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45 MB
- 文档页数:2
第3讲错误!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知识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秦朝统一
1.条件
(1)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皇帝制度①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皇帝”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③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度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③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郡县制①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②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2)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知识点二汉代和魏晋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
(1)察举征辟制:。
第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明示: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干知识理一理]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盖中书省出令,而门下省复之,王命之重,莫大于此")4.北宋: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实行察举制,举荐孝廉做官.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实行科举制①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②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
[拨云见日想一想]1.你能图示出三省六部的运作模式吗?试答提示: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何特点及影响?试答提示: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它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②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这样做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3.元朝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吗?试答提示: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4.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相同吗?试答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