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7.70 KB
- 文档页数:1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 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掌握字词的词义和用法。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3.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兮等。
4.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如仁、义、礼、智、信、孝、悌等。
5.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6.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
7.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写作手法,如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
8.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9.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流派、风格等。
10. 理解并运用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结构和层次。
2.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内容和主题。
3.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4.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5.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观点和态度。
6.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论证过程和论据。
7.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描写和叙述手法。
8.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象征和隐喻。
9.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讽刺和幽默。
10.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的情感和思想。
三、古诗文阅读1.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和层次。
2.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内容和主题。
3.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4.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5.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意象和意境。
6.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情感和思想。
7.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象征和隐喻。
8.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讽刺和幽默。
9.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议论和抒情。
10. 理解并分析古诗文的描写和叙述手法。
四、作文1.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2.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审题技巧。
3.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立意技巧。
4.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结构安排。
5.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论证方法。
6.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修辞手法。
7. 理解并掌握作文的语言表达。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具有广泛的知识点,理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第一部分:语法知识点1. 词类知识1.1 名词:人称、数、格、性、类别等1.2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1.3 动词: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等1.4 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最高级等1.5 介词和连词:常见介词和连词的用法和搭配2. 句子结构2.1 五种基本句型:主谓、主谓宾、主宾谓、主系表、动补2.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2.3 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3. 修辞手法3.1 比喻和拟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表达3.2 夸张和反问:通过夸张和反问增强修辞效果3.3 排比和对偶:使用排比和对偶对修辞进行加强 3.4 比较和象征:运用比较和象征手法进行修辞表达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知识点1. 题型解析1.1 主旨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1.2 细节题:寻找文章中具体的细节信息1.3 推理题: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1.4 观点态度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 阅读技巧2.1 略读:快速浏览文章,获取整体印象2.2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意和逻辑关系2.3 空读:通过填写空缺的词语来检验对文章的理解2.4 推读:根据已有信息推断未提及的内容3. 文章类型解析3.1 说明文:理解作者提供的说明和解释3.2 议论文:分析作者观点并提供相关论据3.3 小说、故事和议论文的区别与联系3.4 新闻报道和科普文章的特点与写作手法第三部分:作文技巧与范文1. 写作方法1.1 议论文写作: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对比观点、得出结论1.2 图表作文:描述图表数据、分析原因和趋势、给出结论1.3 应用文写作:书信、通知、便条、邀请函、文章开头结尾的写法1.4 小说写作:塑造人物、布局情节、设置悬念、展现主题2. 作文范文2.1 议论文范文:展开论点、层层递进论证、明确结论2.2 图表作文范文:客观描述数据、合理分析原因、明确观点2.3 应用文范文:规范格式、语言得体、信息准确、内容完整2.4 小说范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合理、主题突出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语文的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
(一)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假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
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幸运)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篇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
将主题定义的中心词改成思想与倾向,虽只是一词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过程的实际,符合文章内容的实际,因而无论对写作实践或阅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作尤其是文艺创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树立了主题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的深刻观念,将使习作者更自觉地用两条腿走路,更自觉地酝情发思,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这就是情感思维。
难以望其项背的出处篇二望其项背,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
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译文:气味浑厚,音调又和谐,毕竟这是本朝第一手能。
近来作者虽然多,终难望其项背部罢了。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百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度对象有一定差距。
望其项背造句1、你能想象会什么望其项背声像,玛丽感觉还是要有深入的弟子都感到悲伤,那黑暗的日子。
2、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3、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4、这是最伟大的童话故事电影,甚至没有一部能望其项背。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关于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考试内容知识点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名,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思想核心为“仁”。
现存,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
2.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主张清静无为。
是道家典籍,有81章。
3.墨子: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
主张“兼爱”。
是墨家的典籍,为墨子及其弟子所写。
4.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
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7篇261章,即《孟子》。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著作。
5.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继承老子之“道德自然”观。
《庄子》是道家著作,也称《南华经》。
6.荀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名。
他是韩非和李斯之师,《荀子》为儒家著作,现存32篇。
7.韩非: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抬家。
著有《孤愤》、《五蠢》、《说难》等,《韩非子》是家代表作,后人集韩非之作及评韩之文而成,55篇。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8.《列子》:相传为战国郑人所作。
原存本子几经遗失,现存本子由东晋张湛辑注,《愚公移山》出于此本。
9.《吕氏春秋》:一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作,战国末年秦相集门客编写。
10.诸子散文: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家、家和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于》、《庄子》、《韩非于》、《墨子》。
在各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
11.三教九流:三教指。
九流指儒家者流、阴阳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纵横家者流、杂家者流、农家者流。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名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
(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最佳答案一.语素和语素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
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
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语素按组词能力划分,可以分成:①自由语素——前后都可以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还可以单独成词。
如金——黄金、金条、白金、金黄,布——帆布、布匹、布衣、粗布等。
②不自由语素——只能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
如第——第一、第二、第三,老——老大、老二、老三,初——初一、初二、初三,子——桌子、椅子、盆子、李子、中子等。
③半自由语素——可以在前后加上别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但不能单独成词。
如民——人民、民众、草民、民意,食——食物、饮食、粮食、食品等。
高考语文乘风讲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应试技巧一、基础知识的复习1.诗歌文学的构成要素:韵律、格律、韵部、字音、字义、形象、修辞等。
2.小说文学的构成要素:情节、人物、环境、语言、意义等。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称、借代、双关、讽刺等。
4.文学常识:古代文学人物、作品、流派、创作背景等。
5.现代文化常识:科技、文艺、社会、历史等。
6.语言知识:词汇、语法、语法关系等。
7.知识的综合应用:卡片作文、阅读文章、解读单篇作品、阅读组文等。
二、应试技巧1.阅读题: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文章,把文章中的信息把握清楚,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准确理解每句话中的含义。
2.写作题:要求切合题意,措辞准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意思完整,句式多样。
3.概括题:先把文章看懂,然后确定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再注意对重点信息进行概括,有条理地列出关键词。
4.词语搭配的应用:考生要熟练掌握词汇搭配,巧妙应用修辞手法,运用好一些不同词汇间的等效替换。
5.短语、句型的运用: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模仿好的语言表达,学会一些常用的短语和句型,合理运用其中一些长句、短语,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6.课外阅读积累:考生要多读书,积累知识和阅读经验,在阅读中注意句子的表达,在写作时能够有更多的灵感和开阔的思路。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时期1.先秦时期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较为平淡整齐的散文,简单的曲调和三绝体的诗歌。
2.先秦时期的文学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
3.先秦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孔子的《论语》、《孟子》、荀子的《荀子》、韩非子的《韩非子》、庄子的《庄子》等。
二、汉朝文学1.汉朝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简练朴素、以故事和轶事为主要内容和形式。
2.汉朝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班固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列仙传》等。
三、魏晋文学1.魏晋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五言诗和骈文。
2.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诗歌集《洛神赋》、王羲之的书法、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左思的《咏史》等。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清单一、语言文字基础知识1. 汉字基本知识汉字是汉族的传统文字,包括基本汉字和常用汉字两个层次。
基本汉字有214个,常用汉字则有近3500个。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笔画顺序和读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石。
2. 拼音与音标拼音是用来标注汉字读音的字母系统,音标则是用来表示语音发音的符号。
掌握拼音和音标有助于正确地读、写和理解词语。
3. 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指在语言使用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近义词、反义词或相近词语之间的差异。
例如,区分"善良"和"友善"、"大胆"和"冒险"等。
4. 词汇搭配与固定搭配词汇搭配是指词语之间常常搭配使用,形成搭配习惯,例如"高兴"搭配"快乐","生病"搭配"去医院"等。
固定搭配则是表示一种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例如"纸上谈兵"、"一帆风顺"等。
了解和运用词汇搭配和固定搭配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1.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是指通过阅读文章、课文或段落,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节和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掌握快速阅读、 skimming 和 scanning等技巧,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
2.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
掌握写作技巧需要了解文体的特点、写作结构的组织和常用表达方式。
同时,提高词汇量、加强逻辑思维和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写作的关键。
三、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是指古代文学作品按照传统、风格或题材进行的分类。
例如"诗"、"词"、"赋"、"曲"、"小说"等。
了解古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有助于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高考语文学生必背知识点大全2023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离骚》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框架随着高考的临近,语文学科成为了许多考生备考的重点之一。
语文的内容繁杂而庞大,需要广泛而深入地掌握各种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总结高考语文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个归纳总结的框架,以便考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梳理和掌握语文知识。
一、文学常识1. 文学的定义与分类2.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3. 文学常识性问题及解答二、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品3. 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点三、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四、古代诗歌1. 五言、七言绝句的特点及常见表现手法2. 诗歌的格律与韵律3. 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赏析五、现代诗歌1. 新诗的发展与特点2. 新诗的表现手法与题材特点3. 现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赏析六、古代散文1. 古代散文的分类及特点2. 古代散文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点3. 古代散文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七、现代散文1. 现代散文的发展与特点2. 现代散文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点3. 现代散文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八、古代小说1. 古代小说的分类及特点2. 古代小说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点3. 古代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九、现代小说1. 现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2. 现代小说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点3. 现代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赏析十、汉字书写与修辞方法1. 汉字的基本结构与书写规范2. 修辞方法的分类与表现形式3. 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与效果十一、阅读理解与分析1. 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与技巧2. 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3. 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方法以上所列知识点仅为示范,具体内容还可根据考纲和教材的要求进行扩充和调整。
考生可以根据此框架来归纳总结各个知识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和增加。
希望考生能够利用这个框架来更加有序地整理和掌握高考语文知识,为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优秀7篇)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
怎么…。
)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最全高考语文知识点必学清单一、阅读理解1.文章类型判断和主旨概括2.归纳概括3.事实细节4.推理判断5.观点态度6.修辞手法7.修辞效果8.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二、相关修辞手法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设问6.反问7.对仗8.插叙9.补充说明10.并列11.托物抒情12.借代13.旁征博引14.象征15.比拟16.对称17.夸张与写实关系三、作文写作1.作文的写作类型(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2.作文的体裁3.作文的主旨思想4.作文的框架结构5.作文的开头结尾6.作文的段落写作7.作文的语言表达8.作文的修辞手法运用9.作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10.作文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四、古代文学1.古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古代诗歌创作技巧3.古代词曲流派和代表作4.古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5.古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6.古代文学家和作品7.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8.古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9.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五、现代文学1.现代诗歌流派和代表作2.现代诗歌创作技巧3.现代小说流派和代表作4.现代散文流派和代表作5.现代文学家和作品6.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思想7.现代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8.现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赏析六、修辞学知识1.修辞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3.修辞手法与表达意境的关系4.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七、古代学术和文化常识1.古代文化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2.古代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3.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及其价值八、现代语言知识1.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3.现代汉语的词语运用和表达技巧4.现代汉语的语义、语用和语感九、现代语言文字常识1.现代汉字的基础知识2.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和规范化3.现代汉字与表意、表音的关系4.现代文字的特点和应用以上是一个超详细的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清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语文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知识点列表1. 文言文1.1 时文阅读与写作1.2 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对比与联系1.3 古文阅读与鉴赏1.4 古代诗歌鉴赏和写作技巧1.5 古代散文鉴赏和写作技巧1.6 古代小说鉴赏和写作技巧1.7 古代戏剧鉴赏和写作技巧2. 现代文学2.1 现代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2.2 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2.3 现代小说的阅读与鉴赏2.4 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2.5 现代戏剧的阅读与鉴赏3. 修辞与写作技巧3.1 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3.1.1 比喻与拟人3.1.2 夸张与夸张对比3.1.3 对偶与排比3.1.4 反问与反义疑问3.1.5 以貌取人与典型描写3.1.6 借代与隐喻3.1.7 反复与渲染3.1.8 感官描写与场景刻画3.2 写作技巧与方法3.2.1 论说文写作技巧3.2.2 描写文写作技巧3.2.3 记叙文写作技巧3.2.4 说明文写作技巧3.2.5 应用文写作技巧4. 古代文化与文学4.1 古代思想与文化4.1.1 儒家思想的精髓及其影响4.1.2 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其影响4.1.3 墨家思想的精髓及其影响4.1.4 理学思想的精髓及其影响4.1.5 佛家思想的精髓及其影响4.2 古代文学作品4.2.1 唐诗的代表作及其特点4.2.2 宋词的代表作及其特点4.2.3 元曲的代表作及其特点4.2.4 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及其特点5. 现代文化与文学5.1 现代思潮与文化5.1.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影响5.1.2 魏晋风度的精髓及其影响5.1.3 文学现代化的背景及其影响5.1.4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与启示5.2 现代文学作品5.2.1 鲁迅先生及其代表作品5.2.2 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5.2.3 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及其特点5.2.4 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及其特点5.2.5 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以上是语文高考知识点的一个简单列表,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论述超过1000字的篇幅,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扩展和详细写作。
2023高考语文基础必备考点知识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考知识点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学基础知识点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语文高考文学基础知识点▲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
《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13,《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所记史事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叙事,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钦赐书名。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篇一: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语文知识点涵盖高考语文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考察内容
包括多音字、成语、古诗词阅读等高考语文常考考点
帮助考生从语文知识点的角度进行高考语文复习
从而达到更好的语文复习效果
【篇二: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高考语文成语易错五百个汇总2017年02月27日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贵州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云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陕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西藏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新疆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吉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青海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甘肃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湖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山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2017年河北高考语文试卷结构2017年02月24日
【篇三: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