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危害及发病率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4
糖尿病足(din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糖尿病足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O的定义),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范畴,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一词,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已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
中国国内糖尿病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1.7%,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并发糖尿病足坏疽的占2.8%~14.5%,国内本病的截肢率21%~66% 。
—流行病学糖尿病足的问题中,主要的严重后果是足溃疡和截肢。
已有证实,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地区,截肢率有很大的差别。
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下肢低位截肢中,有40%~60%是在糖尿病患者中完成的。
临床已经证实,大约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之前都有足部溃疡,50%~70%的糖尿病患者截肢时都有坏疽,合并感染者占20%~50%。
在大多数患者中,必须进行截肢的原因是有深部感染和缺血的联合病变。
大多数的研究指出,估计在每年的下肢低位截肢的发生率为7~206/100000居民。
据报道,发生最高的是美国的印第安人居留地的居民,发生率最低的是丹麦和英国一些地区的居民。
目前,全球只有一家专业的糖尿病研究院,关于低位截肢发生率的大范围样本的人群研究还很缺乏,尤其在不发达的国家。
据报道,被截肢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5%~19%以上的患者是在手术住院时首次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估计在发达国家,足溃疡的发生率大约是糖尿病患者的4%~10%。
—发病机理概述糖尿病足图片西方医学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已有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以搭桥、干细胞治疗、截肢等临床治疗方法。
随着现代临床治疗医学的发展,中医这几年在治疗糖尿病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不截肢、保护腿”为核心的中医治疗方法。
·4·□专家特稿/Experts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孙 甦 张菊红 江开颜(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331)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通州湾三余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n=196)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多普勒扫描检查,研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
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65例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为33.16%;其中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餐后2 h 血糖(P2BG)水平均高于未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如性别、舒张压(DBP)、心率水平(HR)、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P2BG 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收缩压越高,HbA1c 和P2BG 越高,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性更大。
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程、SBP、HbA1c 以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因而在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病程,指导患者加强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的控制和调理,以控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风险。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危险因素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SUN Su ZHANG Juhong JIANG Kaiyan(Tongzhou Bay Sanyu People's Hospital,Nantong,Jiangsu 22633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summarize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Totally 19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196)admitted to Tongzhou Bay Sanyu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all patients to summarize the incidence of vascular disease of lower limb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analyzed. Results 65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the incidence rate was 33.16%;the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 lower limb vascular diseas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DBP,heart rate,BMI,fasting blood glucose,TC,TG,HDL,LDL,etc(P >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P <0.05). The older the age,the longer the course of disease,the higher the blood pressure,the higher the HbA1c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the higher the possibility of vascular disease of lower limb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high,and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 patient's age,course of disease,SBP,HbA1c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 In clinical work,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patient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and conditioning of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risk of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Key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disease;incidence;risk factors作者简介:孙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临床。
浅谈糖尿病血管病变作者:闫瑾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1年第03期糖尿病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不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但是糖尿病,特别是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是引起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的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脑血管病变造成糖尿病病人残废和死亡的问题在我国比在西方国家更为严重。
糖尿病病人由于高血压的存在,脑血管的硬化,血管内壁的损伤,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下降以及血液黏稠度的增加,血管阻塞性的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脑血管破裂造成的脑溢血则比非糖尿病者高不了多少。
有人发现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88%为脑血栓形成或腔隙性脑梗塞(俗称“腔梗”)等阻塞性脑血管病变。
还有人发现,约43%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升高,说明二者关系密切。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者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包括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可发生偏瘫、残废,甚至威胁生命。
那么应该如何防治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呢?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的防治和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但态度应更积极,措施应更得力。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及早发现并有效控制糖尿病。
以延缓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②有效降低血压,调整血脂。
血压高和血脂不正常是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必须认真对待。
③服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溶栓药物,降低血液黏稠度。
如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30%,芦丁和潘生丁等老药也还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对预防脑卒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④一旦发生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到医院就医。
采取溶栓、扩容等急症处理措施,以尽量减轻脑卒中带来的危害。
部分患者可试用血管扩张手术,以改善脑的血液供应。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尤以冠心病为多见。
糖尿病性冠心病和非糖尿病者的冠心病十分相似,但也有其临床特点,主要特点有3条:第一,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时间早。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特点及临床评价武宝玉袁申元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又称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是导致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0倍,8.00%的病人在诊断糖尿病时即已存在LEAD,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至20年后其发病率可达45.00%。
有严重LEAD的患者不仅面临下肢截肢的危险,而且死亡的危险也增加4~7倍。
1 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的病变特点糖尿病大血管的基本病变——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与非糖尿病者相同,但糖尿病患者起病早、进展快、无明显性别差异,而且由于糖尿病时凝血活性增强更易形成血栓[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最大的特点是病变分布与非糖尿病者不同。
非糖尿病者大血管病变主要分布于近端动脉,如主动脉、髂动脉、浅表的股动脉和少量的远端动脉,而糖尿病者大血管病变则主要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2]。
糖尿病患者主动脉病变的发病率为13.00%,非糖尿病者为25.00%;而膝以下的胫动脉的相对发病率在糖尿病者达90.00%,非糖尿病者仅为10.00%,故又称之为糖尿病“胫动脉病”[2,3]。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另一重要特点是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medial arterial calcification)尤为突出,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分布特点(主要累及膝下)有关[4]。
动脉钙化以踝部最多,趾部较少,足的背部又较趾部为多[5]。
Orchard等[5]报道,通过X线检查,踝部胫后动脉钙化的患病率为32.00%,胫前动脉为28.00%,跖部水平的动脉为47.00%。
Smith等[6]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足部进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钙化有显著高的患病率,并与下肢截肢有关。
在无截肢史的病人中患病率为39.00%,而有对侧截肢史者达78.00%。
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对身体危害范围广泛而严重,这种危害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如不得到控制,最终将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引起多种可怕的并发症,轻者致残,重者致命。
但如果能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完全可达到控制病情、增寿延年的目标,因此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彻底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基本防治知识,与糖尿病做长期不懈的斗争。
一、糖尿病基本概念(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作用缺陷而引起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
1、致病原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占50%。
2、主要问题:胰岛素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差(抵抗)。
3、基本改变:血糖增高。
(二)糖尿病的表现1、典型的症状(1)50%的糖尿病人早期症状是“三多一少”(2)因饥饿而饭量增多(3)因口渴而饮水增多(4)小便次数增多虽然饭量增加体重却不断下降注意: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三多一少”的症状2、不典型症状有(1)经常感到疲倦(2)情绪低落(3)视物模糊(4)伤口很久才能愈合(5)手或脚刺痛或麻木感(三)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1、诊断标准:(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的正常值为3.9-6.1mmol/L)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PG)≥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至少8小时未进食)(FPG)≥7.0mmol/L或OGTT试验中2小时PG ≥11.1mmol/L2、分型:(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妊娠糖尿病(4)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四)患病人数急剧增加的原因1、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富裕国家华人在10%以上2、生活水平提高: 膳食热量、蛋白质、脂肪来源从植物转向动物。
3、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60岁以上者超过10%,65岁以上者超过7%4、医疗条件改善: 对糖尿病的警惕性、检测手段、发现率提高。
5、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对糖尿病的无知;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心理应激增多。
糖尿病足溃疡(DFU )作为糖尿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负担及高患病率的特点[1-5]。
在2017年糖尿病足全球流行病学的统计中,全球糖尿病足患病率为6.3%[6]。
2019年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也指出,在中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DFU 的发病率高达8.1%[5]。
DFU 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 )作为DFU 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西方国家DFU 溃疡患者出现LEAD 的概率高达约50%[7]。
在中国的一项多中心调查[8]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足患者中LEAD 发病率约为59%。
另有研究[7,9]表明,合并LEAD 的DFU 患者愈合更差,截肢风险更高,高达50%的病人生存不到5年。
既往针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大都是从糖尿病患者人群来研究分析,目前缺乏糖尿病足患者特定亚组的数据分析[10,11]。
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在我科住院的650例DFU 患者,分析合并LEAD 的DFU 患者及未合并LEAD 的DFU 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发生LEAD 的危险因素,旨在早期预防和诊治DFU 并发LEAD ,延缓DFU 进展,避免截肢,改善DFU 的预后。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ulcerHE Aiping 1,DING Xinyi 2,HUANG Jiali 1,LUO Xiangrong 1,MENG Jianfu 1,CAO Ying 1,GAO Fang 1,ZOU Mengchen 1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Nanf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Medici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溃疡(DFU )合并下肢动脉病变(LEAD )的临床特点,分析DFU 合并LEAD 相关危险因素。
2024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治进展摘要外周动脉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肢动脉。
相较于不合并糖尿病者,合并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病程更长,病变更加弥散,钙化程度更重。
合并下肢动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若不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往往不佳。
对于此类患者,通过临床体格检查、多种无创及有创检查方法,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而后在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之下,确认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及确定干预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重建患者血流,最终提高溃疡愈合率,降低截肢概率。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攀升,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 PAD )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 ]。
依据2019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SC )指南,住院PAD 患者中约1/3同时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合并PAD者高达20%~28% [ 2 ]; 对于足部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合并PAD者更是超过50% [ 3,4,5,6 ] o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PAD 发生在下肢,高达74%的截肢患者合并糖尿病[7 ]。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重视下肢动脉疾病的防治,降低糖尿病相关足病的发生率,降低截肢概率。
一、糖尿病患者中PAD的特点糖尿病是PAD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对PAD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较于不合并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往往更长,且病变更加弥散, 往往累及远端中小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部动脉),限制了侧支循环形成的潜力,因此缺血往往严重且顽固。
此外,相较于无糖尿病的PAD患者,动脉钙化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加常见,这与长期高血糖的病理环境导致的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机制有关[8,9,10 ]o有研究者基于AgatStorl评分方法利用CT对不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钙化评分,证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股胴动脉及膝下动脉钙化更为严重,且股胴动脉钙化评分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明显相关[11 ]。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摘要新近,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该指南以最佳临床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经验制定了诊治流程。
主要包括3大版块: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早期筛查与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流程;全身营养、心理状态及中医中药的治疗进展。
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进展,首次详细地从糖尿病足防治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对该指南进行浅析,予以推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
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
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
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
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
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
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糖尿病的产生和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5-10%,我国的患病率已达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发生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次、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
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状,可导致眼、肾、神经、皮肤、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脑中风或心肌梗塞,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糖尿病治疗误区:得了糖尿病,都觉得这个病很可怕,很多人都会积极治疗,效果也很好,但很短的时间又高了,没办法就加大药量,打胰岛素,好多医师专家也无奈的说:当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特效药,控制其不增高维持住就不错了,病人也觉得,既然没特效药,这个病又不痛不痒,找一种效果较为好一点的药,或加大药量将血糖控制在6—7mmol/L就行了,放弃了积极有效的治疗,结果并发症频频出现,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得了糖尿病光用药物是不行的,要找出生病的原因,对症下药很快就可灰复健康,当前医学还没找出糖尿病产生的真正原因,当前所用的药物大部分是促使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药物,所以开始用着明显,不长时间就失去作用,只有加量或更换药物,长此以往致使胰腺彻底丧失功能,并发症频频出现。
很简单的道理,一头病牛带病强行劳作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长期的胰腺功能降低,会连及五脏六腑其他内脏功能,如果不综合调理,单对胰腺的药物是很难凑效的,人的五脏六腑就像一台机器,某个零件出现问题而不进行保养,等机器不能正常工作了再把受损严重的部件换掉或修正,而不整体保养修理,机器还是不能正常很好的工作。
糖尿病在没有全面查明病因的今天,只能在药物的控制之下,作全面的调理,综合提高各器官的功能以促使其协调工作,减小药物的损伤,恢复健康,相比之下,蜂产品营养均衡,含量之比与人体血液成分接近,最适于人体调补,实践证明在药物的控制下,用蜂产品辅助调理糖尿病,大多都会在一年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86例的彩超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彩超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下肢动脉采用彩超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作比较。
结果糖尿病组的血管管腔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血流速度减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
病变以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动脉及股动脉发生率高。
结论彩超可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治疗。
标签: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又称周围血管病变(PVD),是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
80%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已存在LEAD,并随年龄、病程的增加而增多[1]。
为探讨彩超对Ⅱ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们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下肢动脉采用彩超进行了检测,并与健康体检者作对比分析。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型糖尿病患者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4l~70岁,平均61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糖尿病史3~1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43例,冠心病5例,脑血管病9例,糖尿病8例,周围神经病变20例,视网膜病变13例,糖尿病肾病6例。
选择本院同期86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使用TOSHIBANemio-2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5~10MHz,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60°。
受检者取平卧位及俯卧位,分别探查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观察血管壁情况、管腔改变,观察内一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有无管腔狭窄、血流充盈缺损状况以及血流流速(Vmax)。
1.3判断标准下肢血管正常标准:双下肢动脉及其分支走行规则,壁薄光滑,内膜回声均匀,无局限性扩张与狭窄,内径值在正常范围,频谱呈三相波。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梦丹;朱凌燕;刘玉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1(14)6
【摘要】2013年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糖尿病已成为流行病。
下肢动脉粥样性病变(LEAD)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动脉炎和栓塞,成为下肢坏疽的病理基础。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发生LEAD的危险性增加2倍,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本文就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4页(P174-177)
【作者】张梦丹;朱凌燕;刘玉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高尿酸血症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转化生长因子-β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中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血管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