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天第二版版教育学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0102212课程名称:教育政策法规(四年制本科)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6 课时周学时:2 课时学分:2 学分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小学教师培养预修课程:教育学、公共政策理论、法学原理二、课程性质《教育政策法规》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为适应依法治教和更新知识的需要而设置的。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制定及其实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遵循着教育政策法规“原理论”——“价值论”——“过程论”——“效果论”的逻辑结构,依次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系列基本范畴、定义、命题等,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介绍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价值基础、伦理取向,主要解决什么样的教育政策、法规是好的教育政策、法规的问题。
第三,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几个主要的过程、环节,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的问题。
第四,设计若干个专题,对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最主要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分析,主要解决现有政策法规的怎么样的问题。
第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以增进与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主要实现如下目标:第一,让师范生掌握基础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建构起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与框架。
第二,培养师范生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意识,唤起未来依法、依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动机与情感。
第三,培养师范生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知识与理论解释与分析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现象的能力;能够基本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师范生积极参与政策法规过程的能力。
第四,强化课程建设中的实践环节,安排小学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优质课观摩。
在此基础上,实现小学教师与师范生之间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主题的基于课例的教学设计对话,以增进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2021暨南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211翻译硕士英语2021暨南大学翻译硕士英语211考研大纲240基础日语 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初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初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中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国际日语水平考试N5~N3级相关材料2021暨南大学基础日语240考试大纲241基础英语2021暨南大学基础英语241考试大纲鸿知暨大考研网链接地址:/暨大考研真题答案链接地址:/kaoyan/280法语孙辉,《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陈振尧,《新编法语语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年。
2021暨南大学法语280考试大纲308护理综合 1.《内科护理学》(第6版,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外科护理学》(第6版,李乐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基础护理学》(第6版,李小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护理学导论》(第4版,李小妹、冯先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暨南大学护理综合308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2021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合能力1.罗紫初等:《出版学基础》,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35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2.吴平:《编辑本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方卿等,《图书营销学教程》,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版4.黄先蓉:《出版法律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5.朱静雯,《现代书业企业管理》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6.谢新洲编著:《电子出版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021年暨南大学出版综合素质与能力335考试大纲338生物化学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第四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021年暨南大学生物化学338考试大纲346体育综合《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5.《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21年暨南大学体育综合346考试大纲348文博综合 1.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021年暨南大学348文博综合科目试大纲349药学综合2021年暨南大学药学综合349考试大纲352口腔综合主要参考书目以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为主。
教育学333考研书目
教育学333考研书目是考研教育学专业必备的参考书目,其中包含了理论基础、实务技能、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准备这些书目,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将对教育学333考研书目进行重新整理:
一、理论基础
1、《教育学概论》(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崔凤生
2、《教育学原理》(第5版),浙江大学出版社,作者:洪汉钧
3、《教育学的思想史》(第4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谢宝昌
4、《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第3版),浙江人民出版社,作者:黄润秋
二、实务技能
1、《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喻飞翔
2、《中小学教学案例分析》(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李尚志
3、《班级管理技能与实务》(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倪昌钰
4、《学校教育评价》(第2版),深圳大学出版社,作者:屠杰
三、综合素质
1、《高校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李圣波
2、《教育心理学》(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杨德方
3、《教育经济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熊丙
奇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2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玉林
以上就是教育学333考研书目的整理,根据内容可将其分为理论
基础、实务技能、综合素质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面又有具体的书目。
考生可以依据这些书目进行选材和复习,确保考试的成功。
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教育学统考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它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参考书目的选择对于备考教育学统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教育学统考333参考书目,旨在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学导论类1.《教育学》(第三版)作者:张大勇该书是教育学导论的经典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
2.《教育学思潮》作者:钱学森该书对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思潮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解读了各个教育学派别的观点和理论,对于学习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非常有帮助。
3.《教育学研究方法》(第二版)作者:黄冲该书介绍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对于进行教育学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二、教育史类1.《中国教育史》(第三版)作者:刘国良该书较全面地概述了中国教育史的演变过程和主要事件,对于理解中国教育传统、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2.《西方教育史》(第六版)作者:李方桂该书详细介绍了西方教育史的发展历程、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对于了解西方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脉络有很大帮助。
3.《教育史教程》(第二版)作者:戴新宇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世界各国教育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从全球范围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异同。
三、教育心理学类1.《教育心理学》(第五版)作者:王铁崖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涵盖了学习、记忆、思维、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学生的心理和指导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儿童心理学》(第六版)作者:王亚南该书详细解析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理论,对于教师了解和指导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有帮助。
3.《青少年心理学》(第二版)作者:王文宇该书深入剖析了青少年心理的特点、发展和问题,对于了解青少年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有很大帮助。
平凡的教育学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张乐天同志先进事迹张乐天,男,汉族,1952年12月生,江西省彭泽县人,1983年入党。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乐天同志于1981年2月毕业于江西省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同年留校工作,曾任九江师专高教室副主任、教务处长、常务副校长、校长。
1992年9月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业,1996年6月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0年7月,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潜心教学科研工作。
曾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一、党性的追求永远是最无尽的作为一名具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张乐天同志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为人师表、传道授业、默默奉献。
无论是给学生寄语、参加座谈会或公益活动帮助其他学校的只要叫到他,没有说不行的。
他坚信并践行共产党人吃苦在前的信念。
朴实无华、廉洁自律是他给人的普遍印象。
他担任了近十年的支部书记,始终把服务师生、帮助青年人成长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开展支部学习、谈心、外出考察等方式与大家共成长。
同时他还是学院的纪检委员、兼职监察员,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是同事心目中一位令人敬重的长者。
二、工作的事情永远是最重要的在张乐天同志看来,作为教科院的一名教师,需要时时处处维护学院的声誉,应该在每一件具体的工作上为学生和年轻教师做好表率。
调入教科院工作十几年来,他每学期开学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在开学的第一天,要到学院办公室“报到注册”。
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到外地照看父母,但无论家里有多少事情,他都要赶在开学前按时到学院“注册报到”。
据说,这是他十几年前刚到教科院工作时,学院领导提出的“口头建议”,这么多年过去了,学院已经不再作为硬性要求,但他却依然坚守着这个习惯。
“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作者:何义华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09期【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突出特征。
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探究式”教学,优化教育学教学内容和结构,使教育学教学摆脱现实困境,实现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教育学;案例;探究;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唤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教师教育相关课程做出必要的变革。
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现状面临挑战。
“案例——探究式”教学旨在通过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锻炼实践能力,发展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这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学教学有效性的有益探索,对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会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案例——探究式”教学是将案例教学和自主探究教学(或称探究式教学)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呈现事先精心准备的教育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组织开展案例讨论引起学生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最终走上“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其中,案例和探究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两个关键性词语。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育学在坚持实践取向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之一。
它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和探究活动两个关键性环节,使学生通过反观经验、总结提升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之上建构个体的“意义世界”,获得教师专业性,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案例,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蕴含着一定的教育问题,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思考。
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提示学生对相关知识做好课前预习。
(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教育管理专业函授专科《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自学48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根据教育管理专业函授专科《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计划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员能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初步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为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学习《教育学》或《教育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知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掌握依法治教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1、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明确学习的意义。
2、正确认识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结构与特征。
4、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制定的程序。
5、了解与掌握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的基本过程。
6、掌握教育政策评价的标准及基本方法。
7、了解与掌握教育法监督体制。
8、了解我国教育基本政策的历史和《教育法》。
9、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义务教育法》。
10、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高等教育法》。
11、了解我国成人和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职业教育法》。
12、了解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和《教师法》。
(二)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程的重点: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与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实践。
课程的难点:运用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一)绪论内容: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及意义。
要求:了解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名词解释:《小学教育学》配套练习题库绪论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1、古代的教育思想常常是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的。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是中国的《学记》。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但它们尚不具备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
3、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1632 年写成的《大教学论》。
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 1806 年发表的著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
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
6、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样化。
7、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实事求是地肯定其积极因素,批判其消极因素。
8、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
9、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主张出自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言论散见于《论语》一书。
11、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选择题: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以( ABC )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影响。
A.教师B.书本C.课堂D.学生2、以下属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观点或教育思想的有:( ACDEF )。
A.教育即生活B.教师中心C.儿童中心D.活动教学E.社会即学校F.从做中学3、教育学的发展,反映了( ABCD )。
A.当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向教育提出的要求B.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C.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研究的深入D.教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发展日益密切四、问答题: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定义从社会的角度广义的,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综合的,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合乎目的的发展和变化。
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
3)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以下不同的教育形态。
非制度化的教育。
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活或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制度化的教育指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非学校化社会:美国的伊里奇倡导的。
他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学校体系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
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化社会,而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非学校化社会”。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4.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便把受教育者培育成适合社会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终身教育: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人的发展:指人的身心全面、协调、积极变化的趋势,是个体持续的、规律性的、前进上升的变化过程。
生物起源论:其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的本能和冲动,动物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教育。
遗传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体质结构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特征,其中脑的机能特征尤为重要。
教育目的:是社会所要早就的个体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
素质教育:从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长远目标出发,以提高受教育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教
育。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简答题
1.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与精神实质是什么?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2.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3.三个面向的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2.坚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3.坚持社会培养“劳动者”或“建设者”
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一:人具有可育性和对教育的需要性
二: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四:优化教育资源
五:主动协调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影响
3.简要回答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教育具有选择、维持、保存文化的功能
二:教育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
三: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具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
4.简要回答教育的人口功能
一:教育可以影响人口的数量
二: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三:教育可以完善人口的结构
5.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素质
2.环境
3.实践活动
4.儿童的主体性
5.学校教育
6.举例说明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不仅要告诉人们教育是什么,教育活动如何开展
三:教育学规律是怎样的,还要启发人们发现教育时间的新情况、新问题允许人们对教育活动的多元理解和认识,并鼓励人们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意义:1.是时代向所有教育工作者提出历史任务
2.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3.是学习和掌握其他教育科学知识的基础
4.有助于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
7.我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的办学机构是幼儿园,初等教育指全日制小学。
中等教育包括:全日制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农业中学以及各种成人中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建议在中等教育基础的高级专业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案例分析题:
1.用教育目的观分析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我们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思想后教育行为。
一、我国应试教育的现象:面向少数学生,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劳技术教育,
忽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平等。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
2.进行教育整体改革
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4.改革考试制度
5.提高校长、教师的素质
应对方法:要确切实行素质教育,则要处理还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与教育的关系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3.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4.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的关系。
5.素质教育与学生考试的关系。
6.素质教育与减轻学习负担的关系
7.素质教育与“双基”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