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社会生
- 格式:doc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课时尊重他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知道每一个人都有取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能力目标培育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腕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
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咱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
下面咱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活动一:讨论课——尊重(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讨与分享”)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忙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
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取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需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恭,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前考虑好,以避免延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
只有这样,你才能取得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
2.我认同这个观点。
理由:一般来讲,所谓“帮忙”,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他人,即替他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
若是说,帮忙他人是出于同情或爱心,那么尊重他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
帮忙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
因此,尊重比帮忙更重要。
教师总结: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取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知足感、成绩感等。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节尊重他人一、道德的重要性1.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2.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主要社会规则之一。
二、尊重是交往的起点1.尊重的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
2.尊重的重要性(或: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三、尊重从我做起(或:尊重他人的具体要求或表现)续表1.规则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规则之一,是规则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2.平等的含义(两个方面):人格上的平等、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一、判断并改错1.只有他人尊重我,我才会尊重他人。
2.学会换位思考是尊重他人的要求之一。
二、选择题1.(衢州中考)“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的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应该()A.恃才自傲,特立独行B.尊重人格,平等待人C.敬业乐群,公而忘私D.坚持己见,绝不妥协2.对右边漫画中开车人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①没有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②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③既违背了道德,又触犯了法律④缺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格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绍兴中考)小杨经常辱骂同学,对老师视而不见,对长辈爱理不理。
小杨的行为()①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②是个人私事,不值得一提③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④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右面漫画《公交车上来了个赤膊汉》告诉我们() A.公共场所不能多管闲事B.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C.迎合他人才能赢得尊重D.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5.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①懂得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②关注他人尊严③要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他人④不做有损他人尊严的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嘉兴中考)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然在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平等地创造了人。
”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A.人格平等B.法律平等C.经济平等D.政治平等7.为营造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某校八(2)班举办了一场“原来我的同学这么有才!”专题班会,大家纷纷为身边的同学点赞。
第四课第1框尊重他人知识点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1.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原因(1)尊重即尊敬、重视。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2.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知识点二尊重从我做起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出题点一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例1】小芳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有新意,老师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她感觉自己得到了认可和欣赏。
小芳之所以有这样的心理体验,是因为()A.她受到了大家的尊重B.她有自卑感、挫败感C.她能够遵守课堂纪律D.她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剖析】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①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②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2.是否受到他人尊重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心理体验?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3.如何理解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治?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4.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学会欣赏他人。
5.怎样做到关注、重视他人?①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6.怎样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7.怎样做到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样尊重他人。
8.怎样做到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9.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10.我们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对国家: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11.如何理解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教材习题答案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一课时尊重他人(P32·运用你的经验)1.(1)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2)就上述场景,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参考答案】(1)左侧场景中的两位运动员在比赛之后相互握手,是尊重对手的表现;右侧场景中的学生随手乱扔垃圾,是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成果的表现,反映了该学生素质偏低,缺乏修养。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P33·探究与分享)2.(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我赞同左边两位同学的观点。
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即可。
(2)我认同这个观点。
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帮助或许可以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但良好的心理体验更重要,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P34·探究与分享)3.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参考答案】①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利进馆阅读,但是衣冠不整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表现,进馆读书会影响其他人的阅读体验,也有损图书馆的形象。
②穿戴整齐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也是文明的体现,尤其是图书馆这样的场所,衣冠不整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
③如何穿着是个人的自由,但是在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所,穿着不当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也容易引起其他读者的反感,不利于社会和谐。
④图书馆不允许衣冠不整者进馆读书,体现了管理者强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的理念,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能够促进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减少摩擦。
(P34·探究与分享)4.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怎样确定的: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个人与社会的种类: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什么离不开社会:①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如何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①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的发展对人的生活的积极影响: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⑴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⑵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⑶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⑴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⑵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⑶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网络发展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3.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困扰和不安。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1.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能力目标: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1.重点:(1)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2)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臣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设计意图:由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教学篇章一:尊重初体验材料一: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知识点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1.感受社会生活(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同乡、邻居)、业缘关系(同学、同事)。
(二)在社会中成长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一)网络改变世界1.网络是怎样改变世界的?(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网络怎样丰富日常生活?(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1我与社会1.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就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参加社会生活的意义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2 在社会中成长1、养成亲社会行为行为的原因(或意义) P8原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意义: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系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怎样理解人的社会化?(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化?)(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
(2)、人的成长是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3)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怎样培养亲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1 / 5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课时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2、培养学生文明有礼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待人接物观。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
2、通过学习,学会做xx有礼的人。
知识目标
1、知道礼的含义,知道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xx有礼的作用,做xx有礼的人。
难点:待人礼为先,如何做xx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xx问礼老子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
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
2 / 5
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以礼待人。
二、讲授新课
第一目:待人礼为先
1、探究一: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思考:
(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点拨:
(1)到了就餐地点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操心
聚餐安排;“朋友来了,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请客人先吃菜;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
正确做法是:客人来之前查看饮食安排,注意坐姿端正,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不尊重我;我会找个借口早点离开。
2、阅读P37相关链接,刚才我们学习了文明有礼对个人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文明有礼
对社会的作用。
3、阅读教材P38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
3 / 5
(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2)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
点拨:(1)乱丢垃圾、乱停车、车被堵后大声鸣笛;
(2)环境被破坏,出行不便,影响生活起居等等。
(3)文明小区:社区环境方面:垃圾应分类回收;机动车应注意低速行驶、不鸣笛;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矛盾。
4、教材P38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
上述情境体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想。
点拨:上述情境体现了观众文明有礼,体现了国家形象。
感想: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知识小结:1、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为什么要待人礼为先?
(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3)文明有礼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4)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关于待人有礼貌的图片,讲解待人礼为先。
第二目:做xx有礼的人
4 / 5
《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呢?
1、探究一:阅读教材P39探究与分享,思考;
(1)你如何评价杨时和游酢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2)我们应如何向杨时和游酢学习,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点拨:
(1)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懂礼貌、讲礼仪,是文明有礼的人,体现了对老师的尊重。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2、活动:情境判断——xx (展示校园中存在的现象)
①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帮老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吊儿郎当地穿着校服,胸口衣裳大敞。
③在饭堂排队打饭,遵守秩序。
④在课堂上插嘴说话、坐姿懒散、吃零食。
⑤见到走廊或楼梯有纸屑、垃圾,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
⑥不给同学起“绰号”,不开恶意玩笑。
⑦在课室内讲粗言滥语、打闹嬉戏。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老师评点。
5 / 5
评点:①正确,语言文明,举止文明;②错误,服装不整,不注意仪表;③正确,举止得体;
④错误,举止不文明,缺少行为美;⑤正确,爱护环境,举止文明;⑥正确,语言文明;⑦错误,语言不文明,举止不得体。
(1)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知识归纳:
如何做一个xx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仪表整洁、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礼,知道了礼的含意,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了做文明有礼的人就应从语言、举止、仪表方面努力,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并与身边的人一起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四、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完成同步学案练习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