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3
青岛新城市规划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
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青岛产业发展及其转型浅析摘要:产业优化升级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永恒的课题。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良好平稳的势头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龙头”的青岛市,在结合自身产业现状优劣势的基础上,依托科技力量,统筹资源,以高端产业为引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方向,积极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新模式。
关键词:青岛结构性问题产业转型模式作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宜人的气候条件。
而且有经济规模庞大的山东省作为经济腹地。
出色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为青岛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到2050年,拟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青岛的人均GDP已到达8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规律,青岛已开始进入向重工业转型的关键阶段,而此时恰逢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向外转移此类产业,为青岛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所以,此后几年中,青岛经济必然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青岛也面临着产业转型这一关键问题。
所以,发展经济的同时怎样引领产业有序优化调整和升级,关系到了青岛未来城市目标的是否能够实现和竞争力的长久保持。
此外,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青岛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也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青岛产业现状及结构性问题对青岛当前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青岛的产业和产品根据其地位可以划分为五类。
第一类属于优势产业和产品,包括轻工、纺织、家电、中药、纯碱等,大部分已经确立了产业规模并且保持了增长的活力,是发达国家产业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和退出领域,但面临来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第二类是不具备优势,但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包括电子信息、高档家具、环保及生物技术产品等。
这类产品今后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技术创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信息技术产品可能遭遇较大冲击。
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2)第二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3)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目标 (6)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任务 (10)第一节规划范围与期限 (10)第二节指导思想 (10)第三节规划原则 (10)第四节主要任务 (11)第五节规划依据 (12)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4)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 (14)第二节规划目标 (14)第三节主要调控指标 (15)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8)第一节调整与优化原则 (18)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五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23)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3)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第三节区、市土地利用调控 (31)第六章保护与合理利用农用地 (33)第一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3)第二节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 (35)第三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36)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第一节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断优化 (37)第二节保障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用地 (39)第三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0)第四节加强建设用地集约挖潜 (41)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1)第八章土地生态环境保育与建设 (44)第一节完善结构性生态保育空间 (44)第二节强化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5)第三节全面实施绿化建设工程 (46)第四节加强管护稳定湿地生态系统 (47)第五节加大海岸带土地保护 (48)第九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 (49)第一节建设用地布局及发展方向 (49)第二节建设用地规划及控制指标 (49)第三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规则 (5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3)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3)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管理措施 (56)第一节完善逐级控制管理体系 (56)第二节强化规划实施目标管理 (56)第三节加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管控 (56)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经济措施 (57)第五节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 (57)附 表附表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基础数据表(2005年) (58)附表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指标表 (59)附表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表 (60)附表4各区、市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 (61)附表5各区、市园地、林地面积预期指标表 (61)附表6全市及各区、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表 (62)附表7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耕地指标表 (63)附表8各区、市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表 (63)附表9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面积表 (64)附表10规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表 (65)附 图附图1青岛市区位图附图2青岛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9年)附图3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附图4青岛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附图5青岛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附图6青岛市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附图7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06-2020年)附图8青岛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9年)附图9青岛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前 言青岛市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特色城市。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解读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发挥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市规划局迅速展开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
目前,《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编制完成。
《规划》分为12个章节、两万余字,涵盖了远期交通规模预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物流货运系统规划、停放车系统规划、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未来青岛的立体交通框架。
该《规划》由青岛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接编制。
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专家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规划提出了未来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发展模式上,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体系的目标。
中心城区规划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传承和延续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向,坚持“环湾布局、生态间隔”的规划理念,形成“三城联动”的空间组成架构。
依托以胶州湾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固化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合理控制中心城区发展规模,统筹旧城更新与新区建设,促进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东岸城区做优做美、北岸城区做高做新、西岸城区做大做强,构建功能复合、生态宜居、内生活力的海湾集合型中心城区。
青岛新闻网3月4日讯201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新版总体规划划定了中心城区的开发边界,按照“三主、五副、多层级”网络型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将青岛分成:城市主中心、城市副中心、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
详细规划各中心区的定位,将青岛打造成“三城联动、组团发展”的海湾型中心城区。
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216.88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48%,人均35.55平方米。
【城市主中心】:东岸浮山湾中心区、西岸唐岛湾中心区、北岸红岛湾中心区 浮山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行政服务、金融商务、商业旅游服务中心。
范围为延安三路、敦化路、燕儿岛路及浮山湾围合的区域,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唐岛湾中心区:是西海岸新区的行政服务、商务商贸、金融信息、港航服务、文化旅游中心。
范围为太行山路、香江路、衡山路及唐岛湾围合的区域,以及朝阳山周边区域,面积约4.24平方公里。
红岛湾中心区:是青岛市的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科技研发、旅游服务中心,由红岛的国际会议、文化旅游中心,智力岛的科技研发中心,河套的商务会展、体育医疗中心共同组成,面积约6.25平方公里。
【城市副中心】:李沧、崂山、城阳、青岛湾老城区和辛安五个城市副中心 李沧副中心:是胶州湾东岸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完善青岛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青岛市区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划分规定(青岛市人民政府2010年月日发布)第一条为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依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分区控制性规划,结合青岛市区声环境噪声污染分布现状及特点,决定对青岛市区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进行调整,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高新区行政区域。
第三条本规定引用标准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T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9660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第四条声环境功能区分类(一)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二)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三)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四)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五)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两侧区域。
第五条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一)0类区:昼间50dB(A);夜间40dB(A);(二)1类区:昼间55dB(A);夜间45dB(A);(三)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四)3类区:昼间65dB(A);夜间55dB(A);(五)4a类区:昼间70dB(A);夜间55dB(A);4b类区:昼间70dB(A);夜间60dB(A)。
第六条4类声环境功能区按GB/T151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规定执行。
第七条位于交通干线两侧50米内的固定噪声源,其排放噪声执行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青岛城市环境分析5城市环境分析5.1城市概况:⑴地理位置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
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⑵行政区域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含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⑶城市人口常住总人口845.61万人、户籍总人口761.56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 347.45 万人、户籍人口276.25万人。
⑷海岸(岛)基本情况青岛的大陆海岸线长730.64公里,加上所属海岛的岸线,全市海岸线总长862.64公里。
现有海岛69个,总面积为21.1平方公里,岸线总长132公里。
绝大多数海岛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地约64公里。
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5.2城市规划5.21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显示,到2020年,青岛人口将达到1200万,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5.22城市规模《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青岛城市总体布局结构【摘要】城市交通是城市的“血液”,在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之间不断传递着客流、货物流和信息流。
城市道路网络构成了城市的骨架,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客、货运输的载体,是城市交通赖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
青岛这几年道路建设力度明显加强,道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但车辆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城市道路面积增长。
同时,受城市历史发展格局影响,使得道路网络结构比例不合理,老城区道路连通性较差,道路瓶颈口增多,整体上道路运行效率降低,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道路交通拥阻日趋严重,改善道路网络整体布局和结构,明确道路功能,提高有限道路资源利用率。
[ Abstract ] city traffic is the " blood " in the city, city continuously between different function districts passed a passenger, cargo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City Road Network constitute the skeleton of the city, is the city social economy activity and the passenger, cargo transport carrier, is a city traffic upon which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material basis. These a few years of Qingdao road construction is strengthened apparently, road network skeleton is formed basically, but the vehicle development speed far outclass City Road area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y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fluence, make road network structure is not reasonable, the old city road poor connectivity, road bottleneck increase overall road, lower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ffic supply and demand is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the main road traffic conges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good road network layout and structure, clear road function, improve limited road resources utilization.【关键词】道路组织道路交通组织特色[ Key words ]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一、青岛市的历史演变百年青岛,百年历史,青岛自1898年建市以来,就经历了三次殖民时期(德国1897~1914年——日本1914~1922年——日本1938~1945年),至今老城区的布局、建筑和交通网络还留有殖民时代的痕迹。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2.24•【字号】青政办发〔2017〕14号•【施行日期】2017.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青政办发〔2017〕14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2月24日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我市标准化水平,依据《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和《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树立标准意识、坚持标准理念、强化标准思维,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将“标准化+”与“互联网+”“海洋+”“国际化+”和“三中心一基地”等重大战略统筹实施,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系统布局。
全面落实标准化改革要求,创新标准制定和评估机制,创新标准化试点领域和对象,创新技术标准基地建设模式,将标准化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宣传发动,形成标准化共治新格局。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附件2:《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容摘选总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围和空间层次1.市域:市行政区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胶州湾西岸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
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哥庄镇(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省政府转报国务院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主要内容摘选: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构想,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全面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实施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城乡发展战略,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2.坚持海陆统筹,实现蓝色跨越。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示范区。
3.坚持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立足山东半岛、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亚,不断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4.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强化生态基底保护,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5.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优化城镇化布局,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域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6.坚持科学布局,实现集约发展。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加强城镇化管理、生态安全管制、城市安全防护,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置,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妥善处理好新增用地和存量挖潜关系,构建紧凑高效、特色鲜明的组团式、城市群空间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与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际性的港口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职能1.国际职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2.国家职能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科技城、综合交通枢纽。
青岛市发改委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市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6.28•【字号】青发改综改[2010]298号•【施行日期】2010.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青岛市发改委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市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青发改综改[2010]298号)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发展改革局:根据《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青发〔2010〕8号)关于依托首批培育的重点中心镇,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委将组织开展第一批全市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全面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和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以重点中心镇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努力探索我市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途径,加快推进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加快小城镇改革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立足点,切实关注和改善民生,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合理确定重点中心镇功能定位,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在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依托全市选择确定的重点中心镇,分期分批开展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
把改革创新作为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根本动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
重磅:青岛中心城区划定,“七色图“看透青岛未来!14日重磅消息!近日,青岛市规划局公示《青岛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咱们青岛首次在“一张图”上划定蓝线、绿线、紫线、黄线、橙线、黑线及城市发展边界红线等控制线。
其中,城市发展边界红线指的是2020年青岛市城市用地发展空间的控制界限,这条线将青岛全域分成了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等发展空间,快来看看哪些地方是真正的“青岛中心城区”吧!青岛中心城区这样划定在市规划局公布的规划图中,青岛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的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不含胶南组团),陆域总用地面积1408平方公里,明确了中心城区生态、主要交通与市政设施等发展与保护的总体框架,是中心城区各项规划编制、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心城区整体布局据此前青岛规划局发布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内容,青岛的中心城区整体布局是以大沽河、胶州湾为生态中轴,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区为生态保护重点,依托白沙河、墨水河、洋河等主要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以环胶州湾的东岸城区、北岸城区、西岸城区为主体,构建“三城联动、组团式布局”的海湾集合型大都市。
1东岸城区1.市南区、市北区是青岛历史文化风貌、传统街区和老城区的集中体现区,是青岛行政、文化、金融、商务核心区,是青岛人口就业、公共服务、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要素密集区,按照“优化完善、疏解调整、精细提高”的要求,做优做美市南区和市北区。
2.李沧区是服务区域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商贸商务中心,是企业环保搬迁、宜居新城建设、承接人口疏解、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按照打造“拥湾枢纽、生态商都”的战略要求,全面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李沧。
3.崂山区是国家级崂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蓝色硅谷海洋科技研发产业带和高等教育集中发展区,是青岛的金融商务、财富管理和文化节庆会展中心。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征求意见稿)一、规划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
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
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
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
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
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生态环境目标以胶州湾保护为核心,积极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城市。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城区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和重要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区保护,突出胶州湾滨海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保护。
五、城乡协调发展指导思想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动郊区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遵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乡协调发展策略1、创建和谐城乡社区做好城乡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制定政策使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创建和谐的城乡社区,发挥公共配套设施的整体效能。
2、集中布局村镇企业引导企业靠近城镇布臵并向园区集中,发挥产业聚集效益,增强产品与原料的共享与工艺协作;减少三废排放,集中处理污染物,保护城乡环境。
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乡村文教卫体及其他社会福利设施的配套标准,建立完善的城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高乡村文化教育水平,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4、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水资源加强管理,增强农民饮水安全性;提倡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
依托主城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
规划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引导旧城旧村的更新改造,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旧城旧村更新改造之间的联系,积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寻找空间,为旧城旧村更新改造寻找主题,重塑城市新形象。
拥湾发展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重点,依托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洋河四条主要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积极加强陆域河流的治理和保护,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
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胶州湾沿岸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胶州湾沿岸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
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临近的海阳、莱阳、高密、诸城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组团布局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
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
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轴向辐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三条区域城镇发展轴向外辐射拉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区向外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
重点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
依托蓝烟铁路、青威高速、烟青一级公路,形成中心城区-即墨-莱西-烟威发展轴。
重点发展即墨市、莱西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烟台、威海市相协调。
依托同三高速、204国道,形成中心城区-胶南-日照发展轴。
重点发展胶南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日照市相协调。
七、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市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以及胶州市的营海等沿胶州湾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八、空间分区管制划分生态资源管制区、生态保护利用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重大基础设施管制区和城乡建设区6类管制区。
生态资源管制区生态资源管制区是构成市域整体生态结构的重要空间要素,是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可分为山地资源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及湿地区、胶州湾及其两翼生态区3类,按相关法规进行严格保护。
该区主要保障市域整体的生态安全,区内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活动;恢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保护区名录制度。
生态保护利用区该区指市域范围内生态资源管制区向城镇建设区过渡的区域,可分为低山绿地区、自然水系区、生态敏感区3类。
以保护生态安全为前提,在合理引导下可进行适度开发,但必须维持其生态功能,修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
基本农田保护区该区指市域范围内经国土部门划定,需严格保护的基本农田。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免受城市建设及其他生产活动的侵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该区指市域范围内能集中体现青岛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与近现代优秀建筑。
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优秀建筑,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实施保护与管理。
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管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大基础设施管制区包括重大交通枢纽地区、重大交通走廊和重大市政设施管制区。
重大交通枢纽地区包括机场、港口、火车站。
必须处理好核心交通功能、辅助交通运输与物流功能和其他发展的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重大交通走廊包括铁路线及站场、主要的国省道、滨海公路等。
重大市政设施管制区包括电厂、500KV变电站及高压受电网、天然气码头、门站及高压环网。
城乡建设区指按城乡规划划定的建设区域。
城乡建设区内的规划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
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重点,依托白沙河、墨水河、大沽河、洋河四条主要的河流构筑生态控制带,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
青岛,包括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主体功能为青岛市的行政、文化、金融与商业中心。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加快现代服务业建设。
缩小南北差距,结合青岛北站改造,逐步改造北部传统工业,加快实施传统工业搬迁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完善北部配套设施,提升北部整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