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知识基础
- 格式:docx
- 大小:3.95 KB
- 文档页数:3
制冷基础知识——制冷剂制冷剂的命名与标识制冷剂的标识符号由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和字母构成。
“R”是英语中制冷剂(refrigerant)的首字母,后面的数字则根据制冷剂的化学组成按一定规则编写。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无机物制冷剂的符号是R7加上该物质的分子量的整数部分,例如氨的符号表示是R717。
▍氟利昂制冷剂:氟利昂的分子通式是CmHnFxClyBrz,其中,n+x+y+z=2m+2,简写为R(m-1)(n+1)(x)B(z)。
分子中含氯、氟、碳的完全卤代烃简称为“CFC”制冷剂,例如R12分子中含氢、氯、氟、碳的不完全卤代烃简称为“HCFC”制冷剂,例如R22分子中含氢、氟、碳而不含氯的卤代烃简称“HFC”制冷剂,例如R134a▍碳氢化合物制冷剂,简称“HC”制冷剂:a.饱和碳氢化合物,命名规则基本上和它的衍生物氟利昂一样。
例如:丙烷代号为R290:(分子式为C3H8,m=3,n=8,x=0,那么m-1=2,n+1=9);但丁烷代号为R600是个例外(化学式为CH3CH2CH2CH3);同素异构物在代号后面加字母a以示不同,如异丁烷代号为R600a(它的化学式为CH(CH3)3)。
b.非饱和碳氢化合物与他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的符号命名是先在R后面写上一个“1”,然后再按氟利昂编号规则书写“1”后面的数字,例如乙烯代号为R1150 (它的化学式是C2H4)。
c.环状有机物,是在R后面先写上一个“C”,然后按氟利昂的命名方法书写后面的数字。
如八氟环丁烷,它的化学式为C4H8,代号为RC318。
▍混合物制冷剂a. 共沸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混溶的单纯制冷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这种混合物在固定的压力下蒸发或者冷凝时,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保持不变,气相和液相的组分也保持不变,就好象单纯的制冷剂一样。
其代号规定为在R后面的第一个数字为5,其后的两位数字按混合工质命名的先后次序编写,最早命名的共沸制冷剂就记为R500,以后依次为R501、R502、R503等。
制冷⼈必备的制冷技术知识(图解)⼀、制冷术语1、制冷:物体或流体中取出热量,并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介质中去,以产⽣低于环境温度的过程。
2、制冷剂: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完成循环的⼯作物质。
常⽤制冷剂:氨、氟利昂(R22、R134A、R407C、R410A)、⽔。
3、载冷剂:是在间接制冷系统中⽤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
常⽤的载冷剂: 冰河冷媒、⽔、盐⽔、⼄⼆醇⽔溶液。
制冷量:单位时间⾥由制冷机(空调器)从低温物体向⾼温物体所转移的热量。
制热量:单位时间内由空调器(热泵型)从外界吸热后向室内输送的热量。
COP = 制冷量/压缩机电功率。
冬季热泵循环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表达形式均采⽤COP(能效⽐)表⽰。
EER = 制冷量/空调系统总电功率(EER值越⾼,表⽰空调中蒸发吸收较多的热量或压缩机所耗的电较少)。
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W或Btu/h)与输⼊功率(W)的⽐率定义为热泵的能效⽐EER。
标准单位:⽡(W)或千⽡(KW)1KW = 860kcal/h1美国冷吨 = 3.526kw = 3024kcal/h(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在24⼩所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显热: 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温度上升或下降,但是物质的形态不发⽣变化,这种热称为显热。
潜热: 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过程中,其形态发⽣变化,但温度不发⽣变化,这种热量⽆法⽤温度计测量出来,⼈体也⽆法感觉到,但可通过实验计算出来,这种热量就称为潜热。
1.⼲球温度:(符号DB)普通的温度。
2.湿球温度:(符号WB)温度计的球体上湿润时的温度,受湿度的影响。
3.露点温度:(符号DP)对空⽓进⾏冷却,空⽓中的⽔分开始结露⽔的温度。
湿度:空⽓中⽔蒸汽的含量。
绝对湿度:1m3的湿空⽓中所含⽔蒸⽓的质量。
(单位:公⽄·⽔/公⽄·⼲燥空⽓)相对湿度:湿空⽓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的绝对湿度之⽐。
(单位%,符号RH)饱和湿空⽓:空⽓中含⽔蒸⽓量是有限度的,达到最⼤容量时的湿空⽓称为饱和湿空⽓。
制冷原理基础知识制冷原理⼀、概述(⼀)制冷技术发展史古代地窖作冷贮室、⽔蒸发降温等1755年德国库仑利⽤⼄醚蒸发使⽔结冰。
布莱克导出潜热概念,发明了冰量热器,标志着现代制冷技术的开始。
1834年美国波尔⾦斯造出第⼀台以⼄醚为⼯质的压缩式制冷机,成为后来蒸⽓压缩式制冷机的雏形。
1844年美国⾼⾥⽤封闭循环的空⽓制冷机建⽴了⼀座空调站,标志着空⽓制冷机开始应⽤。
1875年美国林德采⽤氨作制冷剂,从此蒸⽓压缩式制冷机在制冷领域中开始了它的统治地位。
1859年凯利发明氨⽔吸收式制冷系统。
1910年莱兰克在巴黎发明蒸⽓喷射式制冷系统。
1930年起发现氟利昂制冷剂;全封闭压缩机研制成功;混合制冷剂应⽤等。
(⼆)制冷的定义⽤⼈⼯的⽅法在⼀定的时间和⼀定空间内将某物体或流体冷却,使其温度降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低温。
(三)制冷⽅法1、蒸汽压缩式制冷2、蒸汽吸收式制冷3、蒸汽喷射式制冷4、吸附式制冷5、空⽓膨胀制冷6、热电制冷(温差电制冷)7、涡流管制冷⼆、制冷剂与载冷剂(⼀)制冷剂的种类1、⽆机化合物如:⽔、氨、⼆氧化碳、⼆氧化硫2、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的衍⽣物的总称。
如:R12、R22、R134a、R152a3、碳氢化合物如: R600、R600a、R1704、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氟利昂组成的混合物。
(1)共沸制冷剂如:R500(R12/R152a)、R502(R22/R115)(2)⾮共沸制冷剂如:R404A(R125/R143a/134a)、R407C(R32/R125/R134 a)(⼆)对制冷剂的要求1、热⼒学性质(1)在⼤⽓压⼒下的沸点要低,凝固点也要低;(2)蒸发压⼒最好稍⾼于⼤⽓压⼒;(3)在常温下的冷凝压⼒不应过⾼;(4)在给定的温度条件下,对应的冷凝压⼒和蒸发压⼒之⽐较⼩;(5)制冷剂在给定的蒸发温度下的汽化潜热值要⼤;(6)制冷剂的临界温度⾼于环境⼤⽓温度;(7)对于⼤中型制冷压缩机,要求单位容积制冷剂的制冷能⼒较⼤,以减⼩压缩机的尺⼨、重量和⾦属消耗量,对于⼩型制冷装置,则要求单位容积制冷剂的制冷能⼒不太⼤,以免压缩机及流道的尺⼨过⼩⽽增加制造上的困难。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制冷基础知识问答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为什么说逆卡诺循环难以实现?蒸汽压缩式制冷理想和实际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干压缩、膨胀阀?答:1):逆卡诺循环是理想的可逆制冷循环,它是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循环时,高、低温热源恒定,制冷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热源间无传热温差,制冷工质流经各个设备中不考虑任何损失,因此,逆卡诺循环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是最高的,但工程上无法实现。
(见笔记,关键在于运动无摩擦,传热我温差)2):工程中,由于液体在绝热膨胀前后体积变化很小,回收的膨胀功有限,且高精度的膨胀机也很难加工。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均由节流机构(如节流阀、膨胀阀、毛细管等)代替膨胀机。
此外,若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汽,在压缩过程中必产生湿压缩,而湿压缩会引起种种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产生液击,冲缸事故,甚至毁坏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严禁发生。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应是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这种压缩过程为干压缩。
2.对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作哪些假设?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答:1)理论循环假定:①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②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③冷凝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液体,传热温差为零,蒸发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蒸汽,传热温差为零;④工质在管路状态不变,压降温差为零。
2)区别:①实际压缩过程是多变过程;②冷凝器出口为过冷液体;③蒸发器出口为过热蒸汽;④冷凝蒸发过程存在传热温差tk=t+Δtk,to=t-Δto。
3.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制冷系数?C.O.P值?E.F.R?什么是热泵的供热系数?答:1)通常将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s与逆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k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即:η=εs/εk。
2)制冷系数是描述评价制冷循环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制冷剂的性质和制冷循环的工作条件有关。
通常冷凝温度tk越高,蒸发温度to越低,制冷系数ε0越小。
制冷知识基础制冷是指将物体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的过程。
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保鲜的食品。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剂、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等方面介绍制冷知识的基础内容。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基于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使得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而第二定律则说明热量自然向低温传递的趋势,即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利用这些原理,制冷系统可以将热量从室内或食品中移除,使其温度降低。
二、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热量的介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具有低沸点和高蒸发潜热的特性,可以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释放热量。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循环流动,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
三、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实现热量的传递。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冷凝循环和吸收制冷循环。
蒸发冷凝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吸收制冷循环则利用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吸收和析出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实现制冷过程的关键装置。
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和冷库等。
冰箱利用制冷循环原理,将室内的热量传递到冷凝器外,使冷藏室内温度降低。
空调则通过循环流动的制冷剂将室内的热量带走,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冷库则利用制冷设备将空间内的温度降低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用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
五、制冷效率制冷效率是衡量制冷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
制冷效率通常用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表示,即单位制冷量所需的功率。
COP越高,表示制冷设备的能效越高。
提高制冷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制冷循环、选择高效制冷剂和改进设备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六、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家用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新鲜的食品。
制冷技术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1. 制冷效应制冷效应是指通过外界的助力,把热能从低温的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转移到高温的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的现象。
在自然界中,有几种使物体变凉的方法,如蒸汽凝结、蒸发冷却、压缩膨胀等,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2. 理想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四个基本过程组成: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这些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进行,从而实现将热量从低温的物体或系统中移开的目的。
二、常见制冷设备1. 制冰机制冰机是一种常见的制冷设备,它是用来冻结水或其它液体的设备,将液体冷冻成固体状态,从而实现冷却的目的。
2. 冰箱冰箱是一种家庭电器,用于储藏食物和保鲜食物。
它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往复运动,将室内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降低。
3. 空调空调是一种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的设备。
它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配合制冷剂循环工作的方式,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
4. 制冷舱制冷舱是一种用于运输食品、药品、化工品等易变质品的车辆或设备,它通过制冷系统的工作方式,将舱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实现货物的保鲜和保质。
三、制冷剂1. 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起着传递热量和吸收热量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氯氟烃等。
在选择制冷剂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性能等因素。
2. 制冷剂的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循环起到传热、吸热的作用,是制冷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
一般来说,制冷剂需要具备一定的蒸汽压、凝固点等性能参数,才能满足制冷系统的工作要求。
四、制冷系统1. 制冷系统的组成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部件组成。
这些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工作,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实现对物体或系统的制冷效果。
2. 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将制冷剂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并将制冷剂喷射到蒸发器中,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制冷效果。
制冷基础知识一、制冷术语:什么叫工质?凡是用来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用来传递热能的工作物质统称为工质。
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循环流动以实现能量转换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
也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例如:氟利昂、氨、水等。
什么叫制冷剂?制冷剂即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被冷凝成液体。
制冷机借助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达到制冷的目的。
什么叫载冷剂?载冷剂也称冷媒是指在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
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重新冷却,如此不断的循环,以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
载冷剂传递冷量是依靠显热作用,而不象别的制冷剂那样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制冷。
例如:空气、水、盐水、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等。
二、制冷系统中的工作参数的概念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温标)有三种:摄氏温度、华氏温度、绝对温度。
1)摄氏温度(t ,℃):我们经常用的温度。
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2)华氏温度( F ,℉):欧美国家常用的温度。
3)绝对温标(T,oK):一般在理论计算中使用。
三种温度单位之间换算:A、华氏温度 F (℉) = 9/5×摄氏温度t(℃) +32 (已知摄氏温度求华氏温度)B、摄氏温度t (℃)= [华氏温度F(℉)-32]×5/9 (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例: F (℉) t (℃)212 10032 05 -150 -17.8C、绝对温标T(oK)= 摄氏温度t (℃) +273 (已知摄氏温度求绝对温度)例:t (℃) T(oK)-30 243-10 2630 27330 3032、压力(P):在制冷中,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
通常用压力表、压力计测得。
1)压力的常用单位有:Mpa(兆帕),Kpa(千帕),Pa(帕),bar(巴或巴帕),kgf/cm2(平方厘米公斤力),atm或B0 (即标准大气压,一般看作是:1bar、0.1MPa),at(工程大气压),mmHg(毫米汞柱),mmH2O(毫米水柱)。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制冷系统是一种将热量从一个区域转移至另一个区域的技术。
它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本文将介绍制冷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和常见的制冷剂。
一、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热量自高温区域自发地流向低温区域。
制冷系统利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其基本工作流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 蒸发器: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是一个热交换器,其内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
当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2. 压缩机: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后,通过压缩机被压缩并提升其温度和压力。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其作用是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3. 冷凝器: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使制冷剂冷却并转变为液态。
冷凝器通常采用散热器或冷却水循环来散热,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
4. 膨胀阀: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后,进入膨胀阀,在膨胀阀的作用下,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降低,进入蒸发器重新循环。
二、主要组成部分制冷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压缩机:将低压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压气体,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2. 冷凝器:通过散热器或冷却水循环,使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并转变为液态。
3. 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将高压液态制冷剂转变为低压液态制冷剂。
4. 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吸收外部环境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5. 制冷剂: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起着传递热量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
三、常见的制冷剂1. 氟利昂(Freon):氟利昂是一类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然而,由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氟利昂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2. 氨(Ammonia):氨是一种具有优良制冷性能的制冷剂,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它在工业制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具有毒性和易燃性,使用时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制冷专业是一个研究和应用制冷技术的学科,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包括制冷循环、制冷剂、制冷设备和控制系统等方面。
1. 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的基础,也是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之一。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压缩-冷凝-膨胀四个过程组成。
在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相态变化,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和降温。
2. 制冷剂制冷剂是实现制冷循环的关键物质。
制冷剂应具有适当的饱和蒸汽压、温度滑动、热导率和危险性低等特点。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和丙烷等。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制冷剂的性质和应用范围,以及制冷剂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3.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动力源,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冷凝器将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冷却并转化为高温高压液体。
蒸发器通过蒸发过程吸收外界热量,使制冷剂从液体转化为蒸汽。
膨胀阀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将高压液体膨胀成低压蒸汽。
4. 控制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是保证制冷效果和安全运行的关键。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
传感器用于获取制冷系统的参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控制策略的制定,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
5. 热传导热传导是制冷专业中重要的热力学知识之一。
热传导是指通过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分子间相互碰撞传递热量的过程。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应用。
6. 热辐射热辐射是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的过程,也是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之一。
热辐射可以通过黑体辐射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热辐射的特性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制冷系统中考虑热辐射对热量传递的影响。
7. 空气流动空气流动是制冷系统中常见的热传递方式之一。
制冷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以便在制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考虑空气流动的影响。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或其他手段将其中一系统中的热量转移至另一系统中的技术。
制冷的原理是通过创造低温区使得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最终使得低温区的温度降低。
本文将介绍制冷的基础知识,包括空气制冷和液体制冷。
1.空气制冷:空气制冷是常见的一种制冷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气的物理性质,将空气进行压缩或膨胀,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空气制冷的循环包括压缩、冷却、膨胀和蒸发四个过程。
首先,通过压缩机将气体压缩,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却至低温高压的液体。
接下来,通过节流阀膨胀器将高压液体膨胀为低温低压液体。
最后,通过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
2.液体制冷:液体制冷是利用液体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制冷的方法,常用的液体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液体制冷的循环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自液体转化为气体,吸收周围的热量。
然后,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
接下来,通过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至高温高压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并进入蒸发器循环。
3.制冷循环中的关键设备:a.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的设备。
b.冷凝器: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为高温高压液体的设备。
c.膨胀阀: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液体的设备。
d.蒸发器:将低温低压液体转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并吸收热量的设备。
4.制冷剂的选择: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低温下蒸发吸收热量,然后在高温下冷凝放热。
制冷剂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热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
5.制冷系统的应用: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冻设备、冷藏设备、工业制冷等领域。
其应用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和冷冻等。
总而言之,制冷技术是一种将热量从高温区传递至低温区的技术。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制冷专业是一个涉及制冷技术和制冷设备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对于从事制冷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循环、制冷剂以及制冷设备四个方面介绍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制冷专业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传导规律。
制冷原理的核心是利用物质的相变过程来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温度的降低。
常用的制冷原理有蒸发制冷、吸收制冷和压缩制冷等。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制冷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蒸发剂与外部的低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热量。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将低温低压的蒸发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冷凝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冷却剂与外部的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释放热量。
节流装置是制冷循环中的控制装置,通过减小蒸发剂的流量和压力,使其进入蒸发器时呈现饱和状态,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三、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工质,它起到传递热量和实现温度降低的作用。
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包括饱和蒸汽温度、气化热、比容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制冷剂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到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要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安全性包括其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等,要选择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制冷专业中的实体部分,它包括冷库、冷藏车、冷冻机组、空调设备等。
冷库是用于存储冷冻或冷藏食品的设备,它通过制冷循环实现温度的控制和保持。
冷藏车是一种用于运输冷藏货物的专用车辆,它通常配备有制冷机组,可以保持货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制冷方面的知识1.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利用各种物理原理和技术手段,将物体保持在低于环境温度的状态下,以满足人们对低温环境的需求。
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物质相变和能量转化等原理。
制冷循环是制冷技术的核心,它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四个主要过程。
2.制冷剂种类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用于传递冷量和实现制冷作用的介质。
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氨、氟利昂、氢、氦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制冷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沸点、临界点、毒性、可燃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制冷剂的选择应考虑制冷温度范围、设备的能效比、环境友好性以及使用安全性等因素。
3.制冷系统组成制冷系统由制冷剂、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并输送到冷凝器中,然后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并液化。
液化后的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汽化,从而实现制冷作用。
4.制冷设备与维护制冷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制冷机组、冰箱、空调等。
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在使用制冷设备时,应注意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环境,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清洗冷凝器、更换润滑油和制冷剂等。
同时,应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5.制冷安全与环保制冷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安全和环保问题。
在使用制冷设备时,应确保设备的安全性,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事故。
此外,制冷剂的排放和处理也需要注意环保问题。
一些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回收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积极推广环保型的制冷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制冷应用领域制冷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建筑、交通等。
在工业领域中,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为工艺流程提供所需的低温环境。
在建筑领域中,制冷技术为建筑物的空调和通风系统提供冷量,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基础的制冷常用术语潜热对液态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当达到沸点时,虽然热量不断的加入,但水的温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点,加进的热量仅使水变成水蒸气,即由液态变为气态。
这种不改变物质的温度而引起物态变化(又称相变)的热量称为潜热。
如计算机房中、工作人员人体发热以及换气带进来的空气含湿量,这些热量称为潜热。
(全热等于显热与潜热之和。
)显热对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物质加热,只要它的形态不变,则热量加进去后,物质的温度就升高,加进热量的多少在温度上能显示出来,即不改变物质的形态而引起其温度变化的热量称为显热。
如对液态的水加热,只要它还保持液态,它的温度就升高;因此,显热只影响温度的变化面不引起物质的形态的变化。
例如机房中、其计算机或程控交换机的发热量很大,比热任何物质当加进热量,它的温度会升高。
但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同样温度时,其所加进的热量是不一样的。
为相互比较,把l kg水温度升高1 ℃所需的热量定为4.19kJ。
以此作为标准,其它物质所需的热量与它的比值,称为比热。
如l kg水温度升高l ℃需4.19kJ,则比热值为4.19kJ(kg·℃),而l kg铜温度升高l ℃只需0.39kJ,则铜的比热为0.39kJ(kg·℃)。
不同材料有各自的比热值,下表为几种材料的比热值。
几种材料比热值比热kJ(kg·K):水4.19氨(液体)4.609冰2.095氨(气体)2.179玻璃0.754空气(干)1.006铜0.390钢0.461知道材料比热值,就能计算出对它降温所需要除去的热量。
例如要将5kg 70℃的水冷却到15℃,则需除去的热量为:Q=mcD t = 5×4.19×(70-15)=l152.25kJ式中:m: 水的质量,kg;c:水的比热kJ(kg·K);热量物体温度的高低表示了物体的物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的程度,温度的高低也表示物体所具有能量的高低,这种能量称为热能。
制冷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技术是指通过降低物体的温度,使其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的一种技术。
制冷原理主要基于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基础知识。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制冷原理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热力学基础知识:制冷技术的基础是热力学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不会自行消失或产生;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熵的增加原理,指出自然界中的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可能反过来,因此需要外界的工作或能源来实现低温物体的冷却。
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制冷技术中经常用到的流体是气体或液体。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的力学学科。
制冷系统中最常用的气体是制冷剂,它经过压缩和膨胀的循环可以实现物体的制冷。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式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对于制冷过程的分析非常重要。
传热学基础知识:制冷技术中的传热过程是指热量的传递。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的基础学科。
传热的方式主要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
在制冷领域,常用的传热方式是对流传热,即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
理解传热学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优化制冷过程。
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常见的制冷循环有蒸发-压缩循环和吸收-压缩循环。
蒸发-压缩循环主要包括四个过程: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从液体态变为气体态,吸收周围物体的热量;在压缩过程中,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在冷凝过程中,高温高压气体散热,降低温度,变为高压液体;在膨胀过程中,高压液体流入低压容器中,形成低温、低压的制冷效果。
吸收-压缩循环则是利用制冷剂和吸收剂之间的化学作用来实现制冷效果。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循环中的介质,它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吸收和释放热量。
制冷剂应具有适当的熔点、沸点和热容量,能够在制冷循环中不断循环使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和氢氟碳化物等。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冷凝器用于散热,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凝成高压液体;蒸发器用于吸收热量,将制冷剂由液体态转变为气体态;膨胀阀用于调节制冷剂流量,控制制冷效果。
制冷知识基础
制冷是一种将热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的过程,使低温物体的温度降低的技术。
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冰箱、空调、冷库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制冷相关的基础知识。
1. 制冷原理
制冷原理主要涉及热力学和热传导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不会反向流动。
制冷过程中,一般采用制冷剂来传递热量,通过压缩制冷循环来实现。
2. 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是制冷设备中最常用的一种工作原理。
它包括四个主要组件: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的热量并蒸发,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然后,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接着,制冷剂通过冷凝器释放热量,并在过程中冷凝成液体。
最后,制冷剂通过节流装置降压后重新进入蒸发器,循环往复。
3. 制冷剂
制冷剂是制冷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制冷循环中起到传递热量的作用。
常见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
制冷剂选择时需要考虑
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近年来,由于氟利昂等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的影响,需求环保制冷剂的研究和应用。
4. 制冷效率
制冷效率通常用制冷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来衡量。
COP定义为制冷量与所消耗的功率之比。
COP越高,表示单位能量消耗下制冷量越大,制冷效果越好。
提高制冷效率的方法包括改进制冷循环、增加换热面积、减小温度差等。
5. 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包括冰箱、空调、冷库等。
冰箱以制冷为主要功能,通过控制温度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
空调则是通过制冷和除湿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冷库主要用于食品、药品等物品的储存,通过低温来延缓物品的变质。
6. 制冷应用
制冷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冰箱、空调、冷库等家用和商用设备外,制冷还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例如,食品加工中的冷冻和冷藏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医药领域中的冷链运输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液氢制冷技术用于燃料的储存和运输等。
制冷知识基础涵盖了制冷原理、制冷循环、制冷剂、制冷效率、制
冷设备和制冷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制冷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增加对制冷知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