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虽然不大,但因涉及中国宏观地形分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经验积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好相关地图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在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地形特征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二、教学内容分析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到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地质作用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其他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认识我国陆地上主要的地形类型,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位置,由学生归纳出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
通过flash活动,以闯关的形式边游戏边巩固知识点。
第二部分,内容由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两部分构成。
教学时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地形图中获取有关知识。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7活动1题表格,理解有些山脉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并从中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进一步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
教师实例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中国地图的拼图游戏检测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认知我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
2.引导学生发展读图、用图的能力;以直观的视频、有趣的"闯关"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学会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学会分析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概括我国地形的特征;认识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感受山脉的“骨架”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点。
2.阅读中国地形图掌握三级阶梯的海拔、主要地形区、各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山脉的分布。
3.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特征。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特点。
2.主要山脉、地形区在图上的落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歌唱祖国》歌曲导入。
(二)“过关斩将”第一关:总体把握中国地形特点1.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骨架(1)东西走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南北走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西南走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西北-东南走向:________、 _________。
(5)弧形山脉:_________。
3 地形__________, _______面积广大(1)四大高原的分布、特点(2)四大盆地的分布、特点(3)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4)三大丘陵的分布(5)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我国总面积的________。
第二关:观察地势对照“沿32。
N我国地势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2)填表:(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有什么影响?第三关:找准山脉读“中国山脉图”,自己查找各种走向的山脉并确定它在全国及所在省区的位置,然后完成:(1)填空白图。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A、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B、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势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首先多媒体放映“中国各大地形区”图片,同时播放歌曲《歌唱祖国》,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接着复习两个概念:地形和地势。
以前学过亚洲的地势,让学生回想亚洲地势特点,那么,中国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呢?从而导入新课。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设疑:用什么图能更形象地表示我国地势西东低的特点呢?――那就是地形剖面图。
然后多媒体展示“我国东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在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1、2.2看一看。
(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
)让学生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结合列表比较法,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4、课外延伸,学以致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们生活的地区位于第几阶梯,所在区域是什么颜色,说明海拔高还是低? 5、合作交流,熟悉国情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大屏幕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图片。
地理: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教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难点1、引导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媒体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四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二、地形复杂多样教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们各抒己见。
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中国的地势》选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学生全面进展,重视对学生进行差不多技能训练和读图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形成对我国地势的空间感。
”本节说课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地位及前后联系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之后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地势》是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之一,又是是学习《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的基础,它初步揭示了地势因素对气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阻碍,因此学习本节教材意义十分重大。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共需一课时。
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复杂多样。
教材如此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教学目标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确立本节教材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多种多样的差不多特点。
(2)了解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我国的要紧山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势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我国地势条件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讲授,加强国情教育,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复杂多样”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它是本节课最差不多、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明白得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明白得和把握了它,其它问题就比较容易明白得。
2、难点: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我国的要紧山脉的分布是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理论抽象思维过渡时期,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对要紧山脉的空间分布不易明白得,因而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教学我准确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地理三板等教法。
其优点是,采纳多媒体教学使演示和讲解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承接:想一想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得出结论: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在地图册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一)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是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地图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还不是很清晰。
同时,他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掌握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地图和实例来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难点: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来展示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划,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实例资料,包括中国地形图、地形区划图、地形对经济影响的实例图片等。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进行地图的展示和实例的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地形区划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形区划,包括高原、山地、平原、盆地等,并解释地形区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如山区对农业的影响、平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材分析】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3.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
4.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
②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③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④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⑤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和位置。
⑥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能力目标①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②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③通过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①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①用塑料泡沫制作中国地形剖面图。
②中国地形挂图。
③搜集中国不同地形景观图。
④制作课件。
学生橡皮泥、彩笔、半圆仪。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案1】找学生演唱歌曲《彩色的中国》:碧绿的是平原,金黄初一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学生的是沙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方案2】课件图片、视频引入:播放反映祖国不同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会唱。
根据办学条件选择适当方案。
新授板书: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活动1:看图分析总结地势特征。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学生观察: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1《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中国的地形》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等基础知识,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难点:地形类型的划分、地形区划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实地照片等教学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单位或场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形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地形区划。
讲解各类地形的特点,并通过实地照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典型地形案例。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一、本节课标内容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主要特征。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中的第二课时,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这一节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大势。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大势。
2、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简单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的歌曲和图片。
同学们,伴随着熟悉的歌曲,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我们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地形类型?又具有哪些特点?我国除了高原、平原还有哪些地形类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地形》看一看。
二、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本课目标:1、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
2、会评价我国的地形特征。
3、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知道其特点。
三、问题导学: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问题(1):请仔细读图,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获取的信息总结出我国的地形特征。
结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然后提供地形扇形统计图表,验证以上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描述五种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与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了解中国的名山。
(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与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与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用具]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二、讲授新课(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
(西高东低)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瓜的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地理初二上湘教版2一、教材分析《中国地势》是初中八年级地理(湘教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的内容。
地势是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紧因素,由于地势与气候、河流、湖泊之间关系十分紧密。
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势特点,将为学生学习以后相关章节知识垫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识记我国地势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要紧地势区和按走向分为五种类型的山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对我国壮美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法分析本堂课我采纳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地图和景观图片,使学生通过读图,直观猎取有关的知识。
充分运用新建构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神,开展讨论、对比、练习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明白得。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表达“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的课程教育理念。
三、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具有好动、好奇、好表现的个性,同时具有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等特点。
针对学生以上情形,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纳以下策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尽量使课堂显得形象生动,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创设讨论氛围,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已的见解和获得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欢乐感。
在学法指导上,我引导学生采纳观看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进行学习。
通过观看、摸索,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后综合和小组的意见进一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明白得,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远教资源的分析和采纳中央电化教育管资源中人教课标版中初二地理第三章《中国地势》中的媒体展现中的中国地势及中国地势剖面图的flah动画及中国地势山脉等十几幅图片形象生动,典型例题中的例子有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明白得。
其中flah制作的动画<古诗观赏>更是生动有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明白得。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是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地形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范围的基本认识,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
但对于地形的分类、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和特征的理解。
2.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知识。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形信息。
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形区为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特征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图、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
2.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地形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和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回答关于地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发展经济。
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地图和地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分界线及其特点;初步说明地形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事物分布的规律;尝试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形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主要地形区的分布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部分地形区的地理分布五、教学方法讨论法为主,辅以讲授法、读图分析六、教具准备计算机课件教材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七、课时2课时八、教学过。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
(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
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
(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
下活动。
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
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3、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其水深一般不足200米,总体来看,我国近海大陆架非常宽广,并且我国近海中还散布着众多岛屿,因此,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梯实际是一直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板书:近海大陆架
4、提问:我国的哪些海域属于大陆架?大陆架有什么利用价值?
5、承转过渡: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板书: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6、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研究,每组选派代表阐述观点,接受质疑,师生成果共享)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课堂小实验)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7、课后探究:①比较我国的地势与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异同,并画出地形剖面图。
②出示海南岛“等高线地形图”,并画出地形剖面图,探讨海南岛的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多媒体演示:“两种(盆地、山地)”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判读出它们分别表示哪一种地形?
2、引导学生读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
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因此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五种地形齐全
3、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
(1)、承转过渡: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叫做山脉。
山脉多沿一定的方向延伸分布,这就是山脉的走向。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2)多媒体出示山脉走向示意图,结合课堂活动1,指图帮助学生确定山脉走向,而后教师结合示意图,学生小组间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在帮助学生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完成教材26页活动2,为后面的学习准备。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拓展阅读:
珠峰探险:自1959年以来,中国科学家与登山家合作,先后于1959~1960、1966~1968、1975、1980年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登山科学探险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登山家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潘多、侯生福、索南罗布、大平措、罗则等12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不仅创造了世界上从珠峰北坡第一登顶男女记录,而且配合中国科学家,
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
首先,从珠峰至绒布河谷的十多个高度上,取得了冰雪、岩石、土壤等样品数百件,为研究珠峰地区的环境、本地状况和珠峰地质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次,女子登山家潘多在峰顶作为监测对象,提供了人类在世界最高峰的心电图,为研究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
第三,1975年之前,世界各国地图上标注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是由外国人测量的8882米。
1975年5月27日,9名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并树起测量觇标,测绘科学工作者对珠峰高程交汇测量,于1976年由国家测绘总局向世界公布了珠峰的精确高程为8848.13米。
科学家测出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每年增高1.27厘米。
它现在的高度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数十厘米。
珠穆朗玛峰增高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把珠穆朗玛峰往上挤。
(3)学生读图连线在图2.6 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
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
在确定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并提及价值观的教育,后完成课堂活动3。
山脉(分界线) 两侧地形区
西侧东侧
横断山云贵高原
巫山四川盆地
太行山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
山脉两侧地形区
北侧南侧
天山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青藏高原
3、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1)视频播放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景观,介绍、了解高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环境,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如“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这是我们中国人给世界创造的奇迹!,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应该为这一成绩的取得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展开讨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观察各类地形的分布。
2、引导学生读2.8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说出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3、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地形类型百分比/% 对应的圆心角
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平原12
丘陵10 36°
4、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3)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呢?又应怎样防治灾害呢?(引导学生读图2.10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6、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30活动3。
(请你上网或搜集报刊资料查阅)
(三)拓展探究:出示本区地形图,引导学生判断本地区的地形特点,分析本地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二、地形复杂多样
五种地形齐全,以山地、高原为主
三、山区面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