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若干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若干思考

梁州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为梁州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提出,对于积极应对城市化挑战,走绿色、生态、科学、可持续的城市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梁州实际出发,借鉴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经验,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探求城市有机更新的途径。

一、城市有机更新的理论基础

城市更新是一项繁琐而浩大的工程,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如果未进行慎重全面的研究,而是主观、片面臆断,很容易对城市造成不可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近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起源于产业革命,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大规模城市改造、结构和功能调整、中心城复兴和"社区规划"等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芬兰籍美国建筑师沙里宁(E穕ochSaarinen)提出了"有机疏散城市结构"理论。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有机体。他通过对生物和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由许多"细胞"构成。以日本丹下健三和黑川纪章为代表的"新陈代谢派"建筑师以生物界的基本规律为依据,主张采用最新技术,不断改进生活设施,来适应技术革新带来的变革,

1

同时也应注重历史传统的新旧关系,保持传统,从而实现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和更新的辨正统一。

随着西方在城市更新理论方面的研究,中国的建筑学家也开始了新的探索。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教授在主持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改造(1988-1991)时提出并试验了有机更新理论。他认为城市发展如同生物有机体的生长过程,应该不断地去掉旧的、腐败的部分,生长出新的内容,但这种新的组织应具有原有结构的特征。也就是说应从原有的城市肌理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因此,城市的有机更新不但要注重生态环境和技术手段,还要结合历史人文因素,将美学和文化的内容包含进去。其核心思想是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从而达到有机秩序。这是人文复兴与人居环境整体发展的途径。菊儿胡同的改造成功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梁州在城市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吸取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初期阶段拆旧建新的教训,大量吸收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和我国建筑学家有机更新理论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历史价值保护、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它把科学发展观引入"城市更新",强调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质是走科学城市化道路;把生物学中的"有机"概念引入城市建设,将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对待,突出了绿色、生态、科学、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强调整体的和谐统一。同时,它还对城市更新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延伸和拓展,

2

进一步突出了以民为本、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文化为要、系统综合、品质至上、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等涵义,并在城市形态、城市资源、城市产业、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延伸,主张采取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分时间、分地点、分性质地对城市实施有机更新,妥善处理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目前与将来的关系。

二、梁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实践探索(略)

(一)推进城市形态的有机更新

(二)推进城市资源的有机更新

(三)推进城市产业的有机更新

(四)推进城市管理的有机更新

三、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教训和启示

西方国家在十六世纪即开始探索城市更新之路。其中,英国和美国是较早实施城市更新的国家之一,其城市建设和更新历程中的教训和启示具有典型意义。

(一)英美两国城市更新历程

英国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其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运动,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并在市区以外建独院住宅村来解决贫民的居住问题。二战后,英国通过新城建设计划,在大城市周边建立一系列卫星城,将改造地区多余的人口及经济活动安置到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交通、环境等压力,但也造成了内部人口的外溢及

3

内城的衰落等问题。在清除地段建造的高中层公寓也破坏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街区风貌。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城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衰退,城市更新也从大规模的清除贫民窟运动转向住宅整修改善以及中心区、商贸区的复兴,此时开始注重环境保护、文化继承、历史文物保护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英国的城市更新政策有了重大变化,以政府计划为主的城市更新政策转向市场引导与私人投资为主的城市更新政策,由政府操纵的"自上而下"过渡到"自下而上"的"社区规划"方式。

美国的城市更新也是从大规模的清除贫民窟运动开始,对有能力买房建房的给予抵押贷款,对于买不起房建不起房的,政府提供公共住房,以改善贫民的住房质量。1949年美国政府采取将清除贫民窟得到的土地投放市场出售,重建用地一半以上的面积用于改善居住质量。1954年的城市更新政策提出要加强私人企业的作用,以期用较少的政府基金取得更多的效果,清除贫民窟的条款逐渐转变为大规模的中心城市重建,大量的投资用于征购市中心土地,清除后的土地大部分用来建设商贸设施、办公楼或豪华高层公寓。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城市复兴"政策,取消或减少对"城市计划"的资助,让州及地方政府对城市计划负责。这种城市政策加速了美国大都市区的不平衡发展,各州在竞争中,以减免税收、大力发展债券、贴息贷款及低于市价的土地交易等措施促进城市中心区及商贸区的开发,导致城市复苏以赢利能力强的商业、办公楼用地取代了居住用地。

4

(二)英美两国城市更新存在的一些问题

1.英美两国早期大规模地清除贫民窟,代之以毫无特色的"国际式"标准高楼,破坏了原有的街区风貌及邻里之间和睦的社区关系。

2.卫星城的建设导致"卧城"、"死城"的出现,形成了钟摆式的通勤流,给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带来更大的压力。

3.英美旧城更新通过强化中心区的土地利用,以市场化的地价机制吸引盈利能力较高的产业(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这种更新方式最终将原有的居民住宅和混杂其中的中小商业排斥到城市其他地区,以获利更高的商业模式取代了居住用途,公共设施未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城市缺乏多样性。如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心区的WallStreet,尽管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文化娱乐业和餐饮零售业等其他商业却逐渐衰败,街道景象萧条。

(三)英美经验的启示

英美城市更新成败的经验对我们的城市更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城市更新不能只注重物质表象问题,采取简单化的改造措施。如只把更新改造的注意力集中于城市空间景观、风貌等表象问题上,对旧城背后的历史、经济及社会问题关注不够,城市更新就会像英美30-4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运动一样收效甚微。

2.旧街区更新完全实施市场化机制将出现高收益物业排斥低收益物业的结果,更新后的城市功能将偏向单一,破坏了城市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