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我心中的语文课堂语文本是一科非常儒雅,有蕴涵的科目。
她用恳切的言辞记录了历史的进程;用隽永的语言抒写了内心深处的细语;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身边秀美的河山……可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趋于枯燥乏味的文字传授,作为课堂本身的生命与激情正日趋流失。
因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为重要。
在这里班门弄斧,谈谈自己心中的课堂。
一、我认为语文课堂应是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是一首优美的诗:源于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性语言;源于教学的内容,多是诗意浓郁的文学作品或文辞优美的文章;源于语文教学,可以运用天马行空式的感性形式和诗性思维;源于语文教学的效应,主要依靠心灵感染和灵魂熏陶;源于语文生活,本就是充满诗意的人类生活……她每个细节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语文课堂的学习就是那样让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让人品读寻味、思之无穷;是那种意蕴,含蓄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同课堂上学习《相见欢》,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渲染孤寂的环境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李后主的经历非同一般,这种别是一般的滋味常人无法感悟,我们同情他的遭遇,感悟他的愁苦,但无法言语。
因此,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这样理想的课堂中吧,他们的心灵会不断净化,人格会不断升华,思想会任意驰骋。
让他们在诗意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去接受知识,提升修养,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
二、我认为语文课堂应是情思交流的情感是火,思想是石,两者碰撞在一起,才会产生炽热灼人、光芒四射、感人至深的情思的火花。
语文课堂应该流动着与课文情思相和谐的、丰富而热烈的情思。
这种情思源于课文的情思,她感染着教师和学生,并使他们互相感染,形成一个流动着的热烈、浓郁、美好的情感流和思想流。
在课堂里,教师不是情感传授的喇叭,而是引导着学生和作品、作者、老师相互对话的导线。
在这种交流中,情感如涓涓细流,潺潺而流,轻轻地叩开学生的心门。
师、生、作者相互交流,相互倾听,彼此敞开心扉,真诚肯定对方,彼此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与曼妙丰盈的人生价值。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后感12021年寒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如听其课,其语文课堂,有如坐看行云流水之闲适惬意,又如雷霆万钧般敲醒我几乎沉睡的灵魂,干老师深厚的文学积淀,对教材的把握、挖掘、拓展,对课堂的驾驭、对学生的引领,让我叹服。
现结合我校实际,浅谈如下感受:一、什么才是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呢?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是学生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第三重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二、有效的教学框架才是实现理想课堂的基础现今我们所学习的新教育理念,不正好就提倡要做好有效教学框架吗?因此,结合我校理想课堂五步三会新课堂模式教学,决定从以下六步开始实施:1.深刻解读教材。
一般情况下,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材料是教学内容的原材料,但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当然也不能否认教材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再创造,确定好教学目标及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材的解读方面需要多下功夫,多查相关材料,多角度研究教材。
2.确定教学目标。
就一堂具体的课而言,教学目标是能够而且也应该清晰地界定。
对于新课程理论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已不陌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虽然三维目标已熟记于心,但是在实践中有时候把握得不到位,三维的课程目标就是一个整体性、统一性。
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框架,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在具体操作中将目标分为基础性、阶梯性目标、核心目标和附属性、延伸性目标。
一路追寻语文理想课堂陈 娟(海门实验学校,江苏海门)课堂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地方,应该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收获,所以它理应是高效的;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自学的能力,老师应该大胆放手,彻底改变老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使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得以充分体现,使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和谐之旅。
理想课堂高效自主和谐从事教学的每一个老师,可以说时刻都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课堂,不管你教什么科目什么年级;正在求知的每个学子,可以说也时刻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课堂,不管身处什么类型的学校和自己成绩的优劣。
总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追求,可是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理想的课堂呢?笔者一路追寻,发现它应该具备如下条件:一、理想课堂必须是高效课堂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中,生活、工作追求高效;在严格贯彻教育“五严”的今天,追求教育高效更是刻不容缓。
怎样做到高效?首先要有大容量,即全面实现三维化(“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拓展性,训练量较大,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多,学生收获大;其次要有快节奏:课堂结构合理紧凑,时间利用率高,有适度的紧迫感,充分发挥“学习场”的相互感应作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学风浓厚;再次要有全员性:即教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人人都有表现机会,充分实现全员互动,最终人人得到相应进步,实现全员达标;第四要有探究性: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而是在教师组织与指导下自主学习,或在学习小组内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从而主动探究知识。
这种主动探究获得的知识更具有持久性,有利于学生内化为素质与能力。
进行探究学习的前提是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思想,基本上让学生主宰课堂。
第五要有生成性。
布鲁姆说:“没有意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课堂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
我心中一堂理想的语文课语文课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心中的一堂理想的语文课是一堂充满互动、启发思考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并将其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下是我对这样一节理想的语文课的设想。
首先,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合理的辩论。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知识不应只停留在书本中,而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写作,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现实情境,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观察,从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一堂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味。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
通过合适的阅读材料和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此外,一堂理想的语文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
因此,在语文课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
可以通过课堂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作文精选8篇本文是关于课堂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篇一:我心中的理想课堂课堂,一个神圣的词语。
它是知识的殿堂,是梦开始的地方,是无穷的知识源泉。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
我们跟着老师的步伐,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在思维的空间拓展,在非凡的境界领悟。
我们在碰撞后产生火花,迸发灵感;在请教中汲取知识,增长见识;在互动上彼此了解,共同成长。
我们追寻着,思索着,探求着,永不满足,不断丰盈。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是幽默诙谐、充满欢声笑语的。
我们的学习是轻松的、有趣的。
诗词古文,在老师的指挥下,迈着轻盈的步伐在纸见静静旋转,演绎出永恒、美妙的旋律。
加减乘除,在老师的排列下,用金子般璀璨的光芒串联起一个崭新的世界,吟唱出奇妙、有魅力的歌曲。
字母公式,在老师的编织下,让浓郁的书香肆意充斥着我们的心灵,描绘出绝美、神秘的画卷。
我想,真正令才能充分发育的土壤,是我们同时分泌出的快乐的源泉。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是富有诗意,充满哲学的。
在课堂上我们耳濡目染,不由自主地去靠近他们,了解他们,热爱他们,让哲学诗意的丝带长系生命。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成了思想的小小源泉,它淙淙地流向另一双眼眸。
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是神圣、伟大的。
它不仅教会我们学习,更教会我们做人。
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恶美丑,什么是是非对错。
它摒弃世俗的阴影,纯粹从人的天性出发,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诠释做人的真谛。
课堂是短暂的,也是长久的;是普通的,也是庄严的;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它是我宝贵的财富,在我漫长的生命中闪现着钻石般的瑰彩。
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篇二:我心中的理想课堂我心中的理想课堂自由却不散漫,积极又不失倾听。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学生与老师共同喜爱的一方小天地。
在这里,充满了活跃与积极的气氛,洋溢着学生们自信的笑容与老师的精彩言语,这是学习的圣地。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老师有了上课的动力,这才会是一个精彩的课堂。
语文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及理想追寻在进入文章主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宕开一笔,扫描一下当今语文课堂中的几个镜头:【镜头一】“推陈出新”的公开课。
我们冷眼观察一下现在的公开课,同样的一篇课文在不同的教师上来,能上出不同的内容,美其名曰“上出特色”“推陈出新”。
而同一篇文本,在不同的阶段,又上的同样的内容,因为大家觉得教的内容也不变,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镜头二】“包罗万象”的家常课。
有些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往往将文本中所蕴含的内容都容纳到自己的课堂中来,因为“宁可做上千题,不能漏掉一题”,以至于有专家大声疾呼:“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需要减肥”。
【镜头三】混沌的年级分界。
三年级教的内容,六年级也能教;六年级考的内容,三年级也在考。
语文教学,仿佛处于一种“混沌”状态。
一、语文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语文课程内容,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是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定篇)以及对它们的阐释,二是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
由此可见,课程内容解决应该教什么的问题。
理想化的课程内容应该是“课程内容的教材化和教学化”的实现,依赖于课程文件中知识要素和内容的具体化和细致化。
这样,才能将课程内容所蕴含的理念和精神贯彻和落实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
上述几个镜头,教师不知道该篇课文在课程体系中“一般应该教什么”,以至于同一篇课文在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视界里呈现出不同的课程姿态。
那是不是教师备课不够深入呢?许多教师在备课中投入了极多的精力,但是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教什么。
教师教得茫然,学生学得也茫然。
所以,“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化、细致化刻不容缓。
它应该以真实、清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教师面前。
二、语文课程内容的理想追寻1. 《语文课程标准》与文本”亲密接触”。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课标”中的目标和建议,只是以抽象的形式存贮于教师的大脑中。
追寻小学语文课堂的朴实与灵动现在,语文课堂展现出全新的内容:纯美的人文情怀,浓烈的自主探究,火热的讨论交流,独特的多元感悟,深远的资源开掘……可见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我们想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到后来却发现我们有点“得意而忘言”。
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了语言的学习。
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
语文教学是干什么的?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所以我们应简简单单教语文,朴实灵动地进行本色教学,以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喜欢语文,沉浸在学习语文的快乐之中。
我想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应有如下特点:一、识字学词,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汉字是“中国的脊梁”。
在小学一定要教学生学会、学好3000个常用汉字,做到会认、会写、会组词。
这样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深深植根于我们下一代的心田之中。
爱汉字,就是爱祖国的最好事实。
语文课堂一定要有对汉字有趣的学习,因为汉字不是简单的图示符号,每个汉字都蕴涵着一个独立、生动、鲜活的精神世界,是一张可以独立审视的生命面孔。
看到“日”仿佛感受到了一轮火热的太阳;“聪”,让学生理解为上课时耳朵、眼睛、嘴巴和心灵都在同时使用的人才能学会知识,才会聪明。
看图识字、体验识字、联想识字、编儿歌识字、猜谜语识字、做游戏识字……课堂上学生总在饶有兴趣地学习祖国汉字。
汉字的书写魅力也是其他语言无法媲美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说:“写好‘人’字就要让撇和捺有骨感,像个有骨气的人。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心一笔一划书写着祖国的汉字,手随心动,心随字动,汉字独特的结构美、形体美、神韵美让学生写得心领神会、心旷神怡。
学生从学会一个字到扩出许多或熟悉或新鲜的词语,词语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词语让他们走进了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成长在“理想课堂”的追寻路上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如何才能够打造出自己心中的那理想的课堂,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在我看来,我们需要让课堂返璞归真、回归生活,需要通过千磨万砺练就自身能力,需要用真情实感来增加课堂的深厚积淀。
只要通过这样不断的努力,我们的课堂也必将越来越理想,而我们自身也必将得到更好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理想课堂专业发展成长理想的语文课堂到底是什么样?许多名师都曾形象地描述过它:教学“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课堂“有生气,有发展,有创新,不封闭,不留痕”……美好的愿景犹如春花“树树枝枝尽可迷”。
一、返璞归真自然新在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笔者和许多新教师一样,都力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毫无保留、酣畅淋漓的灌输给可爱的学生们。
因为,我们都想在学生面前尽快的展现自己的能力。
可效果怎样呢?慢慢的,有同学开始向我反映说到:“老师,我们都知道你很有才华,可是,对于你讲的内容我们很多时候都像在梦中一样,我们都很享受那梦的过程,可是梦醒之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我懵了,我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居然什么都没有得到!怎么办?我开始反思起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来!我应该给学生什么呢?我想,我们的课堂需要返璞归真。
这里的“璞”和“真”就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什么?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
这是杜威针对传统教育中无视儿童的现实生活而提出的。
早在1897年,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就宣布:“我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开篇第一章就提出了“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这一重要命题。
是啊,教育最应该做的就是学生所需要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学生需要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体会理解三维目标了。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理想的语文课堂之我见[题记]将思想注入语文课堂,语文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将情感投入语文课堂,语文就有了活力;将生命注入语文课堂,语文就有了生命。
上了十几年的语文课,照理说,上课应该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犹如家常便饭。
但每次上课,特别是实行新课改后,心情总是诚惶诚恐的,不知如何施教,日常与同事闲谈,扯到这些事。
大家都有此同感——真是越教越不会教。
平地里,静心细想,语文课该怎么上?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或许。
一千个语文教师会有一千种观点;或许,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答案,但每位语文教师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的应答。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在有意抑或无意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和演绎。
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生成的、诗意的、精神享受的。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着眼文本,融入文本;要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
课堂是真正上好语文课的地方,教师应该老老实实地上好语文课。
真实的课堂需要教师注重文本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有效地完成文本的解读和感悟,指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领会关键性的词语,揣摩限制性成分,理解警策性的句子。
如我们初读《孔乙己》,谁也不会介意结尾对孔乙己悲惨结局的叙述——“孔乙大约的确死了”,可细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大约”、“的确”的妙用。
“大约”、“的确”看似矛盾实不矛盾。
“大约”说明孔乙己的死无人过问,他活在世上只是一块笑料而已,“如果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因此他已成为社会上一个多余的人。
反映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残酷现实。
“的确”说明孔乙己的死是必然的。
他的悲剧正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极深的一批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
真实的课堂没有演练、彩排、渗透,更不是“作秀”,有的是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
教育研究2016.7~8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灵活开放的课堂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但有些课堂也渐渐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性。
那么,到底哪条路才是真正指向阅读教学的理想回归呢?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我们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语文课堂,要在实现语文课堂本色回归的同时,让课堂散发出诗意灵性的语文味。
一、简明目标,体现人性关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精选”就是要削枝强干,集中目标,突出最要紧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语文课程中什么才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张庆老师点了“七个字”: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习作)、说(口语交际)、习(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七个字直接关系到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是作为现代社会人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必须下大力气打好语文基本功。
面对一篇课文,许多教师不知道要教什么,随着对文章的研究越深,教学目标多而杂,恨不能倾囊相授,生怕学生不能全部掌握。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文本的特点,不能根据年段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正如王荣生老师所指出的,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
教学目标要以三维目标的整合而“简”,以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主,其他为辅,彰显语文本质的同时不失其多元性,使目标立体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
“少则得,多则惑”,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少些、单纯些才能抓得比较实在,使学生学必有得。
时间是个常数,目标越多,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越少,势必造成水过地皮湿,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抓住,反而让整体教学四分五裂,让学生忙忙碌碌不知所云。
目标的简明应服从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要以用教材学语文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落实听说读写的同时感受文字的魅力,接受真善美的教育。
二、简化设计,孕育弹性预设相对于数学设计的“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的预设往往使人觉得“千头万绪一团麻”。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
作者:沈小萍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5年第01期
【摘要】人生之美,美就美在追寻梦想而不仅是实现梦想。
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小脸,一双双渴求的眼眸,我经常问着自己,我该给孩子们怎样的课堂?于是,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我发现:理想的课堂积极互动而又宁静致远;理想的课堂重课前预设亦重课后生成;理想的课堂扎实有效而又需要不断完善。
【关键词】理想课堂;互动;预设;生成;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小,我就喜欢望着远方,想那神秘的地方,是什么模样?梦想伴我成长,我在书海上空幸福地掠过,一如既往地遥想着美丽的远方。
终有一天,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走进了教育的殿堂。
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小脸,一双双渴求的眼眸,我经常问着自己,我该给孩子们怎样的课堂?于是,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我振动着梦想的脚步,不断追寻理想的课堂!
一、理想的课堂积极互动而又宁静致远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双向的,甚至是立体的,只有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才能使信息得到及时反馈,老师作必要的指点、引导,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如笔者在教学三年级《少年王勃》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我问:“从…缓缓地、轻轻地‟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野鸭多悠闲呀,慢慢飞,欣赏落日下的美景,好自在。
”一生回答。
“这样的美景,连野鸭都心旷神怡,更不用提游人了。
”
“一切都那么安静,野鸭缓缓飞,云儿轻轻飘。
”又一孩子回答。
听到这儿,我本以为可以收尾了,没想到还有几只小手高高举着。
“留恋这个词,用得多好呀!景美得连云儿都不飘了、鸭儿都不愿走了。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学生就这样在课堂的相互沟通中从理想教育的“彼岸”到达真正发展“此岸”。
当然,课堂互动不只是图热闹。
理想的课堂,不必要也不应该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之外去另搞一套。
因此,理想的课堂设计应该简洁而指向目标,宁静而又致远。
二、理想的课堂重课前预设亦重课堂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在备课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应该在课前进行必要的预期。
因为充分预设是课堂生命的本源,也是生成的土壤和催化剂。
二年级下册识字2是关于节日的词串。
其中“踏青”一词我在备课室预设到学生难以从生活中理解。
于是设计了这样的教学:首先是悄悄将踏字的“足”字旁描红,让学生思考,在什么地方见过“踏”字,为什么这个字要用“足”字旁?
孩子们回答道:“我见过脚踏车,是用脚踏的,当然有足字旁。
”
“我知道踏步走也是这个踏,得用脚踏步啊。
”
“那再想想,什么是青色的呢?” 我又接着问道。
“草”……“树叶”……
“这是什么季节里最常见到的颜色呢?”
“春天。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踏青‟的意思了吗?”
犹豫了片刻后,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渐渐多了起来。
“是踏着春天的脚步找春天去。
”第一个站起来的小姑娘响亮答道。
“多有诗意的语言啊!”
……
在本教学片断中,笔者结合词语的特点,设计了个性化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回忆、对话,较好地理解了词语所要表达的意境。
要想构成理想的语文课堂,教者要能沉到教材中,钻到语言文字中,去把握教材的独特个性,用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设计教学思路。
而后在课堂对话中给学生以灵性,帮助学生冲破各种无形的束缚,徜徉在语文那色彩斑斓的天空,释放学生的本真。
师生的智慧之花在预设与生成,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
三、理想的课堂扎实有效而又需要完善
有效的课堂,是教师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参与时间。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能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如教三年级下册第5课《雪儿》。
交流完“在雪儿来之前,我愿意一个人去阳台上看蓝天吗?”这个问题后,
(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去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师:反复品读这句话,说说你从字词句,标点中感受到什么?生1:云儿雪白雪白的,“我”看着白云就会想象出雪儿在蓝天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师:“我”知道,蓝天才是雪儿的家,雪儿在那一定生活得更快乐。
生2:雪儿和我一定是想朋友了。
天上的白云千变万化,在他们眼中,云儿会变成他们朋友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和他们一块快乐地玩耍。
师:向往自由的生活,想念朋友,你能读到雪儿和“我”的心里去,很是了不起!生3:蓝天是白云的家,白云漂浮在蓝天的怀抱里,多自由、多浪漫呀!“我”和雪儿都向往这样的生活。
师:雪儿和我都向往着能奔跑、能飞翔的自由生活,向往着和白云一样浪漫。
你的语言同样浪漫。
在这样的时刻,有哪位老师不感到幸福,又有哪个孩子不留恋呢?
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缺憾,这个缺憾在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得到。
情境创设未能如愿、教学设计未能实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调整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样我们的课堂效率才会更高,所以课堂有缺憾才是真实的课堂。
人生之美,美就美在追逐梦想而不仅是实现梦想。
追寻着,理想的课堂。
它很近,只要坚持着跋涉的脚步。
它很远,处处是险滩,暗礁,但我时刻准备着在跌倒的地方再次扬帆起航!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