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课堂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14.56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木课我力求营造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把教学重点落在朗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三读:一读通:无标点朗读、自由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齐读、熟读成诵;二读懂:通过读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
三读透:最后走出文本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旦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其中重点落在三读透上,为了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设计了找文眼“乐”和“闲”上,通过对“乐”和“闲”的分析,体味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由感知文本到感悟意境到品味语言到读懂作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理解文章、感受思想,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整个过程力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及教师引导下自我发展,探究质疑。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中适当穿插些同学们当前的流行语,俏皮话,拉近师生距离。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在差不多一个月前,也就是2016年11月14日的晚上,天空出现了一个壮丽的天文奇观。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众生:超级月亮)对了,超级月亮,这月亮啊,听天文学家讲,比平时大了14%o当然,勤奋的你们应该在埋头写作业,无缘与超级月亮相会。
没关系,老师找了些世界各地拍的超级月亮的图片,给同学们欣赏欣赏。
(PPT出示几幅超级月亮的图画,众生惊叹。
)师:其实,不只是现代人喜欢赏月,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
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说得真好!-•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描绘怎样的明月和借月抒发怎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二、一读:读通。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找一生读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优秀课堂实录记承天寺夜游全国优秀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上下文语境理解课文大意。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朴素而含有深长意味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
3.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突破重难点。
4.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写景小品文,需要从“言”的角度来疏通文意、积累字词。
但从文章的中的“文美”“文人”“文化”的角度理解可能还太少。
重点难点:品味朴素而含有深长意味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每个喧嚣的白日后,我们总会期待着一轮月亮,它以如水的清凉洗去了我们心中的尘埃,让世界回归无限的清澈。
面对明月,有人思念故乡,有人感叹人生,有人怀念故国。
今天当《记承天寺夜游》的文字慢慢向我们走来时,请同学们用心品味面对明月___抒发的人生感慨,品味他被流放黄洲时精神的高贵,品味他的淡泊镇定、清雅空灵。
活动2【讲授】读美文知文意1.范读:这是一篇描写月夜___的文章,老师特别喜欢这篇文章,我想把文章朗读一遍。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揣摩感情。
提示:读音——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柏bǎi节奏(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___也。
2.自由朗读课文。
3.译读(结合注释、工具书、同学合作)重点字词提示: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欣欣然)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___也:原来(盖一癞蛤蟆)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口技)重点语句提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月色入户就是“閒”,“空明”一词品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月色入户就是“閒”,“空明”一词品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课前交流: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苏轼少年科举成名的故事,苏轼与佛印参禅悟性的故事。
(上课前了解到,这篇课文学生比较熟悉。
)一、积累实词,提炼方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我们先请同学们说说看这些重要词语的意思。
出示PPT: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生:这个“户”,我认为是“门”的意思。
师: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但我想深入地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月色照入到门里。
师:对,“户”可以解释为“门”,我们还可以怎么知道呢?我们要注意积累的方法,其实我们七年级学过《木兰诗》,其中有一句叫生:木兰当户织。
师:这个“户”就是“门”的意思,当然讲得再精准一点,古代一般“单扇的门”叫“户”。
第二个,你来。
生:“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师:“然”是“……的样子”,这个我们也学过,在朱自清的《春》一课中,有一句话叫生:欣欣然张开了眼。
师:是的,我们既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知道积累词语的方法。
下一个?生:“念”是“想到”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根据后面的意思,想到没有人和他一起游玩取乐。
师:“想念”“想念”,“念”就是“想到”的意思。
再比如“自从”“自从”,“自”就是“从”的意思,这也是积累词义的一种方法。
生:我认为“相与”是“一起”的意思,根据前后文“苏轼和张怀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师:根据前后文语境来猜测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方法,不过注解已经写明了“相与”的意思。
所以学会看注解也是一种方法。
生:我觉得“空明”是“澄澈”的意思,注解已经注明。
生:我认为“交横”是交错在一起的意思。
师:这里,我们可以把一个字拆成两个字的方法来积累词语的意思,“交”是“交错”的意思,“横”是“纵横”的意思。
古文中有很多是单音节词,我们可以把它拆成双音节词。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猜我紧张不紧张?生:紧张。
师:我不是紧张,是激动。
我为什么不紧张呢?大家想,这些老师是不是我的敌人啊?生:不是。
师:还有一些老师,是省里的专家,这些专家是拿着砖头来砸我的吗?(笑声)生:不是。
师:所以我有必要害怕吗?生:没有。
师:这么多人来到我们的教室,同学们紧张吗?生:不紧张。
师:这么多远道而来的老师来听课,我们不禁想起了孔子说的那两句话──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师:是啊,我们不仅不紧张,而且感到──生:高兴。
师:好,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这些老师。
(掌声。
)师:这节课有一个简单的记分规则,请同学们先看一下。
(幻灯片出示)生:小组成员每发言或点评一次,奖励“美丽十分”,发言时应声音洪亮、自然大方、文明礼貌,否则不得分。
小组成员应轮换发言,一人发言多次不得分。
得分最多的小组即为本节课的明星小组。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大家觉得学文言文难吗?生:难。
师:那好吧,我先请大家看一篇文言小笑话,大家看看到底难不难?(幻灯片出示)张生学车胤[yìn]囊萤读书,李生学孙康映雪读书。
七月十五日正午,李生拜张生不遇,问其家人,答曰:“盖捉萤火虫去了。
”至夜,张生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捉萤未着,遂拜李生,见李生立于庭下,问:“月色明亮,何不读书?”答曰:“但今日天色,不像下雪光景耳。
”师:看不懂的不要笑。
生笑。
师:看来大家都看懂了。
现在你还觉得文言文难吗?生:不难了。
师:好,我们看看里面的几个文言词语,看看大家真的明白了吗?“盖”什么意思?生:大概,表猜测。
师:好,奖励十分。
谢谢。
生:谢谢老师。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敏而好学,而且特别有礼貌,接受奖励的时候用双手接,而且说“谢谢”,真好。
师:念──生:想到。
师:户──生:门。
师:但──生:只是。
师:大家还觉得文言文难吗?生:不难了。
师:文言文不仅不难,而且是有趣的。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学习吧,先看一下学习目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实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实录《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小短文,意蕴丰厚,字字有玄机。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5则范文第一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师:皎皎明月,撩拨着文人墨客的思绪,也因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月的佳句。
你能想到哪些写月的诗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师:而今,苏轼望月,又会作何感想呢?让我们先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苏轼。
师投影:苏轼,字“子瞻”,号,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生:东坡居士,宋朝。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师:请胡杨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有错音,若有,纠错。
(胡杨读课文)师:哪个字的音读得有误呢?生:吾应读(wú)。
师:藻荇交横的“横”读(héng),是纵横错杂的意思,不是蛮横残暴,所以读二声。
总体胡杨读得不错,现在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好,读音准确,要把课文读得再有感情,还需要理解课文。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有问题先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写黑板上,标上组号,其他小组若能解决,将释义写在对应的位置并标明组号;共同明确。
(生互译课文,教师巡视,有学生板书问题“庭下如积水空明”并给庭下加着重号,希望别的小组能帮解答词语翻译。
第四组到黑板上写了“庭院中”,第二组写“月光洒在庭院中”;有学生板书“盖竹柏影也”,给“盖”加着重号,第七组解释为“原来是”)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同学提到的问题,“庭下’第二组这样解释就可以了,“盖”在文章中表现的是不是猜测而是事实,第七组解释正确。
师:让我们一起来比比刚才翻译过程中哪个组掌握的准确而且记得熟。
师投影(13个小组,每组一句,有加黑字的还要解释词义再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课例实录【课例实录】一、检测预习,明确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如何,请大家进行自我检测。
生1:我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准几个字音:怀民亦未寝(qǐn),藻荇(x ìng)交横(h éng)。
(生齐读)生2:我想考考大家几个词义: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3:“户”就是门,这里指门窗。
生4:“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
生5:“遂”,于是、就。
生6:“相与”的意思是一起,共同。
生7:“但”,只是;“如”,像。
生2:大家预习得挺好,请跟我一起巩固一遍。
(齐读,识记)生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句读。
(生齐读)师:朗读字正腔圆,停顿准确,若情味再浓些会更佳。
那么这节课我们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屏显目标)生:解读记叙,了解背景;欣赏描写,想象美景;品析议论,感悟情怀。
二、自主探究,对学解惑师:让我们通过自主探究,向第一个目标进军。
(屏显自主探究要求,默读课文:1.根据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划分文章结构层次;2.从记叙部分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默渎,自主探究;师用SMART课件屏显全文。
)师:踊跃分享自主探究成果,让智慧的碰撞启迪我们的思维。
生8:1~3句是记叙,第4句是描写,其余是议论。
(生9在屏显上划出层次)生10:我从记叙部分了解到时间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在承天寺,人物是苏轼和张怀民,事件是夜游承天寺。
师:抓住了记叙的要素,很好。
生11:我补充一下,从时间上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
师:知识储备丰富。
生12:我还从记叙郎分了解到苏轼“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他去找张怀民的原因是“念无与为乐者”。
师:探究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这种“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思维方式值得睢广。
师:接下来我们对桌互学,先相互指导朗读,夜游要卖出宁静的氛围,语气要舒缓些;“欣然、亦”要读得快乐一点;“念”要拖长,语气要稍显低沉;把握合理的断句。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同学们先不要看文章,看黑板。
(教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今天学习的文章是一篇记叙文。
师:你从哪一个字眼看出来的?生:记,而且记叙的是一次夜晚的游记。
师:你发现了时间是夜晚,发现了文体是记叙文中的游记。
生:地点在承天寺。
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告诉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时间发生在夜晚,要去的地方是承天寺。
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以及文体。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着苏轼去游赏承天寺,来感受苏轼在这篇游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微妙的心境。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有关苏轼的介绍。
(幻灯片展示——知人论世)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
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
四年后,作者写下《记承天寺夜游》,真实地记录了他在黄州生活的一个片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一下红色字体部分。
(学生做笔记)师:下面听老师朗读这篇文章,看看老师在朗读的时候是如何处理语气、语调的。
(老师配乐范读)师:下面请同学像老师一样,想象自己就是苏轼,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出一点感觉,开始!(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字音。
(教师板书“荇”字)这个字怎么读?生:xìng。
师:下面,全班一起齐读这篇文章。
(全班齐读课文)师:读得流畅,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语速放得慢一些,在一些字眼上的处理还可以更加亲切些,我们再读一遍。
(全班再读课文)师:这一遍,我们读出了点文言文的感觉,刚才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朗读的时候面部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么,我们刚才通过知人论世、反复朗读,对这篇文章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课前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提到,一篇游记应该包括叙事、写景、抒情三部分。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通用6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通用6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1一、借月导入新课,音乐进入课堂随同着清脆的上课铃声,老师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唰唰唰”一下子就把所有同学的目光吸引过来,黑板上马上出现了一轮明月正挂在树梢的粉笔画。
生:(马上就有人在小声低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师(喜)(马上转过头来):对,这句诗正是这幅月光图的最好注解。
古往今来,月光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大家想一想,古诗中还有哪些写月的名句?它们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放贝多芬的《月光曲》))(整个教室仿佛浸在月光里,教室里月光处处,学生抢着举手)。
生1: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思乡之情生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美好的祝福生3: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真挚的祝福生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对朋友的思念。
……师(笑):一缕月光能勾起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福,为什么平凡的月光竟有如此的魅力牵动着那么多人的情肠?生(抢着):人的雅兴。
师:不错,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也是写人的雅兴,什么雅兴呢?”师(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生自主学文,师生互动启发师:大家看书上的注解,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大家理解诗人的雅兴。
生(悉悉嗦嗦的翻书声)。
《月光曲》还在播放。
教师巡视。
师: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片文章?用自身的话概括。
生:说了句公道话却被贬到黄州。
师:大家可以猜测当时作者的心情怎样?生1:悲伤。
生2:不对,应该是悲痛和无奈。
师(快速):为什么呢?生2(不服气的):他即使是对的,但皇帝要贬他,治他的罪,他又有何方法呢?总不能去控告北宋皇帝吧”(教室里笑声一片)。
生3:不对,应该是轻松的坦然的,因为他从此再也不必‘案牍劳形’了。
师:用文章的原话就是──”生(齐声):闲人。
师:作者愿意做‘闲人’吗?生1:愿意。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人教版八年级必修)课前一两分种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幻灯岀示明月与海相辉映的背景图片,让学生自读课文。
铃响后,打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师:你对苏轼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生:(结合注释)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师:还有吗?生:1079年,他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因作诗“谤讪朝廷”而获罪被贬黄州。
师:讲得很好。
现在听老师来读课文,注意字音,划出节奏。
(教师配乐朗读)师:大家觉得这里有没有需要特别强调的字词和停顿?生:荐(xing)生: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师:这句停顿把握有点难,(幻灯出示)我们来看看该怎么读?生: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师:很好,这里的“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遂”理解为“于是”。
我们来读一下。
(齐读这句)生:还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 竹柏/影也。
师:读得不错。
注意,这里的“盖”是语气词,相当于“原来是”。
(齐读这句)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我们也一起来读读。
(齐读这句)师:现在我们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师:大家读得很投入。
但是,要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节奏,还需要我们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还有字词不能解决的可以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讨论声渐弱):大家还有哪些字词或句不能翻译的吗?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的“户”怎么解释?月光照进窗户,(我)高兴地起身走出来?师:大家觉得呢?是窗户吗?生:应该是门的意思。
我从《古代汉语词典》里查出来的。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伯影也。
” 怎么解释?生:月光照在庭院中,好象水一样澄澈,水中藻、荐交错相生,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一、谈论校园夜景导入:师:咱们的校园美不美?美丽校园的夜景你们有谁见到过?(请说一说)生:我回学校取作业时看到过,校园里的路灯都亮了,很美。
生:我是从我家楼下看到的校园的夜景,路灯都亮了起来,虽然很小的光却照亮了整个校园。
师:看来你们家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啊,其实,老师有很多机会见到校园夜景,在毕业班的时候,下晚自习市,天早已经黑了,但是由于对儿子的思念、江南江北的奔波,以及空空如也的肚皮,我却没有闲暇去欣赏校园的夜景,而当我再一次读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我心中的遗憾加深了,原来我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风景,看来要向苏轼学习。
不知苏轼以怎样的心境赏得了怎样的美景。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二、配乐读美景师:良辰美景自然少不了什么?生:诗。
生:酒。
师:酒,遗憾的是老师没有办法给你们准备了,不过我准备了音乐,下面来配乐朗读,在诵读中欣赏美景。
(学生配乐集体诵读)师:这一遍读音和停顿都很准确,下一遍再读的时候争取读出点文言味,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么?(要读出点快乐的味道。
)三、个性化赏读1、跟读师:初步感知课文后,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走进苏轼当时夜游的心境,下面大家跟着录音面带表情地读。
2、个性读师:全文不过84个字,却把一件事记叙得清清楚楚,下面请大家选取自己认为情感处理最好的语句来读。
提示:你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或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我读出了放松心情的感觉。
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我读出了快乐的感觉。
作者和怀民一起散步心情很愉快。
师:这句中还有哪个词能表达出快乐?生:相与。
师:很好,两个人一起散步,要是一个人恐怕会有些孤寂。
生:亦。
师:很准,他和他的朋友多么心有灵犀。
请再来朗读这句。
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而。
我读出了一点悲凉的感觉。
因为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知己。
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我读出了一种遗憾,缺少知己。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商杰师:同学们,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因为两位老友的一次夜游,被定格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成就了一篇经典美文《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你会怎样读这一题目呢?(生齐读题目)师:你会在哪里断句?为什么? 生:“记”后面。
记述了在承天寺发生的一件事。
师:又可以在哪里断句呢? 生:“承天寺”后面,因为“承天寺”是地点。
生:还可以在“夜”后面断句,“夜”是时间。
师:一个题目涵盖了如此多的信息,那么,这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先从朗读文本入手。
大家先自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展示朗读。
)师:读得很好呢,我把这篇文章读一下,大家注意听节奏、重音、断句、情感,你要模仿的(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朗读。
)根据刚才的感受和学习到的内容,齐读文章。
(生配乐齐读文章)师:刚才我有几个字进行了拖音处理,你还有印象吗? 生:“但”“盖”“遂”“念”师:我们来尝试其中的一句吧。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生拖音朗读尝试)师:文章只有读得慢一点,情感沉一点,才能把文言的味道更好地读出来。
接下来,大家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有问题等着你呢!(生自我疏通文意,教师巡视解疑。
) 师:我们试着填填这个句子:( )( )在( )因为( )游赏,他们( )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因为月光美而游赏,他们友情很深厚。
生:……苏东坡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因为睡不着而游赏,他们感到了友情的重要。
师:那一晚他们的心情如何呢?生:他们很高兴;有一丝忧愁;被贬后的一丝安慰。
师:有忧愁,有被贬后的那种无奈,安慰还有友情,通过填这个句子,我发现大家在两点上有思考:第一是因为什么?睡不着。
睡不着的原因是什么?被贬。
师:而且这一晚上又有一个外在的原因。
生:月光特别的美。
师:他们才起来游赏,才有了不同的感受。
那么,这一晚的月光到底美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想到的所有感受,到底哪一种更为合理?这就是我们值得去探究的两个问题了。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实录”中小标题为整理者所加)一、导入——铺垫月情师: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但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随了他一生,这样东西就是月亮月亮总是和中国佛教——禅宗联系在一起的,有诗为证:“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苏轼笔下的明月浸透了独特、丰富、复杂、幽深的人生顿悟和喟叹,真正领略到月的“阴晴圆缺”他的高洁情操,只有明月可以朗照,可以寄寓,可以见证!师:苏轼曾悲月——生:(课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师:苏轼曾叹月——生:(课件)“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qī),寂寞沙洲冷”。
师:苏轼曾问月——生:(课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苏轼曾祭月——生:(课件)“……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苏轼曾咏月——(课件)“……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师:他在《赤壁赋》《后赤壁赋》中说道——生:(课件)“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师:(出示课件)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一、熟悉课文师:同学们,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
(生齐读)师:好的。
我听见你们的朗读了。
不错。
有一个字的字音注意一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句中的“遂”读第四声,不是第二声。
二、屏幕显示活动内容有味地朗读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欣赏三、有味地朗读(一)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师:读出文言的味道除了有的音节要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
我读,你们听一下,看哪些字需要拉长的,并有情感的意味蕴含其中。
(师范读)师:哪几个字?生:(齐答)念、盖、但。
师:“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有一点感慨之情。
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
(生齐读课文,模仿老师的语音处理方式)师:读出一点味道了。
(二)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师:为什么要宁静呢?夜游,而且作者看起来心情不错,他写的是美景,要细细欣赏眼前的美景,所以心情不错。
那么,宁静的氛围要怎么读出来呢?第一:语速缓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
轻声地朗读,注意那三个字的拖音仍然要保持。
(生轻声朗读)师:味道更浓一点了。
(三)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师:有两个地方要读得快乐一点。
现在我们看课文,你认为,哪两个地方或者哪两个字词要读得快乐一点呢?开始思考,我们讨论后再读。
(生认真思考一分钟)师:我们试着来交流,发表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相与步于中庭”要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来,因为见到了好朋友,自己的心情自然高兴了起来。
师:相与步于中庭,很惬意,虽然默默不语,但心灵是相通的。
好,谢谢。
生:是“欣然起行”,月色照着,作者兴致非常好,于是便很快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去找张怀民。
师:“兴致”一词用得非常好,因为有兴致,所以欣然起行。
好,继续。
生:是“怀民亦未寝”这句,作者去找张怀民,而且发现张怀民也没有睡觉……师:怎么表述呢?“怀民亦未寝”这句,他发现……生:怀民和自己一样。
师:我来找你玩,你居然也没睡觉,如果怀民睡着了,他就会觉得怎么样?很遗憾,很扫兴。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师: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时空坐标系上的一个点。
这一天,有可能是一个决定命运的拐点,也可能是一个进退维谷的难点,还可能是一个跌入低谷的冰点,当然,最好不要是人生旅途的污点。
我们一起来画出今天,在时空坐标系上的位置。
今天是公元2012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初九,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地点,岳阳县八中,一个只有在岳阳县城关镇的地图上才可以找到的地方;但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学习,也许,今天会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一个重点。
(生记录时间)生:沿着坐标系的时间轴上溯,我们来到了929年前——也就是公元1083年、当时称为元丰六年的十月十二日的夜晚,地点是承天寺。
在这一普通的时间和这一普通地点的交点上,站着一个不普通的人——苏轼。
从此,这一天,被重新定义。
师:这一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因为在那个有月亮的晚上,睡不着的苏轼和朋友张怀民夜游了承天寺,并且写下了84个字的日记《记承天寺夜游》,所以这个普通的夜晚,和那轮永恒的明月一起,凝成一个焦点,在中国文化史的天空,熠熠闪光!师:说到苏轼,我想用两个“最字短语”来形容,他是中国文人里边,最有才华的一个人,也是中国文人里边,最倒霉的一个人。
师:先说他的才华,请看大屏幕。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指名学生读,中间穿插背诵苏轼的《题西林壁》和《饮湖上初晴雨后》)师:谢谢你的朗读。
【屏显】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师:请你们通过朗读,体现出你们从资料介绍里得到的关于苏轼的关键信息。
生: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重读“全才”二字)师:我们再来说说他的人生境遇,请大家默读资料助读。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老朋友。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还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是一代文豪,著名书法家、创新画家,还是一名美食家……听了这么多评价的语言,大家猜猜他是谁?(生答:苏轼)师: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池莉曾经对记者坦言:“这辈子要么不嫁人,嫁人就一定要嫁给苏东坡。
”苏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能获得女作家如此青睐?今天我们就通过《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走近苏轼,了解苏轼其人。
(板书课题)二、读内容1、师:请大家试读课文,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
2、两名同学分别试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
3、师:为了更准确的理解一篇古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先做怎样的准备呢?生:翻译成现代文。
师: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老师出示的PPT中红色的字该如何翻译。
你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请同学们采用抢答的方式完成。
生1:“念”翻译成“考虑,想到”。
生2:“至”是“到”的意思,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学过,“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师:他说的非常好,学习古文就要融会贯通。
生3:“但”我们也学过,《木兰诗》一课“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燕山胡骑鸣啾啾”,应该解释为“只、只是”的意思。
生4:“闲人”是指清闲的人。
……4、师:同学们尝试难度大一点儿的,翻译整句话的意思。
我们请几名同学作为代表来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略)5、师:本文叙事性很强。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写的生活片段。
生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
生2:苏轼张怀民承天寺夜游。
三、品欣喜1、师:你在文中感受到作者夜游时怎样的心情?生:高兴、欣喜。
师:文中有没有直接表露这情感的句子?生: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句,欣然是高兴的意思。
2、师: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到:“能使读者快乐是苏东坡作品的一大特点。
”能让别人快乐的人心中一定有快乐。
那么,让我们从文章词句中感受一下苏轼的快乐。
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篇一: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屏显)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朗读有味地欣赏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生齐读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
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
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
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同学们再试试。
生齐读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
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师:好,我们最后来读一遍。
(生齐读)喜欢一个人怎么会是这样,前一秒钟你恨不得撕碎了他,下一秒却蹲在地上边哭边捡,不知道该怎么拼起来。
——八月长安五、有味的分析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
(生无措)师:现在我要为难一下大家。
别看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
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
(一分多钟后)师: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说明道理。
生1:我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中庭”这里写作者邀请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描写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是抒发感情。
师:有道理,但你这个会有人跟你商量的。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
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6章)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
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生齐读
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
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
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
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
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同学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
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师:好,我们最后来读一遍。
(生齐读)
五、有味的分析
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
(生无措)
师:现在我要为难一下大家。
别看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
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
(一分多钟后)
师:同学们交流一下道理。
生1:我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中庭”这里写作者邀请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描写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是抒发感情。
师:有道理,但你这个会有人跟你商量的。
生2:我也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这里写作者月夜难以入睡,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邀朋友赏月,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感受。
师:好的,你的看法与那位同学的看法有点不同。
生3:我分四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是叙事,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中庭”邀人赏月。
第三段,“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是描写月色,第四段是最后一句,抒
发夜游感慨。
师:我很喜欢你的发言。
我提出一个假说,将你的四部分合成两个部分,你想想再告诉我。
(请生3坐下。
)
师:你们学过《一步再走一步》吧,一共两段,一个是故事,一个是议论。
《狼》共5个段,前4段是故事,后一段是议论,凡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生3起:我想了一下,两段可以这样分,第一段,从“元丰六年”到盖竹柏影也,这是记叙事情经过,最后一句是发表议论。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把这样的词眼读一遍:幻灯片展示:
叙事、抒情
记叙、描写、抒情
起、承、转、合
六、有味的赏析
〔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
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学生思索。
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
(片刻)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生: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
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生: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
生:――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
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
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
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
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小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读背,分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