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97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安全:化学实验涉及到一些危险物质和操作,设计方案时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
安全问题进行充分考虑。
包括选择安全的实验条件、防止实验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提
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等。
2.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实验目的
应具体清晰,能够明确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或验证的理论。
3.设计适当的实验步骤:化学实验方案应包含详细的实验步骤,要求简明扼要、操作
方便。
实验步骤中应包括所需试剂和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
和测量的数据等。
4.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案中要确定实验所需的温度、压力、浓度、PH值等实验条件。
这些条件应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5.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实验方案中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例如常规
的溶液配制、反应条件控制、观察和测量的方法等。
6.合理选取实验材料和试剂:实验方案中要选择优质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并确保其纯
度和适用性。
应遵循“经济、安全、方便”的原则选取实验材料和试剂。
7.降低误差和提高重复性:实验方案中应考虑如何降低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重复性,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量、重复实验次数、控制实验环境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总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条件,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降低误差和提高重复性。
化学教育中的实验设计在化学教育中,实验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事物变化的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
然而,不合理的实验设计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危险。
因此,本文将探讨化学教育中的实验设计,以提供一些指导原则。
一、实验目标的设定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
实验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预期结果。
例如,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目标可以设定为“确定酸碱溶液中适当的滴定体积,从而实现酸碱中和”。
二、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对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实验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安全性、易获取性和价格等因素。
同时,需要确保所准备的材料是正确的,以避免实验结果的偏差。
比如,在进行气体收集实验时,应选择适合的气体收集装置,并确保装置完整、无漏气。
三、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步骤应根据实验目标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来设计。
步骤应该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避免冗长和复杂。
同时,需要注意实验步骤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以确保实验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时,需要先准备反应物,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加入试剂,最后观察反应结果。
四、实验条件的控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
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应考虑到这些条件,并相应地进行实验参数的设定。
例如,在研究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实验中,需要控制温度和pH值的稳定性,以避免酶的变性和反应速率的变化。
五、安全措施的制定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实验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的安全。
首先,需要评估实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佩戴安全眼镜、手套和实验室外套。
其次,需要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说明,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具和试剂。
最后,如果实验涉及有毒物质或危险操作,应提供适当的替代方案或进行仿真实验。
综上所述,化学教育中的实验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安全至关重要。
化学实验课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
化学实验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因此,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化学实验课的实施,确保实验课的安全、有效进行。
二、实验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应提前设计好实验方案,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器材和仪器,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2. 学生准备,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实验记录的准备工作。
三、实验环境。
1.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实验台面整齐,化学试剂应按规定摆放,实验器材和仪器应处于良好状态。
2. 实验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好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实验室应急淋浴、安全镜等,学生应穿戴好实验室所需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四、实验操作。
1. 实验指导,教师应在实验课开始前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
3. 实验记录,学生应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结果,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等。
五、实验后处理。
1. 实验废物处理,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按照规定将实验废物分类存放,确保实验废物的安全处理。
2.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实验中的规律和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安全。
1. 实验安全意识,教师应在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2. 实验事故应急处理,教师和学生应具备应对实验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七、实验课评价。
1. 学生评价,学生应对实验课进行评价,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验安全等方面。
2. 教师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改进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教案设计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当今社会化学安全事故频发,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化学实验教案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优化方面阐述化学实验教案的设计。
在教案设计中,需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和认真备课,以使实验达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效果,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化学实践者。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设计实验的首要因素之一。
正确的实验目的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实验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实验基本理论。
理论性较强的实验需要让学生了解理论,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
2.实验物质与反应原理。
对于化学实验来说,实验所涉及的化学物质学生需要了解其性质、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
3.实验目的的具体体现。
学生需要明确实验的实际目的和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三个方面是设计实验目的时的重点,通过这些方面的解释,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目的并确保实验教学效果。
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是设计实验时最重要的部分,很多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与实验内容的选择有关。
实验内容应该符合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验的目,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室操作能力不同,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以确定适合学生的实验内容。
2.逐渐增加实验难度。
化学实验的难度不同,需要逐步增加实验难度,以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逐步提高处理难问题的能力。
3.重视教学实用性。
教学实用性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专业教师需要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重视实用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有所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实验工作的开展。
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设计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十分具体和准确。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验原理: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步骤,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控制措施。
实验设计主要包括确定实验步骤、试剂配比、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等方面。
一、确定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的确定是实验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所需的步骤,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应尽量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实验环节,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二、试剂配比试剂的配比是化学实验的基础。
根据实验需要,我们需要计算出各种试剂的配比,并进行准确称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试剂配比时,应注意注意试剂的纯度和浓度,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稀释或浓缩。
三、实验方案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试剂和仪器的准备等。
实验方案应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的规划。
四、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的选择和设计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设计中,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合理设置装置的参数和位置。
实验装置应保证实验条件的稳定和准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控制:实验控制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温度、时间、pH值、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控制。
合理的实验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温度控制温度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实验设计中,应根据反应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温度控制可以通过加热、冷却或维持恒温等方式进行。
二、时间控制反应时间的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反应的速率和平衡时间,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对于反应时间较长的实验,可采用加热、搅拌或压力控制等方式进行时间控制。
三、pH值控制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对于一些酸碱反应或酶的活性等实验来说,pH值的控制十分重要。
第20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1.实验设计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全部方案的制定,常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①科学性;②可行性;③安全性;④简约性;⑤单一性;⑥对比性。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方法简便,现象明显,操作易行。
考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1。
实验评价题由题目提供多套方案,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解题时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和方法排除不合理的或不是最优的方案,选择、创造更好的方案。
2。
通常有如下的方面:(1)对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的评价;(2)对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实验现象和结论是否正确的评价;(3)依据实验条件和要求,设计物质的制取、成分的推断、定量组成测定等实验方案。
命题点1 实验方案的设计例1 (2014·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 D。
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思路点拨:要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用金属与可溶性盐是否发生反应来判断,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金属Cu与Ag和Fe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或用金属Ag和金属Fe与Cu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也可以用酸、金属Cu、金属Fe和Ag的可溶性盐溶液进行反应来判断。
1.(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2014·山西)实验目的操作或所用试剂A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B 除去CO中混有的CO2NaOH溶液、浓H2SO4C 鉴别食盐、蔗糖品尝D 鉴别H2O、KCl溶液AgNO3溶液命题点2 实验方案的评价例2 (2013·哈尔滨)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实验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2-噻吩乙醇(M r=128)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Ⅰ.制钠砂。
向烧瓶中加入300mL液体A和4.60g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
Ⅱ.制噻吩钠。
降温至10℃,加入25mL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
Ⅲ.制噻吩乙醇钠。
降温至-10℃,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30min。
Ⅳ.水解。
恢复室温,加入70mL水,搅拌30min;加盐酸调pH至4~6,继续反应2h,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
Ⅴ.分离。
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MgSO4,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17.92g。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中液体A可以选择。
a.乙醇 b.水 c.甲苯 d.液氨(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 )的原因是。
(3)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
(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
(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无需使用的是(填名称):无水MgSO4的作用为。
(7)产品的产率为(用Na计算,精确至0.1%)。
【答案】(1)c(2) 中含有N原子,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可以使熔沸点升高(3)2+2Na→2+H2↑(4)将环氧乙烷溶液沿烧杯壁缓缓加入,此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来散热(5)将NaOH中和,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6)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除去水(7)70.0%【解析】(1)步骤Ⅰ制钠砂过程中,液体A不能和Na反应,而乙醇、水和液氨都能和金属Na反应,故选c。
(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 )的原因是: 中含有N原子,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可以使熔沸点升高。
(3)步骤Ⅱ中和Na反应生成2-噻吩钠和H2,化学方程式为:2+2Na→2+H2↑。
(4)步骤Ⅲ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将环氧乙烷溶液沿烧杯壁缓缓加入,此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来散热。
题号14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2020年贵州安顺中考)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除去CO2中的CO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CuO固体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B 鉴别CH4和H2杯C 鉴别羊毛和涤纶点燃,闻燃烧产物的气味D 分离铁粉、铜粉用磁铁吸引固体粉末【答案】B【解析】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都出现水珠,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是涤纶,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磁铁能够吸引铁粉,从而能够分离铁粉和铜粉,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2.(2020年贵州遵义中考)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中,现象足以说明其结论的是选操作现象结论项A 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 点燃某种塑料无刺激性气味该塑料一定是聚氯乙烯【答案】D【解析】A、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单质也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即向一未知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还可能是金属单质,选项错误;B、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氮气也不支持燃烧,即该气体还有可能是氮气,选项错误;C、聚乙烯塑料燃烧时也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该塑料还有可能是聚乙烯塑料,选项错误;D、向一未知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银离子、碳酸根离子,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中含有钡离子,且该沉淀不溶于酸,则该沉淀为硫酸钡沉淀,从而说明原未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选项正确,故选D。
3.(2020年江西中考)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答案】D【解析】A、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检验,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故A错误;B、鉴别硬水和软水应加入肥皂水,若有大量泡沫出现,则为软水,若出现大量浮渣,则为硬水,故B错误;C、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加入适量的稀硝酸,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硝酸根离子,故C错误;D、自制酸碱指示剂,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遇酸溶液呈红色,遇碱溶液呈蓝色,遇中性溶液呈紫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故D正确。
化学实验方案化学实验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实验方案1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对于化学实验应该如何改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并最终成为一名有科学素养的人。
那么实验的改进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有些实验的进行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有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污染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不仅有工业“三废”,还有某些化学实验。
据20xx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例如,初三化学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把白磷露置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若把实验改成在三支带胶塞的试管里进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对比明显,又可防止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还有众所周知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是空气中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之一,若使用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改进在一个较大的集气瓶中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如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一下,没有现象。
用玻璃片盖住,取一带铜片的胶塞先把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变黑色——氧化铜后趁热塞住集气瓶,一会儿看到黑色氧化铜又变成红色铜,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接着取下胶塞,点燃上层的剩余气体一氧化碳,可看到蓝色火焰,至火焰熄灭,至火焰熄灭,体现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初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贯穿化学教学全过程,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必修环节。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案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化学实验教案的基本要素1、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目的,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实验内容: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内容,明确实验操作步骤、材料和装置的选用,以及实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3、实验原理: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实验,应该系统地讲述实验原理和理论知识。
4、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5、实验评估:检验学生对于实验的掌握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化学实验教案的设计原则1、实验设计的灵活性:化学实验是一项非常灵活的教学手段,教案设计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实验设计的系统性:在教案的设计中,要注意将实验知识、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进行系统地整合和设计。
3、实验设计的革新性:实验设计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革新、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4、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倾向于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教案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以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安全和教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案设计应该遵循实验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三、化学实验教案的设计过程1、确定实验目标:实验目标是教案设计的核心,它将会对实验教学的后续步骤产生深远的影响。
2、确定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针对实验目标,教师应该确定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所需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对于新颖的实验要素的说明。
还需要确定实验材料和装置。
3、确定实验步骤:此项工作涉及到实验步骤、操作顺序、材料和装置的使用,还要注意实验的可重现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验证性,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专题2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知识网络】多种仪器连接方式的设计气体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的设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设计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明确目的原理选择仪器药品思路方法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评价理论上是否可行评价操作是否简便实验评价评价是否安全可靠评价原料是否经济评价是否给环境造成污染【考点梳理】考点一、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
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思路:(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如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
(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
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
如课本上燃烧条件实验设计和铁的生锈条件设计都是控制变量实验设计。
(3)综合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多方面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探究某一混合气体的成分、某一气体的性质和组成等。
3.实验设计题的类型:(1)单项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某一单项问题,或求证某一规律。
设计的特点是围绕某一问题设计一个指向很单一的实验,而且实验通常一步到位。
如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如下图所示)。
(2)综合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多个问题,其特点是多步操作、装置复杂、现象多样。
常见的有对某气体从制取到组成、成分含量、性质、尾气处理等多项目标进行实验检验和求证。
考点3 物质制备的基本思路1.物质制备的原则(1)选择最佳反应途径①用铜制取硫酸铜2Cu +O 2=====△2CuO 、CuO +H 2SO 4===CuSO 4+H 2O 。
②用铜制取硝酸铜2Cu +O 2=====△2CuO 、CuO +2HNO 3===Cu(NO 3)2+H 2O 。
③用铝制取氢氧化铝2Al +3H 2SO 4===Al 2(SO 4)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Al 2(SO 4)3+6NaAlO 2+12H 2O===8Al(OH)3↓+3Na 2SO 4当n (Al 3+)∶n (AlO -2)=1∶3时,Al(OH)3产率最高。
(2)选择最佳原料如实验室用铝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应选用氨水,而不能选用强碱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可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Al 3++3NH 3·H 2O===Al(OH)3↓+3NH +4;用铜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铜,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选用氨水(氢氧化铜可溶解在氨水中)等。
(3)选择适宜操作方法如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更要注意隔绝空气。
其方法是:①亚铁盐需新制(用足量铁与稀硫酸反应或还原氯化铁溶液);②将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以赶尽溶于其中的空气(O 2);③使用长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滴管伸至氯化亚铁溶液的液面以下,慢慢挤压乳胶头使氢氧化钠与氯化亚铁接触;④还可在氯化亚铁溶液上加一层苯或植物油,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2.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1)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2)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实验方案设计(装置连接)的基本思路(3)气体除杂的一般思路气体的除杂,首先要判断气体中的杂质,判断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①看反应物的性质,如用盐酸制取的气体中应含有HCl 气体杂质;②看气体是否完全反应,如用CO 2与Na 2O 2反应制取的氧气中应含有CO 2杂质;③看反应实质,如C 和浓硫酸加热制取的SO 2中一定含有CO 2;④看是否有副反应发生等。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与操作指导•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简介涵盖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核心内容。
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应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常见的化学现象和问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结构与特点结构安排本教材以“章-节-目”的形式组织内容,各章节之间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特点分析本教材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和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分析法引入典型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分析案例中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法设计探究性实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规律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课件、视频、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要求与原则⑴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⑵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⑷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⑸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⑹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⑺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⑻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知识点击㈠、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⑴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例如,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然后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再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⑵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⑶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⑷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⑸经济性: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常见、容易得到的、低价格的仪器和药品。
㈡、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⑴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⑵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⑶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初中化学下册教案设计思路
《化学下册》是初中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份初中化学下册教案设计思路的范本:
课题: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能助燃;
2. 氧气的用途:用于呼吸、支持燃烧、氧化反应等;
3. 氧气的制取方法:分解过氧化钾、分解过氧化氢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对氧气的认识;
2. 学习:讲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5.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评估:
1. 利用小测验考查学生对氧气的理解;
2.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批改学生的作业,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设计思路,教师可以有效地设计《化学下册》的教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