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引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主要特征,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据统计,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在月经期、孕期、产褥期等特殊时期症状更为明显。
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介绍女性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女性偏头痛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具体表现为:1.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偏头痛。
2. 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偏头痛。
3. 肾精不足:肾精亏损,髓海空虚,不能滋养脑窍,导致偏头痛。
4. 外感风邪:感受外邪,邪气侵犯头部,导致偏头痛。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治(1)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川芎、香附、甘草等。
(2)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
(3)肾精不足型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剂:左归丸加减。
药用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等。
(4)外感风邪型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药用川芎、白芷、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等。
2. 中药外治(1)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川芎、白芷、细辛等,煎煮后进行头部熏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吴茱萸、川芎、白芷等,制成药饼敷贴于头部,每日1次,每次4-6小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等,采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选取耳穴,如神门、头痛点、皮质下、肝、脾、肾等,采用压丸法,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
4. 推拿按摩选用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等,采用揉、按、拿、搓等手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偏头痛中医病案
患者,女,32岁。
头痛已有多年,每次发作头痛剧烈,常伴随恶心、呕吐、眼花、视物模糊等症。
体检发现患者体质较虚弱,常感疲乏乏力,
手足发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
中医诊断:本病为肝肾亏虚,血瘀阻络所致。
治疗方案:以活血化瘀、调养肝肾为治疗原则。
方药:六味地黄丸、丹参饮子、桂枝茯苓丸、四物汤等,逐步排毒、
养阴、通经。
治疗效果:经过1个月的中药治疗,患者头痛频率明显降低,疼痛程
度减轻,伴随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头痛几乎停止
发作,体质得到了恢复。
并且患者还不再感到疲乏乏力、手足发凉、面色
苍白、气短懒言等不适症状。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证治方药】(一)肝寒血凝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头痛,遇阴冷气候或下雨天而发作,伴有搏动感。
面色苍白或无华,四肢不温或逆冷,发怍前则伴有恶心呕吐、吐出清涎。
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弦或微细。
2,病因病机:寒性收引,肝脉凝滞。
气血闭阻,络脉不通。
3,治法:温通肝经,散寒止痛。
4,方剂: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全当归10~30g,桂枝10g。
白芍15~30g,细辛3~5g。
通草10g,生姜6~10g,大枣5~10枚,炙甘草5~10g。
方义:当归、白芍和血调营,桂枝、细辛温通散寒,生姜、大枣和胃,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加减:恶心呕吐,吐清诞,头痛引段头顶部者,加吴茱萸,法半夏温肝降气。
即合吴茱萸汤(《伤寒论》)用;若呕吐酸苦水,口苦心烦者,加吴茱萸、黄连温肝清胃,即合左金丸(《丹溪心法》)用。
寒则痛甚,剧痛不止,四肢冷者加淡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即合四逆汤(《伤寒论》)用。
5,变通法:若见头痛以巅顶为明显,呕吐涎沫,舌淡,脉弦者,可直接用吴莱萸汤(《伤寒论》)合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用上述主方效验后,宜续于主方加川芎、地黄等养血药,即当归四逆汤合四物汤(《和剂局方》),以巩固疗效。
(二)肝火上炎1,临床表现;头痛如裂,伴头胀头晕,视物不清,两目闪光。
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乳房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情志不遂,饮食偏嗜辛辣燥热或酒、茶、咖啡等,肝气失于疏泄条达,素体偏于火热内盛,郁而化热,肝火上炎,上扰清空。
3,治法:清泄肝火,兼以缓肝止痛。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栀子1垤,黄芩l0g,柴胡5~10g,当归10~15g,生地黄l0~15g,泽泻10~15g,车前子10~15g,生甘草10g。
方义: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泄火,当归、生地养血和营;泽泻、车前子利小便,使热由下泄;柴胡疏肝,甘草缓急。
中医治疗偏头痛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偏头痛在临床上是常见病症,这种病症迁延时间长,病情复发率高,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
患者发生偏头痛后,这种病症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其工作和生活受影响,因此,偏头痛对患者危害性大,需要临床医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临床上对偏头痛患者治疗时,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西药的优点是显效快,能够快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但是西药治疗后复发率高,并且偏头痛治疗时间长,患者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后副作用大,影响患者用药治疗安全。
为了解决西药治疗存在问题,可以在临床上结合中医治疗,中医不仅副作用小,而且能够从根源治疗疾病,并且治疗方式较多,能够帮助患者减少病症复发。
因此下文中主要介绍中医治疗偏头疼的方式,以期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1.偏头疼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偏头痛病症属于头风范围,其病症引起原因中,以患者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引起患者气血淤堵,经络不畅,因此中医中有痛则不通理论,所以患者疼痛主要原因是血气不通引起。
根据中医治疗理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引起疾病原因和肝脏、肾脏、脾脏等有关系。
其主要的发病机理是以上器官虚弱,导致身体机理失调,出现血液淤堵,脑组织细胞失去滋养,脑组织经络失养引起经络不通,出现偏头痛疾病[1]。
2.中药内服治疗偏头痛方式中医认为偏头痛与肝关系密切,将反复发作的偏头痛归为头风或内伤头痛,治疗重点为调肝气,临床常用的方子为四逆散,即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四味药;患者出现肝阳上亢时应加入天麻、钩藤等药物;肝火上延时应在疏肝的基础上加入桑叶、菊花或栀子来清肝火;伴有痰湿的患者应加用平胃散,即陈皮、苍术、厚朴类药物;痰热的患者可以用黄连温胆汤;血瘀的患者可以合用桃红四物汤,即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记载,对于没有表证、里证,忽犯忽好,其他方子不能治疗的头痛,也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汤,同时临床上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的效果也很好;偏虚的头痛主要以补益气血为主,常用方子包括加味四物汤;偏阳虚的患者可以加入附子、细辛、桂枝类药物;偏气虚的患者可以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人参、黄芪、红景天;偏阴虚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入滋阴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等[2]。
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1.川芎,浸于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药5~6次后即可见效。
亦可将川芎研为细末,每日两次冲服,连用7~10天。
川芎有疏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为治疗头痛的首选药之一。
2.越鞠丸,每日3次,连服1~2个月。
越鞠丸能解六郁,方中大黄、栀子导滞以降火泻火,川芎、白芷疗头目之痛,故治偏头痛有效。
3.白芷研为细末,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用7~10天。
白芷芳香解表,祛风止痛,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4.葛根,水煎分两次服,连用10~15天。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解痉,用于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好。
5.全蝎适量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全蝎祛风止痉,可用于偏头痛治疗。
6.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3天为1疗程。
用药3~5个疗程后可获显效。
当归注射液能补血、和血、行气开郁、活血止痛,改善血液循环,故对治疗偏头痛有效。
辨证论治口服汤药是临床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虽然口服汤药比较麻烦,但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别寒热虚实,开具针对性较强的中药处方,诊疗个体化,这也是中医药的长处。
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偏头痛病人可以选择中药汤剂治疗。
很多病人头痛发作时来医院看病,而头痛缓解后就停止治疗,难以坚持服药,这样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头痛可能再次袭来。
中医治疗偏头痛一般从肝风、痰浊、血淤等方面辩证论治。
如肝阳上亢,风火为患的“头风”,多表现为突然头痛,呈跳痛或胀痛,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可选用羚羊角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药物选用羚羊角粉、钩藤等。
对于头痛时手足发凉,遇冷加重,恶心呕吐,舌质淡者,一般为虚寒证,可用吴茱萸汤治疗。
不同证候要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一般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生和气血郁滞、肝胆失调、脾胃虚弱等相关,因此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可以起到缓解头痛、调理身体的作用。
下面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来改善偏头痛症状。
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汤剂、针灸、中药贴敷等。
草药汤剂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合的草药组合,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偏头痛,常用的组合包括川芎、丹参、香附等草药,用于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对于肝胆湿热型的偏头痛,常用的组合包括黄连、黄芩、泽泻等草药,用于清热解毒、疏肝理气。
草药汤剂的优点是具有整体调理的作用,可以改善全身的机能状态,对于长期患病者有一定的持续效果。
针灸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具进行刺激,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和气血平衡。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以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为主要穴位进行刺激,可以缓解头痛、舒缓紧张和疼痛感。
针灸的优点是具有直接刺激神经和调整气血的作用,疗效比较迅速,适用于发作频繁的急性偏头痛患者。
中药贴敷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一种辅助方法。
通过将特定的中药制成贴敷剂,在患者的头部附近进行局部贴敷,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白芷等,具有活血祛风、舒筋活络的作用。
中药贴敷的优点是具有简便易行、不易产生不良反应的特点,适用于长期应激和颈椎疲劳引起的偏头痛。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在缓解头痛、调理身体的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内科治疗可以通过草药汤剂、针灸和中药贴敷等方法,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改善偏头痛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治疗的耐受性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评估。
偏头痛(肝郁气滞)方
处方:柴胡、当归、白术、茯苓、川芎、丹皮、栀子各10克,赤芍、白芍、菊花各12克,薄荷5克,丹参 18克,蔓荆子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脾,解郁泻火。
用于治疗偏头痛,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型。
症见偏一侧头痛,或左或右,多呈胀痛、钝痛或搏痛,伴恶心呕吐,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脉弦。
偏头痛(痰湿上蒙)方
处方:姜半夏、陈皮、白术、川芎、柴胡、苍术、厚朴、羌活各10克,天麻、茯苓、竹茹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化痰降逆。
用于治疗偏头痛,中医辨证属痰湿上蒙型。
症见一侧头痛,痛势绵绵,头重如裹,发止无时,缠绵难愈,伴四肢困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吐,苔白腻,脉弦滑。
偏头痛(风寒外袭)方
处方:柴胡、菊花、川芎、白芷、羌活各10克,荆芥、防风各8克,细辛3克,丹参18克,蜈蚣2条(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
用于治疗偏头痛,中医辨证属风寒外袭型。
症见一侧头痛,起病较快,发作时或伴微恶风寒,鼻塞,苔薄白,脉浮。
偏头痛(瘀血阻络)方
处方:柴胡、枳壳、当归、川芎、川牛膝、元胡、郁金各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用于治疗偏头痛,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络型。
症见痛处固定,其势较剧,常呈锥刺样疼痛,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挟血块,唇紫,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沉涩或细涩。
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以周期性、频繁性、疼痛性头痛为主要特征。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进行探讨。
一、中医理论对于偏头痛的认识中医认为,偏头痛多与气血、肝脏功能失调有关。
气血不足、经络阻滞、肝风上扰是主要的病机。
因此,在针灸治疗中,中医师通常会针对患者个体情况来选择穴位和疗法,以调节气血、舒肝止痛。
二、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要穴位1. 基础穴位:太阳穴、百会穴、印堂穴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2. 经络穴位:手太阴肺经的尺泽穴、足阳明胃经的迎香穴、肝经的大敦穴、足太阴脾经的太白穴等,可以调整经络气血循环,舒缓头痛。
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常用疗法1. 穴位注射疗法:将中药注射液注射到相关穴位,如风池穴、太阳穴等,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2. 干针疗法:通过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3. 灸法疗法: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经络穴位,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
四、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注意事项1. 就诊选择:患者在选择中医师时,要选择正规医院或针灸诊所,确保医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2. 针灸操作: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患者要避免自行操作,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3. 治疗过程:针灸治疗需要时间,患者要耐心等待疗效。
同时,要配合医师的其他治疗建议,如饮食调理等。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偏头痛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都不相同,针灸治疗也需要因人而异。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根据医师的建议进行,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针灸治疗偏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整气血循环、舒缓肝气,可以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
然而,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师,遵循医师的治疗建议,并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中医治疗偏头疼的方法_偏头痛不能吃的食物中医治疗偏头疼的方法_偏头痛不能吃的食物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几种方法热水浸手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中药塞鼻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装瓶备用。
在治疗偏头痛时,可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鼻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吃含镁食物有偏头痛的人应经常吃些含镁比较丰富的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橘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等,这些含镁食物都可缓解偏头痛症状。
揉太阳穴每天清晨醒来后和晚上临睡以前,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7~8圈,再倒揉7~8圈,这样反复几次,连续数日,偏头痛可以大为减轻。
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按摩,每次梳摩100个来回,每天早、中、晚饭前各做1次,便可达到止痛目的。
饮薄荷茶取干薄荷叶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早晚各服1次,对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作用。
治疗偏头痛的中医小偏方1、炒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白酒适量。
水煎分服,每日l 剂。
主治偏头痛。
2、绿茶1克,谷精草5~16克,蜂蜜25克。
前2味加水250毫升,煮沸5分钟,去渣加入蜂蜜,分3次饭后服。
每日1剂。
主治偏头痛。
3、生姜21克(切片),白酒250~500毫升。
将生姜浸入白酒中,温服1~2小杯。
主治偏头痛,心腹冷痛。
4、乌头、天南星、葱汁各适量,前2味研为细末,葱汁调敷太阳穴。
主治偏头痛。
5、川芎30克,白酒500毫升。
浸泡7天后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3次,主治偏头痛。
6、胖头鱼(花鲢鱼)头1个,生姜50克,米酒250毫升。
加水适量,砂锅煮熟,趁热食完。
主治偏正头痛,时痛时止。
7、干香菇25克,黄酒适量。
煮熟饮服。
主治偏头痛。
8、茶叶、川芎各9克。
中医治疗偏头痛,让你不再痛
在我们的生活中偏头痛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了,特别是女性多见,此病发作时会很痛苦,像针扎一样,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偏头痛需要及时治疗,中医治疗偏头痛很有效。
★一、中医治疗偏头痛
①葛根片(每片含葛根素100毫克),每次5片,一日三次,开水吞服,边服两个月以上。
②柴胡12克,白芍30克,川芎30克,白芷12克,捍附10克,杏仁10克,细辛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③防风通圣丸(成药),照说明服用。
④山羊角(刮屑)20克,川芎6克,制川乌3克,白芷6克,
水服,每日一剂。
⑤萝卜汁(加少量冰片)滴鼻。
★二、偏头痛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实症头痛:饮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
(2)虚证头痛:可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猪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莲子汤等。
(3)有热者,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等。
★三、偏头痛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禁忌烟、酒和公鸡,螃蟹,虾等发物。
偏头痛要是发作真的是很难受的,要是有早期的头痛症状的患者,建议不能忽视,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特别是家族中有人患过偏头痛的。
为了身体的健康,一定要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能避免不发病时最好的。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缓解头痛与偏头痛的中药方剂介绍头痛和偏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痛苦。
除了西药的治疗方法外,中药方剂也被广泛应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治疗中。
中药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及中长期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一、逍遥散逍遥散是中医常用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方剂之一。
它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头晕头痛、经期偏头痛等。
逍遥散中的主要成分有川芎、丹参、川芎、川断、苏子、佩兰等。
这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引起的不适感。
使用逍遥散的方法是将10克逍遥散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逍遥散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二、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天麻钩藤饮的主要草药成分有天麻、钩藤、赤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清热降气、活血化瘀,从而舒筋活络、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天麻钩藤饮的方法是将10g天麻钩藤饮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天麻钩藤饮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三、穴络通合剂穴络通合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用于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
适应症主要为头晕头痛、经痛引起的偏头痛等。
穴络通合剂的主要草药成分有丹参、川芎、川断、白芍等。
这些草药能够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使用穴络通合剂的方法是将10g穴络通合剂加入适量的开水中冲泡,每日3次,每次2g。
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
穴络通合剂一般使用3-4周,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症状的效果。
总结:中药方剂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逍遥散、天麻钩藤饮和穴络通合剂都是常用的中药方剂,能够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带来的不适。
中医治疗偏头痛*导读:中医治疗偏头痛?凡是偏头痛,一开始都应该选择中医来治疗!”因此,偏头痛的患者一旦出现典型症状,一开始就应该选择中医治疗,因为西医不能治愈它,反而还会出现药物副作用。
……中医治疗偏头痛?凡是偏头痛,一开始都应该选择中医来治疗!”因此,偏头痛的患者一旦出现典型症状,一开始就应该选择中医治疗,因为西医不能治愈它,反而还会出现药物副作用。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的难治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不少病人一疼就是十年、几十年的都有,他们往往四处求医,非常痛苦。
面对如此棘手的疾病,西医没有特效疗法,但中医却有办法!笔者带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来到医院中医科,采访到了中医名老专家、“正天丸”的研制者。
“中医,能够治愈偏头痛和预防偏头痛”偏头痛是个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治病,西医常用解热镇痛药来缓解头痛,近年来用曲坦类药物、肉毒素A等药物来缓解疼痛,尽管如此,偏头痛没有治愈的,但中医能够治愈这个偏头痛。
我用中医治疗偏头痛,一般3个月,大部分病人都好了。
”陈老摘下眼镜,非常自豪地跟笔者说了这句话。
据陈老介绍,针对偏头痛的难治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听取了全世界27名着名专家的意见后认为,头痛需要中医的治疗,因此专门请中、日、韩的中医专家研究出一个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方案来,往全世界推广。
该方案研究小组由王永炎院士牵头,陈老是其中的成员之一。
“现在这个方案已经写好,正在运作当中。
“凡是偏头痛,一开始就应该选中医治疗”当今医学界,是西医“掌权”,很多人不了解中医便信口开河说中医不行,套用陈老的话,这是“和尚不识道家”,一味地否定中医、污蔑中医,这是知识缺乏的表现,也是国家宣传不足的表现。
“大家都在问,在如今这个科技社会,中医究竟有什么优势?我想说,中医能治愈偏头痛,这就是它的一大优势。
中医的神奇就在于,它往往能够治愈这种西医查不出原因的疾病。
”陈老说,“比如偏头痛,现在西医确实没有办法可治愈,只能靠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中医方法治疗偏头痛一、风寒外袭(1)治法:疏风散寒,宣通经络。
(2)方剂: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方药:川芎20g,荆芥20g,薄荷15g,羌活10g,细辛3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10g。
共为细末,每次g,每日2次,清茶调服或作汤剂,每日剂,分2次服。
(4)备选方:①吴茱萸汤(《伤寒论》)加减:适用于风寒之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
吴茱萸10g,生姜18g,半夏lOg,藁本10g,川芎6g,甘草10g。
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②疏风止痛汤(验方):适用于感受风寒后,郁而化热之证,见头项疼痛而胀,恶风畏寒。
发热,遇风痛剧,口微渴,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或数。
荆芥20g,赤芍15g,生地黄10g,防风10g,川芎15g,天麻10g,僵蚕10g,白芷10g,蔓荆子10g。
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5)加减:项背痛甚者加葛根15g;头顶痛者加藁本l0g、吴茱萸6g;畏寒甚者加桂枝10g。
(6)临证事宜:①本证为外感所致,发散耗气之品不宜太过,以免重伤正气;②慎用大辛大热之品,以免伤阴,必要时可酌加反佐之品。
二、风热上扰(1)治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2)方剂: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
(3)方药:川芎12g,白芷9g,石膏20g,菊花9g,藁本12g,黄芩6g,栀子6g,薄荷6g,羌活9g。
水煎,每日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适用于感冒风寒日久,郁而化热者,证见头痛,恶寒渐轻,身热炽盛,目痛鼻干,心烦不寐,眼眶痛,脉浮微洪。
柴胡9g,葛根9g,黄芩9g,羌活6g,白芷3g,芍药3g,桔梗6g,甘草6g。
水煎,每日剂,早晚分服。
②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适用于感受风温之邪者,证见头痛,轻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淡,苔薄黄,脉浮数。
桑叶10g,菊花15g,杏仁6g,薄荷10g,川芎9g,桔梗6g。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偏头痛以年轻女性较易患,是一种阵发性、发作性的头痛。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欢迎阅读。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一偏头痛表现为头部一侧疼痛。
藁本、苦丁茶各6克,鲜荷叶15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细辛3克,白芷6克,菊花1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全蝎、生地龙、甘草各10克。
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以开水送服。
肝阳头痛表现为心烦喜怒、口苦咽干、眩晕恶心、小便黄、头胀痛。
天麻10克,钩藤6克,石决明15克。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龙胆草10克,炒栀子、炒黄芩各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夏枯草30克(编者注:夏枯草的常用量为10~15克),水煎,当茶饮。
菊花、决明子各10克。
开水冲泡,每日当茶饮。
气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无华、饮食无味。
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芷6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川芎3克,白附子1个,葱白15克。
先将川芎、白附子研成细末,然后将葱白捣烂,与药粉调成糊状,贴在太阳穴上。
二专家介绍,大多数偏头痛患者脑组织中的镁含量偏低。
镁是人体细胞内液中一种重要的离子成分,能抑制神经兴奋,调整血管张力等,所以偏头痛患者平时应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小麦、荞麦面等谷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类;以及雪里红菜、香菇、紫菜、核桃、桂圆、桃子、花生等。
下面介绍几则偏头痛食疗。
1、姜桔汤生姜、桔皮各。
将生姜切片,桔皮研末,放入砂罐,加适量水,文火煎煮15分钟,滤去药渣,早、中、晚饭前分三次服用。
能化浊祛痰,温胃、止痛、止呕。
2、枸杞蒸蛋鸡蛋2个,枸杞,熟猪油,精盐,酱油等。
将鸡蛋放入碗中打散成蛋糊,加入用热水浸泡过的枸杞,蒸10~15分钟,加猪油食用。
3、葱豉茶淡豆豉、薄荷、栀子仁各,葱白(去须),荆芥,生石膏(捣碎)。
放砂罐内,加水两大碗,煎取1碗,滤去药渣,再下茶叶,煮沸,分2次温服。
可解表清里,疏风清热。
头痛方治疗偏头痛60例前言偏头痛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头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而本文将介绍60例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时采用的头痛方,这些头痛方均为中医方,且均为治疗偏头痛所较常用的方法。
头痛方的种类头痛方有很多种,这里介绍的头痛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杏仁豆腐汤配料•杏仁50克•糯米30克•白糖20克•水500克方法1.首先在水中煮糯米至烂熟;2.将杏仁研成细末;3.将煮好的糯米和杏仁末一同倒入锅中,慢火煮沸10分钟;4.加入白糖调味即可食用。
适应症杏仁能安神,糯米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白糖补充血糖,此方适用于由饥饿、饮食过饱、胃虚等原因引起的头痛。
人参麻油汤配料•人参12克•麻油100克方法1.将人参切成小片,放入麻油中;2.将麻油和人参一起煮沸,慢火熬2小时,至麻油呈紫黑色即可。
适应症人参是一味温补药,其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具有抗氧化作用。
此方适用于由风寒邪气引起的头痛。
茶叶蛋配料•鸡蛋6个•茶叶10克•生姜3片•陈皮1小块•老抽适量方法1.将鸡蛋放入锅中煮到八分熟,去壳备用;2.将花茶叶、生姜、陈皮放入锅中,倒适量的老抽和鸡蛋,加水煮沸,转小火煮2个小时。
适应症茶叶蛋中的姜、陈皮都有辛温散寒的作用,而且鸡蛋的营养价值也很丰富。
此方适用于由寒邪引起的头痛,且补充营养的同时还可温暖身体。
左归丸配料•左青丸10克•当归30克•蜜糖适量方法1.将当归片煮15分钟;2.调入对应的左青丸,搓出丸子;3.取数枚丸子加入适量的蜜糖,服用。
适应症左归丸中的当归能够调经止痛,左青丸则有平肝疏风、宁心安神的功效。
此方适用于由血虚肝风引起的头痛。
结语以上头痛方适用于偏头痛的不同病因,而且在60例患者中都有一定的疗效。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的头痛患者,应该到医院进行就诊,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治疗,并且本文所提到的头痛方也并不代表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建议在使用头痛方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治疗偏头痛中医有妙招中医把以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偏头痛叫做“头风”。
中医认为,头风的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
该病是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浊邪上犯、清窍失养或因起居失常、坐卧受风、感受外邪所致。
其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或隐痛等。
每次头痛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
若要治疗该病,应从肝风、痰浊、血瘀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具体的治疗方法是:一、服用汤药服用汤药虽然比较麻烦,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具有针对性的中药处方,从而做到诊疗个体化。
如偏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症状的患者多由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头目所致。
此类患者可选用羚羊角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
而偏头痛发作伴有手足发凉、遇冷加重、恶心呕吐、舌质淡的患者多为虚寒体质。
此类患者可选用吴茱萸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汤药治疗偏头痛一定要长期坚持,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
二、服用中成药中成药不但服用简便,而且种类繁多,容易选择,因此服用中成药是偏头痛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那么,偏头痛患者如何正确地选择中成药呢?首先,偏头痛患者应根据病因的不同来选药。
如由肝风所致的偏头痛患者(常伴有眩晕、四肢抽搐等症状)可选用复方羊角颗粒进行治疗。
由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头目所致的偏头痛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症状)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进行治疗;由肝阳上亢、瘀血阻络导致的偏头痛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四肢麻木等症状)可选用镇脑宁、正天丸或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
在此基础上,偏头痛患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辨证选用一些具有其他作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如经常在经期出现偏头痛的女性患者可在经期前后服用加味逍遥丸或逍遥颗粒。
头痛发作时伴有手足发凉、怕冷者可服用金匮肾气丸。
头痛发作时伴有咽干口渴、手脚心发热者可服用知柏地黄丸。
头痛发作时伴有心烦不宁者可服用安脑丸。
感冒后诱发偏头痛的患者可服用芎菊上清丸或川芎茶调颗粒。
另外,偏头痛患者可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将这三种药物一起焙干后再加入7克冰片,共研成细粉,存于瓶中待用。
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中医妙方巧去头痛
偏头痛的患者,头痛多表现为偏侧,症状会持续4至72小时,患者还会伴随有恶心以及呕吐的症状,在受到光的刺激,以及声的刺激之后就会有剧烈的头痛,要是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或者是休息,头痛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有哪些呢?
首按嗏:治疗偏头痛的土方法中医妙方巧去头痛
1、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磨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该方适用于神经头痛。
2、用白萝卜皮贴在两面的太阳穴上,每晚贴20分钟,可治偏头痛。
3、干白菜跟1块,红糖60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服3次可缓解偏头痛。
4、头痛时把苹果磨成泥状涂在纱布上,贴在头痛处,偏头痛症状可减轻。
5、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可治疗偏头痛。
忌吃花椒、胡椒。
6、偏头痛时把双手浸在一盆热水中(保持水温在60℃左右),一般约30分钟,偏头痛会减轻或至消失。
这是因为偏头痛是由脑血管充血,压迫脑神经产生。
当手部血管膨胀,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就相对减少,血管膨胀也减少,压迫减轻,痛感便逐渐消失。
7、取白芷6克,细辛3克,蔓荆子9克,防风9克,蜂蜜适量。
将白芷、细辛、蔓荆子、防风浸泡半小时,然后用武火煎煮,水沸后用文火再煎10分钟即可,服时加适量蜂蜜。
此饮具有祛风解痉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偏头痛属于风寒外袭、循经上犯者。
8、“首按嗏”(九味草堂首安茶):“首按嗏”(九味草堂首安茶)执以茶疗配方,采用纯天然草本植物精华萃取而成,以茶的形式带动药的效用,缓解头痛眩晕、缓解焦虑、宁心安神、提神醒脑,增强记忆等对于调理身体有很好效用。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
中医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
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中药疗法
(1)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
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
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
(2)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
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3)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5)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9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菊花9克,水煎服。
(8)散寒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覆花10克,水煎服。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
(9)祛风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化痰;主治风痰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钩藤12克、白芍12克、胆星10克、陈皮9克,水煎服。
(10)桂枝调和方
[功能主治]功能调和营卫;主治营卫不调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桂枝10克、白芎12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5枚、葛根15克,水煎服。
(二)食疗方
菊芎羊肉
[主治]偏头痛
[原料]羊肉100克、杭白菊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牛藤12克、生地20克、防风15克、羌活12克、香附12克、藁本10克、木瓜10克。
[制备]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褒1小时30分钟。
(三)外敷方[职位]太阳穴(双)
[处方及用法]取川乌6克、草乌6克、薄荷1克、细辛1克、生石膏12克、胡椒1克,研细末,白酒调为糊状,敷太阳穴。
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