些能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

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能力。

2.定性评价是指对不便量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定性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如利用观察法,调查法,内省法,系统分析法等搜索和处理学习评价信息,做出判断,进行质性描述。

3.定量评价是指采用计算,测量,统计与量化分析的方法即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统计方法搜索数据资料进行量化比较与分析,据此做出评价的结论。

4.概念图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体的级别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格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概念或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它可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头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使抽象思维形象化,可视化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人们思考,表达与交流并以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5.量规是根据评价目的从不同维度和等级对评价标准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的评价工具,一般表现为二维表格的评分细则形式,可用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行为表现,学生作品或学习成果。

6.角色: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7.人格: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8.自我统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学习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展情况、学习结果进行观察、测量,对学习效果做出鉴定和价值判断,并对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和修订的

活动。

13.学习的自我评价:是指学习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分析和判断,并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自我调节的活动。

14.学习契约:是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一种契约。契约中界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以及评定学习活动的标准等。

15.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在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

16.结果预期:是指指个体在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

17.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8.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9.认知方式:是指个体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0.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与生产方式同一层次的范畴,学习方式包括学习能力与学习关系两部分,其中学习关系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校园文化、学习的物质条件和资源各种学习环境、与学习相关的政策和体制等。

21.Bib6: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其基本的操作模式是任务定义——确定信息搜集策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综合信息——评价。

22.个体差异:通常指个体在内在身心结构和外在行为习惯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

23.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习惯、偏好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