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柱色谱法分离黄酮醇与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 格式:pdf
- 大小:352.94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一、概念1、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盐酸—镁粉反应:将黄酮类化合物试样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加几滴浓盐酸呈色。
3、锆盐—枸椽酸反应:鉴定3 –或5- OH黄酮,黄色。
4、SbCl5反应:鉴定查耳酮5、氨性氯化锶反应:鉴定3‘4’ 邻二OH黄酮二、填空1.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 C3 )链相连,具有(2 –苯基色原酮)基本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少数以(苷元)的形式存在。
3.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结构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
4.色原酮本身(无)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基后就有颜色。
如果(双健)氢化,则(交叉共轭体系)中断,故二氢黄酮醇(无)色。
黄酮类化合物在4/7—位引入( -OH )基团,使颜色加深。
异黄酮的共轭体系被(破坏),故呈(微黄)色。
查耳酮分子中存在(交叉共轭体系)结构,故呈(黄)色。
5.花色素的颜色随( pH )改变。
一般(小与7)时显红色,(大与8.5 )时显蓝色,(等于8.5 )时显紫色。
6.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中,可溶于(乙醇)、(正丁醇)及(氯仿)中,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分子呈平面型,它在水中溶解的程度(<)与非平面型分子。
例如(二氢黄酮)在水中溶解大与(黄酮)。
7.花色素因以(离子型)形式存在,具有(离子)的通性,故水溶性(强)。
8.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后,水溶性增(大),引入羟基越多,其水溶性越(强)。
而羟基甲基化后,其水溶性(减弱)。
9.黄酮苷一般溶于(水)、(丙酮)及(正丁醇)等中,而难溶或不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10.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而显酸性。
其酸性强弱顺序为:7,4’-二OH(5%NAHCO3)>7-或4‘-OH(5%NA2CO3)>一般酚羟基(0.2%NAOH)>5-OH(4%NAOH) 11.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与HCl—Mg粉反应呈(红)色。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有效成分是指 CA. 含量高的成分B. 需要提纯的成分C. 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D. 一种单体化合物E. 无副作用的成分2.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BA. 甲醇B. 正丁醇C. 丙醇D. 丙酮E. 乙醇3.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A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4.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BA. 石油醚B. 氯仿C. 苯D. 乙醚E. 乙酸乙酯5.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 Et2 OB. EtOAcC. CHCl3D. EtOHE. BuOH6.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BA. 水B. 乙醇C. 乙醚D. 苯E. 氯仿7.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D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8.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CA. 煎煮法B. 分馏法C. 水蒸气蒸馏法D. 盐析法E. 冷冻法9.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CA. 回流提取法B. 煎煮法C. 浸渍法D. 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E. 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10.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 DA.水蒸气蒸馏器B.薄膜蒸发器C.液滴逆流分配器D.索氏提取器E.水蒸气发生器1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B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12.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DA. 乙醚B. 醋酸乙酯C. 丙酮D. 正丁醇E. 乙醇13.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EA. 乙醇B. 甲醇C. 正丁醇D. 醋酸乙醋E. 苯14.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 AA. Me2 CO (丙酮)B. Et2 OC. CHCl3D. nBuOHE. EtOAc15.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BA. 铅盐沉淀法B. 乙醇沉淀法C. 酸碱沉淀法D. 离子交换树脂法E. 盐析法1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A.硅胶的含水量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E.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17.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18.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什么有关AA.极性B.溶解度C.吸附剂活度D.熔点E.饱和度19.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D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甲氧基20.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CA.醛基B.酮基C.酯基D.酚羟基E.醇羟基21.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f值最大的是 C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 D. 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22.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项 EA. 固定项为聚酰胺B. 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C. 在水中吸附力最大D. 醇的洗脱力大于水E. 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23.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B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24.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25.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E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26.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27.凝胶色谱适于分离 EA. 极性大的成分B. 极性小的成分C. 亲脂性成分D. 亲水性成分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28.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 EA. 生物碱B. 生物碱盐C. 有机酸D. 氨基酸E. 强心苷29.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 BA. 分馏法B. 透析法C. 盐析法D. 蒸馏法E. 过滤法30.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 CA.羟基有无B.胺基有无C.不饱和系统D.醚键有无E.甲基有无31.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 EA.紫外光谱B.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32.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AA. UVB. IRC. MSD. NMRE. HI-MS33.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 DA. UVB. IRC. MSD. NMRE. HI-MS37. C O B .A..-CHO C .COOR-D. -OHE. Ar-OH极性最强的官能团是 E 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 C38A. B. C. OH OHOH OH O HD.O H OH聚酰胺吸附力最强的化合物是 D 聚酰胺吸附力最弱的化合物是 B39A .浸渍法B .煎煮法C .回流提取法D .渗漉法E .连续提取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提取,但浸出效率较差的是 A方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不宜使用的是 B40 A .硅胶色谱 B .氧化铝色谱 C .离子交换色谱D .聚酰胺吸附色谱E .凝胶色谱分离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E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D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C(三)填空题1.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分离方法有: 离子交换树脂法 、 溶液法 、 分馏法、 透析法 、 升华法、 结晶法及 层析法等。
总述1)提取前文献查阅综述和药材生药鉴定2)提取方法①粉碎成粗粉②有机溶剂法和水提法③水蒸气蒸馏法④升华法3)分离纯化法①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a.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b.改变溶液的极性去杂c.酸碱法d.沉淀法②根据物质分配比不同极性分离a.液-液萃取法b.反流分布法c.液滴逆流层析法d.高速逆流层析法e.GC法f.LC法:LC分配层析载体主要有---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有正反相之分;压力有低、中、高之分;载量有分析、制备之分。
③根据物质吸附性不同极性分离a.※极性吸附剂(如SiO2,Al2O3...)极性强,吸附力大※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对非极性化合物的吸附力强(洗脱时洗脱力随洗脱剂的极性降低而增大)。
b.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依化合物的官能团的极性大小而定;溶剂的极性大小可按其介电常数(e)大小排列(极性渐大> ):己烷苯无水乙醚CHCl3AcOEt乙醇甲醇水e 1.88 2.29 4.47 5.20 6.1126.0 31.281.0c.氢键力吸附聚酰胺吸附层析--洗脱剂的洗脱力由小到大为:水> 甲醇> 丙酮> NaOH液> 甲酰胺> 尿素水液④根据物质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如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 and LH-20...)过泸法等⑤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的分离法离子交换法:强酸:-SO3H强碱:-N+(CH3)3Cl-弱酸:-CO2H弱碱:-NH2(NH,N)一、糖及苷类的提取和分离1 溶剂处理法2 铅盐沉淀法3 大孔树脂处理法4 柱色谱分离法二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一 提取方法:一般选用甲醇或乙醇为溶剂,可同时将游离态和成苷的蒽醌类化合物从药材中提取出来,浓缩后再依次用有机溶剂提取(多用索氏提取法),可根据极性大小不同进行初步分离(如将苷和苷元分开)。
对于多羟基蒽醌或具有羧基的蒽醌(如大黄酸),在植物体内多以盐的形式存在,难以被有机溶剂溶出,提取前应先酸化使之游 中 药EtOHEtOH 提取物减压回收EtOH浓缩物3提取Et 2O 3提取EtOAc 提取液 残留物(含单糖苷或含糖较少的苷)n-BuOH 提取 n-BuOH 提取液(含糖较多的苷)离。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黄酮类化合物如何用UV法鉴别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查耳酮?答:带Ⅰ是桂皮酰基产生的,在300~400nm270nm处;带Ⅱ是苯甲酰基产生上的,在220~2800nm处。
带Ⅰ、带Ⅱ两峰皆强的有:黄酮:带Ⅱ峰位高,带Ⅰ峰位低,且在<350nm处。
黄酮醇:带Ⅱ峰位高,带Ⅰ峰位低,且在>350nm处。
查耳酮:带Ⅰ峰位高;带Ⅱ峰位低。
带Ⅰ为主峰、带Ⅱ较弱有:二氢黄酮:带Ⅱ峰位>270nm。
二氢黄酮醇:带Ⅱ峰位>270nm。
异黄酮:带Ⅱ峰位<270nm。
黄酮类的酸碱性黄酮的酚羟基酸性由强到弱顺序是:7,4′-二羟基>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黄酮类的显色反应:还原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一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成分在乙醇或甲醇溶液中可被还原成红色至紫红色,个别的显蓝或绿色(如7、3′、4′-三羟基二氢黄酮)。
而异黄酮不显色。
此反应可用于鉴识黄酮类化合物,也可鉴识某提取物或提取液中是否含有上述黄酮类成分。
2.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黄酮的专属性反应,生成红-紫红色,而其它类不显色,故可用于鉴别。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铝盐和乙酸铅(有5羟基4酮、3羟基4酮和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显阳性);碱式乙酸铅一般的酚类均可生成沉淀。
锆-枸橼酸反应:3羟基4酮的比5羟基4酮的稳定。
区别黄酮与黄酮醇。
乙酸镁甲醇溶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可显天蓝色荧光。
氨性氯化锶: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显阳性。
三氯化铁:有酚羟基的显阳性。
硼酸显色:有5羟基4酮、2′-羟基查耳酮类的呈亮黄色。
碱性试剂显色:二氢黄酮在碱性中可变成查耳酮而显色;有邻二酚羟基的、3、4′-二羟基的黄酮在碱性中不稳定;黄酮醇类在碱性中呈黄色,在空气中再变棕色。
如何用色谱法鉴别黄酮类化合物?1.纸色谱(pc):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混合物。
混合物的鉴定常采用双向色谱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含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2,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测定,生物合成,构效关系。
3,天然药物的来源:植物(主要的),动物,矿物和微生物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4,生物活性成分:经过药效实验或生物活性,证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5,有效部位: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叫做有效部位6,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位7,单体:即化合物,指具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结构式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生物合成1,一次代谢: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的反应过程称之为一次代谢。
(名词解释)(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2,二次代谢: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而且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的反应过程称之为二次代谢过程。
(名词解释)3,生物合成的结构单元:(名称和结构式是重点)C1单元C2单元C5单元C6C3单元C6C2N单元吲哚C2N单元C4N单元C5N单元4,生物合成的途径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DXP途径莽草酸桂皮酸途径氨基酸途径复合途径第四节提取分离方法1,提取(1)提取的概念:利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将所要成分尽可能从原料中完全提取的过程(名词解释)(2)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相似相溶)、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填空题)(3)溶剂提取法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溶剂。
(填空题)(4)选择溶剂的原则: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沸点适中容易回收;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判断题× 1、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而黄酮苷则没有;√2、在糖苷化合物中有S, N, C, O苷,其中最难水解的是C苷;3、花色素比一般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解度要小; ×4、I型强心苷分子中与苷元相连的糖为2,6-二去氧糖; √5、植物挥发油是一种油脂;×6、氧化铝为吸附剂是比较适宜醌类化合物分离的层析介质;×7、黄酮类化合物一般不能升华也无挥发性;√8、生物碱一般是以游离碱的状态存在于植物体内;×9、凝胶过滤色谱分离作用原理是分子筛作用原理;√10、对热不稳定的天然产物的提取多采用溶剂回流提取的方法;×11、中和1克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挥发油的碱值;√12、盐酸-镁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13、游离醌类化合物大多数不具有升华性;×14、甾体类化合物B/C环的稠和方式一般为顺式;×15、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 √16、游离香豆素室温下不能够升华;×17、季铵型生物碱是各类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生物碱之一;√18、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生物碱成分的分离;√19、C-NMR全氢去偶谱中,化合物分子中有几个碳就出现几个峰×20、多羟基化合物与硼酸络合后,原来中性的可以变成酸性,因此可进行酸碱中和滴定;√21、D-甘露糖苷,可以用1H-NMR中偶合常数的大小确定苷键构型;√22、反相柱层析分离皂苷,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时,甲醇的比例增大,洗脱能力增强;√23、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中均有两个羰基吸收峰;×24、挥发油系指能被水蒸气蒸馏出来,具有香味液体的总称;√25、卓酚酮类成分的特点是属中性物、无酸碱性、不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多有毒性;×26 判断一个化合物的纯度,一般可采用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尖锐的熔点及选择一种适当的展开系统,在TLC或PC上样品呈现单一斑点时,即可确认为单一化合物;×27 、有少数生物碱如麻黄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不反应;√28 、三萜皂苷与甾醇形成的分子复合物不及甾体皂苷稳定;√填空题1、利用物质在两种不能完全互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别进行分离的称为分配层析;2、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等化合物;3、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桂皮酸途径;4、香豆素的分子结构含有异戊二烯母核;5、天然存在的强心苷元C/D环稠合方式为α-苯并吡喃酮;6、一般地,甾体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含有环戊烷氢化菲黄酮类母核;7、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度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达到分离的;8、羟基蒽醌遇碱显红色或紫红色;9、木脂素多由两个苯丙素通过beta-碳原子8-8’位相连聚合而成;10、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桂皮酸/莽草酸途径;11、萜类化合物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的数目进行分类;12、I型强心苷分子中与苷元相连的糖为2,6-去氧糖;13、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氢键,适用于分离醌、黄酮类等化合物;14、植物体内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氨基酸;15、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含一个或多个C6-C3单位的天然化合物;单项选择题1、醌类化合物取代基酸性强弱的顺序是B;A. β-OH>α-OH>-COOHB. -COOH>β-OH>α-OHC. α-OH >β-OH >-COOHD. -COOH> α-OH>β-OH2、D-果糖属于B类单糖;A. 五碳醛糖B. 甲基五碳糖C. 六碳醛糖D. 六碳酮糖3、中和1克挥发油中含有游离的羧酸和酚类所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挥发油C ;A. 酯值B. 皂化值C. 酸值D. 碱值4、四氢硼酸钠试剂反应是用于鉴别A;A. 二氢黄酮醇B. 查耳酮C. 黄酮醇D. 花色素5、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D;A. 有羟基B. 有羧基C. C环为平面型D. C环为非平面型6、进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一般介质是B;A. 水 B 酸水C. 碱水D. 乙醇7、常见溶剂石油醚、苯、乙腈、乙酸乙酯的极性由弱到强顺序正确的是B;A. 石油醚<乙腈<苯<乙酸乙酯B. 石油醚<苯<乙酸乙酯<乙腈C. 苯<石油醚<乙酸乙酯<乙腈D. 石油醚<乙腈<乙酸乙酯<苯8、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的化合物是D;A. 黄酮苷B. 生物碱C. 萜类D. 7-羟基香豆素9、将混合生物碱溶于有机溶剂中,以酸液pH由大→小酸性由弱到强顺次萃取,可依次萃取出A ;A. 碱性由强→弱的生物碱B. 碱性由弱→强的生物碱C. 极性由弱→强的生物碱D. 极性由强→弱的生物碱10、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C试剂;A 无色亚甲蓝B 5%盐酸水溶液C 5%NaOH水溶液D 甲醛11、分馏法分离适用于D天然产物的分离;A. 极性大成分B. 极性小成分C. 升华性成分D. 挥发性成分12、某化合物用氯仿在缓冲纸层析上展开,其Rf值随pH增大而减少,说明它可能是A;A. 酸性化合物B. 碱性化合物C. 中性化合物D. 不能判断13、对水溶解度小,且难于断裂的苷键是D;A.氧苷 B. 硫苷C. 氮苷D. 碳苷14、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属于花色素类的是A;A. B.C. D.15、下列物质中C/D环为顺式稠合的是CA. 甾体皂苷B. 三萜皂苷C. 强心苷D. 蜕皮激素16、植物体内萜类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是BA. 醋酸-丙二酸途径B. 甲戊二羟酸途径C. 桂皮酸途径D. 氨基酸途径17、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中,除了D;A. 乙醚B. 氯仿C. 乙酸乙酯D. 水18、不能升华也无挥发性的成分是A;A. 黄酮类B.蒽醌类C. 樟脑D.游离香豆素19、挥发油是一种CA 萜类B 芳香醇C 混合物D 油脂20、离子交换色谱法, 适用于下列B 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21.在5%NaHCO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DA:3, 5, 7-三羟基黄酮B:2′-OH查耳酮C:3, 6-二羟基花色素D:7, 4′-二羟基黄酮22具有螺缩酮基本骨架的皂苷元,其中25S和25R相比BA:25S型比25R型稳定B:25R型比25S型稳定C:25S型与25R型都稳定D:25S型与25R型都不稳定23定下列化合物的双键在Δ12还是Δ34位最好选用BA:UV B:1H-NMR C:MS D:13C-NMR E:IR24多生物碱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反应是在A 条件下进行的;A.酸性水溶液B.碱性水溶液C.中性水溶液D.亲脂性有机溶剂25成青蒿素的衍生物,主要是解决了在A中溶解度问题,使其发挥治疗作用;A.水和油B.乙醇C.乙醚D.酸或碱名词解释1、木质素:木脂素是一类由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通常是指其二聚物,少数是三聚物和四聚物;二聚物碳架多数是由β-碳原子8-8’连接而成的;2、强心苷: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强心苷是由甾体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天然界存在的强心苷元B/C环是反式,C/D环是顺式,A/B环大多数为顺式;3、纸色谱法:用纸为载体,在纸上均匀地吸附着液体固定相如水、甲酰胺等,与固定液不互溶的溶剂作为展开相;试样滴在纸一端在展开罐中展开,由于各组分在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最终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实现定性、定量分析的色谱法4、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接而成具有不饱和度的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C5H8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5、pH梯度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是分离酸性、碱性、两性成分常用的手段;其原理是由于溶剂系统pH变化改变了它们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了它们在溶剂系统中的分配系数;pH梯度萃取方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物质的分离;6、生物碱: 1生物碱是天然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但不包括:低分子胺类如甲胺、乙胺等、氨基酸、氨基糖、肽类除肽类生物碱如麦角克碱ergocristine等、蛋白质、核酸、核苷酸、卟啉类porphyrines和维生素等;2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但不包括小分子的环状胺类;7、黄酮类化合物: 是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8、二次代谢产物:是从某些一次代谢产物,如糖、氨基酸、核酸等,作为起始原料,1分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的不直接涉及到生命正常生长、发育或繁殖的有机化合物,如萜类、甾体、生物碱、多酚类等9、挥发油酸值:萜类化合物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接而成具有不饱和度的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C5H8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简述题1、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各写三种及其特点和应用;答:a. 提取方法:溶剂法:根据中目标成分的溶解性,选择适当的溶剂将其从组织中提取出目标天然产物;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该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在水中稳定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药材成分的浸提;升华法:固体物质受热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主要应该用于具有升华性的天然药物的分离,如:香豆素,醌类化合物等;b. 分离方法:溶剂萃取: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pH梯度萃取: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色谱分离:根据物质吸附性能的差别进行分离2、聚酰胺柱色谱用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苷、苷元的原理、方法及洗脱规律;如何理解黄酮类化合物聚酰胺色谱分离的“双重色谱”性能;答:原理:聚酰胺吸附色谱法的原理为氢键吸附;洗脱顺序:氢键多寡与洗脱顺序有关母核上羟基越多,洗脱速度减慢;位置相关与洗脱顺序相关羟基数目相同时,聚酰胺对处于C=O间位或对位的-OH吸引力大于邻位-OH,洗脱顺序;邻位羟基黄酮>对位间位羟基黄酮;“双重色谱”性能:同时具备氢键吸附作用和静电吸附作用,洗脱顺序与溶剂极性相关分子中既有非极性的脂肪链,又有极性的酰胺基团,当用极性移动相如含水溶剂系统洗脱时,聚酰胺作为非极性固定相,其色谱行为类似反相分配色谱,因黄酮苷比游离黄酮苷元极性大,所以黄酮苷比游离黄酮苷元容易洗脱;当用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洗脱时,聚酰胺作为极性固定相,其色谱行为类似正相分配色谱,因游离黄酮苷元的极性比黄酮苷小,所以游离黄酮苷元比黄酮苷容易洗脱;3、用两类不同展开系统醇性展开系统、水性展开系统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纸色谱的原理及Rf值规律;答:依据黄酮类化合物羟基取代多寡及位置与极性强弱的关系,不同展开溶剂系统中Rf 不同;纸色谱PPC适用于分离各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类的混合物;;对黄酮类化合物来说,一般采用第一向醇性溶剂展开剂、第二相水性展开剂双向展开;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苷化后,极性即随之增大,在醇性展开剂中Rf值相应降低;同一类型苷元,Rf值依次为:苷元>单糖苷>双糖苷;在水或2%~8%HOAC,3%NaCl或1%HCl展开中,则上列顺序将会颠倒,苷元几乎停留在原点不动,苷类的Rf值可在0.5以上,糖链越长,则Rf值越大;4、结合实际,说一说研究传统中草药的基本过程;可以以某一种类天然产物为例说明; 答:。
醌1、对所有的醌类化合物,其MS的共同特征为___分子离子峰_____通常为基峰,出现失去___1~2分子CO_______的碎片峰。
2、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类具有____挥发性_________,能随水蒸气蒸馏。
3、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苯醌,萘醌,_菲醌_,_蒽醌_。
4、活性次甲基试剂以及无色亚甲蓝溶液可用来区分苯醌、萘醌与蒽醌,两种显色反应中,蒽醌___不显色。
5、中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___菲醌类_____。
6、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 常用( C )试剂。
(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
多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
)A、无色亚甲蓝B、5%盐酸水溶液C、5%NaOH水溶液D、甲醛7、采用柱色谱分离蒽醌类成分,常不选择的吸附剂是(B)A、硅胶(√)B、氧化铝(不易用氧化铝,尤其不易用碱性氧化铝)C、聚酰胺(√)D、葡聚糖凝胶8、大黄素性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为(C)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上D、醌环上9、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并简要的说明原因。
分子中Ar-OH的数目、位置不同则酸性强弱有差异,含-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α-OH > 1个α-OHB>10、天然的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请回答为哪四种,并画出各类的母体结构。
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等四种类型。
11、比较下列蒽醌的酸性强弱,并利用酸性的差异分离他们,写出流程。
A. 1,4,7-三羟基蒽醌B. 1,5-二羟基-3-COOH蒽醌C.1,8-二羟基蒽醌 D .1-CH3蒽醌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含-COOH > 2个以上-OH > 1个-OH > 2个-OH > 1个-OH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pH梯度萃取法多糖课后习题1多糖是有10个以上的_____单糖_____单元通过____苷键____连接而成。
浅谈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及种类来源:北京协和药厂作者:刘东旺发布时间:2009-06-08 阅读次数:2391 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黄酮类化合物类型多样,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多酚类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物,包括黄酮(flavone)、异黄酮(isoflavone)黄酮醇(flavonol)异黄酮醇(isoflavonon)、黄烷酮(flavanoe)、异黄烷酮(isoflavanone)、查耳酮(chalcone)等,最集中分布于被子植物中。
如黄酮类以唇形科、爵麻科、苦苣苔科、玄参科、菊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黄酮醇类较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二氢黄酮类特别在蔷薇科、芸香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中分布较多;二氢黄酮醇类较普遍地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异黄酮类以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鸢尾科植物中存在较多。
在裸子植物中也有存在,如双黄酮类多存在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能够改变机体对变能反应原、病毒及致癌物反应的能力,并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性侵袭的伤害,因此具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美称。
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的可食性果肉中。
当把它们从中分离出来后,其味道有些发苦,如桔子、柠檬、葡萄和柚等这些柑桔类植物是黄酮类化合物特别丰富的来源。
许多植物如樱桃、葡萄、蔷薇果、青椒、花茎甘蓝、洋葱和番茄等,以及许多草药如越桔、银杏、乳蓟等都含有高质量的黄酮类化合物。
此外,多种植物的叶、干和根部也发现了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如山茶花报春黄甙(干燥后用来生产绿茶和黑茶)的叶子,松树皮和成熟和葡萄籽是各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好来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学物质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抗肿瘤方面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特别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质,已经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许多以黄酮类成分为主的制剂已用于保健品、食品、和药品等领域。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目前已经发现了四千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由于其化学结核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一、判断题1、多数黄酮苷元具有旋光活性, 而黄酮苷则无。
2、所有的黄酮类化合物都不能用氧化铝色谱分离。
3、纸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以8%乙酸水溶液展开时, 苷元的R f值大于苷的R f值.4、黄酮化合物, 存在3, 7—二羟基, UV光谱:(1)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时, 仅峰带I位移, 强度不减.(2)其甲醇溶液中加入NaOAc时, 峰带II红移5—20nm.5.黄酮类化合物都是平面结构。
6.黄酮分子中引入7,4’-位羟基,促进电子位移和重排,使其颜色加深。
7.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G是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柱色谱填料。
8.用Sephadex-LH20分离黄酮苷时,主要靠分子筛作用。
9.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通常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最强的吸附能力。
10.黄酮碳苷在常规酸水条件下可以被水解。
11.硼氢化钠显色反应可以用来区分黄酮和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12.黄酮与二氢黄酮相比,黄酮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更大。
13.碱性氧化铝可以用来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二、单选题1、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 应在( )中.A、95%乙醇B、15%乙醇C、水D、酸水E、甲酰胺2、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 )A、A-C向低场位移B、A-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不发生位移3、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MeOH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 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 ).A、无4’—OHB、有3—OHC、有4’—OH, 无3—OHD、有4’—OH和3—OH4、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
A、分配B、氢键缔合C、分子筛D、离子交换5.在5%NaHC0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是A.3,5,7-三羟基黄酮 B.7,4’-二羟基黄酮C.3,6-二羟基花色素 D.2’-OH查耳酮6.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不同位置的取代羟基,酸性最强的是A.6-OH B.3-OH C.5-OH D.7-OH7.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加人诊断试剂NaOAc(未熔融)后,带Ⅱ红移10nm,说明该化合物存在的基团为A.5-OH B.7-OH C.4’-OH D.7-OH和4’-OH8.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A1C13后的谱图与.A1C13/HCl谱图完全一致,则示B环结构为A.存在间二酚羟基 B.只存在4’一OHC.不存在邻二酚羟基 D.存在邻二酚羟基9.下列化合物,在紫外光谱中,350nm 以上没有吸收峰的化合物是10.用活性炭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在下列溶剂中吸附力最强的是A.8%的酚水 B.8%的醇水 C.醇 D.水11.黄酮结构中,三氯化铝与下列哪个基团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A.黄酮5-OH B.二氢黄酮5-OHC.黄酮醇3-OH D.邻二酚羟基12.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在甲醇溶液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红移动40~60nm,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A.无4’-OH B.无3-OHC.有4’-OH D.有4’-OH和3-OH13.在紫外光谱法中,用来判断7-OH的诊断试剂是A.醋酸钠-硼酸 B.未熔融醋酸钠 C.甲醇钠 D.熔融醋酸钠14.与2’-羟基查耳酮互为异构体的是()A.二氢黄酮 B.花色素 C.黄酮醇D.黄酮 E.异黄酮15.黄酮类化合物色谱检识常用的显色剂是()A.盐酸-镁粉试剂 B.FeCl3试剂 C.Gibb’s试剂D.2%NaBH4甲醇溶液 E.l%AlCl3甲醇溶液16.在碱液中能很快产生红或紫红色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二氢黄酮B.查耳酮 C.黄酮醇D.黄酮 E.异黄酮17.当药材中含有较多粘液质、果胶时,如用碱液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宜选用()A.5%Na2CO3 B.l%NaOH C.5%NaOH D.饱和石灰水 E.氨水18.下列化合物进行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以浓度从低到高的乙醇洗脱,最先被洗脱的是()A.2’,4’-二羟基黄酮 B.4’-OH黄酮醇 C.3’,4’-二羟基黄酮D.4’-羟基异黄酮 E.4’-羟基二氢黄酮醇三、多选题1.盐酸镁粉反应阳性为A.黄酮醇 B.查耳酮 C.橙酮D.异黄酮 E.二氢黄酮2.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是否连接糖链 C.植物来源D.三碳链是否成环 E.B环的位置3.下列化合物中,具有旋光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黄烷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 D.橙酮 E.二氢黄酮4.下列化合物中难溶解于水的是A.黄酮醇 B.二氢黄酮醇 C.查耳酮D.黄酮 E.二氢黄酮5.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方法有A.水蒸气蒸馏法 B.升华法 C.聚酰胺色谱法D.葡聚糖凝胶色谱 E.硅胶色谱法6.3,5,3’,4’-四羟基二氢黄酮可发生下列哪些反应A.Molish反应 B.NaBH4反应 C.SrCI2反应D.ZrOCl2一枸橼酸反应 E.HCl-Mg反应7.能溶解于5%Na2C03溶液的黄酮可能具有A.5-OH B.3-OH C.7,4’-OHD.7-OH E.4’-OH8.在紫外光谱法中,用来判断黄酮、黄酮醇有无邻二酚羟基的诊断试剂是A.甲醇钠 B.醋酸钠/硼酸 C.醋酸钠D.A1C13/HCl E.SrCl29.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黄酮苷和苷元的混合物时,主要原理是()A.分配B.吸附C.离子交换D.氢键 E.分子筛10.引人7,4’-二羟基可使黄酮类化合物()A.颜色加深 B.酸性增强 C.水溶性增强 D.脂溶性增强 E.碱性增强11.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NaBH4反应呈红色 B.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 C.水溶性大于黄酮5.12、鉴别3,4’-二羟基黄酮和5,3’,4’-三羟基黄酮可采用()A.Gibb’s反应 B.NaBH4反应 B.SrCl2 D.锆-枸橼酸反应E.盐酸-镁粉反应13.Gibb’s试剂反应呈阳性的是()A.5-羟基黄酮 B.5,8-二羟基黄酮 C.5,7-二羟基黄酮D.8-羟基黄酮 E.7,8-二羟基黄酮14.影响黄酮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吸附力强弱的因素有()A.化合物类型B.酚羟基位置 C.酚羟基数目D.芳香化程度 E.洗脱剂种类四、写出下列黄酮类化合物的二级结构名称五、填空1、确定黄酮化合物具有5—0H的方法有———————, ————————, ————————————————。
绪论回答下列问题:1. 简述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
2. 简述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为何采用递增极性的溶剂进行逐步提取?3. 请将常用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排序。
并指出哪些溶剂与水混溶?哪些溶剂与水不分层?4. 采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时,如何选择溶剂?5. 水、乙醇、石油醚各属于什么性质溶剂?有何优缺点?6. “水提醇沉”和“醇提水沉”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7. 下列溶剂系统是互溶还是分层?何者在上层?何者在下层?①正丁醇-水;②丙酮-水;③丙酮-乙醇;④氯仿-水;⑤乙酸乙脂-水;⑥吡啶-水;⑦石油醚-含水甲醇;⑧苯-甲醇。
8. 简述影响溶剂提取法的因素。
为什么药材粉碎过细,反而影响提取效率?为什么不必要无限制延长提取时间?9. 举例说明酸碱溶剂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10. 溶剂分配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11. 吸附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的原理是什么?简述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这四种吸附剂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12. 简述凝胶过滤色谱的原理。
SephadexLH-20与Sephadex G有何区别?在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中有何应用?13. 简述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及应用。
14. 大孔树脂色谱分离中药化学成分有何特点?简述其操作过程。
15. 简述分配色谱的分离原理。
用水为固定相的纸色谱和用水为固定相的硅胶分配色谱,展开剂应如何处理?16. 在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之前,如何检查其纯度?17. 简述确定化合物分子式的方法。
18. 简述IR、UV、NMR、MS在测定中药化学成分结构中的应用。
19. 从某中药中分离得到一种结晶性化合物,如何弄清它的化学结构?(c) 2008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c) 2008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c) 2008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萜类化合物习题三萜及其苷类习题问答题 1. 为什么含有皂苷的中药一般不能作成注射剂?为什么含人参皂苷能作成注射剂? 2. 简述三萜皂苷的检识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第一章1、什么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天然药物化学?○1具有生物活性,能用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2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物。
○3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什么?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结构测定。
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如何?表1-1○1水溶性成分:单糖及低聚糖、淀粉、粘液质、氨基酸、蛋白质、无机成分。
○2水醇共溶成分:生物碱盐、苷、水溶性色素、鞣质、水溶性有机酸。
○3醇脂共溶成分:游离生物碱、苷元、脂溶性色素、挥发油、非水溶性有机酸、树脂。
○4脂溶性成分:油脂、蜡。
第二章1、什么是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是什么?根据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选择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用适当的方法,将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尽可能完全地溶解出来的方法。
原理:溶剂提取法是在渗透、扩散作用下,溶剂渗入药材组织细胞内部,溶解可溶性物质,造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从而带动溶质作不断往返的运动,直至细胞内外溶液中被溶解的化学成分的浓度达到平衡,提出所需化学成分。
2、溶剂可分为哪几种,分类依据是什么?常用溶剂有哪些,极性顺序如何?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依据极性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无水乙醚>苯>石油醚3、影响溶剂提取法的因素有哪些?溶剂的选择、提取的方式、药材的粉碎度、温度、时间、浓度差等。
4、溶剂提取法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分别运用哪些溶剂及提取范围?○1浸渍法:水、乙醇;遇热不稳定的成分。
○2渗漉法:水、乙醇;遇热不稳定的成分。
○3煎煮法:水;水溶性、热稳定成分。
○4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脂溶性强的成分、热稳定成分。
○5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脂溶性强的成分、热稳定成分。
○6超声波提取法:各种溶剂;遇热不稳定的成分。
5、煎煮法不宜采用何种容器,连续回流提取法采用仪器名称是什么?铁器;索氏提取器。
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一、概念1、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盐酸—镁粉反应:将黄酮类化合物试样溶于甲醇或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加几滴浓盐酸呈色。
3、锆盐—枸椽酸反应:鉴定3 –或5- OH黄酮,黄色。
4、SbCl5反应:鉴定查耳酮5、氨性氯化锶反应:鉴定3‘4’ 邻二OH黄酮二、填空1.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通过( C3 )链相连,具有(2 –苯基色原酮)基本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2.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少数以(苷元)的形式存在。
3.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结构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
4.色原酮本身(无)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基后就有颜色。
如果(双健)氢化,则(交叉共轭体系)中断,故二氢黄酮醇(无)色。
黄酮类化合物在4/7—位引入( -OH )基团,使颜色加深。
异黄酮的共轭体系被(破坏),故呈(微黄)色。
查耳酮分子中存在(交叉共轭体系)结构,故呈(黄)色。
5.花色素的颜色随( pH )改变。
一般(小与7)时显红色,(大与8.5 )时显蓝色,(等于8.5 )时显紫色。
6.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中,可溶于(乙醇)、(正丁醇)及(氯仿)中,游离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分子呈平面型,它在水中溶解的程度(<)与非平面型分子。
例如(二氢黄酮)在水中溶解大与(黄酮)。
7.花色素因以(离子型)形式存在,具有(离子)的通性,.故水溶性(强)。
8.黄酮苷元分子中引入羟基后,水溶性增(大),引入羟基越多,其水溶性越(强)。
而羟基甲基化后,其水溶性(减弱)。
9.黄酮苷一般溶于(水)、(丙酮)及(正丁醇)等中,而难溶或不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10.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而显酸性。
其酸性强弱顺序为:7,4’-二OH(5%NAHCO3)>7-或4‘-OH(5%NA2CO3)>一般酚羟基(0.2%NAOH)>5-OH(4%NAOH) 11.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与HCl—Mg粉反应呈(红)色。
天然产物化学习题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A型题[1-45]1.黄酮类化合物的准确定义为 AA.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的一类化合物B.γ-吡喃酮C.2-苯基色原酮D.2-苯基苯并α-吡喃酮E.2-苯基苯并γ-吡喃酮2.色原酮环C2、C3间为单键,B环连接在C2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DA.黄酮醇B.异黄酮C.查耳酮D.二氢黄酮E.黄烷醇4.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EA.黄酮醇B.二氢黄酮C.异黄酮D.查耳酮E.双黄酮5.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 BA.具酚羟基B.具交叉共轭体系C.具羰基D.具苯环E.为离子型6.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是 EA.黄色B.淡黄色C.红色D.紫色E.无色7.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EA.羟基多B.有羧基C.离子型D.C环为平面型E.C环为非平面型10.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 CA.乙醚B.氯仿C.乙醇D.水E.酸水11.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DA .7-OH 黄酮B .4′-OH 黄酮C .3′,4′-二OH 黄酮D .7,4′-二OH 黄酮E .6,8-二OH 黄酮13.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 DA .四氢硼钠反应B .三氯化铝反应C .三氯化铁反应D .盐酸-镁粉反应E .二氯氧锆反应15.不能与邻二酚羟基反应的试剂是 BA .三氯化铝B .二氯氧锆C .中性醋酸铅D .碱式醋酸铅E .氨性氯化锶16.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A .5-OH 黄酮B .黄酮醇C .7-OH 黄酮D .4′-OH 黄酮醇E .7,4′-二OH 黄酮1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A .酸提碱沉B .碱提酸沉C .沸水提取D .乙醇提取E .甲醇提取19.用碱溶酸沉法从花、果实类药材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碱液宜选用 EA .5%NaHCO3B .5%Na2CO3C .5%NaOHD .10%NaOHE .饱和石灰水22.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下列黄酮苷元,用5%NaHCO3、5%Na2CO3、1%NaOH 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化合物的顺序为 C OO OHOHOH O O OHO H OHOO OH OH OHA .②→①→③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①→②→③E .③→②→①23.pH 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加碱液萃取的顺序应是 BA .NaHCO3→NaOH →Na2COB .NaHCO3→Na2CO3→NaOHC .NaOH →NaHCO3→Na2CO3D .NaOH →Na2CO3→NaHCO3E .Na2CO3→NaHCO3→NaOH24.柱色谱分离具3-OH 或5-OH 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不宜用的填充剂是 DA .活性炭B .硅胶C .聚酰胺D .氧化铝E .纤维素34.紫外光谱中,加入位移试剂主要是帮助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 CA .甲氧基B .异戊稀基C .酚羟基D .羰基E .糖基35.紫外光谱中,主要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7-OH 的试剂是 BA .甲醇钠B .醋酸钠C .醋酸钠-硼酸D .AlCl3E .AlCl3+HCl36.紫外光谱中,可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4′-OH 的试剂是 AA .甲醇钠B .醋酸铅C .醋酸钠-硼酸D .AlCl3E .AlCl3+HCl38.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醋酸钠-硼酸紫外光谱,可帮助推断结构中是否有 DA .3-OHB .5-OHC .7-OHD.邻二酚羟基E.4′-OH[71-75]A.5%NaHCO3 B.5%Na2CO3 C.0.2%NaOH D.4%NaOH E.5%HCl71.pH梯度萃取5-OH黄酮应选用 D72.pH梯度萃取6-OH黄酮应选用 C73.pH梯度萃取7-OH黄酮应选用 B74.pH梯度萃取4′-OH黄酮应选用 B75.pH梯度萃取7,4′-二OH黄酮应选用 AX型题[136-149]136.黄酮苷元按结构分类,主要是依据ACE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是否连接糖链C.B环连接位置D.来自何种植物E.三碳链是否成环141.黄酮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的必要条件是BCDA.具7-OH B.具邻二酚羟基C.具3-OH D.具5-OH E.3-OH和5-OH缺一不可143.从中药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可采用ACA.溶剂提取法B.铅盐沉淀法C.碱溶酸沉法D.水蒸气蒸馏法E.聚酰胺色谱法144.pH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ABDA. 将总黄酮溶解在亲脂性有机溶剂中B.以碱液为萃取剂C.适用于分离苷类和苷元类D.适用于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苷元类E.酸性弱的黄酮先被萃取出来(三)填空题[1-7]1.一般黄酮类苷元难溶于水、甲醇、乙醇,易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二氢黄酮、异黄酮等非平面型分子,水中溶解度稍大。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
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
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
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a -苷、B -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来源自学考试)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是(B)。
A.C6-C3B.C6-C3-C6C.C6-C6-C3D.C6-C6-C62.黄酮苷元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一类是(C)。
A.黄烷醇类B.查耳酮类C.花色素类D.二氢黄酮醇类3.检查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B)。
A.碘化铋钾反应B.HCl-Mg粉反应C.Mg(Ac)2反应D.乙酐-浓硫酸反应4.除下列哪点外,其它三点一般作为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分类的依据(D)。
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B环的连接位置C.三碳链是否与B环构成环状结构D.是否具有2-苯基色原酮的结构5.黄酮(a).花色素(b).二氢黄酮(c)三类化合物(羟基取代相同时)的水溶性从大到小排序是( C )。
A.>b>cB.a>c>bC.b>c>aD.b>a>c6.下列化合物中酸性处于第二强的是(A)。
A.7-羟基黄酮B.7,4′-二羟基黄酮C.5-羟基黄酮D.3,5-二羟基黄酮7.下列化合物中与四氢硼钠生成红色反应的是(B)。
A. 5,7,4’-三羟基黄酮B. 5,7,4’-三羟基二氢黄酮C. 3,5,7,4’-四羟基花色素D. 4,2’,4’,6’-四羟基查耳酮8.可用于区别3,5,7,4’-四羟基黄酮和5,7,4’-三羟基黄酮的反应是(C)。
A.盐酸-镁粉反应B.KOH反应C.锆-枸橼酸反应D.乙酸镁反应9.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B)。
A.分配B.氢键缔合C.分子筛D.离子交换二.单选题1.黄酮类化合物早期又称黄碱素,其碱性原子指( A)。
A.1位O原子B.4位酮羰基C.5位羟基D.B环苯基2.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稍大是因为( D )。
A.羟基多B.有羟基C.离子型D. C环为非平面型3.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D)。
A.结构中有酚羟基B.结构中有临二酚羟基C.分子中存在交叉共轭体系D.A+C项4.下列化合物中与四氢硼钠生成红色反应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