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演示教学
- 格式:docx
- 大小:15.31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高中记叙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一、基本理念:立足课标、贴近学生、重视发展、突出人文1、以人为本,促进发展2、挖掘潜能,自主发展3、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二、教学原则:以学定教、实用有效、促进发展三、教学思路:导思激趣—明体探疑—质疑解惑—应用拓展四、教学模式:以学定教,任务驱动,问题探究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六、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七、基本环节:课前预习、交流研讨、知识归纳、教师指导八、资源利用:1、学案与导学案的运用2、多媒体辅助教学九、操作程序:课前预习1、学习目标导学(阅读材料)2、自主学习(1)梳理“情境”(2)自读自悟(3)分组探讨(4)补充疑点(5)反馈评价课中研讨: 1、学生质疑(1)自由质疑(2)小组质疑(3)全班质疑2、教师引导(1)重点引导(2)跟踪引导(3)补充点拨(4)重点评价课后反思:课堂作业1、回顾整理2、教师点拨3、强化练习4、巩固提升十、基本步骤:第一步: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回顾所学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第二步:导入新课在新授之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语,巧妙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为后面的新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讲授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主要在这一环节完成。
第四步:巩固新课最后是教师检测练习或当堂达标,然后学生总结归纳,教师加以适当点评。
第五步:布置作业这是巩固新课,使知识得到延伸和扩展,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指导。
第六步:总结反思。
不但要总结这堂课的得失,还要对今后如何更好地上好每一节课提出建议。
第七步:布置作业包括作业类型和作业量两个方面。
作业类型以基础性、综合性和拓展性为原则,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设计难度适宜的作业。
第八步:课后辅导。
第九步:板书设计。
第十步:布置家庭作业。
教师应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注意事项都写到黑板上,为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方便,并及时督促学生进行纠正。
武术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正确的武术姿势和动作,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武术的历史、流派和基本理论,技能目标包括学会基本的武术动作和套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律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详细制定,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教材将涵盖武术的基本知识和动作,包括拳法、掌法、兵器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水平进行安排,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知识和理论,讨论法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理解实际案例,实验法用于实践和操作。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包括相关的武术知识和动作的描述和图示。
参考书将用于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背景知识。
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和图片将用于展示实际的武术动作和表演。
实验设备如拳击手套和剑将用于实践和体验。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确保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多个方面。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练习套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考试将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和动作掌握情况。
评估方式将公正、客观,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知识水平进行安排,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
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②工学交替的实施;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
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
课程设计的理念思路一、课程目标本示范课为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章节内容,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自信心。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学基础课程,以分数加减法为核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分数加减法尚属新知。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展开,依据课程目标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节课: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第二节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实际问题解决。
2. 教材章节:- 《分数的加减法》章节内容。
3. 教学内容列举:- 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及性质。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及应用。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包括通分、约分等方法。
- 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情境。
4.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先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再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节课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一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教学目标:首先,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测量性,方便后期的评估和调整。
2. 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讲解故事、游戏等,增加课堂吸引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导探究学习: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
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如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互动中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5. 评估和反馈:及时进行学生的评估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通过个人作业、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和弥补知识漏洞。
6. 创设情境和实践应用:通过创设情境和实践应用,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设计情景角色扮演、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7. 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还注重学生的品德、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担当。
通过以上的设计思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学生在参与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上都能得到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水平。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本课程根据党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对一线从业人员体育素养的基本要求,分析出相关职业岗位的体育素养要素,按照学校体育教育认知规律和体育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设置本课程学习模块,构建本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为未来职业岗位需要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
二、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1、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对一线从业人员职业身体素养的基本要求解构课程要素
按照社会需求、根据企业职业需要开发《职业实用体育》这门课程,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从业后职业岗位特点,分析出构成《职业实用体育》的两个相关要素,即:通用基础体育素养和职业类型体育素养。
2、根据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3、针对高职学生、高职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特点体现本课程职业性、实用性及开放性
我们根据高职学生、高职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特点,在体育教育与一线
职业岗位对学生体育素养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开发设计本课程,体现了本课程职业性的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本课程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对学生身心适应能力的需要,选取职业实用体育课程内容,从而实现有效、实用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学分制背景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专业特点采用模块式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了本课程开放性的教学理念。
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熟悉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进行XX学科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能够撰写XX学科的相关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入XX学科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析XX学科的典型应用案例。
2.第二章: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回顾XX学科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介绍XX学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XX学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实际应用–探讨XX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展示XX学科的实际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XX学科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效果。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参考资料。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按照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和课程内容排序以项目管理规范和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为参照,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培养。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首先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企业调研,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学习项目,确定课程内容;然后,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教材的开发。
虽然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大多有企业的工作经历,而且课程负责人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及企业培训经验,但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企业一起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基于真实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建筑施工组织教学大多是要求生学完相关的理论再去综合实践,这样的结果要么是学生已经忘记所学理论,要么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总是建立在老师实践教学内容之上,缺少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按“课堂与工地同一,教具与工具同一、学生与工人同一”的思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结合真实工程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训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做与学有机结合、教室和实训室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以及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开放性的思路,课程组教师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山河集团等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按照“能力为主、知识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原则,确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评价要素、权重和考核形式,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包括专业知识、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团队意识、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XXX(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XXX(具体知识点)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解XXX(具体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XXX(具体技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具体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具体知识点1)、XXX(具体知识点2)和XXX(具体知识点3)。
1.XXX(具体知识点1):介绍XXX(具体概念),讲解XXX(具体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XXX(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2.XXX(具体知识点2):回顾XXX(具体知识点)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贡献和变革。
3.XXX(具体知识点3):阐述XXX(具体知识点)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保障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基于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按照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和课程内容排序以项目管理规范和实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为参照,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全面培养。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首先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入企业调研,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学习项目,确定课程内容;然后,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建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教材的开发。
虽然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大多有企业的工作经历,而且课程负责人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及企业培训经验,但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企业一起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基于真实的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建筑施工组织教学大多是要求生学完相关的理论再去综合实践,这样的结果要么是学生已经忘记所学理论,要么是学生的操作能力总是建立在老师实践教学内容之上,缺少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按“课堂与工地同一,教具与工具同一、学生与工人同一”的思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结合真实工程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训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做与学有机结合、教室和实训室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以及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开放性的思路,课程组教师与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山河集团等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按照“能力为主、知识为辅;过程为主、结果为辅”的原则,确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评价要素、权重和考核形式,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包括专业知识、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团队意识、职业素养在内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理念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学习,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来的信息,而是在个人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经验和新知识;因此,教师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十分重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经验和知识体系。
《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教师是《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在《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让学生多体验智慧开启经历,增强学生自信;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要采取"做中学"的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因材施教,按学生自己的特点,学习必需的理论知识,发掘学生潜能;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课程的专兼职教师是《汽车电器结构与检修》课程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的互动和动手实践,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技能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
"设计导向"的职教观:本专业的培养对象是汽车维修领域里技术设计和创造的潜在参与者,本课程学习内容不局限在技术的功能方面,应是汽车维修职业实践中开放的没有固定答案的学习任务。
课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知识目标方面,期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本章节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技能目标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并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核心概念介绍、理论框架解析、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
详细的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本章节内容,将采用互动讨论、小组合作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和实验室设备,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兴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和提问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估。
作业将包括习题、案例分析和研究报告等,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小测验将定期进行,以检验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期末考试将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教学进度将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章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时间将分配给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教学的环境,如教室、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等。
七、差异化教学本课程将注重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理念及思路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它规定了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测量和评估。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学生应该能够准确无误地解释某个概念,并在给定的情境中运用该概念解决问题。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等因素,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和参与度。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故事来引入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设计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我们可以将商业案例引入到经济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四、多样化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五、注重评估与反馈教学设计应注重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考试、作业、小组项目和个人项目等。
评估的目的不仅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我们还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获取反馈,以便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六、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教学设备、教学时间等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教室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设备的性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教学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循序渐进的设计,可以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绩。
教学设计应满足学习者需求,因此它必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建立有效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1、权衡目标和学习内容: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达到宏观的学习目标,而内容应与宏观目标密切相关,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切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保持灵活性,避免采用单一简单的方法。
3、适当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与教学内容相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资源的选择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最有效的学习资源。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1、从宏观目标出发:建立宏观目标的先决条件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现状及特定的学习需要,根据需求制定宏观目标。
宏观目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基础,因此一定要明确它。
2、维护学习者利益: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包括学习者的特点、现状及特定的学习需要,否则学习者难以取得实质性学习成果。
3、注重持续性:教学设计应能够提供持续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这样才能使学习者真正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并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1、学习内容:根据宏观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具有逻辑性、可解释性和辨识度的单元,给出清晰的学习指引。
2、教学工具: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工具,比如视频、音频、教材等。
同时,要使用有利于学习的辅助工具,比如教学网站、在线练习等。
3、学习过程: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重视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设计的例析下面以一门语文课程为例,分析教学设计的过程:1、宏观目标:能够掌握课程中提到的语文知识,并能根据该知识灵活创作文言文。
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商品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是以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本课程特点及其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为指导思想。
商品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突出特点。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的设计。
1)实践性教学设计思想商品学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社会调查、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的。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殊作用。
基于这一认识,该门课程实践性教学设计思想是:(1)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办到。
这是由商品学学科性质决定的。
如产品分类方法和商品检验,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永远也不会真正掌握;(2)实践的内容应当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丰富、不断更新;(3)实践教学环节要解决的重点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商品学基本素质,提高其商品识别和管理的基本技能,逐步养成具有专业特点的思维方式;(4)实践性教学的组织操作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5)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教学需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条件与可能,尽可能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6)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兼顾教学活动组织方便,利于操作,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第一,讨论式教学。
对于理论性较强,单纯依靠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的思考题,然后在下一次课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案例式教学。
对于既有一定理论又有一定实践要求的内容,我们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即通过解剖某一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进而加深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课题:Unit One My classroom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A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使用。
2.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3.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教学重点: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即时纠正。
2.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教具准备: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3.教师自制的单词卡4.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教学过程:2.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实行回答。
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pen等单词。
4.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用复数实行回答。
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二)表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2.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教学设计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3.第三章: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每章内容结束后,安排一次课堂讨论或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在本课程学习中达到预期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占总评的30%。
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应用为目标、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参与课程的开发。
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如下教学理念:①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②工学交替的实施;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④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⑤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⑥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等教学理念,进行了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1、以就业为导向本课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了在能力培养上,注重环境的建设。
根据本专业特点的要求,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坚持边学边做,反复训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通”与“专”两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以应用为目标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
与传统学科型课程不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设计采用的是倒推法,即从企业上岗标准出发,来构建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
3、以实践为主线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把真实的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举例选用外贸单位的实例,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能力为中心坚持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立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活动设计,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干边学,工学交替,在干中学,学中干。
5、以任务驱动、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学习。
6、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学内容先进与实用。
教学技术上将“平面教学”与“立体化教学”技术有效应用,即教师课堂上“平面”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多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短片、图片和难点演示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将生产现场逼真地播放给学生观看。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以下教育理念:1.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学生是学科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科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点,适宜以实践知识为学习起点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按学生的特点,发掘学潜能,发展个性,学习实践知识和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多让学生体验智慧开启和增强自信的经历,要把我们的教育从制造失败者的教育变成塑造成功者的教育。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获得的。
灌输式教学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建构知识和理解自身的机会;学生通过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专兼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4.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专业系统化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
学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化的职业能力,有能力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5.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从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课程内容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
6.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
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行动”过程,在教学中专兼职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和实施计划、检查评价成果”,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贯彻以下设计思路:1、校企合作组织课程开发。
学校专业团队与合作行业企业的实践专家合作开发课程。
1)共同组织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课程开发的调研和研讨活动;2)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共同创设本课程适宜的实施条件;3)合作建设为学院师生、企业员工学习、培训提供服务的共享型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4)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企业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运行;5)共同制订学生工作和学习成果考核评价办法,探索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机制;6)校企互相兼职,共建课程教学、岗位培训和技术开发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2、典型任务确定课程方案。
通过实践专家研讨活动,分析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煤层气井站运行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任务和能力目标分析”结果,以“会做什么”的能力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
3、工学交替实施课程教学。
打破“以理论知识为学习起点,按照学科逻辑组织教学”的传统培养模式,课程学习从企业顶岗实习开始,首先以职业场所为课堂,以实践知识为课程学习起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密切结合,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知识及初步理论知识,回学校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学习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就业前可以到企业主要生产岗位顶岗。
4、课程目标注重工作任务。
企业工作任务与学校学习任务集成为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确定任务、制订计划、决策指导、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等过程步骤,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重视能力的表现性、可见性,重视培养可迁移的关键能力,如社会责任感、独立性、合作能力、自我调整和提高的能力以及决策和规划能力。
5、项目工作引领情境学习。
以具有挑战性并促使工作能力提高的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专兼职教师共同精心创设学习情境,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学习情境要超越当前的和特定工作任务,注重学生的学习者角色,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和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一体化学习。
一、课程设计理念以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导向。
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开发原则,本着“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课程项目化、知识模块化”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纺织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重新创建了《纺织设备装配与调试》的模块式知识与能力结构,以企业中相关技术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来涉及整个教学过程,将相关知识点与技能培训项目分解到各个学习/工作任务中。
通过对各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技术应用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现课程开发的开放性。
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体现课程开发的职业性。
以纺织机械典型零部件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教学做一体,体现课程开发的实践性。
二、课程设计思路(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按以典型纺织机械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实现知识的选取和重构,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课程内容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载体,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课程开发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载体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教学载体选自企业生产一线的真实产品,过程考核尽可能符合企业工作的实际,并充分运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体验企业环境与氛围。
教学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学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要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3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设置教学情境,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进行,学生完成每项任务都能感受整个工作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的内容总有个完整的认识,从人的认知规律进行认识。
(4)积极组织学科竞赛,扩展课程内容,延伸教学场所,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入竞争,组织竞赛,成立业余无线电兴趣小组,将课堂延伸到阅览室、网络、电子市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岗位性质,感受真实的生产氛围,提高职业素养。
(5)改革传统评价机制,探索和实践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体现学训结合的评价机制,融入操作技能评价、全过程学习质量记录的开放式、全程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积极主动参与,充分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