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放牛山歌》人音版
- 格式:pptx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6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放牛山歌》教案及教学反思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放牛山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
如歌词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朗罗”等衬词。
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
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
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二、新课1、初听、发声练习2、打开畅言资源,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
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儿罗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
(半度上行、下行)师:(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让老师想起一首儿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
太阳伯伯西山落,牛儿吃得肥又壮,背上背篼挑担柴赶着牛儿回村庄。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放牛娃在山坡上放牛、唱歌的情景,体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明快,富有童趣。
教学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自主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山歌风格的音乐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放牛山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3.通过小组合作、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山歌的风格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2.音准、节奏的把握,尤其是衬词部分的合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跟进。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歌曲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合唱效果。
4.视听结合:欣赏山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山歌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视频等。
3.乐谱:每人一份《放牛山歌》乐谱。
4.教学道具:模拟牛、草原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放牛娃在山坡上放牛、唱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简要介绍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放牛山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山歌的风格特点。
学生跟唱,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重点关注衬词部分的合唱。
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合唱效果。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放牛山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歌,收录在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放牛娃在山坡上放牛、玩耍的欢乐场景,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生活气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简单,旋律易于掌握;第二乐段节奏稍复杂,旋律起伏较大。
歌曲伴奏采用简单的民谣吉他伴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表现空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识谱、唱谱。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音乐极大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部分学生音乐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牛山歌》的旋律,能够独立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3.让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第二乐段的节奏和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在这部分多加练习。
2.培养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乐表达能力,使他们对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歌曲的韵味。
2.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3.采用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4.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放牛山歌》的乐谱,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料。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伴奏。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放牛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放牛山歌》,包括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特点。
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牛山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放牛娃在山上放牛、嬉戏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活泼开朗的性格。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洁明了。
歌词采用了方言,更具地方特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方言歌词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针对这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放牛山歌》,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方言歌词理解。
2.歌曲旋律的掌握。
3.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内容。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境教学法:创设放牛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草帽、牛角等。
4.分组标识: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放牛娃的标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放牛山歌》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氛围。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过程中,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3.操练(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每组选择一个放牛娃的标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期间,教师可采用互动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歌唱技巧。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放牛山歌》(降调慢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首歌描绘了放牛孩子们在山上快乐玩耍的场景,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人。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但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放牛山歌》,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唱、分组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放牛山歌》,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故事的形式引入放牛山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合唱练习: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5.歌曲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放牛山歌,拓宽音乐视野。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放牛山歌》、歌曲节奏、音高提示、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教学要点。
放牛山歌教学内容:学唱《放牛山歌》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放牛山歌》。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课件畅言资源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导入山歌,让学生找出歌曲中歌词的特点。
如歌词中的“罗儿、朗朗采光采、朗罗”等衬词。
解释衬词的作用:它一般多用于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中,用上衬词,可以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
刚才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人们在砍柴时唱的山歌。
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二、新课1、初听、发声练习打开畅言资源,初听《放牛山歌》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
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师弹琴唱:哥儿罗喂,哥儿罗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
(半度上行、下行)师:(指黑板)春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这让老师想起一首儿歌:太阳出来照北岩,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背个大背篼,又放牛儿又捡柴。
太阳伯伯西山落,牛儿吃得肥又壮,背上背篼挑担柴,赶着牛儿回村庄。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放牛山歌》(原调慢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选自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首歌曲以放牛为背景,描绘了在山间田野,孩子们快乐地放牛、唱着山歌的生动场景。
歌曲采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节奏,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原生态民歌,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且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在演唱技巧、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原生态民歌,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妙。
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节奏。
2.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表现出歌曲的民族特色。
3.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表现。
3.互动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探究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2.乐器:吉他、笛子等,用于伴奏和示范。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放牛山歌》音频,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旋律和节奏。
同时,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旋律、节奏等,进行针对性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放牛山歌》(降调原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伴奏曲,这首歌曲以降调原速呈现,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不同调性以及速度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理解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节奏。
但是,对于降调、原速等音乐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降调和原速的概念,提高音乐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放牛山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识谱、演唱,培养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创新、探索音乐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调和原速的理解和应用,识谱、演唱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音乐符号的理解,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故事形式引入《放牛山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教授:讲解降调和原速的概念,教授识谱、演唱技巧。
3.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演唱、演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创新、探索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降调和原速的概念,以及音乐符号的表示。
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演唱、演奏能力的评价,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以及对音乐创新、探索精神的评价。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4课演唱《放牛山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放牛山歌》课型:唱歌课课时:一课时【设计思路】《放牛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在本节课我把学唱歌曲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在这首歌曲中,难点节奏较多,加大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在教学中我也没有过多的去说关于音乐的名词,如:“切分音、附点音符”,这些属于高年级的知识点。
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是以“听觉领先”在听中感受。
在设计时,我从“听”字入手,听情绪、听风格、听歌词,再加入自制小乐器和律动表演。
学生在听听、动动中对四川山歌有了完整的感受。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高亢明亮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体会山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聆听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四川方言“哟啥、哟喂”、“哥儿啰喂”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已逐渐提高,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能力和鉴赏力,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应培养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感受力。
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歌曲,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
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四川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教具】多媒体课件、快板、自制小乐器、钢琴【教学过程】一、渴求美:1.跟随音乐伴奏做律动。
师:音乐课堂,快乐时光!欢迎孩子们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非常开心能和在座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启本节课的音乐之旅,你们开心吗?那下面就跟着老师随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2.谁来告诉老师,刚刚我们在这首歌曲律动里面都表现了哪些舞蹈动作?生:答。
《放牛山歌》教案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
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全曲用“6、1、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
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富有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
第三乐句“X X..”切分节奏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畅的抒发。
第五乐句宽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
最后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中重点节奏“X—;X”,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3、有感情地唱好《放牛山歌》的同时,能够用四川话演唱,感受地方音乐独有特色。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歌曲中重点掌握节奏“X、X—”,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让学生掌握歌曲中出现的“背上那背个哟喂”的节奏,并能够正确的演唱。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将感情运用到歌曲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轻轻的闭上你的眼睛,听听看你在音乐中找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有一个地方它有孩子们说的所有一切,这儿就叫山谷,他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声音叫回音,听它来了(师范唱回音)。
生:听。
师:我邀请孩子们来做我的回音,想参加的孩子在哪?师分配小组唱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师生互动)。
师:孩子们在山涧的回声真好听,听音乐看看你们把谁引来了生:把放牛的孩子引来了,还有捡柴的孩子。
师:那放牛是怎么放的?捡柴是怎样做的?生:表演,老师统一动作。
师:小孩放着牛儿、捡着柴,还唱着歌,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唱的是什么歌。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放牛山歌》(原调慢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伴奏曲,原调慢速。
这首歌曲以放牛为主题,描绘了在山间田野,孩子们赶着牛群,欢快地唱着歌儿的场景。
歌曲采用了民族五声宫调式,节奏自由,旋律优美,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们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音准、节奏和唱腔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更好地欣赏和表现民族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放牛山歌》的背景、风格及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演唱《放牛山歌》,做到音准、节奏准确,富有感情。
3.学会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4.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民族音乐特色的把握,尤其是音准、节奏和唱腔。
2.呼吸方法的运用,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3.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放牛的场景。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4.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放牛山歌》原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风格及特点,讲解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学唱:从慢速开始,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音准、节奏和唱腔的准确性。
4.练习: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5.展示: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