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0年,抗日战争形势紧张,于右任为 确保碑石安全,将其由上海转运至西安,
后捐赠于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第三室。
隶书的繁盛——汉隶 ——东汉隶书
隶书的繁盛——汉隶
一、端庄典雅 此类汉碑多为祠庙碑,极具庙堂之气。代表作如《乙 瑛碑》《礼器碑》《华山庙碑》《史晨碑》《张景碑》等 。这类作品受儒家中和美学思想的整体笼罩,因而,其审美 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对早期汉隶庶民化倾向的遵循, 将简帛书法的“逸笔草草”做了有效的限制,而使其呈现 出情理交融,文质彬彬的审美风范。
(一)、篆隶混参时期----秦代隶书 秦代的古隶专称为秦隶。秦代的隶书, 带有浓厚的篆书意趣,笔画平整无波磔。 云梦睡虎秦简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的《云梦 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古学界和书法界。 它的出土,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 的资料。古人说:“篆之捷隶也”。篆书 的快写,才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 推进。
现状
1933年,于右任为抢救文物, 慨然以四千银元从洛阳一个古董商 人手里买来一块略似三角形的东汉 刻石。 关中著名史学家张扶万确认此石为 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所出,是《熹 平石经》的一部分。于右任所得石 经残石为两面刻,一面刻《周 易·家人》迄《归妹》十八卦,存 二百八十六字;
另一面刻《文言》和《说卦》,存二百 零五字。这是数十年来出土残石中字最 多的一块,向来为书法界、考古界所珍 视。
《礼器碑》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 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 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汉永寿二 年(156年)刻,隶书。纵227.2厘米 ,横102.4厘米。藏山东曲阜孔庙。 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 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 。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 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 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 是汉碑中精典之作。
《史晨碑》
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 隶书,两面刻,前碑刻于东汉建宁 二年(166年)三月。17行,行36字。 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5年)四月。14 行,行36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前 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 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 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 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 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华山庙碑》
全称《汉西岳华庙碑》。东汉延熹八 年(165)立, 22行,行37字。 此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其结体方整匀 称,气度典雅,点画俯仰有致,波磔 分明多姿,是汉隶中方整平正一路书 法的代表作品。 明郭宗昌《金石史》称其“结体运意 乃是汉隶之壮伟者”。清朱彝尊谓; “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 一种奇古。惟延熹《华岳碑》正变乖 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 隶第一品。”
《衡方碑》
全称《汉卫尉卿衡府君碑》。 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立, 隶书。20行,行36字。藏山东 泰安岱庙 。 此碑自宋欧阳修以来,迭经著 录,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 体宽博,笔画肥厚古拙,方圆 兼备,风致高雅,体势雄伟。
《鲜于璜碑》
鲜于璜:古朴雄健 浑 厚凝重
隶书的繁盛——汉隶
三老忌日碑汉建武二十八年(52)五月 刻,纵75厘米,横37厘米。存杭州 西泠印社。东方收藏,中国艺术品,
(三)蚕头雁尾时期-东汉中后 期 正体字从篆书到隶书的发展 经历过两个阶段。 一 结体由圆转变为方折。字 形由颀长变为扁平,笔画上将回 环缭绕的线条切割为一段一段的 横的和竖的短线。
二 在短线的基础上加以粗细变 化,产生出横、竖、撇、捺、点 各种形状不同的笔画。因此进入 东汉,隶书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蚕头雁尾 等写法逐渐成熟。
隶书的繁盛——汉隶
三、方拙朴茂 此类汉碑如《张迁碑》 《衡方碑》《鲜于璜碑》《张寿碑》《耿 勋碑》《刘熊碑》等。这类汉碑隶书无论 是用笔还是结构,都没有前两种类型精丽典 雅,笔法方拙简真,少八分波磔,尤见刀意,充 分体现了汉代朴拙大气、浑然天趣的审美 取向。
《张迁碑》
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 颂》。东汉中平三年(186年)二月 立。明初在山东东平县出土,现 存山东泰安岱庙。 碑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令张 迁的业绩。此碑出土较晚,保存 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 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 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 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 集成之碑。
《鲁孝王刻石》为现存最 早的西汉刻石之一。 西汉 前期(武帝以前)的隶书,承 袭秦隶,篆隶夹杂。由 《鲁孝王刻石》可以看出, 其结体尚不够方整,无明 显波势,用笔圆转且篆意 较浓,其“年”字长脚与 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汉简 同 趣。明赵崡《石墨镌华》 云:“西汉石刻传者极少, 此字简质古朴。”清翁方 纲《两汉金石记》谓其 “浑沦朴古,隶法之未雕 凿者也。”
《郙阁颂》
东汉建宁五年(172年) 二月刻,在陕西略阳 白崖。 清万经评其书云:“字 样仿佛《夏承》而险怪 特甚,相其下笔粗钝, 酷似学堂五六岁,小儿 描朱所作”, 而仔细把玩,一种古朴, 不求讨好之致,自在行 间
汉元初二年(115) 六月刻, 隶书。碑断为二,下 截存78字,上截存93 字。 此碑是汉隶体系中境 界较高的作品,结字 方扁茂密,用笔圆劲 浑厚,布局则疏朗有 致。康有为评其书 “有浑厚之形而气态 浓深,笔颇而骏,殆, 《张黑女碑》所从出 也。”
主要内容:
一 什么是隶书 二 隶书的起源 三 隶书的风格及其流派 四《曹全碑》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五《曹全碑》笔法 集字训练
一 什么是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 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 折”。 隶书上承篆书,下开草、楷、行,从 象形古文字转变为不完全形象今文字。由“画 字”转为写字,是今文字之祖。也是当今主要 书体 。 它在篆书直、曲笔画上增加撇捺钩挑点形成 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被誉为古今文字的分水 岭。
汉阳嘉残碑 133年 横平竖直, 蚕头雁尾, 无论点画还 是结体,都 是已经成熟 而且典型的 隶书。此碑 书法方整秀 劲,波挑夸 张,飘逸多 姿,允称汉 隶中之佼佼 者
汉熹平石经残 石,东汉熹平 四年(175) 刻石,是隶书 字体成熟以后 的标准楷模。 隶书字体由此 广被天下,成 为流行字体。
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 颂》.又称《杨孟文颂》。 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 刻,摩崖隶书。20行,行30、 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 厘米。藏汉中博物馆。 它卷镌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 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 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内 容为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 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文辞 为王升撰。 此摩崖刻字书写较随便,不刻 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 真自然的情趣,为后世书家所 珍爱。
隶书的繁盛——汉隶
二、灵动洒脱
此类汉碑隶书之结构也较为严谨,但端庄典 雅类型不同的是,在严谨之中又有些许变化, 更有奇趣。如《曹全碑》《孔宙碑》《韩 仁铭》《尹宙碑》《仓颉庙碑》《孔彪碑 》等,虽规矩整齐,一笔不苟,却又姿媚横溢。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 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曹全 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 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 家推崇备至。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 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文 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 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 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 熟与风格。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 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也是 目前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 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该 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 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
《乙瑛碑》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 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 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十 八行,满行四十字,无额。原 存山东曲阜孔庙,现置曲阜碑 苑。 清方朔:三碑《礼器》、《史 晨》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 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宫之富。 王篛林(澍)太史谓雄古,翁潭溪 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 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
四、奇古浑朴 此类汉碑如《西狭颂》 《夏承碑》《祀三公山碑》《鲁峻碑》等, 略带篆书遗意,气格高古,有强烈的复古顷向 。
《西狭颂》
西狭颂:方整静穆 舒 朗跌宕
《夏承碑》
隶书的繁盛——汉隶
五,肆意纵横。笔画圆润,波磔不大明显 ,但字形结体多取横势,方折突出,章法 茂密,风格古朴中含沉郁。
石门颂
书法系列讲座之二
隶
书
主讲人:徐翔逸
艺术简介
徐翔逸,号鱼羽轩。妙全居士。上海华 亭人。当代实力派书法篆刻艺术家,书 画活动策展人。现为,北京荣宝画院特 聘书画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 会委员,山西省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山西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青 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太原市书法家协会 理事,太原市民革中山书画院副院长, 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山西 华严寺清峰书画院秘书长,好艺网签约 书画家。
2 隶书的创始者——秦代程邈 隶书相传是秦代书家程邈所作。 程邈对文字很有研究,后因得罪了秦 始皇,被囚在云阳,他感到当时官狱公 牍繁多,篆书结构复杂,书写不便,就 在大小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削繁就简, 变圆为方,拟定了一批日常应用的标准 隶书,成隶书3000字奏之。 秦始皇看后很欣赏,赦免了他的罪,起 用为御史,世称程邈为“隶书之祖”。
《三老忌日碑》 碑文字体介于篆 隶之间,结体宽舒不拘,书风古 厚朴茂,章法错落有致。初拓因 石面不平,石花斑驳可爱,字画 较肥厚。晚拓石面磨平,字画变 纤弱。 此碑清咸丰二年(1852)出土于浙江 余姚客星山下。咸丰十一年(1861), 太平天国军曾用作灶石,虽经薰 灼,字幸完好。1921年秋,碑转 徙至上海,为京江陈渭泉所得, 日人欲以重金购之,事为浙人姚 煜、沈宝昌获悉,即与同里丁辅 之等募款以八千金买得,石遂免 于外流。
三、隶书发展简史
云梦睡虎秦简:是隶书初创于秦的标志性 材料。秦隶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 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书的特点。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隶变时期
(二)简朴方正时期---西汉至东汉前期 隶书 西汉早期隶书多采用实用性用笔, 没 有粗细相间,缺乏墨韵。结字没有要求, 在改秦篆的圆转为方折的同时,产生了 破坏“平衡”的笔画,在文字的最后一 笔,出现所谓的“隼尾”。 到了较为成熟的西汉,将竖画、横画 都掺和“隼尾”,使古隶早期不平衡的 结字又趋于平衡。
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 书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 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 有时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 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 书体。
泰山刻石: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
年),可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 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 字体,小篆。线条圆 润流畅,疏密匀停, 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 受。唐张怀瑾称颂李 斯的小篆是:“画如铁 石,字若飞动”。
马 王 堆 帛 书 黄 帝 内 经
马 王 堆 帛 书 易 经
武威 王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诏令 册
此册约成于西汉成帝时期。它提供了汉代王杖诏书 的格式,显示了诏书书体的特点。其字形普遍方正 整饬,结体宽博,有官方文书矜持的风度。
居延汉简 释文:华商尉史周育当为 君牛不相 当杀廿 予恩己决恩不
《五凤二年刻石》。共十三 字,曰:“五凤二年鲁卅四 年六月四日成”。公元前56 年刻,纵38.4厘米,横 73.6厘米。存山东曲阜孔 庙。
篆书与隶书的比较
二、隶书的起源
1、《说文解字·叙》这样解释说:在
秦始皇推行小篆的时候,“秦烧灭经 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 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写的自然 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隶书的起源
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