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09 KB
- 文档页数:4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的追忆,走近刘老师,跟着他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还记得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学生回顾并板书)板书:笑谈腿疾上历史课提问学生放飞风筝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刘老师有了初步认识,特别从“笑谈腿疾”这件事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是什么样的人?(板书:乐观幽默)。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读课文,找出后面几件事中感人的细节描写,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放飞理想的风筝的。
二、品读细节,感受人物。
(一)学习“上历史课”和“提问学生”两部分1、请打开书,看到第5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上历史课”这件事中你感受到刘老师是怎样的人?2、抽生交流。
(生答:知识渊博、爱国、敬业、对学生影响深等)(板书:敬业博学)3、是啊,刘老师拖着残疾的身体,顽强地工作,他的课深深地教育感染着学生。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刘老师上课的精彩吧。
4、出示“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谁来读读?(指名读,点评)指导朗读:刘老师的课扣人心弦,他“慷慨激昂”,学生“激动得落泪”,他“常常哽咽”,学生“沉重地低下头去”。
这样的课怎能不让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人尊重?请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师生感情变化,感悟刘老师是一位敬业、受人尊重的好老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22、《理想的风筝》。
(读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2、真是个好记性的孩子!上节课我们从谈腿疾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乐观幽默。
就是这样一位笑对人生、积极向上的刘老师30多年来,一直行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
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指( 名读,质疑)3、同学们,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够为作者放飞理想的风筝呢?文中有许多地方描写生动细腻,默读课文5—9 自然段,看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也许是刘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有感受的地方,别忘了批注。
二、精读感悟生默读,批注,师巡视。
交流,相机点拨:(一) “写板书”部分师:同学们刚才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
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写板书部分哪一细节描写打动了你?生:“逢到要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
”出( 示)1、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哪些词句触动你的心灵?第1页/共5页(生谈体会:艰难、坚强等)2、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刘老师,你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情感?师:看来刘老师已走进了你的心里,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情感读句子。
3、师:孩子,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写板书的情景。
你看,上课了,讲着讲着刘老师要写板书了(指读——“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你看,他讲到慷慨激昂时又要写板书了(指读——就这样,每逢要写板书时,刘老师总是用(齐读——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引读——“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师:同学们,一天好几个小时的站立,无数次的跳跃旋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 (不是)那是什么? (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等)4、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摘要:刘老师是如何给我们上课呢,“”容易吗, 3、学生并及评价、教材分析这是回忆性以学生语气刻画了位残疾教师形象课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景象引出对刘老师回忆;接着写了刘老师谈腿疾上课以及放风筝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积极乐观态和顽强执着精神;回到现实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怀念与赞美情整结构严谨善用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境界并充分了人物工作态和生活态系使这两方面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例证共展现人物精神风貌二、教学目标知识传授了课通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心思想写作方法能力培养通教学培养学生理含义深刻句子能力;感情朗能力价值观渗透理课容认识刘老师是乐观、坚强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爱与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情厚谊三、教学重、通品词析句感情朗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态和顽强执着精神、学习通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方式四、教学难理两方面事例关系理人生活态与工作态是紧密系教学程、回顾课确定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苏叔阳世界跟他刘老师起放飞——(生课题《理想风筝》)、(出示作者照片)这就是热爱生活、渴望激情苏叔阳他回忆己刘老师有这样段心灵独白出示(师)他将永远我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手放起只又只理想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风筝将陪伴着我心永远蓝天上翱翔3、师引入这是位怎样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让我们打开还记得课主要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吗?(学生回顾并板)谈腿疾写板放风筝、这三件事都有感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灵魂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些感人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情感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出示要由轻声朗-9然段思考三件事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心弦?圈划出有关、词、句用心想想适当地作些批(预设)笑谈腿疾初感刘老师、作者是怎样谈己腿疾?(讲故事方式)而且是笑谈这“笑”背让你们体会到了什么?(乐观)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了可是他还是那样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乐观开朗)、看看学们听完故事有什么反应?(出示)教室里腾起片笑声但笑每学生心里都泛起股酸涩感情更增加了对刘老师尊敬3、圈出其写学们情感反应关键词想想你从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室里怎么会腾起片“笑”声?(幽默把学们逗乐了)“酸涩”是什么思?酸是(辛酸)涩是(难受)“酸涩”包含了什么?(情、理)那么又是什么让学生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尊敬呢?(乐观、坚强)谁能把我们理放进句子出这句句子有用得非常传神你们能到吗?如换成“冒”、“涌”感觉如何?(感受“慢慢产生、从心底产生”复杂情感)、学们心情是复杂你能通朗表现学们这种复杂心情吗? 5、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乐观幽默他以他人格魅力征了每位学生其也包括我们作者所以作者说—生齐他将永远我记忆里行走微笑(预设二)、板动作了刘老师、刘老师是如何给我们上课呢?你们到了哪些细节描写?⑴“只靠着……上几” 刘老师是残疾人他完全可以坐下给我们讲课他何不坐?“上几”你感受到什么?()出示句子逢到要写板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便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粉笔又以拐杖圆心再向讲台(刘老师这样“撑地”“离地” “急速” “”容易吗?这样动作要他~~~(竭尽全力)这段话连续两次用到了是——“”“”对我们这些正常人说是——(很容易做到件事)可是对刘老师说却是——(高难动作、很艰难件事)每次板刘老师都要这样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从这儿你有体会到了什么?(敬业)、如你是懂事学生你又会怎么做或者怎么说?如你是学生长你会怎样教育己孩子? 3、指导这段话是啊这样旋让人刻骨铭心谁?年半老师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多少次谁再?年半老师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多少次还有谁?年半老师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多少次让我们起刘老师面前已不是讲台而是座舞台苏叔阳眼里刘老师不是板而是舞蹈如给这样舞蹈取名你会取什么呢?(生命舞)从这生命舞你看到了位怎样老师?(坚强)、刘老师每次旋都撞击着孩子心引起孩子们阵阵激动心跳他们刘老师~~~~而心跳刘老师~~~~~而心跳5、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躯体、顽强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所以作者说“他将永远我记忆里行走微笑” (预设三)放风筝感受刘老师、就是这样位乐观幽默、敬业顽强刘老师作者心怎么也抹不可是让他印象深还是每年春天放风筝情形、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细节让你感动?(交流画句子说说己批并及通朗表现适拨这是怎样老师)品“漾” “漾” 原是形容什么?水面漾出是波纹脸上漾出是甜甜微笑也漾出了刘老师心什么?(心快乐乐观对生活热爱)、品“笑”从这样笑容能看出他已了忘记了~~~~~~(己腿疾忘记了己年龄忘记了己坎坷历)、如说放风筝对失左腿、年半刘老师是种挑战那么追赶风筝就更具挑战性了3、你们看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己” 从刘老师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信)看着刘老师你觉得他就像什么?气奋发少年、奋力拼搏健儿、展翅飞翔雄鹰…… 、那么刘老师用心放飞仅仅是风筝么?(还是己理想、信念、追……)你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与这春景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柳枝染上了嫩绿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己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歌蓝天上只只风筝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他就像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己腰身嫩绿柳枝乐观顽强地生活着他就像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歌连翘花告诉人们生命不息追不止他也像蓝天上那只只白云戏耍风筝用已乐观感染着他学生) 5、虽然生活是清苦身体是残疾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风筝装己生活让己生活多姿多彩这就是热爱生活刘老师!(板热爱生活)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可是这切都成了美回忆因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配乐“不见刘老师已近30年了……永远蓝天上翱翔”)、你们听出作者心声了吗?(赞美、思念、热爱)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30年能让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样可以让曾充满活力年人失年轮光华漫长30年呀可刘老师又哪里呢?(出示)刘老师哪里?我深深、深深思念……” 、这省略让你感觉如何?(犹尽)作者深深地思念刘老师什么呢?还是……拿出你笔继续写下吗?刘老师呀思念3、学生并及评价四、总结全启迪人生学们其实你们每人手都拽着只装满理想风筝只要你也能像刘老师乐观地生活执着地追就定能梦想成真老师送给句名言与你们共勉理想是石敲击星星火;理想是火生命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进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五、作业设计了这你定想到了很多或人或事或人生哲理写成感定很不错板、理想风筝谈腿疾乐观幽默写板敬业坚强放风筝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理想的风筝》教学的第二课时设计及我的反思。
本课时主要探讨风筝的制作和飞行。
课时目标1.了解风筝的制作和飞行的基本原理。
2.学习风筝的几何图形和部件。
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1.PPT演示文稿。
2.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绳子、竹竿等。
3.例子风筝。
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讲到的内容,询问学生是否记得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通过提问和交流,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所学内容。
2. 风筝的制作2.1. 引入新知识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风筝的制作流程和材料。
讲解风筝的几何形状和各个部件的作用。
2.2. 实操环节组织学生分组制作风筝。
组内学生协作,根据PPT演示文稿中的引导,使用所提供的纸张、绳子和竹竿等材料制作风筝。
2.3. 展示和分享在风筝制作完成后,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风筝,并邀请每组分享他们的风筝设计理念和制作心得。
3. 风筝的飞行3.1. 引入新知识介绍风筝的飞行基本原理,如空气动力学知识、风力等。
解释风筝在飞行过程中如何受力、控制飞行方向等。
3.2. 实操环节带领学生前往开阔的空地,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筝的试飞。
观察和记录风筝的飞行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风筝的设计以获得更好的飞行效果。
3.3. 思考与讨论归集学生对风筝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集体讨论。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创新。
反思该课堂设计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风筝的制作和飞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体验和探索。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方面,课时内容过于单一和简略,只涉及到风筝的制作和飞行,而没有纳入更多的相关知识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风筝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实操环节的组织和安排有待完善。
学生制作风筝的时间可能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制作的风筝效果不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调整时间安排,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风筝的制作和调试。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接着写了刘老师谈腿疾,上课以及放风筝的情形,突出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强执着的精神;最后回到现实之中,以议论的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颂扬之情。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域,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知识传授: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明白得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价值观渗透:明白得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坚强,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强执着的精神。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明白得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得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确定目标。
1、这节课我们连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2、(出示作者的照片)这确实是热爱生活、期望激情的苏叔阳。
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如此一段心灵独白:出示:(师读)他将永久在我的经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许多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久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一位如何样的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让我们打开书本,还记得课文要紧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学生回忆并板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4、这三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
这节课我们就去抓住这些感人的细节描写,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22。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3.学习作者用故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朗读能力不错,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为数较少.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人公是——刘老师,写人,要用故事,回忆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个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学生齐读板书。
课文用四个故事来写人,其中,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故事是发生在课上的。
放风筝、追风筝这两个故事是发生在-—课余的,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那放风筝、追风筝这两个故事一定要写,刘老师上课的故事,肯定有很多,作者选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呢?二、精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特点.(一)、从讲故事中感受刘老师的乐观。
显然,作者精心挑选的四个故事颇费了一番心思。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后半部分才是写刘老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是写——刘老师的外貌。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刘老师外貌的部分,并说出刘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学生发言)刘老师失去了一条腿,这是一件很伤感的事情,可刘老师是怎样面对这件事情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刘老师讲故事的部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总结: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他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
(板书:乐观)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读读这些语言吗?(试读、指名读)3.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是什么反应呢?(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
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
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关心学生:(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你们读读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呢?)②填写:(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过渡:刘老师的课及对学生的态度,虽然事隔三十年,却使我已经……亲切(生齐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设计)第一版块:情感预热,情境引入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
通过上节课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每逢春天到来时,我就会……2、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我对刘老师深深地想念?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指名读。
第二版块:分层探究,扣事品人(一)一个残疾老师为什么会让作者深深地思念呢?读读4—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二)交流:1、笑谈腿疾(1)仔细读读这件事,找找从哪儿可以看出刘老师的乐观?(2)(出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找两个写不同感受的词,理解“酸涩”(3)(出示)①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______。
②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因为_____③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______。
交流,相机读文。
(4)带着深深的敬意,一起读(最后一节)2、上课板书(1)算一算,(出示)如果刘老师1节课板书10次,就要转10次;一天上4节课,就要转__次;一周转__次,一个月转__次;一年转__次,三十年转__次。
(2)学生结合课前单脚转圈的体验谈感受。
(3)引读课文。
此时,同学们的心里仅仅是激动吗?带着敬爱、感动,一起读(最后一节)3、放风筝边默读7—9小节,边划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交流,相机指导:(1)7节:指名读,评读。
(2)8节:女生齐读。
(3)9节①、(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找表示动作的词。
你想提醒大家读这句话时注意什么呢?指名读。
②引读9节3、4句(出示)此时,刘老师觉得很幸福,很充实,因为他______。
③他不仅放飞了风筝,还放飞了什么?给予了我们什么呢?(4)带着敬仰之情,一起读(最后一节)第三版块:感悟文题,情文相生1、简介苏叔阳的人生经历:(出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失败而伤心时,他会想到刘老师的_____;当病魔侵扰时,他会想到刘老师的______……2、(出示)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22《理想的风筝》教案
(第二课时)
主备: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重点)
3、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难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20分钟)
1、复习导入。
我知道课文依次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
(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
2、自主学习:见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3、合作学习: 见导学案“合作学习”部分。
(二)上课(40分钟)
4、课堂展示:
展示一:文中用了省略号的句子,说说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展示二: 读一读,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谈谈感受。
展示三:刘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展示四:理解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5、课外拓展:
练笔表达:……变红,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拿出你的笔,写一写:
刘老师啊,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6、巩固提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积累赞美老师的名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布鲁纳
7、作业:《学练优》第七、八、九题。
8、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乐观幽默
刘老师深情上课才华横溢
放风筝热爱生活自信坚强9、教后反思:。
理想的风筝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
3、体会通过细节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一、导入新课1、听到这首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的感受呢?2、而作者苏叔阳。
每当看到空中的风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刘老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30年来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齐读课题)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4、这三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品读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形象(一)品读“笑谈腿疾”1、就先按活动一的要求来品读“笑谈腿疾”吧。
2、声音渐渐低下来了,想必组内交流好了,就来全班展示交流吧。
3、一般人回忆伤心的往事时,都会痛苦,而刘老师却开着玩笑向我们解释他的残疾,这是多么的豁达、乐观呀!4、刘老师笑谈腿疾后,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导读)每个学生心里······5、那么,这道填空题会做吗?指名填空6、刘老师解释腿疾的一段话,让学生们先是笑,然后感到酸涩,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这一笑、一酸、一敬,是“泛”起来的、慢慢产生的心理变化。
7、像第四小节中描写刘老师的外貌、语言及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就叫做(板书:细节描写)。
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四节,用心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描写刘老师外貌的语句。
哪一组来读?刘老师笑谈腿疾的语句,哪一组来读?描写学生心情变化的句子,哪一组来读?(其它两组也不能闲着,你们就做评委吧!)8、身体残疾、却那么乐观,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个学生,所以,作者是那么地思念刘老师——(出示,导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二)品读“旋转板书”1、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老师的板书内容在作者记忆中也许模糊了,但刘老师旋转身体板书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作者的记忆里。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_《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充分利用CAI 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 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
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
(CAI 画面展示)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 问题展示)⑴ 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⑵ 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3、师明确后板书:板书:蛮横无理悲伤绝望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
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
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
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 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⑴ 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⑵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
《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认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的含义。
4.理解“精妙”、“翩翩起舞”、“稚气”、“翱翔”等词语。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放风筝”这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积极乐观,对生活、对工作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语句、细节描写进行对话交流,理解课文。
2.以品读、评读促悟,去体验感受,去感悟人物品质。
3.以“质疑——解疑——分享——总结”的对话教学流程开展教学。
二、、教学重点1.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继续探究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画面:春天,人们欢快地放飞风筝,飞上蓝天。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刻,你想到了什么?2.而有一位剧作家看到这“放风筝”的情景,却思潮涌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因为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个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剧作家是谁吗?(苏叔阳)他想起了谁呢?(30年前教他的刘老师)想起了和他一起放风筝的情景。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走进这位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一起回到30年前,和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3.现在再次读这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①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②“风筝”承载着怎样的理想飞上蓝天呢?③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会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过渡:是啊,这“理想的风筝”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疑问,这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为什么能让他的学生三十年甚至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呢?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文字的内部去寻找答案吧。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通过“朗读、倾听、想象、感悟”,激活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实践细嚼品味和人文熏陶的和谐统一。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力争让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字词所蕴含的情感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加深对文本人物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1.理解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难点】1.理解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让学生体会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准备】配音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感受师生情1.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又是一个万物苏醒的季节,春风里湛蓝的天空放飞着一只只可爱的风筝,它们穿梭于云朵之间,陪伴在小鸟左右,此情此景在作者苏叔阳的眼里,会让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来——刘老师。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一起去读读他对刘老师的深情呼唤吧!多媒体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2.作者思念刘老师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了刘老师让他刻骨铭心的几个镜头,那么作者究竟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3.在写这三件事中,有两个事物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木棍、风筝)过渡:木棍支撑身体,风筝放飞理想,让我们一起与作者带着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走进第一件事中。
设计意图:开头的导入语能直接勾起学生对文本的回忆,再用课文中抒情的段落,导入新课,让浓浓的师生情扑面而来,快速地让学生进入这种情感氛围。
随之,让学生走进故事,感悟文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走进故事,感悟文本,走进师生情1.走进第一个故事:笑谈腿疾(1)过渡:我不知道刘老师的左腿是如何残疾的,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经笑着说过:出示课件:“……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22课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 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剧烈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以 三个特写“镜头”一一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的人生态度。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校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 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学习文中运用各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 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学情为教学的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落点。
立足学生 的实际,用“最平常”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追求教学效益的高效 化。
构建阅读话题,创设阅读空间,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围绕问题, 展开讨论,通过重点品读“放风筝”这个事例,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 动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自读、自思、自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透过语言文 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让学生融入作者的 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也习得了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学生自主阅读后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体会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 感悟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应该说都能顺利完成。
但 是对课题《理想的风筝》会提出一些疑问,如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理 想的风筝与刘老师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点拨、借助资料进行适 时的补充、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8、9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的思念之情,感受 刘老师的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人物形象,体会其精神对学生的感染、教育与影响。
深入文本,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习得写作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2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导学】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试着找出一处抄下来,写写你的感受。
摘抄句子:我的感受:2.了解文中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A表示语言突然中断。
B表示语意未尽,引人思索。
C引文的省略。
(1)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 )(2)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3)“……女蝎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姻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课堂助学】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风筝连翘花眯着眼睛膝盖蟆蚣倘若二、在放风筝屮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1.引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从中能读出怎样的刘老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八、九自然段,找岀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和体会。
3.交流•:师:这一切都令作者难以忘怀,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注意课文中的三个“亲自”。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适时点拨)(1)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H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哪儿打动你?(亲手制作一一刘老师的心灵手巧;精致的手工艺品)师引述:是呀,他制作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蝦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多心灵手巧呀!放风筝一一对生活的热爱,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
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生读)(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言加深体悟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2.进一步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弄清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3.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4.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典型事例,感悟刘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
教学媒体:课件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
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习惯,运用补充的课外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设疑,引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师述: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作题目这节课我们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设计理念:由上节课学生的疑问引入,学生学起来会更专注。
)3.文中,作者深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三件事?教师引述:一是(谈腿疾),二是(写板书),三是(放风筝)。
这位刘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深情地思念他呢让我们深入研读这三件事,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深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
】二.感悟刘老师形象,理解“理想的风筝”的一层含义。
1.请自由读这几部分的描写,画出最能表现刘老师特点的句子或圈出相关的词语,把你读到的刘老师的特点写在旁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思,学会读书】2.说说你从文中读懂的刘老师。
别人发言时要耐心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有不同收获可以发表。
【设计意图:按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伙伴,充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句子,引导进一步体会,练习感情朗读。
(1)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22.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作者用故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学情分析:学生朗读能力不错,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为数较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人公是——刘老师,写人,要用故事,回忆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个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学生齐读板书。
课文用四个故事来写人,其中,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故事是发生在课上的。
放风筝、追风筝这两个故事是发生在——课余的,
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那放风筝、追风筝这两个故事一定要写,刘老师上课的故事,肯定有很多,作者选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呢?
二、精读课文,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特点。
(一)、从讲故事中感受xx 的乐观。
显然,作者精心挑选的四个故事颇费了一番心思。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后半部分才是写刘老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是写——刘老师的外貌。
请同学们默读描写刘老师外貌的部分,并说出刘老师的与众不同之处。
(学生发言)
刘老师失去了一条腿,这是一件很伤感的事情,可刘老师是怎样面对这件事情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刘老师讲故事的部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总结: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他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
(板书:乐观)
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读读这些语言吗?(试读、指名读)3.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是什么反应呢?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指名读)
同学们笑,是因为——(刘老师幽默,把同学们逗乐了)。
同学们的心中为什么会泛起一股“酸涩”之情呢?(同情、理解)。
那么,又是什么让学生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呢?(乐观、坚强)
4.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能读好吗?(齐读)
刘老师以他乐观的生活态度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同样,他在课堂上所特有的板书姿势也永远的定格在了我们的心中。
(二)在板书的动作中体会xx 的顽强。
1.默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感动了你?将它们圈画出来。
(学生默读,边画边写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
2.这段话中连续多次用到了同一个字——“转”,“转”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
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让我们也来学刘老师转一转,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刘老师敬业、顽强的精神板书顽强)
3.指导第五自然段。
(三)在放风筝和追风筝中感受刘老师的乐观和顽强。
作者用课堂上的两个故事写出了刘老师的乐观与顽强,那课下的两个故事也应该写出刘老师的——乐观与顽强。
自由读第八、九自然段,和同桌一起交流一下,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刘老师的乐观与顽强。
指导朗读:
(1)他的腿自然不利于奔跑,但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2)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3)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引导学生从“笑着、叫着、蹦跳着、喊着”去感受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四个故事来写刘老师了?——他们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与顽强。
三、体会“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你认为,作者记住的只是风筝吗?(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这就是刘老师心目中理想的风筝,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
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
(补充苏叔阳的资料)苏叔阳(1938~至今)当代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
1993年苏叔阳患癌症以来,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
抗癌17年,先后多次手术,苏叔阳72岁的年龄上仍然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四、续写课文,升华情感。
作者不见刘老师已30年了,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 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作者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自信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xx 呀,思念您……
(学生展示)
总结下课。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
乐观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