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水资源配置四水资源配置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73.50 KB
- 文档页数:33
第九章水资源配置
第一节概述
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
水资源配置将流域水资源循环系统与人工用水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相适应并互相联系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区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部门之间进行水量和水环境容量的合理调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手段,在现状供需分析和对各种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能措施进行组合及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行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生成、评价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为基础,结合“需水预测”、“节约用水”、“供水预测”、
“水资源保护”等有关部分进行,其所提出的推荐方案应作为制定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的基础。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准年供需分析、方案生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方案比选和评价、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等。
水资源配置在多次供需反馈并协调平衡的基础上,一般进行二至三次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次供需分析是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一次供需分析有缺口,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供需分析,即考虑强化节水、挖潜配套以及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抑制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二次供需分析仍有较大缺口,应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的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并进行三次供需分析。实际操作按流域或区域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节基准年供需分析
1. 基准年供需分析的目的是摸清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现状条件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水资源供需结构、利用效率和工程布局的合理性,提出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供水满足程度、余缺水量、
缺水程度、缺水性质、缺水原因及其影响、为水资源配置方案生成提供基础信息。
2. 按现有水利工程格局和水资源调配方式分析统计计算分区供水能力,包括地表水(含外流域调水)、地下水及其他水源(如污水处理再利用、海水等)等不同水源各项工程措施的供水能力。
3. 供需分析中的需水量及其分类采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和“需水预测”的成果。
4. 把水源分为优质水和一般水:优质水为蓄水、地下水;一般水为引水、河网提水和回归水。
基准年供需水平衡见表9-1,(见章后,下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缺水主要在温黄平原区,温黄平原区保证率90%以上缺水,缺水量近2000万m3,缺水率为6%;保证率95%时缺水量近8000万m3,缺水率为21%。
由于温岭市水资源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人口密度及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不同地区的缺水情况有很大差异。综合水资源、水质、水源工程的调查分析以及水资源现状供需分析结果,温岭市不同地区现状缺水情况简述如下:
1.西南部低山丘陵区,水源工程小而分散,供水能力低,工程建设滞后于需水增长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性缺水。
2.东北部平原区,人均水资源量偏低,又无过境水量可利用,地下水已超采,河网水源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和污
染性缺水。
3.东南部沿海低陵地区,水资源量少,沿海及岛屿又缺乏建拦蓄工程的条件,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
第三节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置及供需平衡分析
一. 水资源配置的思路
规划水平年温岭市都将有不同程度缺水,主要为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或并存。解决温岭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基本思路是:节水为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战略调水,统一调度,优化产业结构。
二. 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为了保证温岭经济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期由“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过渡,远期为“以供定需”,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利用策略上,优先保证生活用水,适当增加工业用水,有计划压缩农业用水。通过节水灌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污水资源化来减少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的比重。
三.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方法
按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再利用的过程,可将水资源配置系统内的水利工程分为5类:①水源工程,主要包括蓄水
工程、提水工程、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地下水工程等;②输水工程,包括河道、渠道、管线等;③用户单元工程,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及河道内用水的有关用水单位的取用水设备;④排水工程,包括城市下水道系统、农村排水渠道及排污河流等;⑤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氧化塘、处理后回用设施及地下水回灌设施等。在上述5类工程中,水源工程、用户单元工程和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均可作为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中的节点,输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则成为联系各个节点的弧,而各类有关的工程参数则成为节点与弧的容量及相关的约束条件。
上述水资源配置系统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优化配置的真正实现还要有政策法规、行政机构和经济机制的保障。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务院颁发的相关法规政策,主要有《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证实施办法》、《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目前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机制由水费和水资源费两部分组成。水费一般为维持供水单位实现简单再生产的内部成本;而水资源费则是为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进行的水情监测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水土保持、河道整治、水源地涵养和防洪排涝等活动而产生的社会成本。通过水费和水资源费的调节,一方面缩小同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