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9
《伤仲永》说课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伤仲永》说课教案《伤仲永》说课教案(精选13篇)《伤仲永》说课教案篇1麦港初中田英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伤仲永》。
《伤仲永》原文、翻译及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全文;(2)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兄弟之情的深深怀念;(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原文及翻译;2. 诗歌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翻译;2. 相关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王之涣及《伤仲永》的背景;1.2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2 学生查找生僻词语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4. 诗歌翻译4.1 学生对照原文,进行诗歌翻译;4.2 教师点评翻译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6.1 背诵课文;6.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寻找其他描写兄弟情谊的诗词,与《伤仲永》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描写亲情的诗词,分享并互相评价。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关于作者王之涣和《伤仲永》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伤仲永》原文、翻译及精品教案第一章:课文导入1.1 课文背景介绍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时代背景介绍“伤仲永”一文的创作背景1.2 课文朗读与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题思想1.3 课文翻译提供准确的课文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第二章:词语解析2.1 难懂词语解释针对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古汉语用法进行解释2.2 词语用法举例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用法第三章:句子解析3.1 重点句子分析挑选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解释句子的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3.2 句子翻译提供重点句子的准确翻译第四章:文章结构分析4.1 文章结构梳理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要素4.2 文章主题阐述阐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author's emotions and intentions第五章:课文讨论与思考5.1 课文讨论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的讨论,提出问题,促进思考5.2 思考题布置布置针对课文内容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第六章:文学鉴赏与批评6.1 课文鉴赏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表达技巧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6.2 课文批评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客观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第七章:拓展阅读与比较7.1 拓展阅读材料选择选择与《伤仲永》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介绍拓展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7.2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课文和拓展阅读材料之间的异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辨能力第八章:课堂活动与互动8.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场景鼓励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8.2 小组讨论划分学生为小组,布置针对课文主题的讨论任务鼓励学生分享观点,促进互动与交流第九章:作业布置与评价9.1 作业布置布置针对课文内容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类型包括阅读笔记、作文、问题解答等9.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提供反馈意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优秀表现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教案内容,总结学习成果强调课文主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10.2 拓展活动建议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比赛等活动,拓展学习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文导入:理解作者王安石及其时代背景,掌握“伤仲永”一文的创作背景。
《伤仲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
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例1: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例2: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
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例3: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
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
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
学生齐声朗读。
①仲永/生五年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⑤传/一乡秀才/观之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⑦余闻之也/久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三、作者作品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伤仲永》教案1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先扬后抑的写法2、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学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2、顺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板书:“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明确: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
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
二、文学常识(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补充: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扫除读音障碍,教师范读。
①、重点词语:隶lì扳pān谒yè邑yì矣yǐ泯mǐn称chēn卒zú焉yān耶yé为wéi夫fú②、朗读节奏: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③、朗读情感: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提问:作者对方仲永应该是什么情感?从哪可看出作者的这一情感?(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从标题和最后一段得知,学生再读最后一段)2、熟读课文,结合注解扫除理解障碍。
①、明确重点词语词义:世隶耕隶:未尝识书具尝:并自为其名为:指物作诗立就就: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或以钱币求之或:环谒于邑人环谒:不能称前时之闻称;泯然众人矣泯然:②、明确词类活用:邑人奇之:奇:稍稍宾客其父:宾客:父利其然也:利:四、复述故事明确: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伤仲永》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生平事迹。
(2)概述课文《伤仲永》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作者的情感态度。
3.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伤仲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自己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5.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同伴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5.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六、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背景和《伤仲永》的创作背景。
《伤仲永》原文、翻译及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全文;(2)能够正确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3)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伤仲永》全文的背诵与理解;2. 文言文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翻译;3. 文章写作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理解与应用;2.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3. 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安石及其作品《伤仲永》;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探究重点句子含义;4.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重点词汇、语法,翻译难点句子;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伤仲永》全文;2. 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3. 分析并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4. 运用文言文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背诵、翻译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练习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扎实掌握;3. 反思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初一语文《伤仲永》教案初一语文《伤仲永》教案1【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文学常识。
⑵文言实词含义。
2、能力训练点:⑴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⑵对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掌握故事中反映出来的进步意义。
3、德育训练点:使同学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1、文言实词的读音和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同学结合注释自行串讲,教师订正,明确重点实词)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指出,仲永非主观上不愿学,是父亲贪利。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掌握)【课时布置】1课时。
【同学活动设计】1、朗读课文,明确字、词的正确读音。
2、结合注释,分组串讲文章。
3、通过分析故事情节,闻一见一闻,在对比中明确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
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惊讶了。
“我怕种下去会晒死。
”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伤仲永》。
二、明确目标1、文学常识。
2、文言实词,直译文章。
(重点)3、辩证地看文章,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三、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请同学问答)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伤仲永》原文、翻译及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全文;(2)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3)了解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情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伤仲永》的内容和主题;(2)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3)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伤仲永”,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解读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2)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伤仲永》;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 写一篇关于亲情和友情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欣赏《伤仲永》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伤仲永教学设计(优秀9篇)伤仲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掌握文章大意。
2.感受课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叙述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察、品味课文精当、朴实的语言,积累文言词汇。
(二)过程和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和翻译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3.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观点。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掌握有关字词的读音或意思,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二)教学难点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生(齐读):语文大讲堂,家家展风采,有你有我更精彩。
(老师将此内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出示给学生。
)师:同学们,今天的语文大讲堂节目,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王安石的《伤仲》(板书标题)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老师将全班8个小组分成四个“代表队”。
每联在一起的两小组作为一个“代表队”。
并在课前准备“黄队”、“红队”、“绿队”和“蓝队”四个标志牌,将其分别放在各“代表队”前面。
同时把黑板平分四等份,从左至右分别写上这4个“代表队”名称。
然后公布平分细则。
即实行积分制,每一关总分以10分记,纪律好加2分,否则扣2分。
在有限的时间内内容答对、读准确、翻译正确的给满分。
同时教师宣布自己为主持人兼评委,记分由学生记。
二、课堂教学五步曲——(一)走进语文大讲堂第一关:过生字词关。
规则:每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黑板上的生字词,同队人发现错误可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改正,改对将不扣分,改错照常扣分,是多音字的要注完其余的音,否则不能给满分,如其他队无人回答别队可抢答。
师: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本注释中的注音放回原文,并在文中找出不易理解的字词句。
伤仲永教案3篇伤仲永教案1伤仲永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2、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伤仲永”的教学方案。
我的整体思路是: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采用了诵读法、情境教学法、竞赛法及分组讨论法。
这些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依据“三有利”原则确定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卡尔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
《伤仲永》教案设计(精选14篇)《伤仲永》教案设计篇1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目标(一)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让同学自己利用课文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二)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
(四)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的思想观点;留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
思索:方仲永才能进展变化经受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灵敏.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平凡,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思索: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凡之辈的缘由是什么?是怎样看的?(缘由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缘由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假如不注意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行设想的感受。
)论:你同意的这种看法吗?(分组争论)(说明:应让同学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留意句中的停顿。
(重在培育同学把握句中停顿的诵读力量,但也可以培育理解句意的力量。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3.余闻之也/久。
其次课时一、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 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伤仲永》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伤仲永》。
分析并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培养学生对友情、人生无常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平经历。
解释《伤仲永》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分析课文的大意和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3 难点句子解析: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点句子。
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词义推测来理解难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与讨论: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文本的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2 分析与解读:使用问题引导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解读文本的深层含义。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翻译作业,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其他杜甫的诗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
推荐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5.2 课堂活动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首以友情为主题的现代诗。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杜甫的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引起学生对《伤仲永》的兴趣。
提出问题:“为什么杜甫会写下这首诗?他的好友仲永究竟是谁?”6.2 分段朗读: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负责课文的某一段落。
《伤仲永》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作者鲁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伤仲永》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写作手法。
3. 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伤仲永》。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写作手法。
4.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意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课文《伤仲永》的情节内容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写作手法。
3. 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
3.2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鲁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2. 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联系现实生活,深入思考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深度。
3. 学生对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疑问和困惑。
2.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和建议。
3. 学生对课程难点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课文《伤仲永》原文。
2. 鲁迅的作品集或相关传记。
3. 相关评论或解析《伤仲永》的文章。
5.2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写一篇类似的短篇小说。
2. 观看与课文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版本,进行比较分析。
3.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对《伤仲永》的理解和感悟。
《伤仲永》教案(优秀6篇)伤仲永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⑴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⑵ 了解“之”“于”的用法,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⑴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⑵ 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简洁、洗炼、精当的语言。
⑷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明白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2、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解决生字词。
3、教学时数:1课时。
一、新课导入1、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题解: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正课1、补充课文注释:隶:属于。
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书:动词,写。
自:自己。
为:动词,题上。
自:从。
是:这。
就:完成。
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有的人。
利:动员的以动用法,以……为利。
《伤仲永》原文、翻译及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并理解《伤仲永》的原文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亲情的真挚描绘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原文背诵。
(2)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
(3)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翻译。
(2)对文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介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引入《伤仲永》的学习。
2. 原文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原文,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3. 文言文翻译:逐句讲解,对比不同翻译版本,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并运用。
5. 情感领会:讨论作者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课后作业:1. 原文背诵。
2. 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文言文,尝试进行翻译和修辞手法分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伤仲永》的情感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翻译和修辞手法分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情感体会文章:阅读学生写的情感体会文章,评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描述亲情或人生感慨的古文,如《祭十二郎文》、《陈情表》等,比较其与《伤仲永》的异同。
2. 现代文对照:找一些现代文版本的《伤仲永》翻译,让学生对照原文,评价不同翻译者的译文风格和表达效果。
七、教学策略应用: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等,营造适合古文学习的氛围。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八、教学实践与反思:1. 课堂实践: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互动等,以便课后进行分析。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场生活及其道德底线;2. 能够理解、记忆本文,熟练掌握相关生词语和简单词语的使用;3. 能够运用中学语言文字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适当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能够面对新的生活场景,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记忆文中的情节与语言,掌握相关生词以及掌握简单词语的使用;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3. 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本词汇,如名词、动词等;2.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提高文笔;3. 学习如何写出正确表达的文字。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2. 学生讲解;3. 分组讨论;4. 作业互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本文的故事背景是在明代,阐述了古代的一种执政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借鉴。
2. “伤仲永”中的“伤”意为丑化、谩骂,而“仲永”是某个鬼才官员的名字。
故事说的是,这位鬼才官员被陷害后,镇子上人们追着他辱骂,结果导致他的父亲终日悲伤,自杀身亡的故事,这其中涉及到了古代官场的黑暗面。
3. 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诵或者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这篇课文的气氛。
2. 课堂阅读1.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懂这篇课文的核心信息及其相关的生词、词语。
2. 跟学生们一起分析一些语言的深意也许能够起到加深对古文语言逻辑思路的认识及升华语文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表述与思考1. 让学生们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发表看法。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自己是小说中的仲永,面对当时的社会,如何应对别人的辱骂、诋毁。
4. 写作1. 以本文中的一些情节为蓝本,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篇短篇小说。
伤仲永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伤仲永教案5篇伤仲永教案1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⑴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谒称泯耶⑵掌握下列加粗字的含义:父异焉书诗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环谒泯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能够解读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提高语言表达和记忆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命运的无奈,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学生能够理解并珍惜友情,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坚强。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3.1 诗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3.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伤仲永》的原文及其注释。
4.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等。
4.3 教师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5.3 字词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5.4 文本分析: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5 主题探讨: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5.7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6.1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2 教师通过学生的背诵和读后感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字词、意象和主题。
7.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23《伤仲永》主备人:任义霞审稿人:韩静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3、情感目标: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难点:(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体会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教法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言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检查自主预习1、谁了解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2、读准下列字的字音隶( )扳( )谒( )邑()泯( )称( )卒( )焉( ) 耶( ) 矣( )3、解释题意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悲伤、哀伤,痛惜的意思,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正确把握句子停顿,顺畅朗读课文1、指明学生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2、师生共同纠正朗读停顿不当的句子。
(课件展示)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学生讨论)(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惊叹语气(2)、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3)、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4)、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3、集体朗读课文四、理解文句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轮流通译文句,并讨论纠正。
(可以每人译一句,注意突出重点字句的意思)。
2、在全文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五、小结课文主要写方仲永从具有神异的秉赋少年到泯然众人的过程。
六、节节清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忽啼.求之(tí) 邑.(yì)B.日扳.仲永(pān) 环谒.(yè)C.不能称.前时之闻(chēng) 泯.然(mǐn)D.即.诗书四句(jí) 或以钱币丐.之(gaì)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怪)C.借旁近..与之(邻居)D.未尝识书具..(书写工具)3.下列各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余闻之/也久。
4、选出下列句子代词不是指代方仲永的一项是 ( )。
A.借旁近与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C.邑人奇之. D.复到舅家,问焉.5、翻译下列句子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是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泯然众人矣七、作业思考:方仲永才能衰败的原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2、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复习提问1、作者简介及唐宋八大家2、文中重要词语(教师提问,同座互评)隶( )扳( )谒( )邑()泯( )称( )三、正确把握句子停顿,顺畅朗读课文1、指明学生朗读。
(注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把握语气。
)2、师生共同纠正朗读停顿不当的句子。
(课件展示)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学生讨论)(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惊叹语气(2)、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3)、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4)、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3、集体朗读课文四、复述课文(小组选举代表)五、整体感知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课文主要写方仲永从具有神异的秉赋少年到泯然众人的过程。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悲伤、哀伤,痛惜的意思,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六、合作探究、深化了解1、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于何处(用文中的语言)?(合作交流后明确):神奇的孩子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反应?(合作交流后明确):父异焉邑人奇之3、作者为了表现方仲永的神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合作交流后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
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合作交流后明确):第一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五岁“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少年时期:才思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青年时期:表现平庸,“泯然众人矣”。
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
写仲永年幼时天资聪慧,是“闻”;写仲永少年时期才思衰退,是“见”;写仲永最终平庸无奇,由以“闻”的形式出现,“见”和“闻”有机结合,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详写第一阶段,突出方仲永年幼聪慧,有发展潜力,为后面写他的退化作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阶段,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5、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与之类似或相反的现象吗?你能举一两例子说说吗?(合作交流后明确):方仲永沦落的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学业。
超的民间艺人,流浪琴手,在切磋中进步。
虽然他们原本是平辈。
(三)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
但是,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只读了3个月书就退学了。
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
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
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发明家,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辉。
可以说,爱迪生取得的重大成就来自于他的进取精神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四)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个孩子曾经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毫无前途的学生。
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这是个不可救药的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去干,整天只管打猎和捉耗子,将来怎么办?”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他们抛开世俗的偏见,潜心于自己的研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令世人景仰的贡献。
6、方仲永“泯然众人矣”,告诉我们什么?(合作交流后明确):方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都要勤奋学习,即使天资聪慧,也要重视后天学习。
七、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并交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荒于嬉。
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功夫不负有心人事在人为学贵有恒小结:课文通过写方仲永从具有神异的秉赋的少年到泯然众人的过程,揭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材料安排有详有略,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节节清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作业假如你的生活中有“伤仲永”的现象,请你写一封信与他们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