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品责任法案例讲解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11
案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章第41条案例评析(1)案例摘要上海市某区人民法院接到消费者陈某的起诉,状告上海某一化妆品不合格,造成她脸部皮肤严重损伤,要求该化妆品厂赔偿她30000元损失。
在法庭上,化妆品厂承认陈某使用的化妆品确为该厂生产,但该产品是正在研制过程中的实验品,并没有投入市场,不清楚陈某是从那里得到该化妆品的。
陈某向法庭陈述:她使用的化妆品是其男朋友刘某送的,刘某是这家化妆品厂的产品检验员,并告诉她该化妆品下月将在市场上出售。
法庭传讯了刘某,刘某向法庭证实:一、他是该化妆品厂的产品质量检验员,产品是从成品车间偷来送给女朋友的。
二、该化妆品不是实验品,是下月将在市场出售的正式产品。
刘某当庭出示了产品检验合格证书和该厂在下季度出售该产品的广告宣传。
法院立即委托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该化妆品进行技术检验。
检验结果为,该厂生产的化妆品不存在有对人体皮肤损害的缺陷,是合格产品。
法院又请皮肤专家对受害人陈某进行皮肤测试,皮肤专家的结论是陈某皮肤属特殊的过敏性皮肤,对某些化妆品的使用具有严重过敏性。
法院再次开庭,经法庭辩论,法院判决化妆品厂不承担赔偿责任。
(2)点评这是一起案情复杂,又经过两次审判才终结的案件。
如何理解化工厂对陈某使用该化妆品造成脸部皮肤受损而不承担赔偿责任呢?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化妆品厂职工刘某承认陈某使用的化妆品是其从成品车间偷来的,所以不存在化妆品已出厂销售的事实。
受害人陈某虽使用了该厂合格产品造成皮肤损害,但刘某的行为证明化妆品厂在这一侵权损害行为中具有免责条件,陈某的损害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应该由其男友刘某负责。
据《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化妆品厂仍然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陈某指控其使用的化妆品是不合格产品就意味着产品存有危害人身健康的缺陷,事实上化妆品也确实危害了陈某的脸部皮肤。
国际私法中最经典的十九个案例案例一贝科克诉杰克逊案【案情介绍】贝科克诉杰克逊案(Babcock v. Jackson,1963)是美国纽约州上诉法院富德法官在1963年审理的一起案件。
1960年9月16日(星期五),住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城的威廉·杰克逊夫妇邀请了也住在该城的乔治亚·贝科克小姐和她的几个朋友一起乘坐杰克逊夫妇的汽车前往加拿大度周末。
当杰克逊先生驾驶着汽车来到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时,他显然是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汽车冲下公路撞在路边的一堵墙上,贝科克小姐因此受了重伤。
她回到纽约州以后便对杰克逊先生提起诉讼,指控他在驾驶汽车时的过失行为。
根据事故发生时有效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法律规定,“除为了盈利的商业性运载乘客以外,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者对乘坐在车内的任何人由于身体受伤所遭受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以至死亡不负责任”。
但纽约州的法律却规定,在这种情形下,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员要负一定的责任。
被告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主张侵权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要求法院适用安大略省法律的,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
初审法院的法官支持被告的主张,原告不服,提出上诉,在上诉法院审理过程中,富德法官指出,“贝科克案”中的问题非常明确:是应当适用侵权地法即安大略省法律,还是应当适用同本案有其他联系的纽约州法律这个问题的确定关系到贝科克小姐能否得到补偿的问题。
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来看这个案件,其法律选择问题颇为简单。
因为依照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第384条的规定,由侵权案件导致产生的实体法权利与义务,按侵权地法律解决。
在“贝科克案”中,这个侵权地既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那么当然也就该适用安大略省的法律。
但是,富德法官却根据已经出现的对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的批判指出,传统国际私法所赖以生存的既得权理论,忽视了侵权地以外的州对解决同一案件所具有的利益,富德法官在阐明其观点时,列举了他在1954年审理的“奥廷诉奥廷案”这一判例。
国际私法教学案例精选第一章国际私法的概念第二章国际私法的渊源第三章国际私法的发展史最密切联系说与《冲突法重述(第二次)》【案例名称】贝科克诉杰克逊案【案情介绍】贝科克诉杰克逊案(Babcock v. Jackson, 1963)是美国纽约州上诉法院富德法官在1963年审理的一起案件。
1960年9月16日(星期五),住在纽约州罗切斯特城的威廉·杰克逊夫妇邀请了也住在该城的乔治亚·贝科克小姐和她的几个朋友一起乘坐杰克逊夫妇的汽车前往加拿大度周末。
当杰克逊先生驾驶着汽车来到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时,他显然是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汽车冲下公路撞在路边的一堵墙上,贝科克小姐因此受了重伤。
她回到纽约州以后便对杰克逊先生提起诉讼,指控他在驾驶汽车时的过失行为。
根据事故发生时有效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法律规定,“除为了盈利的商业性运载乘客以外,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者对乘坐在车内的任何人由于身体受伤所遭受的任何损害或损失以至死亡不负责任”。
但纽约州的法律却规定,在这种情形下,汽车的所有者或驾驶员要负一定的责任。
被告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主张侵权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要求法院适用安大略省法律的,驳回原告的赔偿请求。
初审法院的法官支持被告的主张,原告不服,提出上诉,在上诉法院审理过程中,富德法官指出,“贝科克案”中的问题非常明确:是应当适用侵权地法即安大略省法律,还是应当适用同本案有其他联系的纽约州法律这个问题的确定关系到贝科克小姐能否得到补偿的问题。
根据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理论来看这个案件,其法律选择问题颇为简单。
因为依照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第384条的规定,由侵权案件导致产生的实体法权利与义务,按侵权地法律解决。
在“贝科克案”中,这个侵权地既然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那么当然也就该适用安大略省的法律。
但是,富德法官却根据已经出现的对美国传统国际私法的批判指出,传统国际私法所赖以生存的既得权理论,忽视了侵权地以外的州对解决同一案件所具有的利益,富德法官在阐明其观点时,列举了他在1954年审理的“奥廷诉奥廷案”这一判例。
7、国际产品责任法案例讲解大全邹岿编第八章国际产品责任法第一节产品责任法概述1、Brandenburger Y. Tayota Motor Sales. U. S. A Inc. And Toyota Motor co. ,Ltd.在该案中,原告Brandenburger驾驶丰田公司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时,不慎翻车,丰田汽车的车顶发生破裂,乘客被抛出车外造成死亡。
美国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认为汽车车顶的构造有缺陷而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
法院最终判决制造商和销售商负赔偿责任。
2、拉哥格诉克拉格公司案1969年,克拉格制衣公司制造的木棉棉衣的棉花未经防火处理,小孩在穿着木棉棉衣玩发火玩具手枪时,因棉衣着火而受伤。
法官认为小孩所穿衣料用的木棉假设经防火加工即可防止火花着火,遂判决制造厂商负赔偿责任。
法院的判决理由是:在今日广泛使用化纤合成物的时代,社会群众依赖生产者供给其衣料。
合成纺织品的成分及其性质,一般人多不明了。
销售者应注意维护所有使用人尤其是儿童的利益。
如果对儿童的衣服,需要实验及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危险性,而不应在穿着茄克者的身上进展实验。
3、马修诉Lawnlite公司案案件发生在1956年,原告马修在观看铝制椅子,在试坐旋转时,椅子盘旋局部将原告手指切断。
法官认为。
切断原告手指的机构装置局部是椅子构造的必要局部,被告应在其危险局部装上保护装置,否那么应负设计缺陷的责任。
4、卡马乔诉本田汽车案在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1987年判决的卡马乔诉本田汽车公司一案中,原告在驾驶被告生产的摩托车时发生车祸,其腿部严重受伤。
原告在起诉时主,该车没有安装腿部防护设施,属于设计上的缺陷。
被告提出的辩护理由之一是,摩托车发生事故的风险,是每一个消费者都能预见到的,因此,根据?第二次侵权法重述?第402A条注释i,未安装腿部防护设施不属于对消费者具有不合理危险的缺陷。
该州最高法院认为:某一产品的危险是公开的和显而易见的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对产品有不合理的危险的主的辩护理由。
第6章产品责任法案例与实训案例一:中国南方的一家生产水壶的企业,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一位美国妇女在使用水壶时,壶盖掉下来烫伤了她的手臂,尽管厂家没有过错,但她认为生产厂家的产品有缺陷并要求赔偿。
试问:厂家应不应该赔偿?为什么?案例二:一名小孩使用游泳圈独自在游泳池内玩耍而被淹死,其父母起诉了生产厂家、修造游泳池的业主及负责看管孩子的人,厂家称原告不应在无人看管下让孩子独自一人在游泳池内玩耍,产品的标志也说明了这一点,但原告称游泳圈上的卡通人物代表儿童并鼓励他们独立游泳。
试问:厂家有无赔偿责任?法院应如何判决?案例三:一件棉质衬衫在靠近打火机处着火,导致一个孩子严重烧伤。
该产品是在亚洲制造并卖给美国的百货公司,孩子的父母遂对百货公司、制造商及进口商提出起诉。
法院称制造商知道产品将在美国使用,就应受美国法律约束。
请问:该亚洲制造商是否应该索赔?为什么?案例四:2009年1月13日美国华盛顿的一栋崭新的木制别墅突然着火。
火势迅速蔓延两小时,整幢屋子被火烧和烟熏。
估计损失达20万美元。
屋主认为是由一盏开着的卤素落地灯短路直接导致的,并通过律师将美国一家大超市告上法庭。
经核实,该灯正是由中国某家灯厂制造并出口至美国这家超市的。
试问:生产这种卤素落地灯的厂家应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案例五:多起果冻梗塞喉咙2003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塞荷西高等法院作出一项判决,判定生产果冻的一家台湾公司向一位9岁女童的家人赔付1670万美元。
该女童1999年因吃了该公司生产的果冻后被噎住,不幸成为植物人;后于2001年不治身亡。
(资料来源:2003年5月13日人民网)2个月后的7月11日,美国旧金山高等法院判定同一家公司向另一位2岁男童的父母赔付5000万美元。
一位2岁的男童被一粒荔枝味的果冻糖噎住导致致命伤害。
他因窒息而昏迷,并于9天后死亡。
男童的父母一纸诉状将果冻的销售商告上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当地法院;他们同时也起诉了果冻的生产商,一家台湾公司。
德国产品责任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德国是一个以法治为基石的国家,其产品责任法被视为世界上最严格的产品责任法之一。
德国产品责任法(ProdHaftG)是一部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害的法律法规,对制造商、进口商和销售商都有严格的规定。
德国产品责任法于1989年正式生效,2011年进行了修订,以适应当今商业环境的变化。
该法案的核心原则是“制造商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负有责任”,并规定了产品责任的范围、责任主体、损害赔偿和追溯等内容。
德国产品责任法规定了产品责任的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产品责任包括制造商对消费者提供的任何用于私人、家庭或家庭之外的职务的产品的责任。
这意味着无论是消费品、工业产品还是医疗器械,只要产品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了损害,制造商都要承担责任。
德国产品责任法规定了产品责任的主体。
除了制造商外,进口商和销售商也要承担产品责任。
进口商在将产品引入德国市场时必须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标准,而销售商在销售产品时要向消费者提供清晰明了的产品信息和使用说明,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使用产品。
德国产品责任法规定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
如果产品缺陷导致消费者受伤或财产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制造商、进口商或销售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赔偿金额包括医疗费用、工资损失、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等。
德国产品责任法规定了产品的追溯。
在产品存在缺陷或安全问题时,制造商、进口商和销售商都有责任尽快采取措施,通知消费者并对产品进行召回。
这种措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并防止产品缺陷造成更大的损害。
德国产品责任法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法规,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通过严格监管和强制执行,德国产品责任法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增强消费者信心。
让我们一起秉持“德国制造”的精神,为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安全保驾护航。
【德国产品责任法】就在这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安全与保障!第二篇示例:德国产品责任法(Produkthaftungsgesetz,简称ProdHaftG)是德国于1989年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因使用产品而造成的损害。
、国际产品责任法案例讲解大全————————————————————————————————作者:————————————————————————————————日期:7、国际产品责任法案例讲解大全邹岿编第八章国际产品责任法第一节产品责任法概述1、Brandenburger Y. Tayota Motor Sales. U. S. A Inc. And Toyota Motor co. ,Ltd.在该案中,原告Brandenburger驾驶丰田公司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时,不慎翻车,丰田汽车的车顶发生破裂,乘客被抛出车外造成死亡。
美国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认为汽车车顶的构造有缺陷而最终导致死亡的发生。
法院最终判决制造商和销售商负赔偿责任。
2、拉哥格诉克拉格公司案1969年,克拉格制衣公司制造的木棉棉衣的棉花未经防火处理,小孩在穿着木棉棉衣玩发火玩具手枪时,因棉衣着火而受伤。
法官认为小孩所穿衣料用的木棉若经防火加工即可避免火花着火,遂判决制造厂商负赔偿责任。
法院的判决理由是:在今日广泛使用化纤合成物的时代,社会大众依赖生产者供应其衣料。
合成纺织品的成分及其性质,一般人多不明了。
销售者应注意维护所有使用人尤其是儿童的利益。
如果对儿童的衣服,需要实验及研究,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危险性,而不应在穿着茄克者的身上进行实验。
3、马修诉Lawnlite公司案案件发生在1956年,原告马修在观看铝制椅子,在试坐旋转时,椅子回旋部分将原告手指切断。
法官认为。
切断原告手指的机构装置部分是椅子构造的必要部分,被告应在其危险部分装上保护装置,否则应负设计缺陷的责任。
4、卡马乔诉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案在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1987年判决的卡马乔诉本田汽车公司一案中,原告在驾驶被告生产的摩托车时发生车祸,其腿部严重受伤。
原告在起诉时主张,该车没有安装腿部防护设施,属于设计上的缺陷。
被告提出的辩护理由之一是,摩托车发生事故的风险,是每一个消费者都能预见到的,因此,根据《第二次侵权法重述》第402A条注释i,未安装腿部防护设施不属于对消费者具有不合理危险的缺陷。
该州最高法院认为:某一产品的危险是公开的和显而易见的这一事实,并不能构成对产品有不合理的危险的主张的辩护理由。
我们注意到,采纳这样的原则,作为一个法律问题,将不公平地加强风险承担抗辩的作用。
但现有的证据表明,被告本来可以通过投入可接受的成本安装该防护装置,并且不会减损该产品的效用或实质性地改变其性能;被告未能这样做,从而使该产品依照“危险/效用标准”包含了不合理的危险性。
5、瓦克维尔工程有限公司诉BDH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案该案是警示缺陷的经典案例。
案情经过是:被告向瓦克维尔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种装在玻璃安瓿里的瓶上标有“有害蒸气”的化学药剂。
供应商并不知道该化学药剂遇水后会产生强烈反应。
一位科学家在做实验时意外地将安瓿掉在水池里引起爆炸,导致了该科学家死亡,并给原告的工厂造成了巨大损失。
法院裁决制造商负有过失责任,因为他未能提供该化学药剂的危险性的充分的警告。
第二节美国的产品责任法1、温特博特姆诉赖特案该案件发生在1842年,原告温特博特姆是一个驿站的马车夫。
被告赖特是马车制造商。
原告一直使用被告提供的马车运送邮件。
一次,原告在运送邮件途中,马车轮子突然毁坏,导致原告摔下马车而受伤。
原告以被告提供了有缺陷产品直接导致自己受伤为理由诉至法院。
在庭审中,被告以“与原告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为理由进行抗辩。
法院最终作出如下判决:因原被告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故尽管被告的产品缺陷导致原告受伤,被告也不负赔偿责任,被告的抗辩成立而胜诉。
2、托马斯诉温彻斯特案1852年,原告托马斯购买了一瓶误贴了标签的药品,被告温彻斯特是药品制造商,他将颠茄制剂错标成蒲公英制剂出售,结果原告的妻子服用后中毒,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可以预见,误贴标签的毒药会致人伤害或死亡,该制药厂商应对最后消费者负赔偿责任。
法官认为:尽管原被告之间没有任何契约关系,但批发商将有毒的颠茄当成蒲公英出售,由于出售的商品对生命及健康具有危险性,被告应对最终消费者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该案是法官们为了克服、弥补契约关系责任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借助某种理论创设的例外,也是对“无契约、无责任”原则的一种突破。
3、海文诉佩德案该案案情为:被告是船坞所有人,与一个漆工雇主签订了合同。
被告提供脚手架和绳子,船舶漆工在脚手架上作业时因绳子突然断裂而遭受伤害,被告因此被追究责任。
布雷特·M.R.法官在判决理由中称:任何时候当一个人提供物品或器械或类似物品旨在由他人使用时,如果他认为每一个具有一般常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够立即意识到,除非他对提供之物的状态或提供物品的方式给予一般的注意和技术处理,否则将出现对接受并将使用此物者及其财产造成损害的危险时,即产生对提供此物品的条件或方式给予一般注意或技术处理的责任。
从本案可见,布雷特·M.R.法官的观点在当时合同责任盛行的情况下明显具有超前意识。
同时也可以看出,为了满足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法官们已经从对消费者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危险品开始寻找突破口,通过设定生产者和产品提供者的注意义务,使其对危险物品所致损害承担责任。
4、麦克弗森诉别克汽车公司案原告麦克弗森从零售商处购买了被告别克汽车公司生产的一辆别克汽车。
在一次正常行驶中,因汽车轮胎的缺陷,轮胎突然发生爆裂,导致汽车倾覆。
原告被抛出车外,受重伤。
原告因此起诉到法院。
事故的原因即在于有缺陷的车轮(用有缺陷的材料制作的一只车轮,车轮轮辐裂成碎片)。
别克公司辩称,轮胎不是别克公司制造的,而是从一个汽车零件商店买来的。
然而证据显示,轮胎上的缺陷是稍经检查就可以被发现的。
别克公司在购买轮胎时没有认真检查,这一疏忽造成了麦克弗森的伤害,因此要负过失责任。
法院判决:尽管原被告之间并无合同关系,轮胎也并非被告自己制造,但纽约最高法院法官卡多萨认为:“任何物品制造上具有过失,依其本质将构成对生命及身体危险的,即属于危险物品。
……制造人若知悉该项物品将由买受人之外的第三人未经检验而使用的,则无论有无合同关系,对该项危险物品的制造,均负有注意义务。
制造人未经注意的,就所发生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
”因此,被告别克汽车公司必须因其疏忽而对原告承担赔偿责任。
5、埃斯克拉诉可口可乐瓶装公司案原告埃斯克拉是一位餐馆女服务员,当她将可口可乐放进冰箱时,其中的一瓶发生了爆炸,致使原告严重受伤。
虽然原告并没有提供被告可口可乐瓶装公司过失的证据,而且被告也提供了其瓶子的制造、检验以及装气的适当性证明,但是,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仍判决原告胜诉,理由是:当制造商将其产品投放市场时,明知其产品将不经检验就会被使用,如果这种产品被证明具有致人伤害的缺陷,那么制造商就应承担赔偿责任。
随后,美国法院在判例中不断扩大对疏忽责任的解释,责任人也不限于制造商,因设计人的疏忽造成的损害也要承担责任。
另外,1932年,英国上议院审理的多诺霍诉史蒂文森案也突破了长期适用的产品责任限于合同当事人原则的限制。
6、多诺霍诉史蒂文森案---英国产品责任法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该案的原告多诺霍是一位女士,1928年8月26日,多诺霍偕其友到苏格兰Paisley地方的一家咖啡馆,其友为其购买了一瓶姜汁啤酒。
侍者为多诺霍倒洒时,因酒瓶是不透明的,多诺霍并未发现有什么异样,仍放心饮用。
其后,当其朋友再为其添酒之际,突然浮出腐败的蜗牛躯体。
多诺霍看到这些,想到刚才所饮的不洁之物,当即昏厥过去,之后得了非常严重的肠胃炎,使其健康蒙受损害。
于是她起诉生产者史蒂文森要求赔偿损失,后来又提起上诉。
由5名上议院成员组成的法庭受理了此案。
法庭意见分两派:一派意见认为,本案涉及的是一个法律问题,即饮料的生产者在向分销商销售产品时,是否在产品的分销商、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无法检验生产缺陷的情况下,对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承担任何合理注意,使产品不存在能引起伤害的法律责任。
英国已有足够的判例表明谨慎注意应是生产者的一个责任。
美国早已采用了疏忽责任,例如,1916年的麦克弗森诉别克汽车公司案即适用疏忽责任。
美国也有在姜汁啤酒中发现老鼠,最终由生产者承担责任的类似案例。
因此,如果接受上诉人提出的案由,就应该认为生产者有对消费者承担合理注意的责任,上诉人应当胜诉。
另一派意见认为,如果上诉人胜诉,那么任何产品的每一生产者或修理者都要对每个合理使用该产品的人负责,这将是不合理的;1842年温特博特姆诉赖特案是反对上诉人的;因此,应驳回上诉人的请求。
5名法官在各自发表意见基础上,结果以3:2多数票判决原告(上诉人)胜诉。
上议院认为:“如果某一产品的制造商以其出售方式表明,该产品将不经过合理的中间检验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并意识到如该产品的制造缺乏合理的注意将造成消费者人身和财产的损害,就应当对消费者承担合理的注意义务。
”该案件确立了产品疏忽侵权责任( Negligence Liability)制度。
该案件将“过错”概念即疏忽责任引入产品责任法中,突破了英国长期使用的契约关系(即“无签约无责任”)确定产品责任范围的限制,标志着疏忽责任在英国得到确立。
按照英国的法律,这场官司输掉的可能性要远较“温特博特姆诉赖特案”大,因为英国是判例法国家,前一个官司消费者输了,后面的官司只能依照前例判决。
但是,原告幸运地遇上了艾德金大法官,大法官放弃了前例中的契约关系,用侵权理论来明确了产品责任,使这个看起来要输的官司成了英国产品责任法案例上的一个转折点。
很快,这个案子的规则原则被英国上议院确立。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讲了一段话:“当充分享受自己生活的时候,你应该顾及你的‘邻居’;你行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影响到他人生活的时候,你的行为就是一种过失。
”总之,在20世纪初,“多诺霍诉史蒂文森案件”确立的疏忽责任是英国产品责任法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其价值目标是更公平合理地保护产品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现代法律的衡平法的精神。
7、Baxter诉Ford Motor公司案原告( Baxter)向汽车零售商购买了被告福特公司的产品,被告以书面形式保证汽车的挡风玻璃是防碎玻璃。
但是,当原告一次驾驶汽车时,一颗小石子击中挡风玻璃,玻璃被击碎,玻璃的碎片伤及原告的眼睛。
为此,原告以被告违反担保为由起诉被告。
法院认为,尽管原被告之间无直接的合同关系,但是被告能够预见到对其产品的朋示担保范围涉及买受人和使用者,如果被告的产品不具有原告相信的广告说明中的功能,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8、Tacob E. Decker and Sons诉Capps案案件发生在1942年,原告( Tacob E.Decker and Sons)购买了被告(Capps)的香肠,但该香肠变质了,原告一家人食用之后均得病,并致使其中一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