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一)测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5
刑法学(1)复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1.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 )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2.下列人员中,实施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有( )。
A.聋哑人和盲人B.精神正常时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C.生理醉酒的人D.故意伤害他人致人轻伤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处罚。
A.从轻B.减轻C.从轻或者减轻D.减轻或者免除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
某乙失血过多死亡。
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
A。
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5.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的犯罪,经过20年后仍须追诉的,应当( )。
A.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B.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二、名词解释题16.犯罪17.犯罪主观方面18.正当防卫19.没收财产20. 一般自首三、简答题2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2.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23.案情:陈某,男,46岁,某校教师。
吴某,男,25岁,无业。
陈某的外甥。
朱某,男,20岁,无业。
吴某的朋友。
陈某因为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万元钱。
2015年6月到9月,陈某带着吴某数次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2000元作为往返路费。
2015年9月22日下午,吴某与朱某来到许某某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入许某某的办公室。
许某某以为吴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某便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1.李某因倒卖外汇于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徒刑5年。
修改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
法院应当如何处理?()A.撤销原判,改判无罪B.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C.驳回申诉,维持原判D.考虑到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为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2.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
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盗窃罪B.抢劫罪C.绑架罪D.抢劫罪、绑架罪3.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
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
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5.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6.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第一题:罪犯A因犯下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两年,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重新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请分析 A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可以享受的法律地位以及A再次犯罪的刑罚确定原则,并说明依据。
答案: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享受刑罚免除的法律地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8条的规定,经法律规定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宣告缓刑的,可以对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裁定缓刑。
法律明确规定,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案件执行机关应当对判决决定作出终结,并为罪犯免除刑事责任。
因此,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于服刑。
然而,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再次犯罪,则需要受到重新刑罚的确定。
根据刑法第63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受过缓刑判决,缓刑考验期限届满后又犯新罪的,可以判处原判决的刑罚。
依照该条规定,罪犯A因重新犯罪,应当受到判决刑罚的制裁。
总结:在缓刑考验期满后,罪犯A可以免除刑事责任,但如果在此期限届满后再次犯罪,需要重新受到判决刑罚。
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相关规定所确定的。
第二题:请简述“必要防卫”的法律要件以及适用条件,并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必要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防止或者抵制非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必要防卫的情节必须符合以下要件:1. 非法侵害:必要防卫行为只允许在受到非法侵害的情况下进行。
非法侵害包括他人对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或其他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
2. 立即必要:必要防卫的行为必须是立即必要的,即不能使用过度的武力。
防卫行为必须是用于抵制或防止非法侵害的最低限度的行为。
3. 被侵害者:必要防卫只允许被侵害者采取行动,而不能由第三人代替被侵害者采取防卫行为。
以上是必要防卫的基本要件。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必要防卫的适用条件。
案例:甲在家中休息,突然发现一名陌生人翻墙进入自己的院子,并试图破门而入。
甲为了防止陌生人进入并对自己及家人造成伤害,持家中的防狼器械击伤了陌生人。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1) 试题2018年7月一、选择题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害具体属于(B)。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
A、行为犯B、危险犯C、结果犯D、举动犯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5、某甲已经是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的时候,应当(B)处罚。
A、从轻B、从轻或者减轻C、减轻D、免除6、死刑不适用于(ABD)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C、犯罪时候怀孕的妇女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二、填空题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行相适应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大一刑法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无罪推定原则答案:D2.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3. 甲在醉酒状态下杀害了乙,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过失致人死亡罪C. 意外事件D. 不构成犯罪答案:A4. 以下哪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轻伤B.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轻伤C.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重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重伤答案:B6.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盗窃罪?A.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元的商品B.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元的商品C.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0元的商品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诈骗罪?A. 甲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乙的财物B. 甲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乙的信任,但未获得财物C. 甲以虚假的合同骗取乙的信任,但乙未受损失D. 以上都是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抢劫罪?A. 甲以暴力手段抢走乙的财物B.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但未抢走财物C.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抢走乙的财物D. 以上都是答案:C9.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以上都是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犯罪?A.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元的商品B.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元的商品C.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0元的商品D. 甲在商场偷拿了一个价值100000元的商品答案:B、C、D12.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轻伤B.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轻伤C. 甲在与乙争吵中,不小心推倒乙,导致乙重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故意推倒乙,导致乙重伤答案:D1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14.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1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抢劫罪?A. 甲以暴力手段抢走乙的财物B.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但未抢走财物C.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抢走乙的财物D. 甲以暴力手段威胁乙,但乙未受损失答案: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学(1) 》试题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分)1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
A、属地管辖原则B、普遍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属人管辖原则正确答案:B2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的数量是()。
A、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主犯B、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从犯C、共同犯罪人可能都是胁从犯D、主犯只能是一个正确答案:A3下列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认识正确的是()。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处罚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C、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事后防卫属于防卫过当的一种形式正确答案:B4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使得刑法的规定从抽象变为了具体,从而使得社会上一些有犯罪倾向的人也不敢实施犯罪。
这表明刑罚具有下述哪项功能?()。
A、矫正功能B、教育功能C、威慑功能D、惩罚功能正确答案:C5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则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正确答案:B6当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了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于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管辖B、保护管辖C、普遍管辖D、属地管辖正确答案:D7危害行为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作为与不作为C、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D、实害行为与危险行为正确答案:B8刑罚的目的是()。
A、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B、预防不稳定、有可能犯罪的人不敢犯罪C、对群众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法制教育D、预防犯罪正确答案:D9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
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正确答案:D10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正确答案:A11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放火行为的,()。
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1、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B )。
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犯罪既遂D、犯罪预备2、甲某晚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
甲的行为属于:( C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3、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
对甲( D)。
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4、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 A )。
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D、因打死的是牲畜,不构成犯罪5、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
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 D )。
A、不构成犯罪B、属于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6、犯罪分子给被害人服下毒药后就逃走了,不久后悔,赶回来抢救时,发现被害人已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
对犯罪分子按( C )处理。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7、张某潜入某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地离去,他的行为是( B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8、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 A )。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9、杨某与张某积怨较深,杨某伺机报复张某。
刑法学(一)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 犯罪直接客体2、 直接故意3、 犯罪中止4、 假释5、 牵连犯)1、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
(1)法律的直接规定 (2)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
(1)14500元 (2)12500元 (3)9500元 (4)4000元3、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 )。
(1)犯罪未遂 (2)犯罪中止 (3)犯罪既遂 (4)犯罪预备4、医生甲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乙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至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 )。
(1)应按共同犯罪处理 (2)甲乙都是过失犯罪,应分别处理 (3)属于意外事件 (4)甲是过失犯罪,乙不构成犯罪 5、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甲的行为属于( )。
(1)连续犯 (2)继续犯 (3)徐行犯 (4)结合犯6、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日被公安机关逮捕。
1987年6月10日,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于1991年4月2日获假释。
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开始计算时间是:(1)1987年4月2日 (2)1991年4月2日(3)1987年6月10日 (4)1991年6月10日7、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1)疏忽大意的过失 (2)过于自信的过失 (3)间接故意 (4)意外事件8、某女工一日下夜班路经一僻静深巷时,恰在此时遇住在巷内的男青年冲出门为其心脏病突发的父亲打电话叫救护。
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未归还D. 酒后驾车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A. 故意和过失B. 故意和意外C. 过失和意外D. 故意、过失和意外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结果答案:D4. 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A. 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故意制造事故D. 为了个人利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犯罪未遂B. 自首C. 犯罪中止D. 犯罪预备答案:B6.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答案:A7.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公司财物D. 普通公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私人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诈骗罪”?A. 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B. 通过暴力、威胁的方法,迫使他人交付财物C. 通过盗窃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D. 通过抢劫的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答案:A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刑法中的“走私罪”?A. 非法运输、邮寄、携带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B. 非法收购、销售国家禁止经营的物品C. 非法制造、销售假药D. 非法占用农用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侵犯财产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抢夺答案:ABD12.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B.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C. 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D. 对正在进行的故意伤害,采取防卫行为答案:BD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刑法中的“危害公共安全罪”?A. 放火B. 决水C. 爆炸D. 投放危险物质答案:ABCD15.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但尚未完成。
大一刑法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主体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伤害罪?A. 医生在手术中因疏忽大意导致患者受伤B.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慎导致学生受伤C.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乘客受伤D. 因私人恩怨,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攻击造成轻伤3.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A. 14岁B. 16岁C. 18岁D. 20岁4. 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防卫的时机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B. 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C. 防卫的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的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5.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罚金B. 拘役C. 警告D. 有期徒刑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 犯罪分子在他人劝说下放弃犯罪D. 犯罪分子因意外情况未能完成犯罪7.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犯罪B.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提供物质帮助C.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提供精神鼓励D.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提供犯罪方法8.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自首?A.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C.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D.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9.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10.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立功?A.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 提供重要线索,从而侦破其他案件C. 阻止他人犯罪活动D. 犯罪后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刑法学(1)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按照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 ==的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犯罪客观方面的各种事实特征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
6.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7.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8.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9.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能适用死刑。
1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C )。
A. 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B.强制性最为严厉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BD )。
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限制C.对前段的强调D.是前段的例外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的施行时间是( C )。
A. 1997年3月14日B.1997年7月1日C.1997年10月1日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B )。
大一刑法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指的是: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目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A. 购买犯罪工具B. 制定犯罪计划C. 直接实施犯罪行为D. 寻找犯罪同伙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用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4.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包括:A. 故意B. 过失C. 直接故意D. 间接故意5. 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表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造成实际损害B.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未达到预期结果C. 犯罪行为尚未开始,但已有明显迹象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被及时发现6. 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共同策划犯罪行为C.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知情不报D. 一人实施犯罪,另一人提供帮助7.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制止C.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自动停止D.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意外中断8.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规定的“犯罪结果”?A. 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B. 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C. 犯罪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D. 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9. 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故意放火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D. 故意损坏他人财物,但数额不大10. 刑法中关于“犯罪既遂”的表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未达到预期结果B.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造成实际损害C.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且已造成预期的犯罪结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未被及时发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刑法学(1)第1题: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D )。
(2分)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2题: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A )。
(2分)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第3题: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B )处罚。
(2分)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C、减轻D、从轻第4题: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2分)A、三个月B、六个月C、一年D、二年第5题: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2分)A、犯罪B、犯罪行为停止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填空题:第1题: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科学。
(2分)回答:刑事责任刑罚第2题: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分)回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3题:享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分)回答:外交特权豁免权第4题: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分)回答:同类客体直接客体第5题:精神病人在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分)回答:不能辨认不能控制第6题:防卫过当是藉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_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2分)回答: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重大伤害第7题: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分)回答: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第8题:拘役的期限,为_______以上________以下。
刑法学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典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广义刑法除刑法典外,还包括其他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或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如《产品质量法》、《海关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方面的规定。
知识模块:刑法学4.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正确答案:A解析:各国刑法对犯罪的分类标准不同,有的是以犯罪对象为标准进行分类,有的以侵害的法益为标准进行分类,我国刑法是依照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如把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作为一类,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作为一类,把侵犯财产权的犯罪作为一类,等等。
2022刑法学1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A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伤害罪?A. 医生在手术中因疏忽大意造成患者受伤B.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慎导致学生受伤C.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他人受伤D. 因私人恩怨,故意对他人身体进行攻击造成轻伤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条件?A.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集体的人身、财产等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答案:C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盗窃罪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A.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B. 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C. 携带凶器盗窃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D. 入户盗窃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答案:C5.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答案:D6.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A.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他人个人信息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获取个人信息C. 非法监听他人电话,获取个人信息D. 在公共场所故意散布他人隐私信息答案:B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是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A. 单处罚金B. 处以罚金C.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D. 责令停产停业8.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非法经营罪?A.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专营、专卖物品的经营活动B.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证券交易活动C.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D. 所有上述行为答案:D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是侵犯著作权的行为?A.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B. 未经表演者许可,播放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C.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使用其专利D. 未经许可,出租电影作品的复制品答案:C10. 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后,及时退还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C. 两人以上事前通谋,共同实施犯罪的D.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该他人实施了犯罪的答案:ACD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 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B. 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C. 犯罪后能够主动赔偿被害人损失的D. 犯罪情节较轻,对社会危害不大的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的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情形构成立功?A. 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B. 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
刑法学(一)试题
————————————————————————————————作者:————————————————————————————————日期:
2
刑法学(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直接客体
2、直接故意
3、犯罪中止
4、假释
5、牵连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
番号填入题前表中的相应题号下。
错选或者不将正确答案填在规定位置的,该题无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
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
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1)法律的直接规定(2)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2、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
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1)14500元(2)12500元(3)9500元(4)4000元
3、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
甲的行为是()。
(1)犯罪未遂(2)犯罪中止(3)犯罪既遂(4)犯罪预备
4、医生甲疏忽大意开错药方,司药乙没注意检查,误照错药方发药,至婴儿服药后死亡。
对甲、乙的行为()。
(1)应按共同犯罪处理(2)甲乙都是过失犯罪,应分别处理
(3)属于意外事件(4)甲是过失犯罪,乙不构成犯罪
5、甲为了迫使债务人乙还债,将乙关在地下室达一个星期,甲的行为属于()。
(1)连续犯(2)继续犯(3)徐行犯(4)结合犯
6、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日被公安机关逮捕。
1987年6月10日,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
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于1991年4月2日获假释。
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开始计算时间是:
(1)1987年4月2日(2)1991年4月2日
(3)1987年6月10日(4)1991年6月10日
7、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1)疏忽大意的过失(2)过于自信的过失
(3)间接故意(4)意外事件
8、某女工一日下夜班路经一僻静深巷时,恰在此时遇住在巷内的男青年冲出门为其心脏病突发的父亲打电话叫救护。
该女工以为男青年是向自己冲来的流氓,在紧急中抽出随身带的水果刀将该男青年刺伤,该女工的行为是()。
(1)正当防卫(2)防卫不适时(3)假想防卫(4)防卫过当
9、王某犯贪污罪于1976年3月被判刑13年,1986年4月假释出获,1989年6月又犯间谍罪。
王某的行为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
(1)构成累犯(2)构成一般累犯(3)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4)不构成累犯
10、我国刑法典中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用的原则是()。
(1)从旧原则(2)从旧兼从轻原则(3)从新原则(4)从新兼从轻原则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写对,错误的写错)
1、甲骂乙,致乙因气愤而心脏病发作死亡。
甲的行为对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因甲不知道乙有有心脏病。
()
2、在一个共同犯罪案件中,只能有一个主犯,但可能有多个从犯。
()
3、甲在强奸乙后,为了灭口又把乙杀死。
甲的行为是牵连犯。
()
4、采用“先减后并”的方法并罚,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有期徒刑的刑期有可能超过20年。
()
5、对累犯不能适用假释。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与联系。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郑某,男24岁,某石油管理局人事处工作人员。
被害人潘某,男,22岁,与被告人系同事。
郑、潘二人于1992年夏大学毕业后分别到石管局人事处工作,又同住一个宿舍,日常二人相处和睦。
1993年“五一”节期间,郑某举行婚礼,广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潘某自在被邀请之列。
席间,新郎郑某和新娘一起敬潘某一杯酒,潘某因不胜酒力,只饮半杯即止,说确是不胜酒力,聊表心意即可;而郑某以为这是成心拆自己的台,用手指潘的鼻子大骂,潘忍无可忍,便上前与郑厮打起来,郑照着潘的前胸狠狠的一拳。
后被人拉开,潘某在被同事拉出酒店门口时突然昏倒,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检察机关遂以故意伤害(致死)起拆至法院。
法医鉴定:(1)死者心脏附近有大量脂肪,心脏功能不强;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即可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引起心力衰竭而死亡;(2)死者表皮仅有三个轻微擦伤。
试分析:
(1)郑某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法律依据是什么?
(2)郑某若没有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
2、甲乙二人(乙是劳改释放人员)蓄谋盗窃某单位,并且约了甲未满16岁的弟弟丙。
丙在外放哨,甲乙二人入室窃得录像机2台,录像带20盘。
乙由室内出来后,甲又在室内撬开办公桌抽屉,窃得照相机一架。
甲为了破坏现场,将电炉子通电后放到办公桌的抽屉内,然后跳出窗子,并对乙说:我把炉子插上了。
乙未吭声,返回宿舍后,甲提出再到现场看看着火没有。
这时乙才明白电炉子是为了放火。
后来甲乙丙三人托丁销赃被公安机关查获。
丁供述了录像机是甲偷来让他卖的,甲乙丙看到事情败露就向单位领导交代了全部罪行。
分析:1、在此案中,甲乙丙丁四人是否是共同犯罪?为什么?
2、对分们应如何定罪处罚?
3、是否存在刑法规定的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得分评卷人
刑法学(一)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种具体犯罪所直接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3、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4、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期以后,由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期提前解释的一项刑罚制度。
5、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二、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4) 2(2) 3(2) 4(2) 5(2) 6、(2) 7、(1) 8(3) 9(2) 10(2)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错
2、错
3、错
4、对
5、对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行防卫;
(2)必须是对实际存在而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行防卫;
(3)必须是为了保护公私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才能实行防卫;
(4)必须是对不法分割者本人,才能实行防卫;
(5)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每小点2分)
2、其条件是: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具体物。
犯罪对象与犯罪直接客体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联系是:犯罪客体寓于犯罪对象之中,犯罪对象则是犯罪客体的外部表现。
区别主要表现在:(1)犯罪对象体现的是犯罪现象的外部特征,犯罪客体体现的是犯罪现象的内在本质。
(2)任何犯罪都必然使犯罪客体受到侵犯,但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3)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是每一犯罪所不可缺少的要件,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4)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则一般不决定犯罪的性质。
(5)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依据,犯罪对象则不是。
(每小点2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分析要点:
1、郑某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不构成犯罪。
(5分)
意外事件的概念及其与过失的区别。
被告人郑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
因为郑某没有伤害被害人潘某的故意。
被害人潘某的死亡死亡是在外界条件刺激下的心脏功能紊乱所致,郑某对此既没有杀害或伤害被害人的故意,又无过失,属于意外事件,郑某不构成犯罪。
(5分)
2、(1)甲乙构成共同犯罪,丙不满16岁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2分)
理由,甲乙有共同故意,没有通谋行为,因此构成共同犯罪。
丙由于不满16周岁,不构成盗窃罪。
(2分)
丁事前与甲乙,没有通谋而后销赃,不属于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2分)
(2)甲乙共同犯了盗窃罪,甲还犯了放火罪,丁犯了销赃罪。
(2分)
(3)甲乙都是主犯,对按刑法的规定对其定罪量刑。
甲乙还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