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测评杭州复旦儿科陈虹医生
- 格式:ppt
- 大小:477.01 KB
- 文档页数:7
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PRS)说明该量表系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 简称LD)儿童筛查量表。
一般由了解儿童的教师或心理医生填写。
目的在于较短时间内筛查和发现LD儿童,为他们今后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而服务。
量表由五个部分的二十四个项目组成。
五个部分内容是:(1)听理解和记忆;(2)语言;(3)时间和方位的判断;(4)运动;(5)社会行为。
由了解被测儿童的教师或医生根据儿童的上述行为表现进行评估填写。
要求教师(评定者)至少与被测儿童曾相处1个月以上。
本量表不宜由家长填写。
适用年龄范围:5-15岁儿童。
评定方法:“五级计分法”(见下表)评定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1、为使评定客观而准确,评定前应尽可能多了解和观察被评儿童。
2、被评儿童可能在某项上得高分,而在另一项上得低分。
应避免“在学习项目上得高分的儿童肯定在运动项目上也会得高分”等诸如此类的主观判断。
3、应尽可能按顺序逐项进行评定,以免遗漏。
4、评定人数一次不要超过30名,即每一个教师评定儿童超过30名时应分几次进行,否则会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学习障碍儿童筛查量表评定内容学校班级评定日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一、听理解和记忆1.词汇理解能力:(1)与同年级儿童比较词汇理解能力非常低劣和不成熟。
(2)掌握简单词汇较困难,与同龄儿童相比,较易弄错词汇意思。
(3)词汇理解能力与其年龄相符。
(4)能理解同年级以上儿童使用的词汇。
(5)词汇理解能力非常出色,能理解较多的抽象词汇。
2.服从指示的能力:(1)不能听从指示或听到指示不知所措。
(2)平时虽能听从指示,但需别人帮助才能执行。
(3)能服从熟悉的和不太复杂的指示。
(4)能理解和服从同时发出的若干指示。
、(5)理解和服从指示的能力非常出色。
3.在班级内交谈能力:(1)对谈话的悟性极差,不理解同学间的交谈(注意力极分散)。
(2)虽然在听,但不能很好地理解,注意力不太集中。
(3)交谈能力与其年龄相符(能参加交谈,作出相应回答)。
“三明治+案例式立体教学法+Mini-CEX评分表”在妇科教学考核中的应用作者:魏云芳唐虹李林霞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4年第21期[摘要]“三明治”、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和迷你临床演练评估评分表已经应用于多项教学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临床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常具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考核形式固定、教学反馈不足的缺点。
如何改进实习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临床知识和技能,成为临床教育的关键。
以妇产科子宫内膜癌教学为例,将“三明治”、案例式立体教学和Mini-CEX评分表联合起来,培养实习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技能,改善传统“填鸭式”医学教育方式,探索其在临床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法;案例式立体教学法;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妇产科;实习教学[基金項目] 2022年度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联合攻关项目“子宫内膜采样器活检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及基于代谢组学子宫内膜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PW2022D-04);2023年度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十二期课程建设项目“基于‘三明治+CTTM+Mini-CEX’多元融合课堂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课程建设”(2023SHUTCMKCJS156)[作者简介]魏云芳(1994—),女,山西晋城人,硕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研究;李林霞(1970—),女,山东滨州人,硕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盆底障碍性疾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21-0121-04 [收稿日期] 2023-12-20引言临床实践是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在角色转化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至关重要。
巩固医疗技能是临床教学的核心,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未来医疗服务[1]。
近来,临床教学面临着规范不一、效率欠佳、学生主动性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制约临床教学提升的因素。
耳聋基因筛查让孩子聆听美好未来作者:王红丹张琼来源:《健康人生》2018年第06期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如果没有耳朵倾听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孩子纯净的内心也会与世界隔着一堵厚厚的围墙。
“梅主任,请你给我的孩子取个小名吧!”5月3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梅瑾不会忘记这一天。
这一天阳光正好,而比窗外春色如画,更让人暖心的是,37岁的林女士抱着一个粉嫩的健康男婴,笑意吟吟。
每一个知晓“内情”的产前诊断中心医护人员,看到这一幕场景,都十分感叹:“太不容易了。
”37岁的林女士是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老病人,她经历过希望、绝望、再燃希望,连续三次妊娠,只为能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宝宝。
林女士是典型的晚婚晚育,30岁才迎来第一个宝宝。
全家对这个宝宝视为珍宝,可谁也没有想到,孩子竟先天性耳聋。
林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我和丈夫都是正常人,怎么会生出一个耳聋宝宝呢?是孕期乱吃东西,体质太弱,还是其他污染物导致了孩子耳聋?”在一次备孕讲座上,她找到了答案,原来孩子的先天性耳聋是遗传的。
两年后,在做了一系列备孕准备后,林女士再次怀孕。
怀孕15周,林女士找到梅瑾主任,希望梅瑾主任能给她一个期盼的答案。
梅瑾主任根据林女士的描述,对林女士夫妻以及他们的第一孩子做了详细、系统的检查,发现林女士夫妻均携带了相同的隐性遗传的耳聋突变基因。
因为夫妻双方的耳聋基因都遗传给了第一个孩子,这才导致了他们第一个孩子先天性耳聋。
梅瑾主任建议林女士孕 19周做羊水穿刺,详细检查所怀宝宝的基因。
孕期19周,林女士做了羊水穿刺。
羊水穿刺又叫“羊膜腔穿刺术”,是产前检查项目之一。
它通过抽取孕妇的羊水标本,来获得有关胎儿健康和发育情况的信息,被广泛用于产前诊断,是目前最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
检查了胎儿染色体核型和耳聋基因检测,发现林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将和第一个孩子一样——属纯合突变型耳聋,也将是个先天性耳聋患者。
一纸诊断书犹如一张法院判决书,经过挣扎,林女士选择了终止妊娠。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迎来市心理健康优秀站复评2010年11月31日上午,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苏立军、李贝龙两位老师,在县教研室叶亚春、李柏杨两位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县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进行“市心理健康优秀站”的复评检查。
参加本次复评报告会的有集团戚柏荣校长,俞虹、徐炎两位副校长,教导处有关领导以及两校区辅导站站长。
复评组专家按照有关程序,首先听取了俞虹副校长的自评报告和答辩,进行了细致的学生问卷及座谈,随后察看了学校的校容校貌、心理辅导室的功能场地和设施设备,详细查阅了有关档案资料。
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省复评组专家形成了反馈意见,从五个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拉高标杆,理念超前;二是有先进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课题研究有成效,在实验小学“活力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园心理文化的建设紧紧围绕“阳光学子”的培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校园精神;四是宣传工作形式多样,社团、广播专栏、墙报等活动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新生上学前先给家长上心理辅导课的做法给专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县教研室叶亚春、李柏杨两位老师也就复评检查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对实验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给予了肯定,特别对学校把心理健康活动纳入德育的常规活动这一做法深表赞许,同时也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专家反馈意见后,分管副校长,以及心理辅导站老师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感谢专家组对学校的心理工作做出了肯定评价,并表示验收意见客观明确,后续发展建议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相信,通过市优秀站的复评,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学生也能更好地在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理环境中学习、成长,我们的工作将不断向着“活力文化园,幸福共成长”的特色教育目标而努力。
创建了科学的年级管理模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富有成效;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省市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真正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ST)DST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for Child under six,DST)是我国自己编制的用于0~6岁儿童的智力筛查工具。
在20世80年代,儿童保健工作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关注儿童营养与体格生长,也开始从事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和认知、行为等发育领域的工作。
在发育行为领域工作中,需要有一个适用于0~6岁儿童的智能发育筛查测验,以便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开展定期发育监测,从而达到早期发现发育偏离、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目的。
当时国内应用的是国际上常用的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DST),虽然适用于0~6岁儿童,但4岁以上项目明显不足,导致假阴性率较高,且部分内容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不适合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因此,在原卫生部“七五”攻关科研项目资助下,由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郑慕时、冯玲英、刘湘云、朱畅宁、华健等领衔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并组织全国6个单位协作完成国常模的制定,1996年通过了原卫生部课题验收,1998年获原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量表的内容量表测验内容分为运动、社会适应、智力3个能区,共有120个项目。
3个能区的项目比例按1:1:2由易到难排列。
在运动能区和社会适应能区各有30个项目,在智力能区则有60个项目。
测验项目编排从0~96个月龄共分29个年龄组,1岁以内每月为一组,1~3岁每三个月为一组,3岁以上每六个月为一组。
在每个年龄组中运动和社会适应能区各有1个项目,智力能区则有2个项目。
0月组除外,各能区的项目数比其他年龄组加倍。
DST的适用年龄是出生到72个月,即用于6岁以下儿童。
量表中的运动能区主要测定神经肌肉成熟状况,全身运动的发展,运动协调和平衡等。
运动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特别对婴幼儿)的智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婴幼儿阶段运动发育障碍或迟缓常常是神经系统损伤,脑发育不全,特别是脑瘫的早期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