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体系
- 格式:docx
- 大小:50.08 KB
- 文档页数:12
简述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摘要: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三、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四、未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正文: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为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对银行业和证券期货业进行监管,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监管机构,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点1.金融监管体系层次分明,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的监管格局。
2.注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3.逐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金融创新带来的监管难题: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挑战。
监管部门需不断更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2.跨境金融监管压力: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境金融业务日益复杂,如何有效防控跨境金融风险成为监管面临的挑战。
3.金融机构监管套利问题:金融机构可能通过监管空白或监管套利行为,导致金融风险传导。
监管部门需加强协同监管,消除监管盲点。
应对措施:1.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2.完善跨境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
3.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强化监管协同,提高监管有效性。
四、未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1.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2.加强金融科技监管,提升金融监管科技水平。
3.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推进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减少监管套利空间。
4.强化跨境金融监管协作,共同防范全球金融风险。
总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在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有什么“四位一体”的监管方式体系1、央行监管。
人民银行监管是我国现代金融监管方式体系的核心,其内容包括:(1)人民银行内部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明确、纵横结合的合力监管组织体系;(2)过程连续、衔接有序、运作规范、方法科学的现代化金融监管操作体系;(3)内容可靠、传递及时、部门共享、目标明确的金融监管信息体系;(4)预警超前、处置快捷、灵敏有效的系统化风险防范控制体系;(5)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
2、自我约束(1)合理设置内控机构;(2)充实改善内控设施;(3)修改完善内控制度;3、行业自律。
(1)在监管当局的鼓励、指导以及社会舆论的倡导下,在自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金融业同业公会。
(2)赋予金融业同业公会具有行业保护、行业协调、行业监管、行业合作与交流等职能。
4、社会监督。
金融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合监管防范体系是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环境保障。
金融风险的现状1.呆坏账水平高。
2.信贷投放过快。
3.流动性问题。
4.房地产带来的金融泡沫。
5.信用体制不健全。
6.金融风险意识欠缺。
监管手段:1.公告监管公告监管的内容包括:公告财务报表、最低资本金与保证金规定、偿付能力标准规定。
2.规范监管规范监管又称准则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业的经营制定一定的准则,要求其遵守的一种监管方式。
实体监管实体监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融业设立时的监管,即金融许可证监管;第二阶段是金融业经营期问的监管,这是实体监管的核心;第三阶段是金融企业破产和清算的监管。
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1、监管理念方面,发生重心转移。
注重加强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合作,2、监管机制方面,走向多元化。
由偏重于国家监管机制向监管机制多元化转变3、监管模式方面,向功能型监管转变。
4、监管技术方面,出现了一种激励相容的新方案。
5.监管范围方面,有所扩大。
从单纯的表内业务,扩展到包括表外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还通过并表监督来加强监管。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的一系列机构和规则,以监管和监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利益,并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一个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管机构:建立独立、专业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金融监管,监督金融机构的行为,并处理金融风险事件。
2. 法规和规则:建立完善的金融法规和规则,包括金融市场的准入规则、交易规则、信息披露规则等,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有序运行。
3. 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金融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风险。
4. 应急机制:建立应急机制,包括银行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危机管理机制等,以应对金融危机和风险事件的发生,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5. 跨区域合作: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建立跨国监管机构和合作框架,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跨境监管问题。
一个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和保护投资者利益至关重要。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发展。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在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完善。
一、背景和现状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简单的部门监管向系统化、规范化的监管转变。
当前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由四个部门组成,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改革目标和措施1. 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部门为了破解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监管缺陷和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不清问题,中国决定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委员会。
该委员会将负责对整个金融市场进行综合监管,解决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
2. 增强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了避免监管机构受到政治干预或利益驱动,中国加强了金融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监管机构的领导人由专业人士担任,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经验。
此外,监管机构的决策过程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监管措施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3. 强化风险监测和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强调加强对系统性风险和潜在风险的监测和防范。
通过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和风险评估指标,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风险。
4. 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中国通过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运行机制。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技术的引进,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
三、成效和挑战1. 成效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革后的金融监管体系能够更好地监管金融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
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金融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 挑战不可忽视的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其次,金融监管体系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监管制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一)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目标从长远看,中国应当走金融统一监管或综合监管之路,变分业监管为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分工协作、伞形管理的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监会”),进行综合金融管理,负责统一制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和制定金融法律、法规,协调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监测和评估金融部门的整体风险,集中收集监管信息,统一调动监管资源。
通过统一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金监会可以针对金融监管的真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划分各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范围,协调各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以及划分监管归属等。
在从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过程中,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监管体系的改革对改革我国的监管体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从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根据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转变。
成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必须经过若干过渡才能实现。
1.现阶段应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即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分业管理体制,总体上是适应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
但存在职责不清、监管重叠、监管漏洞、监管套利、监管成本高和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职责不清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协作和合作也存在很多问题。
当前,应在总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需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第一,进一步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监管协调,各监管机构充分合作与协作。
完善和强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联席会议机制”。
遇到重大综合监管问题,应及时协商并作出各监管部门的统一决策。
第二,目前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应当逐渐转变为功能监管。
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则是一个经济环境中的重点之一。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将会导致金融危机发生,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也会造成影响。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
制度建设包括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
只有通过建立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法规,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
比如,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必须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包括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相关制度,同时必须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例如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委员会等,这样才能确保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
其次,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以信息公开为基础。
信息公开是监管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透明公开的信息,才能保障各方的权益。
此外,金融监管机构还应该开展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市场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防范和控制金融业务风险。
可见,通过信息公开和知识普及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建立一个透明、公正、规范的金融市场。
第三,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监管人员,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金融监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履行监管职责。
同时,金融从业人员也必须接受必要的培训和监管,提高自身的法律法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避免金融市场风险的发生。
第四,还需要完善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扩大,金融市场的风险不可避免,但要做到风险可控,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监控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其次,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减少单一金融机构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当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应对和化解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与改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金融监管体系作为保障金融市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也在不断演变与改革中。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相关的改革举措。
一、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建立了由国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等构成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这一体系主要通过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来实施监管,具有高度集中、独立性不足的特点。
然而,在实践中,这种体系面临着监管能力不足、发展倾斜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二、金融改革与市场化进程中的监管体系演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金融体系逐渐实现市场化转型,监管体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1990年代初期,中国引入了“中央银行与事业单位分开”的制度安排,规范了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
此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成立了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等监管机构,实现了监管体系的专业化与独立性。
三、金融监管改革的推进与挑战中国金融监管改革在稳定金融市场、促进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金融产业的复杂性,监管难度不断增加,需要推动监管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其次,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导致监管体系中的权力和责任分散。
此外,金融市场的跨界经营问题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首先,推动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监管的统一与高效。
其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金融监管的规范性与透明度。
此外,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方向。
四、总结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与改革是与金融体系发展相适应的重要环节。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与国际化的趋势,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不断应对新的挑战与变化的过程中,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将继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金融监管体系的国际比较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而金融监管体系作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为完善本国的金融监管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以“双重多头”为主要特征。
“双重”是指联邦和州均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则是指多个部门共同负责金融监管。
这种复杂的监管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的问题。
美国联邦层面的主要监管机构包括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等。
美联储负责监督银行控股公司和部分州注册银行,对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则专注于存款保险和银行破产处置。
证券交易委员会则对证券市场进行严格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2008 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一些缺陷。
例如,对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不足,不同监管机构之间协调不畅等。
此后,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旨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二、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英国曾经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但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超级监管者”模式。
英格兰银行内部设立了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审慎监管局负责对存款机构、保险公司和大型投资公司进行监管;金融行为监管局则侧重于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和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进行监管。
这种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减少了监管重叠和监管套利的空间,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同时,英国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通过严格的法规和监管措施,确保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获得公平对待和充分的信息披露。
三、德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德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强调金融机构的自律和内部监管。
其监管模式以全能银行为基础,实行混业经营和综合监管。
金融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分析现代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而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变化,金融监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本文将探讨金融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并针对当前金融监管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金融监管的体制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分为三层:一是国务院及其部门层面,二是央行及相关监管机构层面,三是地方政府层面。
国务院及其部门层面主要负责制定金融法规政策,央行及相关监管机构层面主要负责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风险管理,地方政府层面主要负责监管本地区内的金融机构。
央行是我国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负责管理金融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
央行除了扮演货币管理与发行的角色,还负责汇率政策和外汇储备管理,同时也是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牵头监管机构。
银监会是我国银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银行的监管和管理。
银监会制定并执行银行监管政策、规则和制度,同时也负责对银行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监控。
证监会则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专门监管机构,主要负责监管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运营,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保险监管委员会是我国负责保险监管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保险公司的审批、监管和管理,维护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二、金融监管的机制金融监管的机制主要包括监管法规和制度、监管机构和人员、监管手段和措施。
1.监管法规和制度监管法规和制度是金融监管的基础。
我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
这些法规主要规定了金融机构的设立、监管职责和权力、对金融机构的罚则和处罚等内容。
除了法规外,金融监管还需要制定监管制度,比如现在较为流行的“大数据监管”,就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监管机构提供更精准、更实时的风险监测和防范手段。
2.监管机构和人员金融监管机构是保障金融市场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力量。
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金融监管体制是指由政府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构成的一系列机构与规则,旨在确保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以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体制通常包括以下主要要素:1. 监管机构:金融监管体制的核心是金融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监管政策、规则和标准,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
监管机构通常由政府设立,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有效监管至关重要。
2. 法律法规:金融监管体制依赖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法律法规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授权和法律基础,确保监管机构依法行使监管职能,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
3. 监管政策和规则: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监管政策和规则,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和稳定运行。
监管政策和规则涉及各个方面,如市场准入、风险管理、合规要求等,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4. 监管对象:金融监管体制的主要监管对象是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商品市场等,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这些市场的运作。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监管机构负责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确保其稳健经营。
5. 监管工具:金融监管机构运用各种监管工具来实施监管政策和规则。
监管工具可包括监管许可、执照审核、定期报告、检查核查、罚款处罚等。
通过使用这些监管工具,监管机构能够有效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6. 合作与协调机制:金融监管体制还需要建立起合作与协调的机制。
不同监管机构之间、不同国家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解决跨境金融风险、打击跨国金融犯罪,提升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监管体制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透明度和韧性,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成为了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重要活动场所。
然而,金融市场的高度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重要任务。
二、监管体系的构建(一)监管机构的建立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建立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市场运行和发展的保障。
这一机构可以是金融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委员会、银行监管委员会等。
监管机构主要负责监管金融市场的各类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建立的关键之一是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证券法、期货法、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目的是规范和约束金融市场中各类主体的行为,有效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
(三)信息公开和透明化金融市场监管机构要求金融市场中的企业和机构必须按时、真实地公开商业活动和相关信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监管机构也应该向市场公开监管信息,让投资者有更多的了解和选择的机会。
三、监管体系的完善(一)监管技术的应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不断提高,监管技术的应用是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代金融监管技术不断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和防范风险问题。
(二)监管交流与合作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开展交流与合作,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监管标准的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做法和经验,共同应对金融市场中的挑战。
(三)完善机制和流程完善监管机制和流程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
监管机制和流程的完善,可以更好地发现并解决市场中的不当行为和风险,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公平、有效、可靠的市场环境。
四、结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公众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在市场自我监管和行业监管的基础上,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以更加健康、有效和可靠的金融市场更好地提升经济质量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何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一、美国、加拿大金融监管体系的基本框架美国和加拿大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
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两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
(一)美国金融监管体系。
美国的金融监督体系是由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三个联邦监管机构及州政府金融监管机构组成。
1.货币监理署(OCC)。
1963年依据《国民银行法》创建,是美国最早的联邦级银行管理机构,也是国民银行的管理机构。
货币监理署隶属于财政部,但对财政部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直接对国会报告。
货币监理署总监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任期5年。
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在全国设有6个办事处。
货币监理署经费来源不靠财政拨款,直接向国民银行收取管理费解决。
货币监理署的主要职责是:审批国民银行注册和分支行的设置,审核银行合并,宣布国民银行的清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并组织贯彻,加强银行条例的执行;检查国民银行的资本营运、贷款结构和数量,以及存款安全、存贷利率水平等经营风险管理政策情况;对经营管理混乱或违反金融法规要求的,有权命令其停业进行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有权接管国民银行的资产或指派专人代理经营,或者将国民银行置于管制状态;有权撤换、免除国民银行正、副行长等高级负责人职务或使其停职;有权对国民银行及其某些负责人、董事、雇员或其他相关团体处以罚款等。
2.联邦储备体系(FED)。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美国设立了联邦储备系统。
该系统由联邦储备理事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以及四个顾员委员会组成。
其中,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的最高决策机构,由7名理事组成。
理事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任期14年。
联邦储备体系下设12个联邦储备银行,25个分行。
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由总统任命,任期4年。
联邦储备体系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首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同时也对会员银行进行管理。
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目录[隐藏]∙ 1 什么是金融监管体系∙ 2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1]∙ 3 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1]∙ 4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取向[1]∙ 5 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应注意的事项[1]∙ 6 金融监管体系的法律保障[2]∙7 中德金融监管体系比较[3]∙8 德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对我国的启示[3]∙9 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系是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个整套机制和组织机构的总和。
它涉及到体系的参加者以及如何进行监管两个基本要素,具体来说,就是对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涉及金融监管机关的组织、构成、职权、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1]1998年,我国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实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体制框架,分别山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施监管这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模式是与当时的经济金融状况相适应的,确实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在我国的扩大和蔓延,抑制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良冲击,对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纠正金融业的“三乱”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然而,在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揭开了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新纪元。
混业经营自此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在全球金融正呈一体化,综合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银行业将面临与外资金融机构展开激烈竟争的巨大压力,我国所谓的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也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某些变化,各金融机构在业务,资金乃至组织结构上已突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已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和证券市场中间业务;2000年7月,工商银行全面收购友联银行,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光大集团通过控股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家金融机构及申银万国证券已成为事实上的金融控股公司;1999年底,保险公司的资金获准通过投资基金进人证券市场。
在金触监管当局还没明确宣布废止分业经营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敢于突破这种限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已清楚认识到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国金融业正逐步融合,分业经营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分业监管将失去存在的基础,金融监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致使统一监管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编辑]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1]在金融业混业经营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的前提下,建立统一的综合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正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所言:监管体系应适应被监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我国的企触监管是分业监管,分业监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随着混业经营的潮流,分业监管又表现出不相适应的方面,成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障碍:第一,降低了监管效率提高了监管成本我国的存款类机构,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在资金融通,清算上都由人民银行管理,其外汇业务也由外汇管理局监管。
在业务上有一定交叉容易产生因领域界限不清和责任不明确而谁都不管的情况,而且对金融机构的清偿力和资产组合的总体风险的控制和评价往往被忽视,出现监管“真空”;第二,金触监管难度加人.在分业监管模式下,由于不同的监管机关实施监管依据的法律口径不一,要求不同,极有可能从实质上赋予金触机构选择何种监管法律的权力,这就有可能导致监管的松懈并出现监管方面的漏洞;加之当前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一体化,通讯和计算机的运用使得金融风险在现行监管体系下难以控制和防范,这就要求更集中高效的协调监管体系第三,不符合国际金融业发展和监管趋势。
当前,许多国家为适应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要求,逐步对过去的分业监管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单一的监管机构,如英国、日本、新加坡等。
国际经验表明,实行统一监管能够规避实行分业监管所产生的一些风险,例如英国已经开始实行全能型的统一监管模式,由专门成立的金融服务监管局负责所有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审查监管和日常监管,杜绝了由分业监管引发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之类似现象。
在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的带动下,我国金融业内部多业并存的现象正方兴未艾,然而面对入世后全能型的外资金融机构和即将成为全能型的中资金融机构,统一监管将成为一种必然。
[编辑]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取向[1]上述问题是我国实施分业监管所必须面对,也是我们应妥善解决的。
加人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冲击和震荡将是全面的、深刻的,永久的,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直面挑战,勇于开拓,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迅速提高金融统一监管水平。
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后进者优势,汲取以英国为代表的单一的监管体制的成功经验,一也可以借鉴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转向统一监管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战略高度出发,尽快建立银行、证券、保险三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管制度,对话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就监管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并研究对策,在时机成熟时,把证监会,保监会的机构和人员全部合并到相应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监管模式;第二,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并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信息库。
由其专门负责各余触机构和相关经济部门的金触信息的收集、验证、整理,分类,以便监管机构可以随时调用,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与处理能力,顺利向统一监管过渡;第三,合理确定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管能力。
将金融创新业务与准金融业务及时纳入监管范围,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对全社会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将监管方式由行政审批和现场监管为主向非现场监管为主转变,对金融机构合理性监管为主向对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监管为主转变,使其向电子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并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改善监管水平和质量。
[编辑]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应注意的事项[1]建立统一监管模式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针对金触监管的“真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划分各监管者的职责范围,协调各监管部门的利益冲突,弥补业务划分监管归属的漏洞,避免先前多重监管机构体制下存在的不协调,监管重复,交叉与“真空”等问题。
然而,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不是一个突然转变的过程,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面对这一最终目标.我们只能按部就班,分阶段的逐步推进,时机成熟的时候,在分业监管协调机制完善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建立统一的综合监管模式,之所以不可以一墩而就,是因为:第一,虽然我国目前金融业内部已经存在多业并存的现象,各金融机构间不断联姻,优势互补,出现了多元化业务的金融控股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形成统一的金融监管的全能模式,因为各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仍没有太大变动,依然集中于各自的传统职能业务,业务上的创新与合并刚刚开始,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银行、保险、证券仍会保持重要区别;第二,金融监管对象复杂化对金融监管队伍的挑战随着我国金融业逐步走向混业经营,并与国际金融业接触,其经营范围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加快,这对监管人员的金触理论和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外语和计算机各种技能都提出了高要求,而目前监管人员素质不全面,高素质人才缺乏的现象很难应付统一监管对金融机构更多经营风险的识别,预警和防范;第三,对已有金融法律法规的修改以及新政策出台、实施都需要一个过程。
例如《商业银行法》,依然明确规定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
虽然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但是由于金融机构间协调性,一致性不强,金融监管方式过于陈旧,以及根据业务发展特点而建立的内控机制及其完善仍然在进行中等诸多因素,致使目前我国未宣布废止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模式。
[编辑]金融监管体系的法律保障[2]一、建立高效权威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减少重复、提高效率为指导原则、逐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
目前,中央银行按经济区划调整分支机构设置,是淡化地方政府干预、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以及完善金融监管系统的重要举措。
各分支机构根据总行的授权,负责监督和管理本辖区的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总行和分支机构之间要明确监管职权,坚持分支机构服从总行领导的原则,在总行授权下按统一标准行使监管职能。
此外,中央银行内部各监管职能部门的分工,也要随金融发展的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在各监管职能部门之间还要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和重要事项通报制度,既要各司其职,更要通力合作。
系统化的金融监管体制不仅要求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而且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应制定金融监管人员工作守则,建立各类工作制度,颁布内部管理条例等。
二、设置一套科学的监管指标体系中央银行要强化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工作,就必须设置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管指标体系。
1.建立金融监管报告制度。
一是随时报告制度,即不管内部还是外部监管部门都要经常对自己管辖的金融机构经营运作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研究,随时向中央银行和上级监管机构提供监测报告;二是现场报告制度,即金融监管部门根据需要对金融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后做出的合规、合法性评审,建立信用评估制度。
2.推行非现场日常监督系统。
传统的监管方式中侧重于现场监管,主要是金融管理人员到有关金融机构实地进行检查,其优势在于以被检查单位的第一手材料为客观基础,易于查清问题,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检查受时间、空间的制约,一时一地金融监督检查又缺乏全面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的是非现场监督检查。
它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检查全面、及时、不滞后,不受时空的制约,可以形成规范性、制度性监督项目。
我国应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督检查:第一,需尽快制定一整套定期报送制度;第二,运用电子技术,建立监管的信息网络,系统地将银行各类报表按时按量输人计算机,建立金融监管的系统参数,利用参数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及时检查报告;第三,可由中央银行监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比率表格,进行非现场的检查比率分析,在各金融机构定期报送标准表格的基础上,有关部门通过比较分析达到监管的目的。
3.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系统监控指标。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办法应进行内部改革,可将资本金依照分支行的加权风险资产总额按比例调整下拨,实行分级代管,适时调增,以利于人行对其资本充足率和单个贷款比例指标的监控,同时鼓励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发展多元化资产,使其资产风险权数得到优化,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4.严格再监督制度。
就是要对监管部门、监管人员实施再监督制度,认真考核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工作实绩。
对业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对工作失职、读职者追究责任,从而使金融监管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并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