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6.35 KB
- 文档页数:5
1 学生自主学习
2 教师合理引导
3 家庭学校社会配合
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
全面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评价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二)促进教师成长.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重点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
(三)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
浅析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教师的课堂评价,既是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深入与升华;既要对学习内容、方法及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也是对后续学习环节及内容的调控和引导。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具有评定、启发、激励、引导等多方面的功效。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性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关系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课堂教学评价要因材施教,具体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评价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
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由于他的生活环境、个性差异以及认知特征各不相同,故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除了对他们的知识、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外,对他们的评价也需“因人而异”,以达到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目的。
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学生,就知识差距来说,对于聪明的学生回答出简易的问题,只需轻描淡写的作出评价就可以,以免让他们觉得表扬太容易得到;而对于学困生能回答问题,首先得给予肯定或鼓励,如果能回答正确,可稍作夸张的表扬,使他尝到甜头,感觉到表现并不是优生的专利,我也能行。
从心理差异来说:对于胆小怯场的学生,不要放过任何一次表扬他的机会,培养他们敢说;对于懒惰的学生来说,要多抓他们的闪光点,触动他们勤奋的精神;对于大胆有智慧的学生来说,评价时应充分肯定他,同时,适当的给他提高标准,评价有较强的指向性。
对于易骄傲的学生,评价时渗透学生“胜不骄,败不妥”的英雄气质。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的学生。
身为教师要明察秋毫,评价也得善于因材施教。
特别是当课堂上学生遭受哄笑、难堪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对其心灵的呵护,人格尊严的维护,更多地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如一位知名老师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开课时,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学生板书课题时,“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而”楚”却写得很小。
整体看起来很不协调,全班哄笑不止。
老师不慌不忙,说:“大家先别笑,你们好好想想,这位同学可是很有头脑的,你们在预习时都读过课文,对晏子佩服吗?”“佩服。
恒安二中课堂改革评价机制—“五看”、“四原则”
恒安二中课改课堂流程五看:
一看目标设计,课堂上的教与学是否实施目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是否按照先学后教、先易后难原则。
二看速读高效,课堂上是否按照课程标准将教学任务适量适时高效完成,学生是否通过速读速记巩固教学要点。
三看主体动态,教师教得是否轻松。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
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话,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学得积极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
四看教学教法,教与学中师生是否有默契,教师教学是否能发扬民主,目标导学PPT使用是否根据学情灵活处置,教学细节是否亮点突出。
五看创新意识,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
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考试,让学生学有成绩,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要构建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联系生活实践和育人准则,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恒安二中课改课堂教师评课四原则:
原则一:随时关注课堂教学亮点。
原则二:刨析老师们的教学智慧。
原则三:协助完善课堂教学流程。
原则四: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
新课堂新评价——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一堂好课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也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
这不仅仅是因为“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各人的角度不同,而且还由于一直以来,对一堂课的好坏的评价,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这样说过:“我一生都在想怎么上出一节最满意的好课!”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一位教师在教学成长道路上不懈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对一堂课的评价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改变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一连串的改变,也必然会带来评课标准的变化。
那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又该怎样来评价一堂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一堂好课的要素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评课标准自然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虽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堂课,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评价,但无论如何,在评课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基本要素是大家所共同认同的,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一堂好课应包含下列要素:1、互动互助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程的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课堂,互动互助的师生关系是新课堂的一项重要要素。
在新课堂上,传统的教学任务变成了师生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
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一个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的“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则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成为其它学生的“小老师”。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分别阐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首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在评价教学目标时,需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明确的教学目标应当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应当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
其次,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在评价教学内容时,需要考察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
科学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全面的教学内容应当涵盖教学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实用的教学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再次,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评价教学方法时,需要考察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多样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然后,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体现,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在评价教学过程时,需要考察教学过程的条理性、生动性和互动性。
条理的教学过程应当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生动的教学过程应当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互动的教学过程应当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检验标准,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在评价教学效果时,需要考察教学效果的达成程度、学生的满意度和教师的满意度。
达成的教学效果应当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满意度应当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的满意度应当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
如何评数学课如何评数学课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评价数学课呢?这里我从五个方面来讲:〔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纲,是数学评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目标确定的好不好,一要看目标是否明确,能不能兼顾能力培养、思想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要看广度、深度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要看是否简明扼要、具体,便于实施,便于检测,四要看教学中是否到达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首先要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执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详略得当;三要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要看执教者能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表达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发两部分。
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因此,教学方法也是数学评课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合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是否表达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到达会学的目的。
其次看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是否让学生参与尝试、猜想、试验、探索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品质。
评课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结论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揭示教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部规律。
XXXX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标准)为了正确合理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出评价,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特制定此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一、教学目标的定位恰当与否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学目标应体现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基础性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发展性目标包括学生对情感的体验目标,是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喜悦,获得创造和成功的心理体验和能力目标(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二、课堂教学氛围融洽与否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既紧张又愉悦的学习心境,营造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其策略包括鼓励学生发言、激励学生思考、尊重学生意见、表扬学生进步、满足学生个人需求,还包括教师的语态、表情等。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师生平等,互相尊重;2、经常运用不同形式的表扬和鼓励手段;3、能采纳学生的想法(应变式);4、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5、学生能表现出合作的意愿;6、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困难,更敢于向权威(指教师和教材)挑战。
三、教学资源拓展与否教学资源的拓展包括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教学内容呈现的多样化、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
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三个方面:1、教学资源要多样化,既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延展性。
2、具有图像、声音、实物、模型、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源。
3、运用现代化技术,促进相关学科的整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四、学生的状态进入与否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学生在教学中能否进入学习的状态,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而衡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进入学习状态,主要以下五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马庄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细则项目细则教学目标(10分)1.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实际。
(5分)2.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目标实施教学,教师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5分)教学内容(30分)1.内容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
(4分)2.教学内容取舍恰当,容量适中,重点突出,拓展适度而有效,内容取舍恰当、容量适中。
(6分)3.能依据学生和内容实际顺势拓展。
(5分)4.练习有针对性、难易适中、量适度。
(5分)5.问题有梯度,分层有所体现。
(5分)6.教学内容有德育因素,对学生有良好的导向。
(5分)教师活动(30分)1.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2分)2.书写工整、板书完整美观。
(2分)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准确、熟练。
(3分)4.课堂引入自然、能激发学生兴趣。
(2分)5.环节安排紧凑合理、有主有次。
(3分)6.对学生能运用及时性、激励性与发展性评价。
(3分)7.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作用。
小组分工明确,有健全的小组文化,小组评比及激励机制运行正常。
(5分)8.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全体现了先学后导的理念。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5分)9.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课堂精彩不断呈现。
(5分)学生活动(30分)1.学生能全程、全面参加学习。
(7分)2.能展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分)3.学生思考与交流比较充分,多数学生敢于发表意见。
(8分)。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一、一般性的教学评价1、评教学目的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教学目的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
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地理知识;应该“初步学会”或“学会”的基本技能;应该“懂得”、“受到”、“树立”、“形成”的思想教育,都作了具体说明。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要超纲,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大纲的要求,造成学生知识的缺漏。
(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要求。
学生素质好,要求可适当高些;学生基础差,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兼顾优秀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
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衡量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
教学目的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因此通过教师课堂地理教学活动的安排,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适当.2、评教学内容和结构(1)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无知识性错误。
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应该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
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大纲和教材内容相符合.如果教师知识水平太差,在课堂上信口开河,那么或多或少会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绝不允许的,也是最忌讳的.(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但在使用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
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化易、关键抓住.对重点内容,分析时要“点”透,练习时时间要给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活动。
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并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将对这四个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评价的客观性是指评价结果要真实、客观、公正。
评价过程要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个人情感、偏见和主观意识的干扰。
评价结果要基于客观的证据和数据,而不是主观的臆测和猜测。
评价者应当注重观察、记录和分析,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评价的科学性是指评价活动要遵循科学的评价原理和方法。
评价过程应当系统化、规范化和综合化。
评价内容应当全面、多样化、具体化,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过程的完成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
评价方法要科学选用,并且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评价的综合性是指评价结果要综合各个因素,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实绩。
教学评价不应当只看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而是要在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评价结果要全面、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成就和不足之处,不偏颇、不片面。
评价者要充分收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形成综合评价。
评价的可操作性是指评价结果要可行、可接受、可操作。
评价结果应当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评价结果要明确、具体,以便教师理解和接受。
评价要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除了以上四个基本原则外,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教学评价:1.评价的合理性:评价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评价内容要能够准确地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要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2.评价的持续性:评价不应当只是一次性的,而应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和调整。
3.评价的参与性:评价应当是一个参与的过程,不仅仅是评价者对被评价教师进行评价,还应当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参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增加评价的可信度和可接受度。
如何建构新课改下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评价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么,如何建构新课改下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评价呢?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功能:1、改进功能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可以使师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所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积累资料,以便提供关于如何才能更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和修改教学目标的依据。
2、评定功能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点和缺点等,以便对教师考查、鉴别,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水平做出考查和鉴别。
3、激励功能教育心表明:正确的、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学生适度的紧张状态,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二、建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教学评价要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要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体现素质的教育观,体现教师与学生和谐合作、平等相处、双向交流的教学观。
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学生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
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
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
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
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
因此,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全面性。
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考试成绩。
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评价标准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性。
评价过程应该尽量客观公正,避免因个人偏好或其他因素对学生进行歧视性评价。
同时,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评价内容和方法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方便教师进行评价工作。
评价标准应该简洁明了,便于教师根据标准进行评价,避免主管评价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另外,评价标准应该具有指导性和促进性。
评价结果应该能够为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促进学生的进步。
评价标准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最后,评价标准应该具有灵活性。
评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
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适应,避免僵化和生搬硬套。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是全面、科学、客观、可操作、指导和灵活的。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学新课改评价标准为进一步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激情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我校特制订如下激励机制: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1、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应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以期发现教师变化的轨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达成评价结论时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评价结论应是个体化的,应重视通过评价反馈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知识与技能:⑴知识与技能①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结合教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②适合学生学习实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科认知水平及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一、教学目标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楚,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目标;能力与素质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内容选择: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
2.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三、教学结构1.环节设计:课前先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每一环节学生都有事做。
2.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1.教法优化,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1.师生互动,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
2.学生参与,学生思想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地获得新知识。
六、教学效果1.思维训练:课堂容量要大,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慎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达标训练: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七、教学特色1.创造性: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
2.艺术性:导学具有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
3.生动性: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
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一、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一)从学生角度来讲,课改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课改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从教师角度来说,课改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正确处理这一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即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的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3、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有教师都要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四、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六、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一般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力度;七、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1、教学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价值观:将“教育就是为了升学”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课程观:将“课程是固定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教学观: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观: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师是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督导者”;质量观: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学习观: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人才观:将“培养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宗旨”转变为“人才是‘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为宗旨,人人都有作为,人人都能成才”;评价观:将“评价是评判、是监督、是检查、是选拔与淘汰”转变为“评价是了解、是促进、是提高、是完善的过程”;2、教学结构:从“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突出主体意识,要调整到50%以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和效果,大于50%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小于等于50%都应该视为不符和要求;3、师生关系:从“独白”走向“对话”;教师与文本及解读文本理性话语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4、教学过程: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教师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必须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5、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作为经验信息,它具有确定性、惟一性、静止性的特征;作为即时信息,它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封闭式教学过程是预设性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6、教学手段:从“手工”走向“电化”;7、在教学任务上突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体现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目标,还要突出能力目标;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在教学活动氛围上突出情感意识;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①和谐感到安全、温暖、亲切、相互接纳、有归属感;②活跃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③民主尊重学生,不搞一言堂,不让学生感到为难,;④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不是哄着学生去学习,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9、在教学效果上突出效能意识;点: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教学点,而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和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非智力因素点是动力点,能力点是落脚点,这几点要点点明确,点点到位,否则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量:课堂教学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二是训练量,三是活动量;授出量要保证重点足够的教学时间;训练量要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活动量要增加多边活动,增加思维力度,减少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确保围绕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的活动量;度:是指程度、密度和速度;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综合度;密度就是教学容量的大小;速度要根据教学点的难易、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进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序:即课堂教学遵循的程序,一是知能的固有序列,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三是课堂的结构序列,这几个序既相对稳定,又非一成不变;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方法,即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技能活动的方法、情感活动的方法,其中教法,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调动、检测等方面的办法;学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引导、纠正的方法;情: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情也包括三点,一是情境,即课堂氛围;二是情感,即心理反应,是特定教学内容和情境所引发的诸如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为此,教师要展现、演绎教材内含的情感,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三是情绪,即心理状态,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是兴奋还是沉闷、热烈还是冷漠、主动还是被动、稳定还是跳跃、持久还是短暂,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一开始组织教学,就要激励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中;时:即时间的利用率,一是时间的分配,二是时段的联系,三是时段的效率;率:课堂有效时间对无效时间的比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一般说,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的综合指数,是在75%-85%这个区间,也就是说用75%-85%的时间、使75%-85%的学生、接受75%-85%的信息、达成75%-85%的教学目标;大于这个区间为优,位于这个区间为良、小于这个区间为差;不同学段也应有所区别;10、在个性特色方面要有创造性增值意识;要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创造精神与探索勇气进行鼓励与支持;一节好课,应该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特点的课,是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的课;要允许教师大胆创造,允许教师的探索有所失误、有待完善;。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学生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
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
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
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
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
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正确处理这一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即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的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
3、大力推广学案教学。
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有教师都要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
四、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六、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
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一般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
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
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
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
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
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
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
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
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
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
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
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
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
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七、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1、教学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
价值观:将“教育就是为了升学”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课程观:将“课程是固定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
”教学观: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师观: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师是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督导者”。
质量观: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
学习观: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
人才观:将“培养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宗旨”转变为“人才是‘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为宗旨,人人都有作为,人人都能成才”。
评价观:将“评价是评判、是监督、是检查、是选拔与淘汰”转变为“评价是了解、是促进、是提高、是完善的过程”。
2、教学结构:从“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
教学过程突出主体意识,要调整到50%以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和效果,大于50%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小于等于50%都应该视为不符和要求。
3、师生关系:从“独白”走向“对话”。
教师与文本及解读文本理性话语间的平等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4、教学过程: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
教师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必须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5、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
作为经验信息,它具有确定性、惟一性、静止性的特征;作为即时信息,它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
封闭式教学过程是预设性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
6、教学手段:从“手工”走向“电化”。
7、在教学任务上突出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体现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目标,还要突出能力目标。
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在教学活动氛围上突出情感意识。
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①和谐(感到安全、温暖、亲切、相互接纳、有归属感);②活跃(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③民主(尊重学生,不搞一言堂,不让学生感到为难,);④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不是哄着学生去学习,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
9、在教学效果上突出效能意识。
点: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教学点,而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教学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和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非智力因素点是动力点,能力点是落脚点,这几点要点点明确,点点到位,否则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量:课堂教学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二是训练量,三是活动量。
授出量要保证重点足够的教学时间;训练量要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活动量要增加多边活动,增加思维力度,减少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确保围绕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的活动量。
度:是指程度、密度和速度。
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综合度;密度就是教学容量的大小;速度要根据教学点的难易、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进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灵活调整。
序:即课堂教学遵循的程序,一是知能的固有序列,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三是课堂的结构序列,这几个序既相对稳定,又非一成不变。
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方法,即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技能活动的方法、情感活动的方法,其中教法,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调动、检测等方面的办法;学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引导、纠正的方法。
情: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情也包括三点,一是情境,即课堂氛围;二是情感,即心理反应,是特定教学内容和情境所引发的诸如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为此,教师要展现、演绎教材内含的情感,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三是情绪,即心理状态,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是兴奋还是沉闷、热烈还是冷漠、主动还是被动、稳定还是跳跃、持久还是短暂,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一开始组织教学,就要激励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中。
时:即时间的利用率,一是时间的分配,二是时段的联系,三是时段的效率。
率:课堂有效时间对无效时间的比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
一般说,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的综合指数,是在75%-85%这个区间,也就是说用75%-85%的时间、使75%-85%的学生、接受75%-85%的信息、达成75%-85%的教学目标。
大于这个区间为优,位于这个区间为良、小于这个区间为差。
不同学段也应有所区别。
10、在个性特色方面要有创造性增值意识。
要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创造精神与探索勇气进行鼓励与支持。
一节好课,应该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特点的课,是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的课。
要允许教师大胆创造,允许教师的探索有所失误、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