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
- 格式:ppt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43
偏头痛诊治(完整版)偏头痛是目前被列为全球第六大致残性疾病,在所有神经系统疾病中排名最高。
依据2022 年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偏头痛患者数量已经达到1.1 亿。
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对偏头痛的具体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偏头痛的临床特点01、定义:偏头痛是一种家族性、突发性和复杂的感觉处理障碍,它与一系列症状相关,其中头痛是主要标志。
偏头痛发作可持续4~72 小时,包含4 个阶段:1)前期阶段:头痛发作前数小时或数天出现的非疼痛症状,包括打哈欠、情绪变化、注意力不集中、颈部僵硬、疲劳、口渴和排尿频率增加等;2)先兆:约三分之一的偏头痛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头痛之前或期间会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症状,即为先兆。
其中视觉先兆是最常见的类型(90%),其次是感觉先兆(30~54%)和语言先兆(31%)。
3)头痛:此阶段是由三叉神经感觉通路激活引起的,其疼痛的强度可逐渐增加或发作时呈爆发性,可扰乱日常生活,头部运动时可加重疼痛的程度。
其通常伴发恶心和呕吐,并伴有对触摸(异常性疼痛)、光(畏光症)、声音(恐声症)和气味(恐透症)的厌恶。
4)后期:这个阶段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倦、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及对噪音过敏。
疼痛的强度越大,这些症状就越剧烈,并且持续时间越长,俗称「偏头痛宿醉」。
02、诊断:患者应该至少有过5 次涉及偏头痛特征的发作。
具体如下:1)成人,未经治疗的发作通常至少持续4 小时以上;2)至少满足如下2 两个特征:①单侧分布(一侧);②搏动性;③中度或重度疼痛(5/10 以上)及④体力活动可加重疼痛;3)具备以下任一症状:①恶心或呕吐;②对光线和噪音敏感。
头痛天数决定患者是否患有阵发性偏头痛(每月头痛天数≤14 天)或慢性偏头痛(每月头痛天数> 15 天),如果一个月中超过一半的天数出现头痛,且每月至少有8 天有偏头痛特征,为慢性偏头痛。
目前偏头痛仍无法完全治愈,但经过治疗后,通常可以保证足够的生活质量。
偏头痛主要的症状表现偏头痛和一般的头痛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此我们要先知道偏头痛的症状表现,才可以在偏头痛发生的时候及时发现它,及时的进行治疗,减少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偏头痛的症状表现吧。
1、有先兆的偏头痛先兆期: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短暂的神经症状即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特别是视野缺损、暗点、闪光,逐渐增大向周围扩散,以及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或和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少。
先兆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复杂性偏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头痛期:伴先兆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也可为全头痛、单或双侧额部头痛和不常见的枕部头痛等。
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活动头颈部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
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多为2小时至1天,儿童持续2到8小时。
2、无先兆的偏头痛即普通偏头痛:临床最常见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
无典型先兆,常见双颞部;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
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终止头痛。
临床试验,压迫同侧颈动脉或颞浅动脉头痛可减轻。
3、特殊类型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期或头痛消退后可伴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
4、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小于72小时,但其间可有大于4小时的缓解期。
1、适当地分散压力压力之下的人处于紧张状态,此时血管收缩绷紧,而当放松下来后,血管开始放松变粗,这时候就会出现头痛。
如果你能把压力分散开来,让忙时不要太忙,闲时也不要太闲,肯定会帮助你远离头痛。
2、每小时远望五分钟整日埋头于文件堆里,往往会引起前额中间或眼睛疼痛。
这证明眼睛需要休息一下了。
每小时要让眼睛休息5分钟,最好向远处眺望,这样有助于预防头痛。
还可以这样做:把灯拧暗或走到一间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用手遮住眼睛,让掌心挡住光线,眼睛往掌心看30秒,然后闭上眼睛,拿开双手,再慢慢睁开眼睛。
3、办公室勤开窗封闭的写字楼里缺乏流动的新鲜空气,还有化学品、暖气系统中的有毒物、空气清新剂都滞留在大楼里,这些都可能是的头痛的诱因。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一、概述:偏头痛是一组常见的血管性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临床是以反复发作性一侧或双侧剧烈搏动样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为特征;发作前可有视觉,肢体感觉,运动障碍,情绪改变等先兆。
多在X春期发病,常有家族史。
在头痛间歇期一切正常。
中医文献,把偏头痛归于“头风”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XX科技出版社,2009年)。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l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Hl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二版(:ICHD-ID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
(1)偏头痛不伴先兆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a o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③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25分钟且W60分钟。
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患,其病情特征包括一侧或两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症状。
学术界定义为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流行病学
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少部分可在儿童期发病,到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这个年龄段发作频繁、症状剧烈。
偏头痛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
偏头痛常有遗传背景,在患有癫痫、抑郁症、哮喘、焦虑、卒中和其他神经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偏头痛也更为常见。
病因
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代谢、环境因素、精神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则其
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有学者找到了一类偏头痛患者的特殊的突变基因,而且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发作时的表现,这类偏头痛被称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HM)。
还有学者发现有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与偏头痛常见类型有关,以此推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
这一因素在临床上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
偏头痛症状及分类有哪些?偏头痛症状有哪些1.先兆性偏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
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为2小时至1天,儿童持续2~8h。
头痛频率不定,50%以上的患者每周发作不超过1次。
女性患者在妊娠第2周或第三个季度及绝经后常见发作缓解。
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和(或)面部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较少可表现单肢无力;也可出现轻度意识模糊、症状轻微的失语、头晕、步态不稳和倦睡等。
2.无先兆的偏头痛也称普通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类型,约占偏头疼患者的80%,鲜有家族史。
缺乏典型的先兆,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而短暂的视觉模糊。
常为反复发作的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
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
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
发作期间或发作后通常无神经系统体征。
普通和典型偏头痛的一种有用的床边检查是,压迫同侧颈动脉或颞浅动脉可使头痛程度减轻。
药物可以部分控制的偏头痛一般不会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程度可逐渐减轻,发作次数也逐渐减少。
3.特殊类型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期或头痛消退后可伴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偏瘫、偏侧感觉缺失、失语或视觉障碍等。
(1)偏瘫型偏头痛临床少见,多在儿童期发病。
偏瘫可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单独发生,亦可伴偏侧麻木、失语、偏头痛消退后偏瘫可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
部分婴幼儿有偏瘫而无头痛,间隔数周出现交替性偏瘫,可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
(2)基底型偏头痛较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多有家族史,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
出现头重脚轻、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意识改变、跌倒发作和黑目蒙、视野缺损等视觉先兆,先兆症状持续20~30min,然后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
(3)复杂型偏头痛症状同有先兆的偏头痛,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中仍然持续存在,延续时间在1小时至l周之内。
临床偏头痛疾病治疗知识健康宣教偏头痛(1^8出1破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为多呈单侧分布、中重度、搏动样疼痛。
可伴恶心、呕吐、声、光刺激或日常活动可使疼痛加重,安静环境和休息可使疼痛缓解。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患病率约为5%〜10%终生患病率约为14%。
【病因与发病机制】偏头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是一种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多因素疾病。
1.病因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60%的偏头痛病人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危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2)内分泌因素: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于青春期发病,经期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期后发作减少或停止。
约60%生育期的女性病人在妊娠期发作停止,而分后可复发。
服用避孕药可使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
(3欣食和精神因素:有研究显示,85%的病人诉及诱因,且常为多重诱因。
常见诱因有:①饮食:包括酒尤其是红酒)含胺和亚硝酸盐的食物成熟奶酪、腌制品、熏制品、泡菜发酵食品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茶、碳酸饮料、巧克力等)柑橘类水果橘、柑、橙柚、柠檬等)。
②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睡眠障碍、声光和噪音刺激、焦虑、抑郁等。
2.发病机制有下述学说(1)血管源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发作主要源自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颅内血管收缩导致短斩性脑缺血引起先兆症状,继之颅外和颅内血管扩张导致搏动性头痛。
但PET等影像学研究显示,偏头痛发作时并非一定存在血管扩张。
目前认为,血管扩张只是偏头痛发生中的伴随现象,并非偏头痛发生的必要条件。
(2)神经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先兆是由皮质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depression,CS引起。
CSD 是指各种有害刺激引起的起源于大脑后部皮质枕叶)的神经电活动抑制带,此抑制带以2~5mm/min的速度缓慢向邻近皮质移动。
一、偏头痛定义偏头痛多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可伴视觉、体觉先兆,发作时常伴呕吐。
女性多发,约为男性的3~4倍,多在青春期起病,发病年龄25~34岁,少数发生于儿童期或中年后;二、病因1.遗传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发生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2.内分泌与代谢因素女性多见,始于青春期,常在月经期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提示内分泌与代谢的影响。
3.饮食与药物某些食物可诱发偏头痛,如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反腐剂的肉类如热狗或熏肉,含苯乙胺的巧克力,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味精),红酒等。
4.精神因素禁食、情绪紧张、强光均可诱发。
三、临床表现偏头痛主要包括有先兆的偏头痛和无先兆的偏头痛两大类。
此外还有7种特殊类型的偏头痛。
1.有先兆的偏头痛也称典型偏头痛,占偏头痛的15%~18%,多有家族史。
典型病例发病过程分为三期:(1)先兆期发作前出现短暂的先兆,如视觉先兆:闪光、闪烁的锯齿形线条、暗点、黑蒙和偏盲等;还可有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
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如轻偏瘫和失语等,但相对少见。
先兆可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
(2)头痛期在先兆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
约2/3的患者为单侧,1/3为双侧或两侧交替。
也可表现为全头痛、单侧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枕部头痛等。
头痛常从额部、颞部及眶后部开始,向半侧或全头部扩散。
典型有颞浅动脉明显搏动感,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
患者喜静卧于暗室,睡眠后减轻。
头痛持续2~10小时,少数可达1~2天,儿童持续2~8小时。
发作频率可每周、每月或数月,发作次数不等。
发作间歇期多无症状。
(3)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患者常表现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好转。
2.无先兆的偏头痛也称普通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偏头痛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