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第六章 成本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六章:成本理论一、填空TC +VC 。
1、FC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
当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
(F)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U”形曲线。
(T)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
(T)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 F)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 F)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
(T)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
(F)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
(T)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
(F)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T)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
(T)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
(F)三、选择1、厂商的经济成本包括:( E)A、企业家时间的机会成本;B、厂商拥有的资产用于其他方面可以带来的收益;C、企业拥有者投资于企业的财产的收益;D、厂商拥有的厂房和机器的折旧;E、以上都是。
第六章成本理论第一节成本的基本概念成本从一般含义来讲,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费用。
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费用,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成本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成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但对经营与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考察,人们利用某种资源生产某种产品时,则必须放弃利用这种资源去生产另外一种产品的可能性。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的概念。
具体我们可将机会成本定义如下:机会成本是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能够生产除此以外可获最大收益的产品的代价。
例如,某人有10万元资金,可供选择的用途及各种用途可能获得的收入是:开商店可获利2万元,开饭店可获利3万元,炒股票可获利 3.5万元,进行期货投机可获利4万元。
如果某人选择把10万元用于期货投机,则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是开商店、开饭店和炒股票。
在放弃的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是炒股票(可获利 3.5万元)。
所以,在选择进行期货投机时,机会成本就是炒股票。
或者说,选择进行期货投机获利4万元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的炒股票时可能获得的3.5万元。
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这样三个问题: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做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损失。
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某人做出进行期货投机选择时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的炒股票,或者说获利4万元时机会成本是 3.5万元。
但这决不意味着为了获利4万元,必须支出 3.5万元,或实际损失了 3.5万元。
10万元的资金只能在进行期货投机获利4万元与炒股票获利 3.5万元中选择其一,这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选择了一个,就必须放弃另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你做出一项选择时,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或损失,仅仅是观念上的损失,或放弃的另一种可能性。
也就说他的这项投资必须能获利 3.5万元以上,否则他就不如将资金投到炒股票上。
第二、机会成本是做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例如,在上例运用10万元资金的选择中,当选择了期货投机时,所放弃的用途有开商店、开饭店和炒股票三种,其中最好的一种用途是炒股票(在这三种可能选择的用途中获利最多),所以,运用10万元进行期货投机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炒股票能够获得的 3.5万元,而不是其他。
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例如,当你在夜晚享受“卡拉OK”时,你所放弃的宁静就是这种享受的机会成本。
这时,你还会使别人得不到宁静,别人放弃的宁静就是你这种选择给别人带的机会成本。
当然,我们一般在从个人的角度做出某项投资或其他决策时,所考虑的主要是自己的机会成本。
一般所说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这种含义。
二、外显成本与隐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在帐的各种支出费用。
因为这些成本在账目上一目了然,所以称为外显成本。
外显成本包括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为借入资金支付的利息。
总之,外显成本是所有厂商支付并记录在账目上的支出。
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
但这些费用并没有在会计成本账目上表现出来,所以叫隐含成本。
隐含成本包括:①自有资金的利息;②经营者自身管理才能的报酬工资;③厂商冒市场风险的代价利润。
如果厂商雇用经理来管理和向银行贷款,经理的工资与贷款的利息是要记在会计成本账户上的。
但如果厂商用自有资金,自己进行管理,则这笔支付并没有记到会计成本账户上,但西方经济学认为,这笔费用也应该记入成本,因为这些生产资源如果不投入该产品的生产而从事其他生产上是可以获得报酬的。
经济学上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会计成本 = 外显成本生产成本 =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隐含成本三、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利用社会资源从事产品生产的代价。
由于“稀缺规律”,社会的资源有限,因此要尽可能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充分合理的运用。
从社会的角度看,当人们利用某种资源去生产某种产品时,则必须放弃利用这种资源生产其它产品的可能性。
所以说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成本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
私人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在本书的稍后部分的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若存在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
如一个造纸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向附近的河流排放污水,对于工厂来说,排放污水的成本仅仅是把污水从工厂输送到河流里所发生的费用。
然而,河流被污染后,社会治理污染的公共成本就要增加,此时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就不一致。
由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常常不一致,这就要求通过公共政策措施来补救。
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一、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费、地租、利息、财产税、O Q 图6-1 广告费、保险费等项目支出。
这些费用即使在停产的情况下也必须支付。
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可变的。
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支出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
当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也为零。
总成本是厂商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如用TC 表示总成本,用TFC 表示固定总成本,即固定成本的总和,用TVC 表示变动总成本,即变动成本的总和。
则三者的关系用公式可表示为:TC = TFC + TVC固定成本不会等于零。
因此,总成本必然大于零。
而且,因为总成本中包括可变成本,所以,总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可变成本相同。
可用图6—1来说明这三种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关系。
C TC TVC在图6—1中,横轴OQ 代表产量,纵轴OC 代表成本,TFC 为固定成本曲线,它与横轴平行,表示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固定数。
TVC 为可变成本曲线,它从原点出TFC C 0发,表示没有产量时就没有可变成本。
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随产量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它最初比较陡峭,表示这时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大于产量的增加率。
然后较为平坦,表示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小于产量的增加率。
最后比较陡峭,表示可变成本的增加率又大于产量的增加率。
TC为总成本曲线,它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出发,表示没有产量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TC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也表明了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形状与TVC曲线相同,说明总成本与可变成本变动规律相同。
TC曲线与TVC曲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表示固定成本。
二、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1.平均成本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每单位产量所需要支出的成本。
由于总成本分为固定总成本和可变总成本,所以平均成本也可以分解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公式表示:AC = TC / QAFC = TFC / QAVC = TVC / QAC = AFC+AVC2.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如果以MC代表边际成本,以Q代表增加的产量,则有:MC =ΔTC /ΔQ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短期内由于固定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所以,短期边际成本实际是指可变成本而言的。
以上各种成本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6—2来表示。
MCC ACE AVCMAFCO Q图6—2首先,AFC随产量的增加呈一直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
其次,AC、AVC和MC都是先降后升,呈现“U”字形,这是因为这几条曲线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
再次,AC曲线高于AVC曲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当于AFC,AFC随产量增加越来越小,所以AC和AVC之间的距离随产量增加而逐渐接近,但永远也不能相交,因为AFC不可能等于零。
最后,边际成本先于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总成本转为递增,MC曲线在AC和AVC曲线的最低点与之相交,即E与M点。
E点是收支相抵点,这时不存在经济利润只获得正常利润。
M点是停止营业点,如价格低于此点,生产补偿不了可变成本。
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在长期中,厂商能对生产规模做出调整,所以在长期中,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一切成本项目都是可变的。
这样长期成本只有三个成本概念: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为此,我们在分析长期成本函数时,仅分析上述三个成本。
一、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LTC),是厂商在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最低成本总和。
长期总成本是产量的函数,其公式为:LTC= f (Q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长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没有产量时没有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也在增加。
在开始生产时,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而产量少时,这些生产要素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成本增加的比率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这时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这也是规模经济的效益。
最后,由于规模收益递减,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长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以从长期总成本曲线中充分反应出来。
如图6—3可以说明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
C LTCO Q1 Q2 Q图6—3在图6—3中,LTC为长期总成本曲线。
该曲线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表示长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产量在OQ1之间时,长期总成本曲线比较陡峭,说明成本的增加比率大于产量的增加比率;产量在Q1Q2之间时,长期总成本曲线比较平坦,说明成本的增加比率小于产量的增加比率;产量在Q2以后,长期总成本曲线比较陡峭,说明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相比,有两点不同:第一,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延伸。
它表明长期总产量为零时,成本也为零,而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固定成本C0点起上升。
这是因为,在长期中,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长期总成本唯一取决于产量。
第二,长期总成本是一条较为平滑的曲线。
这主要是因为短期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主要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当生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边际报酬开始递减,短期总成本曲线开始加速上升。
而长期总成本曲线斜率的变动主要受规模报酬规律的约束,在生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单位生产成本通常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只有企业规模过大造成管理困难,效率降低时,以及可能引起交通运输紧张,动力供应不足,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单位生产成本才会上涨,长期总成本曲线也即开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