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抗生素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或不当使用抗生素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等。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了解其正确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一、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式:1. 严格遵循医嘱:抗生素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剂量使用,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如果感觉症状缓解,也不能自行停药,需要按照完整疗程完成治疗。
2. 按时服药:抗生素使用需遵循规定的服药时间,不得忘记或错过服药时间。
如果错过服药时间超过四个小时,应及时补药,但不可一次性服用双倍剂量。
3. 带水服用:大部分抗生素需要用水冲服,而且最好空腹服用。
药物可以更好地在胃肠道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避免饭后立即服用,以免药物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
4. 注意保存条件:抗生素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防潮和避免高温等,以免药物因不适合的储存条件而降低疗效。
二、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1. 需要医生判断:在感染疾病初期,如果没有医生的诊断和判断,不应盲目使用抗生素。
不是所有感冒和发热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这些药物。
2. 不可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感染没有效果。
因此,不应当将抗生素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病毒引起的疾病。
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4. 防止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某些抗生素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寻求进一步检查: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出现加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感染疾病的原因和病情的变化。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
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1.用药指征明确。
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
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
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
5.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
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
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
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
正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
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的。
老年人的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
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全身肌细胞含水量和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④肾脏的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的剂型和简化的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得抗生素,采用适当得剂量与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与(或)控制感染得目得。
正确使用抗生素得原则就是:1、用药指征明确。
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得抗生素.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
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
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得过敏史.5、选择适宜得给药方法.一般得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
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得抗生素同时使用。
正确得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
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得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得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得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得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得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得。
老年人得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得侵入易发生感染.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得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得吸收;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得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与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得代谢;④肾脏得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得排泄功能减退.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得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得剂型与简化得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得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抗生素临床使用2023版指引概述本指引旨在提供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最新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合理、安全地应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目标-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
- 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 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指引内容1.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特征和药物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 遵循抗生素的谱覆盖原则,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
- 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报告,调整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2. 控制抗生素使用量- 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如对病毒性感染不主动使用抗生素。
-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开具,确保开具合理、准确的抗生素处方。
- 定期审查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避免过长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3. 优化抗生素使用方式- 遵循抗生素使用的给药原则,如正确选择途径、剂量和用药时间。
- 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时间限制,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抗生素治疗。
- 提供患者关于抗生素使用的正确指导,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
4. 监测抗生素疗效和不良反应- 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 对于特殊患者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需密切监测抗生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 抗生素耐药性管理- 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耐药病原体的流行情况。
- 推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和理解。
-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评估和反馈机制。
结论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指引旨在提高抗生素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引的要求进行抗生素的选择、使用和监测,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1.适应证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病原学检查结果、病原体的耐药性等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2.选择适当的药物:在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后,应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
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可能的病原体,避免无效治疗。
3.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要合理: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药物的耐药性。
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完全清除,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4.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脏损伤等。
同时,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深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抗生素联合使用要慎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只适用于特定的临床情况,如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不合理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耐药性的发生,还增加了医疗成本。
在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时,应充分权衡利弊,确保用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6.定期审查用药效果:抗生素治疗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7.监测维护抗生素的药物浓度:抗生素的药物浓度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8.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患者也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参与者,医生需要向患者普及抗生素的基本知识,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是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用药,以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充分理解和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4年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引言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意识到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
2024年,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更加谨慎和合理的方式来使用抗生素,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加强教育和宣传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第一步是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知和理解。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提供正确的知识:向公众和医务人员提供抗生素的基本知识,包括抗生素的作用原理、适应症和不适应症、副作用和风险等,以增强人们对抗生素的正确认知。
2. 宣传正确的用药观念:强调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能随意滥用。
只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应该使用抗生素,而对于病毒感染等情况,则应该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3. 增强公众自我保健意识:提倡公众自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从根本上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
二、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还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加强管理,防止滥用和不当使用。
1. 临床规范制定:制定临床抗生素使用规范,明确各种类型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帮助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能够明确适应症和用药方案。
2. 医生培训:加强医生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培训,提高其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培养其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的意识。
3. 强化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生的抗生素使用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对滥用和不当使用进行惩罚和警示,促使医生提高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性。
三、推动研究和创新2024年,还需要加大对抗生素研究的投入,推动创新和发现更多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生素。
研究工作应该覆盖抗生素的发现、开发、制造和临床应用等各个方面。
1. 新药研发:加大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力度,寻找新的作用机制和目标,并且要注重发现具有广谱活性的抗生素,以应对多重耐药菌的挑战。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细菌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正确使用抗生素、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下面将介绍一些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1. 使用抗生素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只有通过医生的准确诊断,才能明确感染类型及其对应抗生素的选择;2. 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使用;3. 如果药物用完后症状未见改善,不要自行继续服用旧药或更换其他抗生素,应及时就医复查。
二、正确使用抗生素1. 按时服药:抗生素需要准时服用,不能漏服、忘服或过量服用。
一般来说,抗生素按医生嘱咐的剂量和频率均匀地分配于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2. 间隔时间: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应按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和剂量;3. 餐后使用:部分抗生素在用药前或用药中需要进食。
若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空腹服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操作;4. 注意保存:储存抗生素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使用过期抗生素是不安全的,应该按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合理处理过期药物。
三、避免滥用抗生素1. 不治疗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法治疗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
不要因为病情不明确而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2. 私自购买和分享抗生素:避免私自购买抗生素或与他人分享,用药前请咨询医生,以免应对不适当的病情或使用错误的抗生素;3. 完整服用疗程:抗生素疗程通常为3-7天,应全程按时服用完毕,不可中途停药或任意减少剂量;4. 不应急性腹泻患者使用抗生素,以免加重或延长腹泻症状;5. 不给婴幼儿随意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未经医生指导下给婴幼儿使用抗生素、或将抗生素留存在家庭药箱中。
四、预防抗生素耐药性1. 接种疫苗:适时接种预防性疫苗,预防感染,减少使用抗生素的需要;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饮食合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有助于减少感染并降低抗生素使用频率;3. 及时治疗:如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确诊病情并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抗生素;4. 使用替代疗法: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替代抗生素,比如物理疗法或中草药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随着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和滥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1. 不要自我诊断并使用抗生素。
许多感染都可以在没有抗生素干预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如果您确信需要治疗,请咨询医生。
2. 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抗生素。
通常,医生会建议您按时服用抗生素,并在完成整个疗程之前继续使用它们。
3. 不要共享抗生素。
抗生素是为每个人专门开发的,并且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耐药性的问题。
不要让其他人使用您的抗生素,也不要使用别人的抗生素。
4. 不要使用过期的抗生素。
过期的药物可能会失去效力,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变得有害。
5. 不要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停止服用抗生素。
即使您感觉好转,也必须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感染根除。
6. 不要过度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感染,而不能治疗病毒感染。
使用过度可能导致耐药性的问题。
7. 不要将抗生素用于预防目的。
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感染,不能用于预防感染。
8.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进行细菌敏感性测试。
然后,您应该选择最适合细菌的抗生素,并在严格遵循用药建议的情况下使用它。
9. 使用其他治疗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其他治疗方法可能比抗生素更有效。
例如,手术可能是治疗感染的最佳选择。
10.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帮助预防感染,从而减少使用抗生素的需要。
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如果使用不当,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始终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并采取其他措施预防感染。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包括:
1. 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治疗的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
2. 临床诊断应该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给药路径,并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时长使用,不可过早停药或过长使用。
4.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不可随意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
5. 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因为抗生素无法杀灭病毒。
6. 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使用狭谱抗生素,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7. 患者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8. 患者在用药期间要避免饮酒,因为抗生素和酒精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9.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遵医嘱,避
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10. 患者严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虽然这些药物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挽救生命,但虽然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这将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为未来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正确使用和管理抗生素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1. 遵循医生建议使用首先,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合理使用的关键。
抗生素应该是有严格的配方规定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医生将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因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以及可以用哪种类型的药物来治疗疾病。
使用药物的正确剂量和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这将确保病人获得恰当的疗效,并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 仅在必要时使用其次,应将抗生素仅作为必要时使用。
抗生素不是治疗所有疾病的通用药物。
例如,普通感冒通常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无法对病毒发挥作用,因此患者不应使用这些药物。
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正常的细菌群落,同时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肠炎或荨麻疹等。
此外,患者必须明白保持好的卫生、勤洗手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多余抗生素的使用。
3. 不要与话题无关的应用第三,不应将抗生素用于其他目的。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治疗感染性疾病,这些药物不能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疾病,例如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癌症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抗生素是一种控制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破坏或防止细菌的生长。
因此,它们不能用于控制其他类型的疾病。
4. 注意安全与副作用最后,使用抗生素时注意安全和副作用。
和其他药物一样,抗生素也有不同的副作用。
病人必须注意他们的身体反应,并在症状出现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抗生素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腹泻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病人还应注意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疗效和防止耐药菌株的形成的关键。
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仅在必要时使用。
病人还应考虑安全问题,并避免将抗生素用于与话题无关的用途。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1.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适应症,避免滥用。
只有在明确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足量足疗程用药: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以保证治疗效果。
避免过早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性的产生。
4.避免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如果需要联合用药,应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5.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6.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7.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非处方药中常见各种口服抗生素,但是非处方药有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隐患,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总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与防止耐药性产生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许多严重的疾病具有重要的疗效。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并采取预防措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预防耐药性产生的措施。
一、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了使抗生素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点:1. 听从医生指导:抗生素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告知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 按时按量服药:每天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
即使症状减轻,也不能中断治疗,以免导致细菌未被完全清除,从而产生耐药细菌。
3. 不乱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细菌感染有效,但对病毒感染却无效。
因此,不应当滥用抗生素治疗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
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患者不应当私自使用抗生素。
4. 用药周期:完成整个疗程的抗生素使用非常重要。
即使症状痊愈,也要坚持使用,以确保细菌被清除干净。
如果中途停止使用,可能会留下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导致耐药性。
二、预防耐药性产生的措施除了正确使用抗生素外,预防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加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定期清洁环境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进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2. 避免滥用抗生素:不要因为一些轻微的感染而滥用抗生素。
在患者没有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可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速度。
3. 推广细菌病原学检测:利用细菌病原学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判断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4. 鼓励研发新型抗生素:现有的抗生素在面对耐药性时往往效果不佳,因此,科学家们需要在研发新型抗生素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2023年版抗菌抗生素临床使用原则前言抗菌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近年来,由于抗菌抗生素的过度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抗生素,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制定本原则。
一、抗菌抗生素的选用原则1. 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 优先选择针对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抗菌药物。
3. 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过敏史等个体差异,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4. 结合药物经济学原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二、抗菌抗生素的给药原则1. 按照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制定给药方案,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2. 采用静脉途径给药时,应充分溶解药物,避免药液浓度不足或过高。
3. 给予患者足够的给药时间,确保药物在体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
4. 注意给药间隔,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导致副作用。
三、抗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2. 联合应用时,应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间相互拮抗或增加副作用。
3. 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合理搭配。
4. 注意观察患者在联合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特殊人群抗菌抗生素使用原则1. 儿童患者:根据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优先选择儿童适宜的抗菌药物。
2. 老年人:注意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导致副作用。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较小的抗菌药物,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
4.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肝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
五、抗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
抗生素使用原则2023版:临床指导一、引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工具,但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确保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我们制定了以下抗生素使用原则的临床指导。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仅在确诊为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2.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优先考虑细菌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对目标细菌敏感的抗生素。
3. 选择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和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4. 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最低有效剂量原则,以减少药物暴露和副作用的风险。
5. 遵循短程治疗原则,尽可能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6. 对于选择性使用的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敏感性测试结果进行定期评估,以确认其疗效并避免过度使用。
7. 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首选治疗,而应优先选择狭谱抗生素,以减少对正常菌群的干扰。
8.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 鼓励使用复合治疗方案,如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抗生素,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10. 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应进行随访并评估治疗效果,以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
三、结论抗生素使用原则的临床指导旨在保证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临床指南,遵循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来做出独立的抗生素治疗决策。
这将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并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有效的护理。
2023版抗菌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引言本文旨在介绍2023版抗菌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抗生素的正确应用对于治疗感染病症至关重要,然而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抗生素时应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应用原则1. 合理使用抗菌抗生素:临床医生应仅在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菌抗生素。
不应将抗菌抗生素用于病毒性感染或未确定感染原因的情况。
合理使用抗菌抗生素:临床医生应仅在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菌抗生素。
不应将抗菌抗生素用于病毒性感染或未确定感染原因的情况。
2. 选择适当的抗菌抗生素:根据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谱,选择对目标细菌有效的抗菌抗生素。
应遵循当地和国际抗菌药物指南,以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选择适当的抗菌抗生素:根据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谱,选择对目标细菌有效的抗菌抗生素。
应遵循当地和国际抗菌药物指南,以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3. 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尽量使用最低剂量的抗菌抗生素,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和潜在的药物副作用。
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尽量使用最低剂量的抗菌抗生素,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和潜在的药物副作用。
4. 遵循治疗时限:在治疗开始后,应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评估来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限。
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抗菌治疗。
遵循治疗时限:在治疗开始后,应根据病情和治疗反应评估来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限。
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抗菌治疗。
5.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在使用抗菌抗生素期间,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如无必要,应及时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在使用抗菌抗生素期间,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如无必要,应及时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6.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医生应注意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的药物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医生应注意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的药物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7. 教育患者和医护人员: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关于抗菌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潜在风险的教育,以提高对抗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的认识。
临床医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治疗工具,对于控制细菌感染、拯救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耐药性、二重感染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因此,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必须掌握并遵循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一、明确抗生素的使用原则1.我们需要明确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和无菌性炎症则无需使用。
2.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滥用。
3.对于疑似细菌感染的患者,我们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二、个体化用药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种类都不同,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三、遵循用药规范1.在使用抗生素时,我们需要遵循用药规范,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按时、按量给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2.对于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我们需要定期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合理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单一抗生素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感染,此时我们需要考虑联合用药。
然而,联合用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我们需要明确联合用药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2.我们需要选择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的抗生素进行联用,避免产生毒副作用的累加。
3.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
五、严控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是指在患者未出现感染症状时,为了预防感染而使用抗生素。
然而,预防性用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药物耐药性、二重感染等。
因此,我们需要严控预防性用药,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
对于那些无明显细菌感染指征的患者,我们不应随意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性用药。
六、加强患者教育1.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四大原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人可不在少数,这是极不正确也不科学的行为,每天都会有患者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更为关键的是,医疗研究人员根据疾病开发新一代的抗生素需要10年左右的研究时间,而我们人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却只用短短两年时间,因此如果继续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那么将来很有可能就会发生“无药可用”的可怕现象。
那么使用抗生素需要遵循哪四大使用原则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使用抗生素的那些事儿。
一、首次服用两倍剂量抗生素进入到人体血液中后,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够发挥出抗生素的效用。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剂量越大,药物在人体当中的浓度就会越高,此时抗生素发挥的疗效也会愈加显著。
但人们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在进行严重的感染疾病用药时用药不足、用药时间间隔较长、稍有疗效就立马停止服药,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会使得人体内的病菌死灰复燃,最终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甚至会加重病情。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药量和按时服药,为了使抗生素在人体内迅速发挥其最大效用,可以在首次服药的时候按照常规剂量的双倍剂量进行服药,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效用。
同时,在用药时也需根据医嘱服用足量的药物,一般来说5~7天为一个疗程。
二、正确选药在我们人体患病之后,需要通过抗生素治疗时,基本选药原则是要有针对性,各种抗生素针对的疾病不同,也具有不同作用的特点,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首先要保障抗生素能够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
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一般是由链球菌引起的,而这种病菌对青霉素保持较强的敏感性,所以在选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时,青霉素是最佳选择。
同时,患者也要注意,病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敏感度并不是不变的,在使用某些抗生素后,病菌就会对这部分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效降低。
因此,对于“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的患者而言,尽量选择后者,减少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是临床医生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不当使用导致的耐药性出现越来越多,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临床医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一、正确诊断和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仅对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不适用于病毒感染。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之前,临床医生需要准确诊断患者的感染类型。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液培养和病原学检测等,判断感染是否由细菌引起,并且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
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对于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特征和药物的抗菌谱选择合适的药物。
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如果经过明确的病原学诊断,可以选择更为狭谱的抗生素。
此外,还应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药物耐受性、用药途径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最合适的药物。
三、正确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和治疗指南的建议进行用药。
遵循药物的给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长等要求,不得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延长或中断用药。
2. 严守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盲目联合用药。
如果必要联合用药,要保持合理的药物组合,并在病原学检测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 确保患者完成整个疗程药物治疗。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应按时按量服药,并在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检查,以确保感染完全消除。
四、根据临床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患者在用药期间疗效不佳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临床医生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初始用药无效,可以考虑更换抗生素或抗菌药物;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注意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与患者共同决定是否需要暂停或调整用药。
五、加强感染防控和宣教工作为了减少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不适当使用,应加强感染防控工作,包括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手卫生意识,遵循无菌操作等基本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2023版:临床指导1. 引言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过度和不恰当的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增多。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原则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指导。
2. 抗生素使用原则2.1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指征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明确感染病原体,并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2 严格遵循抗生素的用药指南和药物说明书抗生素的用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疗程应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感染病原体的敏感性、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
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抗生素的用药指南和药物说明书,不得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2.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临床医生应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合理选择抗生素,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2.4 重视感染控制和感染预防感染控制和感染预防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环节。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病原体,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和感染预防措施,减少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
2.5 加强感染病原体的监测和耐药性管理感染病原体的监测和耐药性管理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临床医生应积极参与感染病原体的监测和耐药性管理,了解本地区和本单位的耐药性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
3. 总结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关键。
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指征,遵循抗生素的用药指南和药物说明书,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重视感染控制和感染预防,加强感染病原体的监测和耐药性管理,以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减少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对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些建议:1.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需要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并在必要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自行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可能加重病情或造成抗生素耐药性。
2.对于可能为细菌感染的病症,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流感症状、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病症,应该及时就医以确定是否为细菌感染,如果需要使用抗生素,则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3.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
如果医生判断需要使用抗生素,应严格按照医嘱来使用,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
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4.不要存留未用完的抗生素。
如果医生给出了一定天数的抗生素使用期限,应该按时用完或服用,不要存留未用完的抗生素。
即使症状消失,也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疗程。
5.不要共享抗生素。
不同人对不同抗生素的反应可能不同,即使面临相同症状也可能需要不同的抗生素。
因此,不要共享抗生素,以免对自身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6.不要使用过期抗生素。
过期抗生素可能会降低疗效或导致药物变质。
因此,在决定使用抗生素前,应该先检查药品的有效期,过期的抗生素应该丢弃。
7.综合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简单的感染,如感冒、过敏性鼻炎等,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可能并不显著。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综合考虑抗生素的适用性以及其他替代方法的效果。
8.避免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可能无效。
因此,在面对感冒、发热等病症时,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以免不必要地增加抗生素耐药性。
9.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如果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告诉医生,并按照医嘱进行处理。
10.积极预防感染。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有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杀灭致病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
正确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1.用药指征明确。
及早明确病原菌,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针对性要强,最好选用一种药物。
3.剂量要足、疗程要够。
这样既保证疗效,也可防治病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
4.掌握既往用药反应。
主要了解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史。
5.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宜肌肉注射给药,严重者可静脉输液。
6.按医嘱用药。
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随便改药或加药。
7.有肝肾功能损坏者用药宜慎重。
有肾功能损害时要慎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毒等药物。
有肝功能损害时应慎用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B等药物。
8.有下列情况时不宜用抗生素:①病毒感染;②发热原因不明;③对休克、昏迷、心衰或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感染。
联合使用抗生素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同时使用。
正确的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促进康复。
但如果联合不当,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浪费,还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增加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
有以下情况时可联合用药:①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③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④较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者;⑤能够减少毒性较大药物剂量的。
老年人的使用由于老年人常有以下特点:①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器官功能降低易患感染;②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③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防御致病菌的侵入易发生感染。
而且,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点为:①胃黏膜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②活动减少,局部血流量减少会影响注射药物的吸收;全身肌细胞内含水量和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相对增多,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③肝组织缩小,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了药物在肝脏的代谢;④肾脏的滤过率降低,加之肾动脉硬化,药物的排泄功能减退。
所以,老年人使用抗生素要坚持以下原则:①诊断一经确定,应及时使用抗生素;②选择毒性低且有效的抗生素;③尽量实行剂量个体化;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老人易接受的剂型和简化的用药方案;⑤用药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特别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
婴幼儿的使用由于婴幼儿体内酶系统尚未成熟,生理代谢过程随着成长的变化而变化,对抗生素的作用(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用药量需按年龄(月龄、周龄,甚至日龄)的不同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同时强调个体化用药,并谨慎计算和认真核对药物剂量。
家庭中常按年龄折算药物剂量,方法如下: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10;婴儿用成人量的1/5;幼儿用成人量的1/4;学龄前儿童用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
婴幼儿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应选用毒性低、抗菌效能强、抗菌谱较广的药物。
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外)抗生素;慎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抗生素;禁用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及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使用正确认识抗菌药物对胎儿及婴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滥用抗生素或认为抗生素对胎儿、婴儿有影响,而忽略疾病的治疗都不利于母婴的健康。
一般妊娠期几乎所有摄入药物均可经“胎盘转移”进入胎盘体内,哺乳期用药时多数药物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药物达到胎儿或婴儿体内的浓度及对他们的影响,均受母婴、胎儿或婴儿的吸收、代谢及药物的性质、胎盘功能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慎重选择药物十分必要。
要注意避免使用具有细胞毒性或致畸作用的抗生素。
供孕妇使用比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外)和林可霉素类。
妊娠期应避免使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红霉素、红霉素酯化物、氨基糖苷类。
妊娠早期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有甲硝唑、利福平、TMP、氟胞嘧啶、酮康唑、喹诺酮类等。
妊娠后期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有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肝功能减退时抗生素的应用应避免使用在肝内代谢、经肝胆系统排泄或对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
此外,药物的剂量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肾功能减退时抗生素的应用应避免使用经肾脏排泄且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但对肾功能损害不大的药物,宜根据肾功能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来调整该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防药物过量中毒。
此外,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3.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4.皮肤、黏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他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
在眼黏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⑴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⑵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他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⑶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原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⑷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⑸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⑹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⑻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6.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⑴清洁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 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此类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率不超过30%。
⑵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⑶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⑷使用方法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给药地点:手术室总的预防性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可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根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7.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7.1、音乐的丰富性1下列哪一种表现违反音乐中的审美原则:()A、有序的丰富主义B、逻辑主义C、变化新颖主义D、偶然主义正确答案:D 陶园园的答案:D2下列哪一项是使音乐演奏具有层次性丰富性的重要条件:()A、理解音乐的真谛B、演奏方法的设计C、布局的设计D、旋律的设计正确答案:C 陶园园的答案:C3Lily Kraus在演奏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K331》时再B段做了下列哪一项处理:()A、比主题强B、比主题弱C、与主题相同D、比主题慢正确答案:A 陶园园的答案:A4简约手法可以用很少的材料唤起我们期待的张力。
()正确答案:√陶园园的答案:√5在古典音乐中,重复演奏两遍同样的旋律需要使用不同的力度。
()正确答案:√陶园园的答案:√7.2、音乐万花筒——《节日序曲0p.96》等赏析1音乐人的生活态度通俗上来讲是要求音乐人将音乐看成是:()A、结果的艺术B、瞬时的艺术C、永恒的艺术D、过程的艺术正确答案:D 陶园园的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