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9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0.20•【文号】国函〔2024〕158号•【施行日期】2024.10.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5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杭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杭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杭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4.4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1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93.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47.9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2.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精品资料《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原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草案)一、总规修改的背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总规)于2007年经国务院批复,在总行总规的知道下,有效地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城市中心地位得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布局得到落实,“一主三副六团生态带”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在名城保护、风景旅游、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于民生保障、城市更新、交通市政建设等方面实施成效显著。
但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一是新的功能载体不断出现,城市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二是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人口疏解却滞缓;三十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仍需强化;四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
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区域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民生的能力,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解决新的问题,经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杭州市开展了对现行总体规划的修改。
二、总规修改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认真总结现行总规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对现行总规不适应的内容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切实解决现行总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杭州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规修改的原则是:(一)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样本的目标。
(三)坚持构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制和机制。
(四)坚持近远结合、着眼期内的工作要求。
三、总规修改的重点任务杭州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未然杭州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强对影响杭州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型、宏观性、创新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把握总规修改的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 前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
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
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前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于1978年7月开始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998年9月报省政府审查,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原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划入杭州市区的行政区范围,使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展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又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于2002年5月9日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成果,10月经杭州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通过浙江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后报省政府,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29日以杭政函[2004]170号文,将修改后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2005年5月建设部专家组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2006年1月20日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1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根据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有关意见,对规划又进行了相应地修改,于2006年8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2006年12月4日建设部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图(查看大图)一、杭州市城市现状(2005年)二、规划期限与目标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目标杭州市发展目标:经过20年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进一步发挥杭州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在全省的整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把杭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本轮规划的主要指标如下表:三、城市规划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图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从此杭州市城市的发展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
●一主三副:一“中心城区” 三“副城: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①中心城区:即一主三副,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
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②江南城: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公建区和远景城市商务中心,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平方千米。
城市規劃原理—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院系:建築系3X學號:10312346組員:羅佩佳指導老師:陳信安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一:区位条件: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它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二:城市发展:1、历史角色: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
杭州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南宋时,杭州是全国的文化中心,经济空前繁荣。
2、当代角色:长江三角洲外的第二大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之称”。
三:城市范围: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米。
城市规划区围:包括杭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和水源保护区,其中市区含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萧山、余杭等八个城区,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水源保护区涉及富阳市的部分临江地区,面积为54平方千米;总面积为3122平方千米。
四: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市域人口数量(万人)市区长住人口(万人)2010年870 570 预计2020年1030 6502、用地规模2、经济规模五: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形态为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2007年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国函[2007]19号),在批复中明确了杭州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确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即: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集中密集发展,向以钱塘江为轴线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未来杭州市用地发展以主城为基础,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代”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杭州主城规划将以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其中老城区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钱江新城作为杭州未来的CBD,是新兴的政治、文化、商业、商务和休闲娱乐中心,也是杭州主城区主要的建设开发和经济增长点。
其区域性市政道路网络构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钱江新城的整体发展和面貌。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步伐,实现沿江开发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区域内主干骨架,完善路网。
红普路工程是钱江新城扩容区块路网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北起艮山东路、南至沿江大道,是扩容区块狭长的用地范围内东部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工程全长约1210.3m,道路红线宽40m,为时速50km/h城市主干路,路面类型为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程涉及桥梁1座(跨越规划引水河)。
车站南路工程是三堡单元区块路网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北起钱江路、南至沿江大道,工程全长约345m,道路红线宽36m,为时速50km/h城市次干路,路面类型为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程不涉及桥梁。
1.2 项目地理位置红普路工程实施地位于钱江新城扩容区域,车站南路工程位于三堡区块。
第2章工程内容2.1 工程名称、性质与建设单位工程名称:红普路(艮山东路~沿江大道)、车站南路(钱江路~沿江大道)道路工程。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
2.2 工程规模及总投资各工程具体规模及投资见表2-1。
表2-1道路工程规模及总投资2.3 工程概况各工程概况见表2-2~表2-8,线路走向见附图2。
表2-2道路工程标准横断面设计概况·3·表2-3道路工程平纵断面设计概况表2-4道路工程涉及桥梁工程工程概况·4·表2-5道路工程占地情况及压线拆迁概况表2-6道路工程截污纳管工程及区域拆迁规划概况·5·表2-7道路工程压线拆迁工业企业概况污水(根据规划,主要为生活污水)全部纳管送城市污水厂集中达标处理。
2001-20年xxxx总体规划简介杭州市原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是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使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建规函[2001]349号)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在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纲要》的基础上,于2002年9月完成总体规划成果,2002年10月11日经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
成果经修改完善后,按法定程序报省政府和国务院审批,现已上报国务院。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年)》主要内容如下:一、规划期限与xx规划区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xx规划区范围(1)xx体系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五个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杭州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也积极响应并推动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
本文将从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目标、发展优势和具体举措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1. 背景杭州市作为中国大陆的旅游胜地和电子商务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对智慧城市建设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而智慧城市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目标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智能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手段和数据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升城市的品质、便利度和生态环境,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
3. 发展优势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方面的发展优势。
首先,杭州拥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和通信基础设施,为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其次,杭州市在企业创新和科技研发方面拥有众多的优势资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再者,杭州市政府非常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4. 具体举措为了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杭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
首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为城市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支持。
其次,优化城市管理,推动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应用的落地和推广,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杭州市还将进一步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5. 未来展望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管理理念的创新,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将会迎来新的突破和机遇。
同时,杭州将会加强与其他智慧城市的合作,促进经验分享和资源互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总结: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实现城市智能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杭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杭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成为了杭州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杭州市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
杭州致力于打造成为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文明之都。
这就要求在土地利用上,既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又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
对于农业用地,要严格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
杭州市拥有一定面积的优质耕地,这些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通过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在建设用地方面,要合理控制规模,优化布局。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对于工业用地,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商业用地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区域,形成商业集聚效应。
居住用地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交通用地的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杭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用地,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加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生态用地的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杭州市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如西湖、西溪湿地等。
要加强对这些生态区域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止非法开发和破坏。
同时,通过建设城市公园、绿地等,增加城市的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
正式向社会公布成果
佚名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6(32)3
【摘要】2016年1月29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新闻发布会在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召开,境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到场
报道。
发布会上,杭州市政府、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对总体规划修改背景、修改内容及下一步举措等情况进行发布说明。
【总页数】1页(P148-148)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修订;社会;修改内容;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局;新闻
媒体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未来20年,我们将住在哪里? 从《杭州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看未来居住
方向 [J], 顾志法;张昱;郭晓雯
2.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实践与创新——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015年修订)》为例 [J], 朱黎明;王武科;张能恭
3.基于“止损”的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以《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为例 [J], 蔡海鹏;苏原;孙建欣;龙慧
4.互动促销服务先行——欧力装载机用户回访活动正式启动/特雷克斯公布200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成果已及2007年展望 [J],
5.《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公布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