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经济学

论注意力和注意力经济

帮5买阮小二

自选关键词: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注意力行为,名人模特,虚荣二级市场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那么,究竟什么是注意力呢?所谓注意力,从心理学上看,就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注意力是不能共享,不能复制的,而且有限,但是它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并且可以传递的。

注意力的主体是人,人的三种属性分别是符号性,注意力行为成为主要的行为模式,基于名声的注意力竞争;动物性,感官进化遵循注意力经济原则,基于体能的注意力竞争;社会性,商品构筑身份,社会角色表演基于金钱的注意力竞争。例如狼孩,对于他来说,身体方面的特征(多毛)反映的就是他的动物性,基于身体方面的动物性,获取了人、媒体等的注意,使他变成了名人,构筑了他的符号性,狼孩毕竟也是生活在这个大社会中的,自己在生活中也会扮演着每一个正常人的角色,这就是他的社会性。

每个人都有获得注意力,付出注意力,逃避注意力的权力,这是动物的三本能,毕竟人也是动物。打个最庸俗的比方,在异性之间,特别是是年轻的异性之间,女同胞打扮的花枝招展,还是妖娆迷人,或者是得体大方都是为了获得异性的注意力,相对的,男性要看到女性的魅力,就得付出相应的注意力。假设男女双方各自都有好感,那么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好感,他们就会有逃避来自对方的注意力。

注意是一段体验,生命的意义来自注意力的配置,注意力是阳光,具有催生万物的作用。男女间付出注意力成就了美好的爱情,牛顿因为对一个苹果的注意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希望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孩子却喜欢把精力放在玩上,不管是和合小伙伴还是玩游戏。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父母考虑的是注意力资源在孩子一生的总体效用最大化,而孩子想的是即时效用的最大化。父母毕竟是过来人,生活的体验价值远远大于孩子,父母督促孩子使孩子的一生总体效用最大化有助于孩子形成趋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很好的实现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观,

注意力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是没有价值的,农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土地,交易方式是物-物的形式,生活空间主要是在农村,人类的主体式村民,人的欲望中心就是解决温饱,所以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在日常生活上,步入工业社会,核心资源变成了能源,交易的方式成了金钱-商品的形式,生活空间也从农村过渡到城市,人类主体相对应的变成了市民,人的欲望中心是物质享受,人追求的都是一些物质化的东西,特别是钱。现在是信息社会,核心资源是注意力,交易方式是注意力-信息,生活空间集中在网络,人类的主体是网民,欲望中心是生命的意义。农业社会,一般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村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生产上去了,工业社会的市民把精力都投入挣钱上去了,不存在稀缺,而信息社会,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已经到了信息爆炸、信息过剩、注意力稀缺严重的时刻,由此产生了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只有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才有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而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视觉上的争夺,也正由此,注意力经济也称为“眼球经济”。

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发现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是有选择性的注意、理解和记

忆。所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是注意力经济产业(包括媒介、广告、体育、模特等)至关重要的一步。要获取更多的注意力,就得会运用注意力技术,特别是注意力获取技术。

首先可以充分尝试注意力开发模式,这里我要说的是艺术开发模式,特别是其中的色彩因素,色彩对注意力经济又重要的价值,色彩可以引导注意力,使人增强识别、记忆的能力,并能帮助回忆。至今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里那一片红红的高粱,当然仅仅靠开发模式是不行的。

众所周知,当你和一个人走的越近,那么你对她(他)的关注就越多,反之,你对一个人关注的越多,那么你就会越来越关注,以我们自己来打比方,关注自己的室友往往比其他的同学多,从穿衣打扮等生活方面到学习方面。媒体借鉴这个经验,衍生出名人体制。所不同的是,同学是慢慢才熟悉起来的,而媒体利用人的推崇心理,通过包装,推出某个人,让观众看到这个人身上的优点继而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程度加深之后就会变成偶像。这里的名人是比较宽泛的,包括娱乐明星和其他一些领域的有名声的人。

在注意力经济的角度定义下,名人是在社会注意力的交易中,收入远远大于付出的人。在商业社会“名”不仅给个人带来直接的精神满足,而且也可以给它的拥有者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这是因为名声可以聚集大量的注意力,进而使注意力资本化,像名人巨大的粉丝团,注意力不仅从迷恋者流向明星,而且也能通过超级链接从一个明星流向另一个明星,或者从一个迷恋着流向另外一个迷恋着,这为商业提供巨大的开发价值。这就是企业为什么找明星做代言人的依据。名人也有不同的知名度,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她)获得注意力的多少。依据获得注意力的程度,不同的广告公司会采用知名度相对高的明星代言。但找名人代言也是不能随便选的,要看他(她)们的形象是否符合产品的特质,做到实符其名,像奶粉等婴儿产品就请“妈妈”代言,比如蒋勤勤,蒋雯丽等。现如今,聪明的电影老板也深知这个道理,采用打牌明星来拍电影,比如今年的《建国大业》里面差不多包括了所有的大牌明星,在电影没有发行之前,就获得了非常集中的注意力。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注意力经济学下也存在着这样的市场,这个市场被称作是“虚荣二级市场”,通俗来说好比李宇春红了,她周围的亲戚朋友就都成二级名人了,这些二级名人也能被媒体利用,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图为李宇春和她妈妈在《芙蓉王背后的故事》

因为名人的号召力太强大了,近几年网络名人,名人模特发展的非常快,名人模特是指长的像名人的人经过公司的包装而成名的人,他们也是不错的吸引注意力的对象,如电影《追影》中就用了与成龙、刘德华、李连杰面貌相像的演员,电影观众区看这个电影,就是冲着这个去的,说实话,这部电影真是一点看头都没有。

图为贡米,酷似张柏芝,曾被炒作

注意力经济产业除了广泛的利用明星体制外,还得摸透不同人群的注意力分布。注意力分布是指社会或社会各类特定的群体现实的和潜在的注意力指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的结构。最常见的就是时间分布模式,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注意力都指向儿童产品,像玩具、零食是非常引人关注的商品,商家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大力宣传。

总的来说,现在的注意力经济不管是利用注意力模式,名人体制,还是注意力分布来吸引注意力,走的都是品牌路线,名牌往往比人们看起来要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不仅仅是某种具体商品的名称和标志,很多著名品牌实际上更是一种情绪、态度或生活方式的标志。

注意力经济主要发生在精神领域,注意力经济的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伦理问题的特殊性。如今泛滥的广告,特别是一些低级广告,触及到了注意力经济中的伦理问题,像性,暴力,欺诈等,注意力经济下的真实性问题表现突出,这很需要注意力经济产业提升企业的人

格,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形象宣传人员,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技术变迁研究综述

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技术变迁研究综述 演化一词译自英文单词“Evolution”,国内也有译作进化、天演等。我国著名科技哲学专家吕乃基(2009)指出演化不是进化,演化不仅包括进化还包括退化,这里的退化不是消极和被动的,而是演化不可或缺的部分[1]。当通过“创新”这一名词把多个学科比如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组织行为学等之间类似但是不同的范畴联接起来时,就会将这几种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交互,围绕着“创新”产生新的语义,从而为创新研究产生新的方法论,乃至突破、加快创新研究进展。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质是概念性的。因此来自于其他学科的隐喻为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些新生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该隐喻路线用于技术变迁一般过程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一是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关于S曲线的隐喻;二是进化生物学隐喻;三是复杂系统演化的隐喻。 一、基于S型增长曲线的隐喻 (一)S型增长曲线的缘起 一般认为,S型增长曲线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abriel Tarde)提出,他在《模仿律》一书中描述了关于新思想的采纳率与时间的关系,即:新思想起初进展较慢,接下来以急速和匀加速扩散,然后发展趋于减慢,直至最后停止[2]。在塔尔德之后,S曲线被引申

到许多领域,如生态学中关于人口增长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城市化率和时间的关系等。在经济管理领域,毋庸置疑,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应用S曲线众所周知最成功的例子。 S曲线现如今成为技术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Foster(1986)利用S曲线解释一个通用的现象:根本性的技术创新通常由新进入者研发及引进,而不是由当前产业的渐进技术领先者所为,他认为技术领先者趋于强化成熟技术而未能及时发现利用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因此导致其丧失该产业的主导地位[3]。 但是S曲线有很多缺陷,比如不能判断何时到达技术极限、决定技术命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新技术预言以及难以处理新技术和成熟技术等。 (二)A—U模型 在技术变迁领域厄特巴克(Utterback)利用S曲线提出他与合作者埃伯纳西(Abernathy)共同命名的工业创新动态模型A—U模型[4]。在该模型中,他将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而将产品周期分为流动阶段、转换阶段和特性阶段。在流动阶段,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均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产品创新比工艺创新更强;在转换阶段,产品创新逐渐减少,而工艺创新持续增加直至超越产品创新,创新活动步入

演化经济地理_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第二座桥梁_颜银根(1)

第32卷第5期2013年05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2,No.5May,2013 收稿日期:2012-09;修订日期:2013-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ZD0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001)。作者简介:颜银根(1981-),男,江苏大丰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演化经济地理、区域与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 政策等研究。E-mail:yyg1981@https://www.doczj.com/doc/2b3177482.html, 通讯作者:安虎森(1952-),男,朝鲜族,吉林安图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E-mail:husen@https://www.doczj.com/doc/2b3177482.html, 788-796页 1经济学与地理学的对话 长期以来,经济学和地理学并没有太多的互动。经济学教科书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发生在针尖上,没有任何空间维度;土地或者距离在主流经济学中很少被涉及到;空间及其主要组成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要么被等同看待,要么被忽略(Combes et al,2008)。而在经济学家看来,地理学家的分析和评论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只是一些描述性的概念(Jovanovic,2009)。作为两大独立的阵营,经济学和地理学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经济学和地理学之所以没有共同的语言,是因为两者相互融合并不容易。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中缺乏空间维度,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主流经济学中,只是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V on Thunen(1826)在研究工业经济时期农作物的区位时,尝试性的将空间纳入到经济学中。然而,这一研究并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家们的 足够重视,直至Alonso(1964)将之发展并形成了城市经济学。但是,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过窄,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或区域的经济活动时就好像城市或区域是“漂浮的岛屿”,没有考虑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Fujita et al,2005)。Hotelling(1929)的空间竞争模型是经济学中融入空间的另一尝试,然而与他同时代的经济学们只是将之看作是解释市场失灵的双寡头垄断(Combes et al,2008)。这两次尝试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与新古典经济理论无法放弃传统的规模报酬不变范式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经济活动规模报酬不变,那么任意细小的生产单元都将相似,自给自足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流。商品无需流动,经济也不会出现集聚。规模报酬递增和垄断竞争能够解释活动的空间集聚,但经济学中一般均衡框架下探讨这些问题并不容易,直到Dixit 等(1977)为此提供了合理的工具。 Krugman(1991)借助Samuelson(1952)的“冰山贸易成本”将空间因素融入到经济学中,由此构建 了经济学和地理学的桥梁。然而在地理学者看来, 演化经济地理: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第二座桥梁 颜银根1,安虎森2 (1.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封475001;2.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经济学和地理学长期以来互动并不明显。文中首先对经济学与地理学忽视以及可能的合作进行了分 析。如果说新经济地理学构筑了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第一座桥梁,那么演化经济地理学则构筑了经济学和地理学之间的第二座桥梁。随着演化经济学的逐渐成熟,以演化经济学为基础的演化经济地理这一新兴学科逐步发展起来。文中对演化经济地理的形成、优势以及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演化经济地理继承了演化经济学中的时间和历史的因素,将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加以融合。演化经济地理在微观、中观以及宏观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演化经济地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些重要的启示:①产业的动态化认为产业梯度转移并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②关系网络指出户籍制度放开的必要性与无效的可能;③多样性则认为单一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风险性;④再演化的政策则指出政策需要具有“连贯性”。关键词:演化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产业动态化;多样性;再演化doi:10.11820/dlkxjz.2013.05.010

演化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现代流派与创造性综合 贾 根 良 内容提要 “新奇”是划分演化与非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标准,它否定了所谓“新古典演化经济学”的提法。按照这个标准,现代演化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是由老制度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奥地利学派和“调节”学派所构成。本文认为,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四大流派所承继的传统近二十年来已发生了很大的嬗变,共同的东西越来越多,这就为我们的创造性综合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而目前的这四大流派基本上仍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着,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如果能在新的框架下相互杂交,这将有可能在理论上产生重大的创新。 关键词 演化经济学 新奇 现代流派 创造性综合 作者贾根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出版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为标志,现代演化经济学已诞生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间,演化经济学经历了强有力的复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目前,系统地整理演化经济学已有成果的时机业已成熟。 一、演化与非演化经济学的标准之争 目前,演化经济学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标签。正如霍奇逊所指出的,在当代经济学中,许多经济学分支和流派都声称他们的方法是“演化的”,这包括老制度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奥地 利学派、进化博弈论和“桑塔费”①复杂理论等。在演化经济学领域中,人们似乎并没有注意 到,法国“调节”学派也自称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流派。1998年,Bob Jessop 在一篇回顾性质的论文中,开篇就指出,“大约二十年间,在制度与演化经济学的复苏中,更一般地在新政治经济 学的发展中,调节方法得到了喝彩”②。更值得注意的是,G owdy ③提出了以阿尔奇安、费里德 曼和贝克尔为代表的“新古典演化经济学”这种观念。对于那些把演化经济学看做是与新古典①②③G owdy ,J.,Topics i n evol utionary economics ,Spring 2001,lgowdy @https://www.doczj.com/doc/2b3177482.html, . Jessop ,B.,Twenty Years of The Regulation A pproach ,Sociology Department ,Lancaster University ,2001.Source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2b3177482.html,ncs https://www.doczj.com/doc/2b3177482.html, /sociology. 沃尔德罗普:《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59页。

经济学十大效应.doc

1.蝴蝶效应 2. 3.“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 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这个非在论文中,”。通过这篇 4. 5.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 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 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 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 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 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6. 7.经济学点睛: 8. 9.“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 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 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 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注意力经济”与“大拇指经济”

“注意力经济”与“大拇指经济” 熟悉餐饮业的人都知道,一家餐馆生意兴隆的秘诀不是靠流动客源的充沛,而是靠顾客再次光顾的频率,也就是“回头客”的多少。经营餐馆的战略所包含的特色、优惠、饮食文化等,无一不是为了吸引顾客的二次光顾。显然,餐馆的经营战略是建立在尽可能地吸引“回头客”之上。与“餐馆战略”相对应的是在IT行业中著名的论断:“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这一论断是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Michael 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他进而指出,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信息来说是稀缺的,因此在互联网上人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诺贝

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说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信息社会里,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的程度。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信息(据说全球每4分钟便有一个新的网站诞生),个人的注意力将是极为稀缺的资源,这种情形有点像一个听众面对一万个、甚至更多的讲话者,每个讲话者都试图让听众听到自己的声音,于是,如何在巨大的“噪音”干扰中脱颖而出,赢得听众的青睐变得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的注意力的规律,吸引别人的更多注意力,将成为互联网上商业竞争的着重点。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Goldhaber 说:“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都能处于优先的位置。财富能够延续,有时还能累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财产。因此,在新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注意力作为一种资源,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信息相比较,信息是可以准确计量的,而注意力的计算是模糊的;信息是由信息的产生者不断创造的,而注意力对于信息的浏览者却是有限的。简言之,信息产生后能创造多少价值是不确定的,相反注意力却能直接产生价值。“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网站的最大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3年前,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在一次引人入胜的演讲中提出过“争

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

西方经济地理学之演变及 海峡两岸地理学者应有的认识 马润潮 (美国艾肯大学地理与规划系,俄亥俄州艾肯市)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除了受到世界性生产制度 及新科技发展之影响外,其学术思潮也从早期的叙述性及二战后的科学的预测性,经历了制 度转向及文化转向,进入了8O年代以后的新经济地理学时期。西方主流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开 展,是以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为基础的,在发展中国家不是全然适用。我们不应将中国大陆 及台湾仅仅视为测试西方理论的试验场。应以实况为基础,开发适合国情的理论,建立我们 特有的学术身份,并用它来批判主流理论之不足,与主流对话,变成主流的一部分。这应是 我们学术国际化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西方地理学;制度转向;文化转向;主流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章编号:1000-0585(2004)05—0573—09 1 前言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经历了数次大变革,大幅度地影响了其理论取 向、学术观点、研究命题及分析方法。在人文地理学的范畴内,近2O年来经济地理更拓 展出了较多的理论,成为人文地理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提升地理学在社会科学界之学术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9O年代以后,所谓的“新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学界的出现, 更加强了经济地理之学术地位。以理论研究为基讽詹g经济地理学,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及工业地理两个领域,已成为当前西方人文地理自牲流,吸引了较多的精英分子,并主导了 人文地理理论发展之方向。 反观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近年来的发展,似乎尚未能与西方主流经济地理学建立起令 人瞩目之互动关系。导致此现象之原因,在台湾方面主要是从事经济地理学者人数较少,在国外以英语发表论文的数量不多之故。在大陆方面,经济地理学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为社会主义生产服务的[1q],与西方学术界缺少交流,更谈不上学术观点之交叉。就国际视野而言,海峡两岸之经济在近年来皆有出色的表现,尤其是大陆的经济在国际上已扮演了一个主要的角色。加之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人口大国,理应在每一门学科上,皆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大国,是不能在国际学术界中缺席的,包括经济地理学。从实际的工作考核层面而言,现在海峡两岸学术界皆强调学者须在有较高水平之国际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因此,我们应该对国际学术之历史及当代的动向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以免走错方向、绕弯路、或去炒别人已抛弃的观念冷饭。每一个学术领域都是一个多 维的空间,由不同的知识论哲学取向、主要的现行理论在该领域中所占的地位、科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及该领域的时空特性所构成。学者应知道个人在自己领域的多维空间内,已站在或应该占在什么位置。… 基于上述视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西方主流经济地理学之历史演变及其近年来的 新动向提供一个较为广泛的介绍及论述,并借此机会倡导和鼓励海峡两岸的同行们走“学术国际化”的道路。我们要扩大视野,用主流理论来丰富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期早日迈向国际学术前沿,并能更上一层楼。本文第二部分先扼要介绍主流经济地理学流派的演变,以便了解当前主流经济学之来龙去脉。第三部分简短地评述经济学的“地理转向”及“新 经济地理学”的性质,并对后一名词之适当性提出一点看法。第四部分讨论新区域地理学及其“制度转向”及“文化转向”之内涵。第五部分分析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与国际主流 经济地理学应有的关系,并提出未来工作应该努力的目标。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在系统处理方法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导向的演化建模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并对复杂系统建模持抵制态度,尽管在反对主流经济学微观还原论这一点上两者取得了一致,但建立在相似性理论基础上的复杂系统建模更适合对复杂性存在的描述,而强调比较的、历史的和阐释的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的系统分析方法则更接近经验事实。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演化;批判实在论 演化经济学一直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系统观,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无法包容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新奇创生及其扩散现象,但就如何包含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开放特征,演化经济学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以复杂系统建模为导向的演化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主张研究不能脱离经验事实。这两种系统分析方法的关键差异何在?是否完全对立?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微观还原论与综合微观分析——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 按照复杂系统理论的观点,一个复杂系统分析涉及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定义组分(组成部分)?如何刻画组分?如何描述组分之间的关系?在保持系统完整性和其组分的个体性的同时,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述一个大系统的组合? 面对无数个人及其组合,在效用不可比、偏好有差异这些障碍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做法是:赋予个体的同质性,所有家庭均具有一个效用函数,所有企业均具有一个生产函数,通过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家庭和企业的大小同样是无差别的,个体尽管具有多样品味,但其偏好顺序被假定为同样的线性形式。在对组分进行描述时,家庭和企业面临的行为集合被定义为可能性集合(系统论称之为态空间,其旨在描述个体可能产生的行为集合)。在同质前提下,经济学家假设组分以同一模式行动,那就是最优化,经过这样假定之后,只需要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变量就可以描述组分特征。在解释不同层次上组分聚合现象这一问题上,系统论存在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微观还原论,即将聚合现象理解为组分的加总,这可以凭借数学和计算能力推出组分构成的一切;另一种则是综合微观分析,它认为在组分的结构化过程中存在涌现现象,而涌现往往产生组分不具备的特征。在这两种途径中,新古典经济学选择了前者,在个体同质前提下,宏观经济关系就是个体行为的外推,托宾指出,“宏观经济学的神话就是,集总之间的关系是在个体家庭、企业工厂市场的对应变量关系的扩大类比。”这样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无须依赖微观组分的行为,只需关注宏观变量中的因果关系,外推加总使经济学在形式和逻辑上取得了高度统一,但也导致了整个经济学体系中最大的合成谬误现象。 就系统组分是否可以划分为同质,组分要素是否具有统一的可能性集合以及系统层级是否可以直接加总外推这些问题的分歧,最终构成了主流经济学与异端经济学的分界线。针对托尼-劳森对正统经济学封闭系统观的批判,霍奇逊指出,用封闭或开放作为标准并不准确,因为封闭和开放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同质性假设,尤其是偏好的同质。他指出,一般均衡理论也意识到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性,但真正的系统论者会走得更远,因为部分的特征和功能会受到整体之影响,整体也受到部分之影响。 从演化的角度看,主流经济学的系统方法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同质假设,这陷入了本质论的泥沼;二是还原论,这否定了不同层级间的结构关系。本质论和原子式还原主义所导致的结果,是湮灭了经济现象中的新奇和创生,而新奇和创生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而且其本身就是系统运行中结构性力量导致的部分质变。阿罗指出:“同质性假设在我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它否定了经济的基本假设,而这是建立在从个体差异中出现的交易的收获之上的,更进一步,它离开了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即收入分布和其他个体特征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同质性假设还排除了经济的涌现结构出现的可能性。”同质性假

经济学十大效应

1.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经济学点睛: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自于《新约?马太福音》: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

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及其理论框架的形成_刘梅英

2008年第7期 总第284期 当代财经 CONTEMPORARYFINANCE&ECONOMICS NO.7,2008SerialNO.284 —————————————— —收稿日期:2008-04-25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指导项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064572162) 作者简介:刘梅英,厦门大学在读博士后,石家庄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研究;蔡玉莲,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研究。 演化经济学是相对于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而不断成长起来的一种非主流的或者说是异端的研究范式之一。随着经济学各种范式的冲突和较量,1981年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Boulding)出版了《演化经济学》,理查德?纳尔逊(R.Nelson) 和悉尼?温特(S. Winter )1982年出版了《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引人注目地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标志着 演化经济学的诞生。[1-2] 早在80年代以前,美国制度主 义先驱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Veblen)发表著名 的学术论文《经济学为什么不是演化科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演化经济学”术语,宣布了制度主义的“演化经济学”研究议程。[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 经济学家都从不同侧面指出经济学中演化分析的重要性。1991年《演化经济学》杂志创刊,演化经济学著述日增。多普菲和福斯特等学者已出版了不少演化经济学的著述, [4-5] 大大推进了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在对新 古典研究范式的理性-个人主义-均衡分析框架提出挑战的过程中,被认为异端的演化经济学的制度-历史-社会结构分析框架日益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分析方法,加上反主流的国际经济学改革运动的声浪也日益唱响,[6]21世纪的经济学可能会从新古典经济学转向演化经济学,从而进行革命性变革。 演化经济学是对经济系统中新奇事物的创生、传播和由此所导致的结构转变进行研究的经济科学新范式,[2]而且将成为各种异端的综合(贾根良语)。作为一种经济学研究的新范式,演化经济学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从演化经济学的内涵及其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的角度,考察其理论框架的形成及影响。 一、演化经济学的内涵及特征 演化经济学是借鉴达尔文生物学的进化隐喻和拉马克的遗传变异学说,引进物理耗散结构理论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来分析经济社会系统形成、发展的动态演化和发展趋势的学科。广义来讲,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老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而狭义上的演化经济学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演化思想的现代形态,主要包括变异、选择理论(以纳尔逊和温特为代表)、以非线性系统动力学为基础的演化理论(包括混沌理论等) 和演化博弈论。演化经济学将技术变迁看 作是众多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本力量,以技术变迁和制度创新核心为研究对象,以动态的、演化的理念来分 析和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与发展。[7] 演化理论关注的焦 点是某一变量或一组变量如何随历史而变化,如何在理论上理解所观察的变化背后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可以通过解释它是如何达到当前状态来理解某一变量或系统的当前状态。这些变量或系统要经受某些随机变异或扰动,但也存在着对变异进行系统性筛选的机制。 纳尔逊总结了现代演化经济学的两个共同特征:(1) 关注经济的动态过程,不仅要看到均衡,更为重 要的是,要说明均衡是如何达到的; (2) 承认“路径 依赖”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演化经济理论假定,存在着强有力的惯性趋势,使选择过程中的幸存者得以 演化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超越及其 理论框架的形成 刘梅英1,蔡玉莲2 (1.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福建厦门 361005;2.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南昌330029 )摘要:演化经济学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框架,跨越了主流经济学理 性人、最优、均衡的藩篱,提出历史演化、满意、多样性假说,并借用生物学基因的遗传机制、变异机制、选择机制的运作,为解释经济系统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动态变化的研究框架,使经济学面临着更大的革命。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遗传机制;变异机制;选择机制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07-0024-05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是以生态学的理念来考察创新系统而形成的概念体系,本质上是“创新系统”的“生态学隐喻”;它的提出和兴起,既是创新模式演进的规律使然,也是全球创新实践的共同选择。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掀起了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热潮和持续关注,但从“演化”的视角来审视区域或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还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学术领域。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生物进化视角揭示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要素、结构、功能及其演化的一般模式和动力机制;参照演化经济地理学和关系经济地理学的分析逻辑,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要素E-关系R-功能F三维模型(ERF模型),并以上海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为例,从构成要素(创新物种)、网络联系(创新网络)、系统功能(创新功能)等三个层面,探讨其演化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模式;同时,设计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系统演化成熟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演化状况进行综合测度;最后,从政府公共治理的视角提出推动上海创新生态系统良性演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全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从创新生态系统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梳理阐释了生态系统、演化经济地理学、自组织理论以及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发展脉络及其分析框架。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详细论述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结构模型及其主要功能。创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创新主体(群落)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复杂的知识、技术、文化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大小和特定结构的功能复合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扩散、发展驱动和文化引领等功能,一般由知识生产群落(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也包括一些具有知识生产功能的企业研究机构)、知识应用群落(主要是各类企业)、知识扩散群落(主要是指各类服务机构和组织)和创新环境要素(经济、政策、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构成。第二,基于“演化”的基本要义,分析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协同性、路径依赖性和阶段性等特征,一般可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或再生期等几个阶段。演化过程和路径通常受到不同因素和多种动力的共同作用。

经济学十大效应

1.蝴蝶效应 2. 3.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4. 5.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6. 7.经济学点睛: 8. 9.“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注意力经济ppt

如无例外,你的惯常一天是这样开始的: 1.登入QQ,查看好友修改的状态和回复好友可能的留言,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2.点击腾讯自动弹出来迷你首页上的新闻,或者打开自己习惯的新闻网站查看新闻,或者打开RSS阅读器,阅读订阅的博客以及新闻。通常情况下,你会发现新闻不计其数,即使浏览式阅读,至少也需要花两个小时。 3.登陆校内,查看校友的更新状态和他人的分享,包括日志、图片、视频等。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们会发现也快到午餐的时间了。整整一个上午,时间都花在了浏览信息上,并且一无所获。 信息大爆炸 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据07年的数据,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登记40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向你源源不断地输出层出不穷的新观点;900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30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时刻提醒你注意全球任一角落发生的大事件。不止有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通行世界,更有预言、传言、流言与谣言招摇过市,世界上所有资源都匮乏,惟独信息过剩。 “...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信息的丰富意味着其他东西的缺乏——信息消费的不足。显然,信息消费的对象是其接受者的注意力。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因此需要在过量的可供消费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分配注意力。”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 新的短缺产生新的经济——注意力经济。 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用注意力经济学的角度看,人类的进化伴随着注意力的进化,遵循经济的原则。第一章中从人的动物性对注意力经济作出的解释也沿用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方法。 面对信息爆炸的环境,人类的进化向何处去?首先是遗忘和忽视能力的增强,遗忘既保证不把注意力资源用于不必要的信息的编码存储,也防止由于不相关的信息占据记忆空间而造成已经存储的相关信息的回取困难。 然后我们不再阅读,我们只是浏览。新闻的时效性更高了,不再是一天,而只是几个小时。 欲望驱动轮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反映了不同层次欲望产生的注意力转移。对于注意力经济现象来说,性、金钱、权力、荣耀的欲望表现的非常突出。 性 从大家的表情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家对性的注意力超出了其他事物。性是吸引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前段时间,有网游找av女郎做代言,虽然被文化部禁止了,网游就是看到了性对注意力的极大吸引这点。 金钱 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是万能的,拥有金钱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因此欲望和注意力的焦点都集中在金钱上。在中国,钱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分析

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分析3 王立宏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演化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经济转变,经济转变是一个演化过程。而新技术、新经济活动的创生是经济演化的开始,经过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盈利能力的技术将胜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技术。演化经济学对制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习惯和惯例上,认为习惯和惯例是嵌入于特定的社会制度中,并由社会制度所强化。学习型经济的理论解释了人类的选择过程是一个适应性的搜索过程,这一过程改变了知识的状态,进而推动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创生。而创新经济学阐释了创新的过程、性质,以及创新对于社会经济制度和技术的影响。演化经济学不仅发展了经济学理论,而且对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各种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学习型经济;创新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8)03-0130-06 一、经济增长的演化原理 演化经济学探索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方法。经济转变是这种方法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正是因为转变,增长才能成为可能。经济转变具有质和量两个维度,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演化的主线,质量维度与创新过程、新经济活动的引入和老经济活动的退出密切相关,而数量维度则与持续的经济结构变迁过程是不可分的〔1〕(P41-46)。经济转变是一个演化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行为变异或微观多样性;将变异转变为经济变迁型态的选择过程;产生和再生行为变异的发展过程,这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确定了经济转变的过程。经济演化正是通过发展过程,才有了产品和生产方法的创新,通过选择过程,才有了不同经济活动相对重要性的连续变化。选择过程和发展过程是相互依赖的,选择过程的结果塑造了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为进一步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发展过程是通过创新、企业家精神及其与竞争过程的关系实现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是竞争过程的结果,同时也是为新奇的生成提供可获得资源的重要决定因素。市场规模和市场上形成的相对价值诱导发展过程沿着适当的方向进行,通过这种方式选择过程影响着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发展改变了相关的选择特征,进而将不同的选择优势在群体间进行再分配。选择和发展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正反馈关系,发展是与选择相关的自动催化过程,是一个新知识驱使经济远离均衡的过程,这也是经济体系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原因。马歇尔也认识到,经济活动直接和间接地改变了知识,知识的每一次改变都为行动的改变创造了条件,这又进一步导致了知识的改变,永无止境,人们对此无法预测。 演化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在于它解释了新技术是如何成为主导技术并成为经济增长源泉的。由于企业具有不同的选择机制和发展过程,新的技术分岔在单个企业间形成了,它们影响着企业的选择,决定着企业是引进某种技术还是不引进某种技术,企业也可通过了解竞争者的技术,决定是否采用某种技术,市场环境也会选择出好的企业。在演化历程中,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技术在两个方面实现对低生产率技术的替代。 2008年5月 第36卷 第3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L iaoning Universit 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 ciences) May.2008 Vol.36 No.3 3收稿日期:2007-12-10 作者简介:王立宏,男,辽宁昌图人,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SH021)。

注意力经济学

论注意力和注意力经济 帮5买阮小二 自选关键词: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注意力行为,名人模特,虚荣二级市场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那么,究竟什么是注意力呢?所谓注意力,从心理学上看,就是指人们关注一个主题、一个事件、一种行为和多种信息的持久程度。注意力是不能共享,不能复制的,而且有限,但是它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并且可以传递的。 注意力的主体是人,人的三种属性分别是符号性,注意力行为成为主要的行为模式,基于名声的注意力竞争;动物性,感官进化遵循注意力经济原则,基于体能的注意力竞争;社会性,商品构筑身份,社会角色表演基于金钱的注意力竞争。例如狼孩,对于他来说,身体方面的特征(多毛)反映的就是他的动物性,基于身体方面的动物性,获取了人、媒体等的注意,使他变成了名人,构筑了他的符号性,狼孩毕竟也是生活在这个大社会中的,自己在生活中也会扮演着每一个正常人的角色,这就是他的社会性。 每个人都有获得注意力,付出注意力,逃避注意力的权力,这是动物的三本能,毕竟人也是动物。打个最庸俗的比方,在异性之间,特别是是年轻的异性之间,女同胞打扮的花枝招展,还是妖娆迷人,或者是得体大方都是为了获得异性的注意力,相对的,男性要看到女性的魅力,就得付出相应的注意力。假设男女双方各自都有好感,那么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如果没有好感,他们就会有逃避来自对方的注意力。 注意是一段体验,生命的意义来自注意力的配置,注意力是阳光,具有催生万物的作用。男女间付出注意力成就了美好的爱情,牛顿因为对一个苹果的注意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希望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孩子却喜欢把精力放在玩上,不管是和合小伙伴还是玩游戏。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父母考虑的是注意力资源在孩子一生的总体效用最大化,而孩子想的是即时效用的最大化。父母毕竟是过来人,生活的体验价值远远大于孩子,父母督促孩子使孩子的一生总体效用最大化有助于孩子形成趋向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而很好的实现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观, 注意力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是没有价值的,农业社会的核心资源是土地,交易方式是物-物的形式,生活空间主要是在农村,人类的主体式村民,人的欲望中心就是解决温饱,所以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在日常生活上,步入工业社会,核心资源变成了能源,交易的方式成了金钱-商品的形式,生活空间也从农村过渡到城市,人类主体相对应的变成了市民,人的欲望中心是物质享受,人追求的都是一些物质化的东西,特别是钱。现在是信息社会,核心资源是注意力,交易方式是注意力-信息,生活空间集中在网络,人类的主体是网民,欲望中心是生命的意义。农业社会,一般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村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生产上去了,工业社会的市民把精力都投入挣钱上去了,不存在稀缺,而信息社会,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已经到了信息爆炸、信息过剩、注意力稀缺严重的时刻,由此产生了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只有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才有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而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视觉上的争夺,也正由此,注意力经济也称为“眼球经济”。 对消费者进行分析,发现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是有选择性的注意、理解和记

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杨虎涛 文章提要:演化经济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排斥了演化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缺乏价格理论、分析框架不统一等。演化经济学将从自然科学中继续汲取营养,完成自己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演化经济学达尔文主义新古典经济学 罗斯托在晚年时曾对经济学做过这样的总结:“尽管要冒极大的过于简单化的风险,但还是可以说经济学家长久以来分为两派,新牛顿学派和生物学派。”[1]尼古拉斯·乔治斯库·罗根则直接将经济学分为演化的经济学和非演化的经济学,他同时还强调,前者是有人文关怀的,后者是没有人文关怀的。以经济学说史的标准看,这种划分的确有些简单,但它却简洁地描述了经济学多年纷争的实质。马歇尔以来,经济学的主流和非主流基本上可以在演化标准下得到区分,以新古典为内核的主流经济学属于非演化一支,而非主流经济学,尽管各有其非主流的原因,但基本上可归列为演化一支。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非演化的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对主流经济学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演化经济学当年为何惜败于新古典经济学?在当前的反击中演化经济学面临着哪些困难?演化经济学将如何实现自己的有机综合?本文拟对演化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简要阐述。 一、演化经济学的过去——被湮没的黑暗时代 虽然演化二字更多地让人联想到生物学,但事实上经济学中的演化思想远早于甚至启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斯密关于交换倾向与人类进化关系的猜测至今仍为演化生物学家们着迷,达尔文则称自己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直接借鉴了竞争选择的思想,而后期的演化经济学家们则发现,包括弗格森、斯密在内的早期苏格兰哲学家们关于社会秩序的构想中,已经隐藏了典型的“个体群”的思考方式。 不过,演化经济学的正式号角是凡勃伦吹响的。在《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这一开创性的文献中,凡勃伦强调,“近代科学”的特征是追求“累积的因果关系”,而“思考习惯”是经济学中用来说明人类行动以及行动所带来的“经济利害”的中轴。与变化的思考习惯相对应,经济学也应该是进化的,它应当是——“由经济的利害所规定的文化的成长过程的理论”。在凡勃伦看来,包括斯密在内的绝大多数持演化观的经济学家只能算是前达尔文主义,他们以持有本身是“善”的、必然成为“常态”的“自然法则”为中心,根据这种方法,只会产生把现实变化当作是“正常”的发展路径的“超进化论的先入之见”。凡勃伦倡导的是后达尔文式的思考方法,它要求从“产生因果关系的”的累积过程出发来解释变化。 如我们所知,凡勃伦抛出的石块只是引起了旧制度经济学的一阵涟漪,它很快就被新古典经济学的浪潮所掩盖了,而且,这种掩盖如此之长,以致于在20 世纪,对于演化经济学来说,是“黑暗时代”,是“丧失了机会的世纪”。(霍奇逊,2005)这实在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因为在19世纪末期,达尔文革命所引发的反本质论思想无论对当时的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它所倡导的一系列理念,如非线性、不可逆等,都使各学科共同体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但经济学却似乎无动于衷。《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发表于之后31年——1890年,凡勃伦的呼吁——《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则发表于1899年,这说明虽然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