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着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常见的新闻稿结构
新闻稿的写作,其结构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不同的写作要求。
作为新闻写作小白来说,新闻稿的写作并不容易。
其最基本的新闻写作,从新闻结构而言,就要重点关注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
一、标题方面:
要做到高度概括,抓人眼球,文字不应过多过长。
二、导语方面:
导语是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导语部分要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浓缩。
三、主体方面:
主体写于导语之后,是新闻稿的主干,这部分内容重点是集中叙述事件、阐述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方面:
一般指稿件所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赖于内容的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可写可不写。
五、背景方面:
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和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穿插在主体部分,也穿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新闻核心:导语应该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突出其重要性,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题和内
容。
2.简洁明了:导语应该简洁明了,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新闻的主要内容,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结构。
3.引人入胜:导语应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有吸引
力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新闻的魅力。
4.准确无误:导语中的信息应该准确无误,避免使用夸张、虚构的语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
度。
5.符合新闻规范:导语应该符合新闻写作规范,注意语言规范、语法正确、拼写无误等方面的问题。
写新闻导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语的写作,在新闻中有着引领性的功效:它既是新闻稿标题和主体部分的衔接,在整体的结构中承上启下,导出主体内容的完整信息,又是新闻稿的“广告栏”,如一道明亮的风景线,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
导语的写作既要从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有创造性。
写法因事而定,因人而定。
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写作方式,都必须照顾全篇的统一、完整、和谐。
导语要突出观点,点明主题,力求生动,尽可能写得简要明确,使读者知其要领。
总之,写新闻导语时,要尽可能做到“五要”与“四防”。
1.五要
(1)要事实新;
(2)要事实最重要;
(3)要有新闻根据;
(4)要简短扼要;
(5)要文字生动。
2.四防
(1)防公式化、概念化,不能用空洞的议论代替事实;(2)防
一开头就用很多的名字、机构和衔称,一连串
枯燥的数字,难懂的技术名词;
(3)防不分主次、轻重,把太多的事实塞进导语里;
(4)防一开始就写旧闻,孤立地写历史背景。
新闻导语的写作教学要点:新闻的导语一、什么是新闻的导语?新闻的开头称作导语,导语是以简炼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它往往是最精炼、最重要的部分,是新闻的核心。
美国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导语: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
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
年发电可达847亿度。
二、导语的发展①“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或全型导语,就是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
如: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
(《人民日报》)六要素导语的长处是具体、完整。
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
但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就像挂满手帕、裤衩到衬衣、领带一应俱全的一根晒衣绳,罗列的事实过于繁琐,行文的风格过于拖沓,故有人讥之为“晒衣绳”式导语。
②“第二代导语”,也称微型导语或部分要素导语,即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
只把五个“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中,只有两个或三个“W”。
该类导语通常突出“六要素”中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
如:今天下午,朱建华以他有力一跳,飞过2米38横竿,再次成为全球跳得最高的人。
③“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
在“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第三代导语”与之一脉相传,把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上。
新闻报道消息格式及范文
新闻报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几个部分的格式及范文。
1. 标题:
新闻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常采用大号字体加粗显示。
例如,火灾造成数十人受伤。
2. 导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的开头部分,用以引出新闻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概况等信息。
例如,北京时间今日凌晨,一场大火在市中心爆发,造成数十人受伤。
3. 正文:
正文是新闻的主体部分,应该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从重要的事实和信息开始逐渐展开。
正文内容应该包括事件的经过、相关人物的表态、现场情况等。
例如,据目击者称,大火发生时浓烟滚
滚,现场一片混乱,消防队员迅速赶到并展开救援工作。
伤者已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4. 结尾:
结尾部分一般用以总结全文,强调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或者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目前火灾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查明真相,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的消息格式及范文主要包括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新闻写作导语用法【1】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4.化静为动法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5.拟人修辞法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6.数字对比法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
7.速写勾画法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8.巧用背景法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9.古诗名句法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1.抑扬顿挫法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2.特写镜头法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13.曲径通幽法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
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新闻导语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方便初学者,我们大体上可以按照表现手法上的区别,把导语简单分为三大类型。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要可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新闻导语采用叙述叙述型导语。
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多种表现形式。
(1)叙述型导语,要求开门见山,把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军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又如——新华社香港9月17日电昨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设茶会,与数百位长期默默耕耘,为香港回归和繁荣做出贡献的基层人士共度中秋佳节。
这种导语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
但是要写好它,并不容易。
这类导语弄不好,易陷于平淡,缺乏吸引力。
要避免这个弊病,首先必须鉴别一下,你所要报道的内容中,哪一个新闻事实最有新闻价值,对读者最有吸引力,就在导语中突出这个新闻事实。
一般而言,这样的导语必须具有较大的新闻信息量,而且所涉及的人或事必须有较为显著的特点。
(2)概括式导语,又叫综合性导语。
它的特点是对整篇报道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这类导语通常适合那些内容较为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
例如,浙江省仙居县百货公司有一大批女带鞋积压在仓库里,曾经委托几个供销社“移动代销”,并削价出售,结果仍未销出去。
后来又两个商贩买去60双下乡摆地摊,仅20分钟就被争购一空,第二天又去带了900双,不到一个钟头全部卖光。
《浙江日报》在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概括式导语:本报讯积压在仙居县百货公司两年半的两千双女带鞋,和农民见面后,竟变成了畅销货。
这条导语从纷繁的内容中,概括出积压商品与农民见面后成畅销货这个主要新闻事实,突然了全文精华,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概括式导语对于所报道的内容应该取其精、提其要,使人一目了然。
新闻报道写作要求篇一:新闻格式、写作要求、优秀范例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以下有几种新闻的文档:新闻的要素:“五个W”和“一个H"“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 (何地) 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新闻的分类: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的结构: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大背景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番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有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涩,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新闻稿的特点新闻稿的特点,尽管电视新闻类型有多种,但特色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新闻的四个特点:真实新鲜简明精深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二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颇为的规律。
常见的新闻体:倒金字塔一种是源于古巴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新闻导语范文篇一: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
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何写好导语?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具体写作方法:1.一语破的法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浅谈新闻导语的写作新闻部郭伟东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美国新闻学者赫伯特.黑德这样说。
一个好的导语,意味着一篇新闻报道已成功了一半。
在日常改稿、编稿的过程中,我发现,编辑的工作大部分用在了修改导语上。
因为新闻事实已经清楚,最多也就是改改错别字,调整句式、段落,使之顺畅贯通而已。
但在导语上,编辑上往往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总想用更新鲜的方式,更简洁的语言来一下子就抓住读者,吸引读者。
下面,我结合日常工作简单谈一下新闻导语的写作。
一、导语的作用1、披露新闻的实质内容导语高度概括着新闻事件的面貌,集中表现着新闻的核心内容,快速传递事件的最新动态,它反映着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一般来说,导语中已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新闻事实的五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所以说导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披露了新闻的实质内容。
2、吸引读者忖语就像是一篇文章的导读部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看下去,导语对他们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关键。
有的新闻学者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读者拿过一张报纸,往往是处于“无意注意”的状态,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意图去寻找特定的新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篇新闻的导语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就人过去时一步阅读下去,此时,“无意注意”就开始变为“有意注意”。
可见,导语是否能吸引读者对于一篇新闻能否传播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的。
3、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一个好的导语,实际上就已确定了新闻主体写作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因为在导语的写作过程中,你会对全部的新闻事实进行思考、判断,从而确认你想最先告诉读者的内容,同时确定你讲述这些内容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对新闻事件要素的选择、结构及关系等都已经完成。
可以说,写出了一个好的导语,你就已找到了整篇新闻的思路与方法。
二、导语的分类与写作导语的分类与写作,各种新闻业务书籍中已讲得很细,光分类就大概能分出十多种,诸如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评论式等等,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我感觉到,导语其实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式导语,一类是间接式导语。
新闻稿写作特点
一、消息的特点
1、短小精练:消息要短小精练,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就小记者采写新闻来说,写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同时也锻炼小记者的采写能力;就读者阅读新闻来说,它便于阅读。
2、语言生动简洁:消息的语言只有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
3、“倒金字塔”结构:消息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按事实重要性程度和读者关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内容越是重要的,读者越是感兴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
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二、消息导语的几种写作方法
1、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
2、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
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3、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
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三、学会恰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新闻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交代背景应根据需要因稿而异,更要紧扣主题,还有交代背景时不宜太多,材料要写的生动活泼。
消息导语的类型与写作要点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位于消息的开头,是紧接讯头或者电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一般是第一个自然段或头几个自然段)。
它或者用最精粹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者揭示题旨,制造悬念,唤起受众的注意和兴趣。
新闻导语的写作类型很多,分类的方法也很多,中外学者的观点也不尽一致,联系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和记者的写作实践,我们将常见、常用的消息导语的几种类型和写作要点分别叙述。
1.叙述式导语这种形式的导语的写作特点是开门见山,直接叙述最重要、最新鲜、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
这种导语适合快速报道新闻,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因此,记者在写作这种导语时,必须敏锐地把握新闻事件中人或事的显著特点及其信息量,这样,才能吸引受众。
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通过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等决议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本报讯26次旅客列车从广州发车,香港旅客一行3人因事急来不及买票,值乘列车长刘克汉按章为他们补了软卧,旅客将补票剩余的383元送给刘车长,刘车长拒绝不收,退乘后立即上交纪委。
这是发生在9月15日的事,也是怀铁总公司强化约束机制,在反腐败、正路风中涌现的无数新闻中一件。
(原载《人民日报》)2.概括式导语也称综合性导语。
这种导语的写作,要对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高度的浓缩,进行准确生动的概括和叙述,使受众看了导语就知道整篇新闻的精华。
同时要力戒空话、套话,一定要有新鲜生动的新闻事实。
例如:本报讯山西省大寨大队也不吃大锅饭了。
今天,他们将860亩耕地全部分给130户农民承包,实行大包干责任制。
原来集体经营的一个煤窖,一座酱粉坊,3台拖拉机、200亩果园、800亩山林,也全部承包给个人。
(原载《羊城晚报》)本报讯记者陈志萱、杨广志报道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1月26日发表的《经济展望》报告认为,明年包括美国、日本和欧元区国家在内的30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已经形成经济复苏的态势,亚洲和北美以及英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说明世界经济恢复了活力。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20法1、一语破的法新闻是“抢”出来的,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9年4月20日午夜时分,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渡江战斗。
4月22日2时,新华社在播发如此重要的新闻时,导语仅用了一句话: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
“30万人渡过长江”,这就是当时人们最急于想要知道的新闻,其他的尽管按下后说。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更是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5个字,一语破的,如雷贯耳,这篇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自然富有魅力。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全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
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
你想知道么?你就得往下读。
美联社1981年6月13日播了该社驻伦敦记者的一条电讯稿,它的导语给人的“悬念”更玄:据警察和目击者说,今天正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数百万臣民观看下骑马巡行伦敦中部时,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失业青年突然跑上前去,朝着女王连打六响空炮弹。
失业青年向女王开枪,这“关子”卖得够大的,不由得你不弄个明白才罢休。
3、欲擒故纵法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放是为了更好地抓。
一放一抓,先放后抓,看似消闲,却暗藏杀机,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
新闻稿的写作方式一、标题要吸睛。
1. 善用夸张手法。
比如写一个关于小镇美食节的新闻,标题可以是“小镇美食节惊现‘能把舌头拐跑’的绝世美味!”这种标题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美食这么厉害。
2. 提出有趣问题。
如果是关于新科技产品发布的新闻,像智能手表,标题写“智能手表:手腕上的小秘书?快来看看它到底有多神!”用这种带有疑问的标题,激发读者想要寻找答案的欲望。
二、导语部分(开头)1. 以有趣场景引入。
例如报道一场社区运动会的新闻,“您猜怎么着?咱们社区昨天就跟变成了一个超级大游乐场似的,男女老少那是摩拳擦掌,一场热热闹闹的社区运动会就这么拉开了大幕。
”这样的开头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
2. 抖个小包袱。
要是写一个明星的公益活动新闻,“您知道吗?那个在屏幕上总是演酷帅角色的[明星名字],昨天可是干了一件超级暖心又有点‘傻愣愣’的事儿。
啥事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他跑去参加公益活动啦。
”三、主体内容。
1. 按逻辑顺序讲述。
如果是事件新闻,就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
比如写一场校园话剧表演,“话说这事儿啊,还得从同学们几个月前开始筹备说起。
那时候,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忙得不可开交,找剧本、选演员、做道具。
这其中啊,选演员可就费了老鼻子劲了。
[某个同学]为了争主角,那是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就差没翻跟头了。
”如果是人物新闻,就可以从人物的不同方面来写。
比如写一个画家,“这个画家啊,那可真是个怪才。
先说他的外貌吧,一头乱得像鸟窝的头发,可那眼睛里啊,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他画画的风格更是奇特,一会儿像把整个宇宙都搬到画布上,色彩斑斓得让人眼花缭乱;一会儿又能把一片小树叶画得细致入微,就好像那叶子上的小虫子都能爬出来似的。
”2. 多运用比喻和拟人。
写一个关于城市交通改善的新闻,“以前啊,咱们这城市的交通就像一团乱麻,汽车们就像没头的苍蝇似的乱撞。
可现在呢,经过一番治理,交通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井井有条。
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
时间:2011-9-1 来源:铁路工程报浏览:237
要彰显新闻价值
既然第二、三代导语都强调突出处理“部分要素”,那么我们自然会问,究竟哪此要素是需要在导语中加以突出呢?
同一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中,判断哪个最为关键和重要,并无固定和绝对的标准,有时和记者所在的新闻机构的性质、观点、倾向有关,有时随整篇报道的侧重点和角度的不同而转移。
所以,同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记者看来,需要强调和突出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比如,同是一起盗窃案,有的记者会突出“WHY”——保安的玩忽职守;有的记者会突出“WHO”——窃贼竟是公安人员;也有的记者可能会突出“WHEN”——“两打”专项斗争中的一个大白天。
导语写作贵在开篇有物,切忌空洞,充满概念和口号,也不能有太多人名、头衔、单位名称,否则会挤掉或冲淡重要新鲜的新闻事实。
讲究语言技巧
在决定了导语中必须包括什么内容之后,如何在一个句子中尽可能着重地表述它,这就是关于导语语言的问题题。
“导语不但是个句子,更是个强调性的句子。
”这意味着必须把导语构思成对想要表达的主题具有最强的冲击力和最大的吸引力。
在导语写作中,最有强调性的技巧应该包括三种:
词序
和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旨趣相同,如果把关键信息一直保留到导语末尾,那就可能失去读者,所以把一条新闻的六要素中最重要的那个因素置于最前就很重要。
这里我们比较两组导语的写作:
[例1]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其中还有一名曾经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
[例2] 20年前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XXXX和数千名外国游客今天同北京市民一道欢度中秋节。
我们发现,例2一下子就点出了“WHO”这个因素,引起人们对宇航员的注意,而在这里人物的特殊性正是整个消息最具新闻价值的地方。
巧用动词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本质就决定了新闻语言多用动词和动词短语。
在任何句子中,动词都是让句子富有生命力的关键。
通过挑选生动的、有表现力的动词,使
句子获得最大限度的流动感和跳跃感,为所表达的主题造成最强的冲击。
美联社1974年修订的《编辑手册》中对记者的新闻写作提出了10个要求,其中第6条明确规定:“要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有一个实体动词,而这个动词应当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
”有效的新闻写作所选用的动词,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何事,而且还能告诉是如何发生的。
优秀的记者会说拥挤的车辆“窒息了”而不是“塞满了”市中心,龙卷风“蹂躏了”而不是“破坏了”庄稼,罢工的工人“大叫大嚷地推翻了”而不是“拒绝了”对方提出的一套和解方案。
例:今天下午格林尼治时间7时中国爆炸了一枚原子弹,从而闯进了核俱乐部。
(路透社北京1964年10月16日电)
这条导语的后半部分本来可以写成“从而成为又一个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或“从而使中国加入到核技术领先的行列中”,“成为”“加入”虽然是动词,活性却不强,而“闯”字一下子就显得形象化,动感十足。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固然动词的巧妙使用会令导语活色生香,但记者不能为获得此类效果而背离新闻事实。
在寻求说明事实的动词时,新闻的真实性和用词的准确性仍是第一位的。
多用短句
用短句,这是新闻句式的重要特征。
新闻界把新闻语言的简洁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和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则。
在《美联社写作手册》中,“简洁”作为其中专门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
”在具体的报道中,简洁明快的语言随处可见,而在一句话导语中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