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3.43 KB
- 文档页数: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与对策(调研报告)“十四五”时期是xx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市委xx届x次全会深刻把握振兴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了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个突破性进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部署要求上来,立足市情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在现代化新xx建设中展现省会担当、作出省会贡献。
一、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落实到农业生产领域,就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质量兴农战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争做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时,关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殷切嘱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防汛抗旱等水利工程,通过应用大型农机具、发展农业物联网等手段提高农业产出率,打牢稳定粮食产能基础,使“中国饭碗”装上更多xx粮食。
到2025 年,力争地表水源工程水田区灌溉保证率达到xx%以上。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重在生物育种、农机装备、智能农业、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进农业科研、推广及生产基地一体化,促进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园区引领,辐射带动全市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市级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人员队伍”三位一体的三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形态,以城市为中心,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对城市居民的食品供应和生活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就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发展现状:1. 城市农场示范:很多城市建设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农场,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示范项目主要以蔬菜、水果和花卉种植为主,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产、节水、无公害农业生产。
同时,还结合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多元化经营模式,吸引城市居民参观和购买农产品。
2. 城市屋顶农场:一些城市利用高楼屋顶、停车场屋面等空闲地块开展屋顶农业。
这种种植方式善于利用城市空间,通过建设温室、种植箱等设施,实现蔬菜、草本植物等的种植。
屋顶农场在提供城市农产品的同时,还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
3. 都市农业园区:一些城市建设了专门的农业园区,为农民提供土地和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在城市周边从事现代农业。
这些园区通过规划农业生产和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并且解决了一部分农产品的供应问题。
同时,还吸引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力。
4.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创新模式的推广。
一些城市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推广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
五、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短缺: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建设现代都市农业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
而且,城市土地价格高昂,农民难以负担。
解决土地问题需要政府出台合理土地政策,提供土地使用权和扶持政策。
2. 水资源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城市水资源有限。
同时,城市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鼓励发展节水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对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XX乡人大赴XXX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报告为学习借鉴XXX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及运行模式,进一步拓宽思路,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全面助推我乡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X月XX日—XX日,XX乡人大主席团先后分两批组织人大代表、部分村社干部XX余人,赴XXX 崇义笆桥社区、柳街水月社区、柳街金龙社区、胥家圣寿社区、胥家金胜社区等考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情况。
通过现场参观、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先进经验、运行模式以及创新方法。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对标学习情况XXX市首批列入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XXX精华灌区建设等XX个项目纳入XX市乡村振兴总盘子,积极践行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及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聚焦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建设,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力度,努力培育文明乡风,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创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开启了XX郊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不断探索中积累了大量农村发展的宝贵经验,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生态文明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其他省市学习的典范。
20XX年,XXX市致力推动乡村振兴,得到了省、XX市有关领导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天府源田园综合体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园综合体建设试点,XXX精华灌区修复、川西林盘自然村落保护纳入XX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XXX猕猴桃登录欧洲市场,打造了胥家镇金胜社区等XXX个社区为XXX市级“四好村”。
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青城山下美丽乡村的“林盘景致、富村山居、乡愁画卷”。
考察期间,我们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当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以崇义笆桥社区、柳街水月社区、柳街金龙社区、胥家圣寿社区、胥家金胜社区等为例,最为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在生态环境本底。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农业,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范文(一)衡水是传统农业大市, 农业农村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较快,但农业现代化仍较为滞后,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科结合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完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衡水市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
全市属黄河冲积平原,海拔15-30米,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
年平均温度12.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524毫米,年平均日照2616.8小时,无霜期为200天左右。
衡水市下辖11个县市区、1个工业新区和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全市总人口442.4万,其中农业人口340.2万。
全市耕地面积85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15万亩,占耕地面积83.4%。
衡水市农业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人均粮、棉占有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9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92.5万亩,总产量378.9万吨。
其中:夏粮183.3万吨、秋粮195.6万吨。
棉花播种面积196.5万亩,总产量15.1万吨。
油料播种面积44.6万亩,总产量11.1万吨。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26.4万亩,蔬菜产量438.1万吨。
瓜果播种面积19.5万亩,产量77万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38.5万吨,全年禽蛋产量29.4万吨,牛奶产量9.6万吨。
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5%,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9%。
二、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农业。
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引言:现代都市农业指的是在城市区域内开展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满足都市居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北京市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国际大都市中,现代都市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其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现状1.经营模式多样化:北京现代都市农业涵盖了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屋顶农场、垂直农场、立体农业、农业休闲观光等。
这些模式巧妙地将农业与城市的土地和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了城市农业的高效生产。
2.种植品种适应性强:北京的气候条件多变,但现代都市农业中采用的种植品种多为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作物。
这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3.市场需求旺盛:在北京这样一个消费水平较高、注重品质和健康的城市中,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现代都市农业通过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农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二、挑战1.土地资源紧缺: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农用地被大量占用。
这使得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面临土地不足的挑战。
2.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对现代都市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可能会对农作物的品质和农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3.技术和人才支持:现代都市农业需要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相关人才较为匮乏。
在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挑战。
三、前景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北京市政府意识到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对其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例如,政府将闲置楼宇和屋顶用于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
2.投资增加:随着对现代都市农业的认可和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开始涌入这个行业。
这将进一步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3.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也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和灌溉技术等的应用将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4.市场潜力巨大:北京是一个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大的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仍然很高。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XX4个城区中,包XX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XX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
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
成功举办XXXX旅游节、XXXX节和XX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
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
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XX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XX省生态建设示范点”、“XX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
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
“X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XX、XX、XX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
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
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
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XX土地整理、XX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但对照现代化XX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榆社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作者:曹宏燕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榆社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优势及具体实践,提出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
对欠发达地区发展都市农业做了有益的探索,以求解决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问题。
关键词:都市农业尝试对策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现代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山西省榆社县充分利用该县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产品,丰富的文化积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和谐统一。
一、榆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优势山西省榆社县属省级贫困县。
境内资源贫乏,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方式简单落后,农民生活贫困。
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长期徘徊在2000元左右。
2005年以来,随着太长、汾邢高速公路的建设,榆社县的交通区位优势突显,为榆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与有利因素。
1.优越的区位优势太长高速、汾邢高速在榆社纵横贯穿呈“十”型分布,拉近了与周边太原、长治、榆次等大中城市的距离,榆社成为大太原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圈的承接部,为榆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的欠发达为榆社保留了天蓝水清、山明水秀这一生态净土。
榆社拥有风光秀丽的云竹湖、山高林茂的悟云山、大面积的森林、灌草丛、湿地、自然村落等原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3.绿色的农副产品近年来,榆社充分利用无污染的优势,积极开展对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发。
榆社“笨鸡蛋”通过省级地方标准、社城黑小米、北寨然晶蜂蜜完成有机、绿色认证,河峪小米荣获“山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北寨小麻油成功打入北京市场。
榆社绿色无公害产品已走出榆社、步入太原、打进北京,迈向都市人的厨房与餐桌。
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城市的土地资源逐渐紧张。
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生态环境的需求逐渐增加。
都市农业因此应运而生,成为解决城市耕地短缺、提供新鲜、有机食品的重要手段。
济南市是山东省首府,自然条件良好,素有“泉城”之称。
济南市对都市农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济南市都市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对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都市农业的概念、类型和特点;2.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包括耕地资源、农业生产和销售情况、政策支持和产业链构建等方面;3.济南市都市农业的问题分析,包括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受限、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需求不高、管理缺乏标准化和技术创新缺乏等方面;4.济南市都市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对策,包括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针对上述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对都市农业和济南市都市农业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2.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都市农业从业者和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和意见;3.实地调研法,对济南市的都市农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运营情况、技术创新和管理状况。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全面了解济南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2.促进都市农业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绿色发展;3.提高城市居民对健康食品和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需求,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状况报告,详细分析济南市都市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2.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提出济南市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3.济南市都市农业发展实践案例,归纳总结济南市都市农业不同类型基地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成功案例。
农业调研报告农业调研报告一、调研报告的种类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研报告(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供应者调研报告(生产者调研报告)。
2、按调研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研报告、区域性市场调研报告、国际性市场调研报告。
3、按调研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市场调研报告、定期性市场调研报告、临时性市场调研报告。
4、按调研对象分,可分为商品市场调研报告、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业调研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业调研报告1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现状20xx年全区共有耕地4.7万亩,总播面8.92万亩,其中粮田8.2万亩,菜田0.71万亩,其他济作物0.1万亩。
设施播面0.25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
20xx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4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
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
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
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0.25万亩,建有温室580栋,涉及农户23户。
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
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
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2.1万亩。
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958、蠡玉14、农大1xx等。
(二)基本特点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
为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按照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 1号文件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全局性、方向性工作来抓,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加快推进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都市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基本概况近年来,我市通过贷款贴息、带动示范奖励等,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助推了速冻食品等一些主导产业的兴起,企业带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农户增收明显,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不断壮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迅速,市级龙头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同时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力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投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队伍中来。
截至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已达到3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目前已达到60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在全省排名居首。
362家龙头企业中有加工型125家,种植型57家,养殖型109家,流通型43家,市场带动型8家,综合型20家,年实现总产值600余亿元,农产品和投入品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本地及外地农户一百多万户。
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建议
1.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较低,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经营资金缺乏、土地流转后企业建设投资回收期长、信贷方式不灵活、设施农业无产权等。
2.农业农村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的长期性贷款;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四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五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六是加强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优化;七是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精)越城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初稿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三农”建设,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9月26日、10月13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伟春率财经工委相关人员对我区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越城区科技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实地察看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随后召开了相关镇街分管领导和部分农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一、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在调研中了解,我区现代农业园区现有面积3.46万亩。
其中,耕地2.84万亩、山林0.12万亩、水面0.5万亩,涉及东湖、皋埠27个行政村。
2022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8.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7万元。
全区现有农业企业87家,其中,省级农业企业23家、市级农业企业24家;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45家,6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立足城区实际,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形成以种子种苗、花卉培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把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城郊农业的突破口,大胆探索,周密部署,全面推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22年10月专门组建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办公室,并专门落实人员和场地,为加快园区建设,2022年10月出台了《越城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园区经济带动发展战略,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建设的思想、定位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政策及项目上的支持。
设施农业及装备技术开展成绩显著2021-1-22 15:41:26来源:农机化导报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开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开展设施农业能有效解决中国人均资源缺乏条件下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工程〞,显着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效益,同时带动机械、工程、电子等行业相关产业的开展。
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开展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开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农业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面积分别超过480万亩和930万亩,设施园艺总面积居世界第一。
设施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取得了较快开展,我国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设施农业科研工程及成果数量近700项,已取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100项,地方科研成果数量约560余项,建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
设施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注册的温室制造商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至6家开展到近40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截至2021年,已公布设施园艺国家和行业标准25项,在编和待审标准10项,为促进我国设施园艺走向标准化、标准化奠定了技术支撑。
为何我国设施农业开展有如此好的成绩?近几年,通过需求拉动、资金推动、政策带动,我国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设施养殖经过多年的开展,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增加,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肉鸡、蛋鸡等在全国已形成相对集中的生产区域,产业化经营逐步成为畜牧水产业开展的重要方式。
在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上,农机化管理司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设施农业装备的品种,将卷帘机、保温被、卷膜器、开窗机、二氧化碳发生器等设施农业开展急需的机械装备将纳入补贴范围,设施农业开展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
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
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
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
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
“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
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
“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
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
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
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适应滨湖大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把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区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
继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彰显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花园”的特色与亮点。
加强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治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推进十五里河、塘西河、巢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在集中居住点推开。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区域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管网、信息网络、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对接,加快推进村庄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以大圩土地整理项目、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大圩防洪达标工程、大小张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排
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
全面启动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切实改变中远郊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力争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建成文明乡村,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的目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面貌。
四是实施农业园区工程。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
在发展方式上,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发展重点上,重点抓好东大圩、牛角大圩、马圩以及大张圩等4个圩区功能开发,根据各个圩区的产业特色,东大圩着力打造“滨湖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牛角大圩结合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设施园艺种植业和高端服务业;马圩以绿色港湾公园建设为龙头,建设集人居、度假、游憩于一体的生态水岸公园。
义城镇大张圩以万亩速生林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林种林养经济,着力建设市民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
[1][2]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调研报告关于中小学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调研报告省总领导赴孝感调研汇报材料实施城中村改造的优势、困难及对策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调研报告大桥建设效益与环境影响情况调研报告查看更多>>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