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 格式:pptx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59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的第2课时,主要学习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以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应用,并为以后学习溶液的浓度、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作了铺垫。
溶解度的教学主要涉及概念教学、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物质分离方法教学等,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关系。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需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知道一些简单的转化方法,但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导致学生定量分析溶液的能力的是有欠缺的。
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不能很好的联系化学知识,需要得到适当的引导。
他们对化学实验现象、未知领域以及与前认知相冲突的情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情境教学活动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格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曲线中点、线、面的含义,能利用溶解度的知识分离混合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活动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而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通过描绘溶解度曲线,提升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特征分析出物质提纯的方法。
3、通过对溶解度的学习,感知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实际生活、生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的认识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目标】1、通过对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2、通过溶解度表格和曲线的形式定量分析物质的溶解度,诊断并发展学生定量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定量的探究发现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的内容。
在课题1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解的过程,溶液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
基于溶液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是定性的研究上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通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结晶等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物质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用途,会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学法上学生已经基本会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出实验结论,但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能力,容易将一般规律绝对化。
【教学目标】1.通过数据或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
2.知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3.通过理解饱和状态,举例说明结晶现象并根据实验过程辨别结晶的两种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知道两者之间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衍生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烧杯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1.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_______,_______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提出问题:一种物质在水里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呢?引入新课【新知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一、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二、重点和难点三、课时安排 2课时本结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
最后我们还学习了结晶的两种方法。
板书设计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的概念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的条件3、确定某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4、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的方法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水⑥蒸发水。
能用来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3、可以证实某种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中硝酸钾晶体不再溶解D、加热到30℃后,再加入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4、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一、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第二课时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食盐的溶解度是36℃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D.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