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金属材料(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34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制作人:刘春志使用时间:2015年1月16日审核领导:一、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课前预习】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⑴镁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氧化镁,其化学方程式为铝在常温下就能反应生成氧化铝,其化学方程式为。
⑵铜在温度较高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铁在氧气中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⑶“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在高温下也不与反应,说明了金的性质非常稳定。
⑷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2.金属与酸的反应⑴锌和稀硫酸的反应⑵镁和稀盐酸的反应3.置换反应:一种______跟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以前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请举例:(请写化学方程式)。
二、自主探究:【实验探究】探究一:分别把镁条、铝箔、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⑴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看出金属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⑵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结论:和比较活泼,和次之,最不活泼【分组讨论】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2.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10-11活动与探究。
1.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3.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结论:与酸反应的速度 > > >【归纳小结】置换反应1、定义:一种______与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2、特征:A +BC ==B +AC(取而代之)【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11-12活动与探究。
《金属材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2.过程与方法(1)关注生活→分析比较→归纳解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难点】(1)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金属材料,你应不会感到陌生,环顾家里的日常生活服务器,如锅、壶、刀、锄等,它们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和铁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
从本节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金属材料的知识二、新课学习一、金属材料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如图中所见的铁锅、铜火锅、铝锅等。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它们的合金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铝的利用要晚的多。
现在世界上的铝的年产量已经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金属材料的发展史,大体是铜→铁→铝视频:铜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沸点是2595℃视频:铝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密度是2.7g/cm3,熔点是660℃,沸点是2200℃你有不少生活经验,例如,铁锅等可以炒菜、做饭和涮肉,铁丝、铝丝和铜丝可以导电,也可以弯曲,等等。
其实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金属的感性认识。
金属具有一些它们特有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图,金属有金属光泽,美观金属有导电性,用来做导线等。
金属有导热性,加工的器具可烧水、做饭金属有延展性,能压成薄片金属有延展性,可以拉成丝金属质地软,能够弯曲。
我们通过表格来比较一下一些金属物理性质。
P3思考:1. 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制作菜刀、镰刀、锤子所选用的金属硬度要大,因而选择硬度较大的铁,而不选用硬度较小的铝]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制电线选用铜而不选用银,是因为虽然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银的价格比铜高很多。
《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常见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解读】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课题1:金属材料实验主备人:阮俊峰一、金属的发展史自主学习:阅读书本第2页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和铝。
金属材料包括。
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就是以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的。
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
但由于铝和的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产量已超过铜,位于铁久后,居第二位。
小组讨论:金属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使用时间的早晚与什么有关?教师点拨:金属的活动性越弱,越早被人类利用;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越晚被人类利用;故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二、纯金属的物理性质自主学习:阅读书本2-3页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常温下,铁、铜、铝都是固体,而汞是液体。
金属的颜色:绝大多数金属都呈;金呈;铜呈;铁粉是,所以金属都有和。
铜和铝都能作导线,说明金属有良好的。
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
炊具加热时没有熔化,说明了它们的熔点。
金属是热的。
铁可拉成铁丝,铝可压成铝箔,金属的这种变形说明金属具有。
小组讨论;1、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有颜色和光泽,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高,密度、硬度因金属不同而不同。
2、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用铁锅炒菜有什么优点?(导热性、熔点高的性质。
优点:可以补充人体内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师点拨:1、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有__金属光泽__、有良好的__导电性__、有良好的__导热性__、有良好的延展性,熔点较高、硬度较大等。
特性:大多数金属呈__银白__色,铜却呈__紫红__色、金呈__黄__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而汞却是__液体__。
金属的共性是与非金属相比较得到的。
延性和展性统称延展性。
轻松尝试:1、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2、请在横线上填上金属相应的主要性质:用铝做导线;用铝壶烧水;用铝箔做包装用品;用铝合金做门窗;用铝合金制造飞机外壳密度小;铁制的避雷针应用了铁的;铁锅烧水利用了铁的。
“金属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与金属材料课题2.) 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能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通过教师组织、引导与点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实验剖析与讨论交流,认识金属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化学现象观察,保持与增强对化学现象好奇心与剖析欲,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科学精神。
3.化学与日常生活与生产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剖析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1.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判断;2.用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化学问题。
三、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观察问题、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对事物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最好方法。
因此我采用实验剖析――讨论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观察、剖析,让学生去剖析、交流与思考。
在教师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转变。
四、教材处理本课内容较多,系统性强,若按教材内容与顺序进行授课,第一课时只能进行到金属与酸反应活动与剖析以及置换反应概念教学。
这样,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剖析就显得不够紧凑、有效,内容不够完整,从而不能充分突出本课题教学重点,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归纳思维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2.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5、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难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器材】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教学设计】入元素就占了五分之四(展示元素周期表)。
想,借鉴学习方法。
知识回顾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请完成下表。
对学生习作投影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复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交流展示请学生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
学生回答,展示课前收集的身边的金属材料。
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图片展示投影展示图片: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马踏飞燕、铁狮子等)。
见附图。
学生观察。
增加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高新技术、国防建设、美化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铺垫提问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先回忆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哪些方面的性质。
学生回答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实验探究布置实验探究任务。
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材料尽可能多的探究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属材料第一课时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
二、说学情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
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任家路中学张成峰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的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在对O2、H2O、C、CO、CO2五种物质的性质进行个别研究之后,首次对一类物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的系统研究,在初中化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题知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我设计用2课时完成,今天的说课是第一课时的课后说课。
在第一课时中,教材通过归纳客观事实来说明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讨论,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本课时的教学为下一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后续酸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化学性质的零散知识,还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知识。
初三学生的思维活跃,实验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能力,但对实验的设计、分析、评价还存在一定不足,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所遗忘。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有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2)培养设计、分析、评价等实验探究能力,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3)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过程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讨论等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4)通过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特有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的观念。
4.教学重点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5.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确定难点的理由如下:结构-性质-用途是物质的性质教学中的一条主线,现阶段的初三学生尚未形成化学特有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他们乐于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但较难建立物质结构的微观想象,更不能自觉地将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建立联系。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第1课时几种重要的金属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示常见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铜丝、水龙头、金银首饰等)和投影彩色图片(如高压锅、马踏飞燕、河北沧州铁狮子等)。
【提出问题】以上这些实物和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实物和图片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金属有哪些共性和个性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P3内容回答以上问题。
【交流回答】1.以上实物及图片分别是由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制成。
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三种金属为:铁、铝、铜。
2.曲别针主要利用铁的韧性较好;铜丝主要利用铜的延展性好;高压锅主要利用铝的导热性好;金银首饰主要利用其漂亮的金属光泽。
3.金属的共性: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③大多数金属是热、电的良导体;④有延展性。
4.金属的个性:①大多数金属常温下为固态,而汞是液态;②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为紫红色,金是黄色、铁粉是黑色;③各种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有较大差别。
【活动与探究】阅读教材P3表8-1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交流回答】1.铁的硬度大于铝,若菜刀、镰刀用铝制,容易卷刃;而锤子用铝制,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