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论述类文章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证结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并积累论述类文本论证结构的必备知识。
2.了解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论证结构答题思路。
【活动一】真题引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①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②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③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
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要点、提纲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外文学史上都有所谓传奇小说及传奇叙事传统。
传奇小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传奇叙事常带有理想色彩和夸张的成分。
就中国小说叙事的发生而言,自唐以来所形成的传奇叙事模式,是中国小说发展达到成熟阶段的一个基本标志。
传奇叙事基本要素就是情节的奇幻与人物的特异。
从中国小说史发展的角度看,自唐传奇小说开始,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章回体小说,传奇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发展中最为流行、最易接受的叙事模式之一。
因此说,传奇叙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
西方小说的“诗的”“史诗的”或“神话的”传奇叙事作为一种叙事传统,以幻想的姿态填补着社会发展的个人实现感,孕育了个人与社会错落有致的风韵,但始终与中国古代的传奇叙事模式“异构同质”。
所以,无论是最初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还是直至今日中国小说的发展,受西方传奇叙事的影响很少,始终都呈现着一种对中国“传奇叙事”经验与传统进行承袭、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轨迹与样貌。
在以清末民初“新小说”为肇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转型中,依据社会改良与思想启蒙的时代要求,中国小说在开始真正走出封建文学传统主题规范与形式束缚的同时,又因“传奇”的故事化叙事、大众化接受以及民间化发展的特殊价值,表现出一种对传奇叙事的特殊选择。
其后在中国“五四”以来现代小说叙事理念及模式确立的过程中,尽管表现出一种向西方小说学习的、反传统的整体态势,但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学传统,传奇叙事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不断焕发出更为巨大的新生力和影响力。
整体梳理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会发现中国的传奇叙事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鲁迅《故事新编》借传奇叙事之形,以悬置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情节和人物来叙事,以传达观照现实人生的良苦用意;张爱玲以普通人为原型的“新传奇小说”,则是以新都市文化景观与现代都市大众阅读背景下所生成的另类与特异的都市书写,以传奇叙事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雅与俗之间的对立共构;以革命的历史与英雄的传奇契合而成的“现代革命传奇”和当代的“红色经典传奇”,采用多重视角的多元化叙事结构,让不同人物从各自角度对同一件事物进行讲述。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复习的三个“定位”高考二轮复习1126 07:35::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复习的三个“定位”合肥八中刘从良高考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似乎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痛:学生不知怎么做,老师不知怎么讲,一轮复习下来,老师和学生只达成了要细心读、要仔细比对等层面的共识,其余则全交给了听天由命的悲壮。
难道只能这样吗,在高三复习中,对于此题,教师到底能做些什么?一、阅读定位一提这道题,学生最大的委屈往往是“读不懂”。
什么叫“懂”,就不得不先谈谈阅读的两种类型。
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获得资讯,一种是提高理解力。
前者水平不一定比你高,主要是交流他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比如浏览报纸。
后者是水平比你高,你通过读他的文字,还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而高考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就是后面一种阅读。
研究表明人的前一种能力,一般小学六年级就已具备(可惜的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阅读能力只停留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其后再无长进);而后面一种如不用心训练,就很难获得。
如果仍停留在前一种阅读上,读得足够多,也能获得理解力,不过效率较低,达到的水准可能也不会太高。
从这一点来说,学生训练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生的阅读能力,一般一分钟能读500字,高考所选的文本一般为1000字左右,也就是说理论上说只需要两三分钟,然后花五六分钟做题,总计十分钟之内。
但实际上,目前学生做这一题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甚至更长。
这两种阅读所用的阅读方法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前者如果是削黄瓜皮,后者则是削甘蔗皮。
削黄瓜皮不用费力气,而削甘蔗皮,有时削了好几刀,还削不开第一道皮,这是因为刀下得太浅。
阅读论述类文本也一样,有时看了十几行,却完全不知道文本在写什么,一点也没读进去,还要重新来读,这是因为没有“下力气”,没有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这类文本的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方面的(举例见后文表格)。
从知识水平和对文本论述对象的认识上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是不可能和平等对话的。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一)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1.“文中”指的是阅读环境。
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重要概念”不是来自于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于文本,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于文本。
阅读环境(即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指对语意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广义的语境指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以及由作者或读者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及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2.“重要概念”是就这个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指的是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词语,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重要概念在文章中常常表现为以下形式:(1)指代型词语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意义。
(2)概念术语型词语概念术语型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
此类概念的考查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①对概念含义的考查,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阱。
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
②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太狭窄。
③联系语境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
(二)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1.“文中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高考语文复习提纲整理(最全)高考语文复习整理模块一:论述类阅读一、答题过程1、浏览:文本、出处、题干、选项标序(段落序号)一分钟2、细读:逐字逐句地细读快读标读标记(圈点批注)五分钟标记关键词: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标记关键句:中心句、思路句、论点句、论据句3、对读:圈定、比较、筛选、排除标号(题号选项号)六分钟比对选项与题干(不符合题意的)、比对选项与选项(有矛盾关系的)、比对选项与原文(有增添改换的)二、选项设误手段1、答非所问:直接排除,不需要回到原文。
2、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3、无中生有: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4、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5、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6、混淆时态: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7、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8、强加因果: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
9、混淆是非: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11、不和逻辑: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三、分析论点1、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2、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3、中心论点可出现在题目、开头、中间或结尾等处;如没有明确的表述,则需将各段观点整合起来把握。
二、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情节的作用1.从情节方面说:点明题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做下铺垫、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承上启下、推动情节、陡生波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留下现象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实用文体包括人物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二、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指导经过近几年的完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已经走向成熟,臻于完美。
仔细揣摩,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路清晰,题型成熟。
如果能依据命题思路,挖掘内在规律,强化答题思路,那么一定能答到点子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如果能根据命题题型,探索答题技巧,加强答题规范,那么就一定能答得规范些,提高得分率。
(一)、含义类就现有命题而言,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的理解,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从命题趋势来看,已经由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达的两者并存逐渐转向主观表达的一统天下。
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
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
二是要划出要点。
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三是要筛选领悟。
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就要通过筛选来作出正确选择;如果是主观表达题,就要通过领悟来做出正确答案。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
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
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
其二是要分条。
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
其三是要升华。
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
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
(二)、思路类所谓思路题,就是理清文本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思路是结构的先导,结构是思路的反映;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只是有先有后而已。
当然,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总体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
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
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
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必备主干知识2021年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必备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思维导图:二.其他论证方法还有:①引申论证:是反证法的一种,又叫归谬法,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对方错误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点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
②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③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3.论证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并列、层进、正反的结构模式。
驳论文,一般会采取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模式;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4.论证的逻辑性方法,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论述类文本的逻辑性要求比较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篇文章的论点是一个体系,文章中的所有观点结论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观点展开;②观点和材料之间契合度要高;③论述类文本的语言要具有严密性,如下定义要精准,做判断要有分寸。
三、整体阅读六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二)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 类同。
论述文知识要点论述文知识要点小喜多现代文阅读有31分,必考题是16分。
要求答题前,要默想一下现代文阅读之口诀。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抓住关键词;答题用短语,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文中找依据;文章看头尾,段落也一样。
当然,还得理解句间关系,过渡段过渡句,承上启下句,铺垫烘托语等。
平时要有文章理论方面的术语。
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16分)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2)注重整体阅读。
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最后在找到全文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换: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必背清单(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必背清单二、知识清单(一)考查内容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在论述类文章中,主要指的是:理解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的特定的表达意义,主要是概念的内涵义、概括义。
一般论述类文章复习提纲【考纲要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查内容(俗称“考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知识讲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聚焦】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概念的内涵,通俗地讲,指的是概念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涵盖了具有某种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
高考对概念外延的考查,通常是要求考生对某一对象是否包含在某个概念当中作出判定。
须要注意的是,解答从概念的外延角度命制的试题,仍应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作基础。
【解题指津】从概念内涵角度命制的试题,一般是四个选项分别强调该概念的某一个特征,解答这类题时须逐项审核该选项所述是不是这一概念的特征,而不必考虑该选项所述是不是这一概念的全部特征。
从概念外延角度命制的试题,一般是四个选项各列举一个事物,解答这类题时须逐项审核该事物是不是该概念的具体对象,而不必顾及这一事物是否在文本中出现过。
明确程序:第一步,找出该概念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段落;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步,分析选项,逐项排除(或确认)。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聚焦】“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结论句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特定含意(包括深层含意)。
一般论述类文章复习提纲【考纲要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查内容(俗称“考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知识讲解】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考点聚焦】从历年的高考情况看,“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主要从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概念的内涵,通俗地讲,指的是概念的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必须依据文本,绝不能脱离文本。
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涵盖了具有某种特有属性的全部事物。
高考对概念外延的考查,通常是要求考生对某一对象是否包含在某个概念当中作出判定。
须要注意的是,解答从概念的外延角度命制的试题,仍应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作基础。
【解题指津】从概念内涵角度命制的试题,一般是四个选项分别强调该概念的某一个特征,解答这类题时须逐项审核该选项所述是不是这一概念的特征,而不必考虑该选项所述是不是这一概念的全部特征。
从概念外延角度命制的试题,一般是四个选项各列举一个事物,解答这类题时须逐项审核该事物是不是该概念的具体对象,而不必顾及这一事物是否在文本中出现过。
明确程序:第一步,找出该概念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段落;第二步,结合具体语境作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步,分析选项,逐项排除(或确认)。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聚焦】“文中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主要包括: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句);内涵丰富的句子;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结论句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特定含意(包括深层含意)。
【解题指津】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试题,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析结构。
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须要分析其结构进而来理解其含意:如果是单句,先找出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层层推进,这样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抓关键。
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其含意主要通过一些关键词语显现。
关键词,指能体现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的中心概念的词语。
我们只要把句中关键词的含义分析透彻,就可以进而推知全句全段的意思。
•辨语境。
一般来说,句子与句子是相互关联的,这些相互的关联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对这样的句子,我们可以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特定含意。
•论目的。
重要句子往往有其表意目的,或表明全文主旨,或彰显文章结构,或表达作者感情,或引出行文线索。
对这些句子,就应从其表意目的的角度发掘其含意。
对关涉全篇的“文眼”句,宜联系文章论述的中心去理解其含意。
对有隐含意义的句子,宜根据文中相关信息,从表意目的的角度理解其含意。
•明修辞。
有些重要句子用到了一些修辞手法,对这些句子,可以从分析修辞手法入手来透视其深层意义。
有时还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聚焦】所谓“筛选信息”,即根据阅读要求(或说题干规定的标准)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相关信息。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使之符合题目要求。
一般来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试题所涉信息区间相对较大,信息源也不是单一的。
【解题指津】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试题指向。
筛选信息试题的题干,一般都有明确指向,它或是筛选的标准,或是整合的要求。
•确定信息区间。
明确题干筛选指向后,就要回到文本,迅速找到筛选区域,对相关信息尽数搜罗,不能遗漏要点。
•对照选项甄别。
就是将选项与原文信息相对照来辨别正误。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略)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聚焦】“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文章中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是指文章总的思想,在论述类文章中,也指作者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全国卷对该点的考查,有的是针对这一考点或某一子考点命题,有的是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结合起来命题。
【解题指津】•解答“归纳内容要点”的试题。
“归纳内容要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通览文段,找中心句。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段首提示性中心句、段末总结性中心句、段中过渡性中心句、服务于主体段落的另成一段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
(2)抓关键词,提炼要点。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分析,抓住关键词对文段内容作归纳,提炼出内容要点。
•解答“概括中心意思”的试题。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以文章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因此,“概括中心意思”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即内容;二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写作目的和写作动机。
“概括中心意思”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关键部位,联系整体揣摩。
对理解文章的中心而言,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都是文章的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阅读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归纳层次要点,综合各层层意。
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各层意思的相加且又是一种“意思的综合”。
(3)结合文体特点,掌握概括规律。
论述类文章一般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传播新知,阐述观点,表明立场,因此应抓住文中阐明中心观点的语句。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聚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
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是直接表述出来的,也可能是间接表述出来的;可能是集中在某一段、某一处中表述的,也可能是分散表述的。
从近年的高考情况看,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整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对文章中涉及的某一具体事物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对文中所引述的别人的观点的态度。
【解题指津】要想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文中关键语句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对于准确全面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从文中选用的材料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章运用的材料包括事实材料、征引的文献资料和理论。
这些材料,有的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发表某种见解,有的用来反驳某种观点。
分析这些材料,准确理解作者运用这些材料的用意(即目的所在),正确理解其本身的含意和在文中的作用,即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章在引述材料之后,往往会对这些材料作出分析评价,这些分析评价通常体现出作者的观点。
抓住作者的评论或议论性的文字,也是一条推求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4、从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章中常会出现一些表达不同观点、表明不同态度的句子。
这些不同观点和态度,有的是作者所持有的,有些却是作者为了把问题论述透彻而援引别人的。
在根据语境判断不同观点态度的持有者的基础上,对在文中出现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作比较分析(对立的作正误辨析,相近的作差别辨析),是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有效手段。
5、从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篇文章,无论何种文体,都会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赞成还是反对,肯定还是批评,欣喜还是忧虑,都可以视作作者观点态度的间接流露。
【整体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整体阅读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理思路。
•明指向。
•抓对应。
解答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择题,应建立起三种对应意识:一是区间对应意识,即须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相关内容;二是选项信息和原文信息的对应意识,即须比较原文与选项表述上的异同,也可以叫作“比对意识”;三是原文与引文的对应意识,要明确选文作者的观点看法和文中引用的他人观点看法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其异同。
•辨实质。
因为这些选择题的选项几乎没有照录原文语句的,大都是对文章内容要点和文中涉及的观点态度的转述,所以判断选项内容与原文中的对应内容在实质上是否有出入,是解答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判断这些转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需要考生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信息,下一番分析综合、概括提炼的功夫,透过字面看实质。
同时,了解相关“转述”的一般知识,掌握其规律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选项设置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种: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概括式转述。
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提炼其本质,上升为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
体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
判断这一转述是否切合原文语意,一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的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2)具体式转述。
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现的转述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
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思考。
(3)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的语句内容作转述的一种转述方式。
这种转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换一个说法”。
同义变式包括因果位置互换、变换主体重组句子、长句与短句互变等形式。
判断同义变式转述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判断转述的句子是否“同义”。
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摘抄原文多、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
•识陷阱选择题中的选“是”(要求选出正确项)题的干扰项,和选“非”(要求选出不正确项)题的应选项,都是对原文的理解或分析综合不正确的,都是命题者设置的答题陷阱。
了解这些陷阱的种类和设置规律,对我们识别陷阱、正确解答选择题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