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范围

2. 煤化工概述

2.1 定义与原理解析

- 煤化学反应机制分析

- 基本定义及相关概念

3. 现代煤气化技术

3 .l 液体产品生产过程详解

a) 温度控制方法

b) 反应器设计要点

c ) 生物质转换为液体燃料

d)其他关键参数说明

4.高效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a)低排放锅炉运行优势

b)新型催化剂在清洁能源中的作用

c ) 高温合成气净除硫脱碳法

d) 新一代电池材料-全钒液流电池

e ) 先进核聚变装置简介

f ) 太阳能光伏系统构建

g) 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

h) 海底油田勘探与开发

i).飞机尾部喷口附件安装规定

j ).地铁隧道施工方案

k).城市供水管网维护与管理

l).工业废气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m) 现代化农田灌溉系统设计原则

n ) 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o)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措施

p )环境保护法律政策解读

q ).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分析

r ) 能源行业相关税务政策说明

5. 实例案例

- 成功应用现代煤化工技术的项目

6. 结论

- 对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前景进行总结

7.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应文件。

8.法律名词及注释:

a) 温守定型: 在温度不变或者在一定区间内小幅浮动时,物体形态、性质等基本上是稳定的。

b) 变压器油污染指数(Doble值): 是评价变压试验后绝缘材料电弧击穿特性恢复情况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再次投入使用。该值越大表示材料更好地恢复了被试样受损部位之间正常状态下所具有的耐电弧能力。

c) 煤化学反应机制: 指研究和揭示在煤的氧化、裂解及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与化学现象以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合理而有用的模型或方案。

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分析

现代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分析 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煤化工企业的废水处理技术和应 用分析,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主要涉及到好氧生物处理、厌 氧生物处理等。 好氧生物处理一般采用曝气池、活性池等方式,其中曝气池是将空气对污水进行充氧,使污水中的有机质能够被充分氧化,达到减少有机质、除淤积物等作用;而活性池一般是 采用生物膜法,通过污水接触生物膜,从而利用生物膜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厌氧生物处理一般采用厌氧粘滞沉降池、厌氧反应池等方式,其中厌氧反应池一般采 用厌氧微生物反应器,该技术可以消耗有机物、减少气体排放、降低处理成本等。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分离和回收废水中有害物质的一种技术,主要涉及到沉淀法、吸 附法、离子交换法等。 沉淀法是通过添加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下来,从而达到除污的作用。吸 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和分离,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离子交 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3.膜技术 超滤膜是利用超细滤膜对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拦截和分离,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反渗透膜是通过对水进行高压逆渗透处理,使水中的离子、颗粒、微生物等被膜体拦截而 分离出来,最终获得净水。微滤膜是利用对膜孔径和筛选粒径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废水 中的微粒、胶体、大分子有机物等的分离和去除。 二、应用分析 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应用较广泛,这是由于生物技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具 有减排效果显著等优点。但是,生物技术存在部分难以处理的废水,如高浓度、高毒性废 水等。 2.物理化学技术的应用分析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其净化效率高。但是, 物理化学方法对污染容量大的有机物处理效果较差。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目的和范围 2. 煤化工概述 2.1 定义与原理解析 - 煤化学反应机制分析 - 基本定义及相关概念 3. 现代煤气化技术 3 .l 液体产品生产过程详解 a) 温度控制方法 b) 反应器设计要点 c ) 生物质转换为液体燃料 d)其他关键参数说明 4.高效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a)低排放锅炉运行优势 b)新型催化剂在清洁能源中的作用 c ) 高温合成气净除硫脱碳法 d) 新一代电池材料-全钒液流电池 e ) 先进核聚变装置简介 f ) 太阳能光伏系统构建 g) 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 h) 海底油田勘探与开发 i).飞机尾部喷口附件安装规定 j ).地铁隧道施工方案 k).城市供水管网维护与管理 l).工业废气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m) 现代化农田灌溉系统设计原则 n ) 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o)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措施 p )环境保护法律政策解读

q ).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分析 r ) 能源行业相关税务政策说明 5. 实例案例 - 成功应用现代煤化工技术的项目 6. 结论 - 对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前景进行总结 7.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应文件。 8.法律名词及注释: a) 温守定型: 在温度不变或者在一定区间内小幅浮动时,物体形态、性质等基本上是稳定的。 b) 变压器油污染指数(Doble值): 是评价变压试验后绝缘材料电弧击穿特性恢复情况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再次投入使用。该值越大表示材料更好地恢复了被试样受损部位之间正常状态下所具有的耐电弧能力。 c) 煤化学反应机制: 指研究和揭示在煤的氧化、裂解及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与化学现象以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提出合理而有用的模型或方案。

现代煤化工新技术介绍

现代煤化工新技术介绍 现代煤化工作为一种能源转换和化学产品制造的重要方式,在能源和环保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和前景。为了不断提高现代煤化工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各国和企业一直在积极研发新技术,下面将介绍一些比较新颖的现代煤化工新技术。 1、微波煤干馏技术 微波煤干馏技术是一种利用微波加热煤样并在低温下进行热解的新技术,可快速将煤中的水分和挥发分去除,从而用于煤的高效转化(如液化、气化)或炭素材料的制备。与传统的煤干馏相比,微波煤干馏的速度更快、能耗更低、产物质量更好,且无二次污染。 2、煤-生物质共转化技术 煤-生物质共转化技术是将煤和生物质一起加工,使煤中 的固定碳和生物质中的可生化碳协同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该技术相比于单独转化煤或生物质,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煤-天然气混合物合成液体燃料技术 煤-天然气混合物合成液体燃料技术是一种通过煤气化产 生的合成气(含CO和H2)和天然气混合后,再通过催化转化反应制得液态燃料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将煤和天然气两种资源

充分利用,同时大大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4、高温煤气化反应器技术 高温煤气化反应器技术是一种采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煤气化反应的新技术,能够提高气化转化率,提高合成气的质量,降低气化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该技术适用于各种煤种和煤质,并有望成为今后煤气化工业的主流技术之一。 5、高效催化剂技术 高效催化剂技术是现代煤化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用于促进煤转化和有机合成反应。随着科技的进步,催化剂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不断提高,如铜铝催化剂、Ni负载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等,使得煤的转化效率和选择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化学品制造提供了更丰富的途径。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为推动能源革命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11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贺永德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煤在能源中的地位 一、世界化石能源储量及消耗量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化石能源。BP公司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煤炭占世界化石能源剩余可采储量的64.1%,石油占18.1%,天然气占17.8%。煤炭资源分布于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国家进行规模化开采。2000年煤炭产量为42.82亿吨,占一次能源产量的25%,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27.58%,表1-1-1列出2000年世界化石能源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消耗量。由于煤炭资源量和储采比大大超过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量及储采比,在未来50年内,煤炭将仍然是世界主要能源之一,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柱。 开采200年以上。 二、世界能源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委员会(WEC)研究结果认为,在2020年以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仍将以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主要用于发电和少数工业部门。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电力部分发电用煤炭消耗量呈现增长趋势。世界电力的45%-50%由燃煤电站提供,当前发电耗煤仍以每天8-10万吨的速度增长。未来20年内煤炭的消耗量将增加约32万吨,煤炭将保持它在发电方面的核心地位。但是天然气的用量将会有较大增加。在今后20年内,世界能源需求估计会增长50%以上,工业化国家增长约为23%,发展中国家可能增长一倍以上,其中亚洲占很大部分。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当今世界能源需求量为18900万桶当量/天,其中煤炭为4800万桶当量/天,占25.4%;石油为76000万桶/天,占40.4%;天然气为4500万桶当量/天,占23.8%;其他(水力、核电、可再生能源)约为2000万桶当量/天,占10.6%;化石能源占能源总量的89.4%。据保守估计,今后能源需求的年增长率约为2%,预测道2010年世界能源总需求量为23000万桶当量/天2020年将达到28000万桶当量/天。煤炭再能源消费总占的比重将由当前的25%降到24%,而石油将下降2%,天然气将增长2%,其他能源占的比重仍然很小。预计未来20年世界能源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随着油、气资源的减少,煤液化技术以及洁净煤技术的发展,在煤炭资源丰富而油、气资源较少的国家,煤炭的生产与消费量将会有较大增长。2020年以后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增长将加快,但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而石油产品和消费量可能出现下降趋势。煤炭资源可能将重新成为世界主要能源而受到普遍重视。 第二节

现代煤化工对阀门产品的四大技术要求

现代煤化工对阀门产品的四大技术要求 (阀门)材料要求 一、直接液化也叫加氢液化。在加氢过程中,其阀门、管道及相关设备处于高温高压氢气中,氢损伤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高温高压硫化氢与氢共存时的腐蚀也很严重。正由于如此,为抗高温硫化氢的腐蚀通常阀门材料会选用奥氏体不锈钢。这样又有可能显现不锈钢的氢脆、奥氏体不锈钢的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及堆焊层氢致剥离现象等损伤。另外还有CrMo钢的回火脆性破坏的问题。而且,物流中存在的氨和硫化氢等腐蚀介质可能引起的损伤等也是必需加以慎重考虑的。由于煤直接液化反应中有油煤浆的存在,煤浆对阀门、管道等设备材料的磨损问题必需要进行考虑。因此要求用于制造阀门的材料要具有符合使用要求的综合性能。实在来说,应当具有: (1)作为描述材料内质特性的致密性、纯洁性和均质性性能要优越,这对于厚(或大断面)钢材尤为紧要。 (2)要具备充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化学成分、室不冷不热高温力学性能的要求。 (3)要具有能够在苛刻环境下长期使用的抗环境脆化性能。 在阀门招标文件中对于阀门的致密度有明确的要求,对于锻造阀门,一般会通过对锻件的锻造比、晶粒度等要求,来实现掌控致密度的要求。但是,对于铸造阀门,只是在相关的技术文件中,提到应使铸件体致密度均匀,除去铸件的缩孔与缩松,少有见到量化指标。其实恰恰是铸造阀门,往往由于对铸造工艺的质量掌控不同,造成阀门铸件的质量差别很大,重要影响因素有:成型材料的选择不同,浇冒口的设置不同,冷铁位置与数量的选择不同,凝固次序的差异,以及冷却时间的不同等,都会导致其致密度、均质性性能差别很大。后续的热处理工艺也是阀门质量保证的特别关键的步骤之一,热处理炉的温控、铸件在热处理炉中的码放、保温时间及冷却方式与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最后阀门铸件的机械性能。

新型煤化工

新型煤化工 新型煤化工发展以洁净能源和化学品为目标产品,应用煤转化高新技术,建成未来新兴煤炭-能源化产业;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炭生产建设的发展,建成若干大型产业基地或基地群。新型煤化工是煤炭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向。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发展煤炭液化、气化等现代煤转化技术,对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终端能源结构、大规模补充国内石油供需缺口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国家“十五”能源科技和能源建设计划对发展煤化工给予充分的重视,煤化工在我国面临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煤化工发展的特点,提出“新型煤化工”的概念。与传统煤化工不同,新型煤化工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能源化工新产业,是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对未来能源建设和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有重要影响。 1 新型煤化工的主要特点 (1)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电力、热力等,以及煤化工独具优势的特有化工产品,如芳香烃类产品。 (2) 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新型煤化工是未来中国能源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紧密依托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并与其它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3)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新型煤化工根据煤种、煤质特点及目标产品不同,采用不同煤转化高新技术,并在能源梯级利用、产品结构方面对不同工艺优化集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如煤焦化—煤直接液化联产、煤焦化—化工合成联产、煤气化合成—电力联产、煤层气开发与化工利用、煤化工与矿物加工联产等。 同时,新型煤化工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技术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和产业化建设。 (4)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新型煤化工发展将以建设大型企业为主,包括采用大型反应器和建设大型现代化单元工厂,如百万吨级以上的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工厂以及大型联产系统等。在建设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制砂设备。每个产业基地包括若干不同的大型工厂,相近的几个基地组成基地群,成为国内新的重要能源产业。 (5)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新型煤化工注重煤的洁净、高效利用,如高硫煤或高活性低变质煤作化工原料煤,在一个工厂用不同的技术加工不同煤种并使各种技术得到集成和互补,使各种煤炭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煤种、煤质特点,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新型煤化工强化对副产煤气、合成尾气、煤气化及燃烧灰渣等废物和余能的利用。 (6)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建设大型工厂,应用高新技术,发挥资源与价格优势,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优化集成,资源、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等措施,减少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 高综合经济效益,选矿设备。 (7)环境友好。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污染的集中治理,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友好。 (8)人力资源得到发挥。通过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带动煤炭开采业及其加工业、运输业、建筑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发展,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2 新型煤化工核心技术 (1)煤直接液化。 煤直接液化是煤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该技术将煤制成油煤浆,于450℃左右和10~30MPa压力下催化加氢,获得液化油,并进一步加工成汽油、柴油及其它化工产品。该技术开发始于 20世纪20年代,30~40年代曾在德国实现工业化;70年代国外又进行新工艺、

煤化工方面的书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2004年3月288.00 本手册全面介绍了煤炭转化及煤化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全面探讨了煤炭作为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利用化学及方法。 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282万字。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 条件选择,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 反映了20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流化床水煤浆加压气化,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 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 可操作性强。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燃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和 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解、数据、公式,文字通达。⑤手册是权威性专著,国内第一次问世。作者 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煤化工专业实训指导2005年1月19.00 本书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编写的。 本书是煤化工专业的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应用技能的实训教材。内容精选了煤化工企业中典型的、重要的生产岗位进行介绍,力求对学生更加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书根据煤化工专业培养计划,从煤化工专业在实际生产中的各个重要设备、主要的工艺流程、关键的控制点的实际操作规程到实际操作的工艺指标控制,作为本教材的突出方向。内容包括实训的基本要求、实训安全规程,洗煤、炼焦、煤气化、炼焦产品回收与精制岗位实训指导。 本教材是煤化工专业课教材之一。主要适用于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供煤化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人岗位培训的参考教材。 煤化工安全与环保2005年2月21.00 书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煤化工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三篇,煤化工安全生产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概论、炼焦安全技术、化产回收与精制安全技术、气化安全技术。煤化工环境保护篇介绍了环境保护概论、煤化工废水、烟尘、废渣的污染与治理。职业卫生篇包括毒物、粉尘、高温辐射、噪声、振动及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还介绍了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煤化工专业安全与环保知识的教材,也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也可作为从事煤化工生产与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及培训教材,以及煤化工安全评价和环境评价的参考资料 煤化工基础2006年9月26.00 本书按照目前化学工程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广泛汲取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即绪论、炼焦、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煤的气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间接液化、碳一化工主要产品、煤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主要讨论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主要生产工艺和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现状、市场前景等。本书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煤化工、炼焦化工、应用化工技术、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城市煤气和工业燃气生产及煤炭综合利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阅。 化工工人中级技术培训教材——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第三版)2007年7月 20.00 本书是化工工人中级技术培训教材(第三版)中的一个分册。全书分两大篇九章。第一篇重点论述了有关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常用的法律、法规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和相关责任追究,化工行业常用的安全技术,防火防爆的基础理论和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常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电气方面预防人体触电和防火、防爆、防雷的安全技术等。第二篇介绍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环境管理方面常用的法律、法规及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具体要求,并对化工、炼油工业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做了重点介绍。 本书可供化工中级技术工人培训之用,也可供操作工人和中初级技术工人自学,还可供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参考。 煤化工生产基础知识——煤化工工人岗位培训教材25.00 2007年1月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煤化工基础、化工基础知识、电气控制、安全及环保四部分内容。其中煤化工基础主要介绍煤的资源状况、煤的生成、煤的成分、煤的分类及性质、煤的分析、煤的洗选和煤的燃烧:化工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化工单元操作、常用材料、化工识图、管路及阀门、常见机械和设备: 电气控制主要介绍电路、电器、测量仪表等知识;安全与环保主要介绍煤化工安全技术和煤化工环境保护。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用性、综合性的统一,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利用图表简明扼要地介绍煤化工技术工人应备的基础知识。本书可作为煤化工技术工人培训读本,也可作为中专、技校教材使用。 煤化工生产基础知识煤化工工人岗位培训教材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煤化工基础、化工基础知识、电气控制、安全及环保四部分内容。其中煤化工基础主要介绍煤的资源状况、煤的生成、煤的成分、煤的分类及性质、煤的分析、煤的洗选和煤的燃烧:化工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化工单元操作、常用材料、化工识图、管路及阀门、常见机械和设备:电气控制主要介绍电路、电器、测量仪表等知识;安全与环保主要介绍煤化工安全技术和煤化工环境保护。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用性、综合性的统一,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利用图表简明扼要地介绍煤化工技术工人应备的基础知识。本书可作为煤化工技术工人培训读本,也可作为中专、技校教材使用。

现代新型煤制油化工技术知识

煤制油煤化工知识 现代新型煤制油化工技术是以煤炭为基本原料,经过气化、合成、液化、热解等煤炭利用的技术途径,生产洁净能源和大宗化工产品,如合成气、天然气、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聚乙烯、聚丙烯、甲醇、二甲醚等。改变传统的煤炭燃烧、电石、炼焦等以高污染、低效率为特点的传统利用方式。 1、煤炭液化技术之——煤炭直接液化<煤加氢液化, Direct Coal Liquefaction) 煤直接液化,将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液化生成粗油,再经加氢精制转变为汽油、柴油等石油燃料制品的过程,因液化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加氢液化法。煤直接液化典型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煤的破碎与干燥、煤浆制备、催化剂制备、氢制取、加氢液化、固液分离、液体产品分馏和精制,液化大规模制备氢气通常采用煤气化或者天然气转化。

煤加氢液化的过程基本分为三大步骤。 <1)当温度升至300℃以上时,煤受热分解,即煤的大分子结构中较弱的桥键开始断裂,产生大量以结构单元为基体的自由基碎片,自由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百范围; <2)在具有供氢能力的溶剂环境和较高氢气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基加氢得到稳定,成为沥青烯及液化油分子。能与自由基结合的氢并非是分子氢煤中的灰分要低,一般小于5%,因此原煤要进行洗选,生产出精煤进行液化; (2>煤的可磨性要好; (3>煤中的氢含量越高越好,氧的含量越低越好; (4>煤中的硫分和氮等杂原子含量越低越好,以降低油品加工提质的费用; 煤直接液化技术早在19世纪即已开始研究。1913年德国化学家F.柏吉尼乌斯研究氢压下煤的液化,同年与J.比尔维勒共同取得此项实验的专利权,创造了煤加氢液化历史的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由煤及低温干馏煤焦油生产液体燃料,总生产能力达到4Mt;二战结束后,随着中东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煤加氢液化失去了竞争力和继续存在的必要,发展基本停滞。至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促使煤炭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开发了一批新的加工过程,如溶剂精炼煤

煤化工技术与新型煤化工技术分析

煤化工技术与新型煤化工技术分析 煤化工技术是将煤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化学品和能源的技术, 这是一种实现煤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目前,煤化工技术主要 是由煤炭气化和煤直接液化两种技术路线构成。 煤炭气化是将煤炭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与水蒸气或空气反应, 产生气体的过程。这种气体主要包含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 氮气等,其中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通过升压升温后进行合成气的生产,合成气可以作为化工原料或燃料。煤炭气化技术具有货币化的 目的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气体组分、气体 净化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 煤直接液化技术则是将煤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通过加氢、裂解等过程将煤转化为液体,并通过分离和精制过程得 到高品质的液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等。然而,煤直 接液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一些限制,包括操作成本较高、环保问 题等。 而新型煤化工技术则尽可能克服了传统煤化工技术的局限性,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材料,使煤的加工和利用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具体而言,新型煤化工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气化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的气化技术是以多相流动理论 为基础,将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将煤的碳及

氧化物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制备出合成气。而气化反应会产生 大量的固体物副产物,新型煤化工技术也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二、煤制油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煤制油技术主要是指用现 代化的技术设备将煤转化成高质量的油、气、化学品等。而煤制油 技术的原理是在热量、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加氢裂化煤,将煤中的 烃类物质转化为油类物质。但煤制油技术需要一定的压力和温度, 因此其能耗较高。 三、煤衍生物制备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煤衍生物制备技术 是指利用煤制备出各种化学物质,主要有煤焦油、苯酚、胺、甲醇、二甲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化学物质通常被用于合成药品、化肥、塑料、涂料、颜料以及清洁能源等方面,可以有效提高 煤的利用效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型煤化工技术主要是为了解 决传统煤化工技术存在的成本高、环保问题等局限性而提出的。在 这一领域,不仅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的煤化工技术和新 能源技术,而且也需要注意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焦化厂(煤化工)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

焦化厂(煤化工)设计与各工序计算公式(解析)手册(30个)

目录 (一)冶金焦抗碎强度(M40转鼓指数) (4) (二)冶金焦抗碎强度(M25转鼓指数) (4) (三)冶金焦耐磨强度(M10转鼓指数) (4) (四)冶金焦灰分 (5) (五)冶金焦硫分 (5) (六)冶金焦合格率 (5) (七)全焦率 (6) (八)冶金焦率 (6) (九)炼焦耗洗精煤 (6) (十)吨焦耗洗精煤量 (7) (十一)炼焦耗热量 (7) (十二)炼焦工序单位能耗 (8) (十三)炼焦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9) (十四)焦炉炭化室炼焦周转时间 (9) (十五)焦炭水分 (10) (十六)冶金焦挥发分 (10) (十七)焦炭块度率 (11) (十八)炼焦其它物料消耗 (11) (十九)每孔装煤量 (12) (二十)焦炉能力利用率 (12) (二十一)焦炉炭化室有效容积利用系数 (13)

(二十二)结焦时间 (13) (二十三)计划系数(K1) (14) (二十四)执行系数(K2) (14) (二十五)总推焦系数(K3) (15) (二十六)装煤系数 (15) (二十七)温度均匀系数(K均匀) (15) (二十八)温度安定系数(K安定) (16) (二十九)炉头温度系数(K炉头) (16) (三十)横排温度系数(K横排) (17)

(一)冶金焦抗碎强度(M40转鼓指数)冶金焦抗碎强度是反映焦炭的抗碎性能的指标,以百分比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逐日(月)(试验后块度大于 40毫米所占的冶金焦抗碎强度(M40)(%)=百分比(%)×冶金焦产量(吨)之和 ×100%。 冶金焦总产量(吨)。 计算说明:按规定水分(水量)计算。采用国外转鼓试验的,按实际情况计算,并加以说明。 (二)冶金焦抗碎强度(M25转鼓指数)冶金焦抗碎强度是反映焦炭的抗碎性能的指标,以百分比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冶逐日(月)(试验后块度大于25毫米所占金焦抗碎强度(M25)(%)=的百分比(%)×冶金焦产量(吨)之和 ×100%。 冶金焦总产量(吨)。 (三)冶金焦耐磨强度(M10转鼓指数)冶金焦耐磨强度是反映焦炭的耐磨性能的指标,以百分比表示。

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指南全文

【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指南全文】 第一章:概述 1.1 背景介绍 现代煤化工是指利用清洁高效的煤炭资源进行转化加工,生产石化产品、化工产品和新材料的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现代煤化工是我国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发展意义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能够促进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动能。 第二章: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煤炭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利用主要以燃煤为主,化工产品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足。 2.2 现代煤化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煤化工在技术研发、产品品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章:发展目标与任务 3.1 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现代煤化工产业基础能力显著增强,煤炭资源深度开发利用能力显著提升,重要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2 发展任务 加快煤化工基础研发能力提升,积极推进新型煤化工产品示范应用,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的煤化工技术和装备,着力提高煤化工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第四章:发展战略与措施 4.1 加强科技创新支撑 加大煤化工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支持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创新和集成应用。 4.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3 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环保政策法规,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第五章:政策保障与支持 5.1 完善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现代煤化工技术和装备研发投入。 5.2 加强产业培育 加大对现代煤化工产业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力度,引导并鼓励企业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项目建设。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成效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产业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6.2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将进一步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煤炭资源高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

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煤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煤化工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给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并进行应用分析。 一、煤化工废水的特点 煤化工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氨氮含量大、PH值低、COD和BOD高、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特点使得煤化工废水的处理难度较大,需要使用先进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二、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1.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的一种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目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发酵、好氧生物处理等。煤化工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浓度高、毒性大,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强,需要通过改良微生物种类、提高生物膜稳定性等手段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对废水进行处理,例如吸附、沉淀、氧化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技术等。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成本较高,同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也需要进行处理,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在选择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时,需要根据废水的性质和排放标准来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对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废水,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废水,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对于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废水,可以采用综合处理技术。还需要考虑技术的成本和操作方便性等因素。 2. 技术改进 随着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纳米材料技术可以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煤化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应用,从而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 3. 运营管理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煤化工技术 摘要: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转化方式生产化工、能源产品的产业。煤化工产业可分为传统煤化工产业和现代煤化工产业。传统煤化工产业包括合成氨、甲醇、焦化和电石四个子行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则是基于先进煤转化技术,大规模生产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和油气产品的能源化工产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和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煤化工产业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新兴煤化工技术开发及工业化进程,一批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煤化工工业化示范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煤化工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我国作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必须不断优化煤化工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创造出一套遵循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型煤化工技术。随着能源的多元化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日益枯竭,并且不合理的使用煤炭会对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所以,新型煤化工技术的诞生非常重要。为了增加煤炭的开采率,应该尽最大限度的利用煤化工技术的优势。可以说,该技术能够充分展现煤炭能源的作用,有效地使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换句话说,这项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因此,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关键词:煤化工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煤资源 引言: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多样。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所以能源耗损量也随之增加。煤炭作为我国的首要消耗资源,与国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前的煤炭生产形式,由于转换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已无法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要求。由于社会发展、工业进步,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与生活水平的提升,是否能够按时治理能源问题,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道路的关键性因素。人们对清洁、环保能源的需求也在缓步上升。另外,在推进节能减排的同时,利用煤化工技术可舒缓能源紧缺的问题,这很大程度地促进了煤化工产业的进步。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国家重点图书《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

注明:普通邮寄(国内普通挂号或国内普通包裹)另加10%邮费 【科安发行部】汇款方式: ⊙银行汇款: 单位户名:北京科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劲松桥支行 银行账号: 3535 0188 00000 1196 ⊙联系电话:(010)52878283 (010)85376499 QQ号码:617035580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第二版) 作者:贺永德出版日期:2011.03 订购电话:010-******** 010-******** 013391855884 客服QQ号码:617035580 客服QQ号码:2277073558 内容简介: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日益重要。尤其对于有非常丰富煤炭资源的中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手册全面介绍了煤炭转化及煤化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设备,全面探讨了煤炭作为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利用化学及方法。 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318万字。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煤化工的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反映了21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气流床水煤浆加压气化,干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低碳烯烃、乙二醇和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 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表、数据、公式,文字通达。⑤手册是权威性专著,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本手册可供煤炭、煤化工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煤化工工艺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化工设计基本思想和产品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毕业生尽快适应就业后工作要求、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而设立的。 通过对煤低温干馏、炼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和精制、煤的气化、煤的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碳素制品和煤化工生产的污染和防治等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计算、操作条件及主要设备等的介绍,使学生具备煤化工生产技术的坚实基础,对煤化学工业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具备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改进、开发新产品等能力,以掌握煤化工工艺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煤化工生产一线的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其工作任务包括:工艺条件控制;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原料消耗分析等。课程内容是煤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二)课程目标 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将具备煤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煤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以煤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能运用其知识、技能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对煤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职业态度端正,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能讲述煤化工过程分析与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②学会煤化工产品信息和文献资料获取方法; ③能正确讲述常见煤化工产品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 ④对煤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分析与选择、催化剂的选择与使用、主要设备的选择、生产操作与控制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 ⑤能正确讲述煤化工生产中的安全要求与三废治理方法。 技能目标 ①能熟练运用专业工具书、期刊、网络资源等收集煤化工信息和相关产品资料,并进行处理;

煤化工规范

煤化工规范 篇一:化工设计规范大全 工艺专业现行标准图集目录 序号标准代号名称院库号作废标识 一法规 1 劳动部(1996)140号文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2 特种安全监察条例 3 化工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培训教材 4 TSG 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5 TSG D3001-2009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6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二国家标准 1 GB/T 10303-2001 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 2 GB/T 1047-2005 管道元件 DN(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 3 GB/T 1048-2005 管道元件 PN(公称压力)的定义和选用 4 GB/T 12221-200 5 金属结构长度 5 GB/T 12224-2005 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6 GB/T 12226-2005 通用阀门灰铸铁件技术条件 7 GB/T 12227-2005 通用阀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8 GB/T 12229-2005 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 9 GB/T 12230-2005 通用阀门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10 GB/T 12232-2005 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 11 GB/T 12233-2006 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12 GB/T 12237-2007 石油、化工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球阀 13 GB/T 12244-2006 减压阀一般要求 14 GB/T 12246-2006 先导式减压阀 15 GB/T 12250-2005 蒸汽疏水阀术语、标志、结构长度 16 GB/T 12459-2005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17 GB/T 12716-2002 60°密封管螺纹 18 GB/T 12771-2008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19 GB/T 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 GB 13296-2007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21 GB/T 13401-2005 钢板制对焊管件 22 GB/T 14716-2002 60°密封管螺纹 23 GB/T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24 GB/T 16400-2003 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25 GB/T 17241.1-1998 铸铁管法兰类型 26 GB/T 17241.2-1998 铸铁管法兰盖 27 GB/T 17241.3-1998 带颈螺纹铸铁管法兰

焦化厂干熄焦各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手册)

(煤化工)焦化厂干熄焦 各岗位职责、技术要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控制状态: 编制: 审定: 批准:

目录 1 .岗位职责 (3) 1.1 干熄焦班长: (3) 1.2 主操作手: (3) 1.3 副操作手: (3) 1.4 巡检工: (3) 2 .技术要求 (4) 3 .岗位各设备、装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6) 3.1循环风机操作: (6) 3.2 锅炉系统水压试验操作: (9) 3.3 除氧器操作: (13) 3.4 给水预热器操作: (14) 3.5 锅炉排污操作: (15) 3.6 锅炉Na3PO4加药操作: (16) 3.7 锅炉汽水取样操作: (16) 3.8 系统输灰操作: (16) 3.9 系统卸灰操作: (17) 3.10 除氧器给水泵操作: (17) 3.11 除氧器循环泵操作: (18) 3.12 锅炉给水泵操作: (19) 3.13 锅炉强制循环泵操作: (20) 3.14 空压机操作: (21) 3.15 提升机、装入装置操作: (24) 3.16 排焦系统的操作: (28) 3.17 横移装置操作: (30)

1 .岗位职责 1.1 干熄焦班长: 1.1.1 负责按出焦计划完成生产任务,完成各项技术操作指标。 1.1.2 指导和协助主操作手和生产巡检工操作。 1.1.3 做好开、停工的操作。 1.2 主操作手: 1.2.1 负责中控室EI系统画面和主控盘的监控操作。 1.2.2 指导协助巡检工操作。 1.2.3 负责与炼焦及筛运焦联系。 1.2.4 做好开、停工与本岗位有关的操作。 1.2.5 配合检修人员做好检修工作。 1.3 副操作手: 1.3.1 负责填写日报表。 1.3.2 协助主操作手工作。 1.4 巡检工: 1.4.1 干熄焦采取主操作手和巡检工双人巡检的制度: 1.4.1.1 白班9:00~10:30,13:00~14:30; 1.4.1.2 中班5:30~7:00,9:00~10:30; 1.4.1.3 夜班1:00~2:30; 1.4.1.4 5:00~6:30到现场巡检,其中主操作、副操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