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_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
- 格式:pdf
- 大小:164.16 KB
- 文档页数:4
高等教育与政治理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
郑维东1,李晓男2
(11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深圳518060;2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89)
【摘 要】大众政治心理和意识形态是分析政治文化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
和谐与冲突的两种可能,处理好大众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使其尽可能保持一种
和谐的状况,对于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政治文化;大众政治心理;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4)01-0050-04
Tw o dimensions of the political culture :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
1.ZHE N Wei -dong ;
2.LI X iao -nan
(1.Management School ,Shenzhen Univer sity ,Shenzhen 518060,China
2.Department o f Public Management ,China Youth College for Political Sciences ,China )
Abstract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 are the fundamental dimensions to ana 2
lyze political culture.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both s olidarity and conflict between these
tw o dimensions.I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for any political culture to cope sm oothly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y and keep them in a s olidarity
relation.
K ey w ords :political culture ;mass political psychology ;ideology
收稿日期:2003-09-26
作者简介:郑维东(1968-),男,四川邻水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思想史;
李晓男(1964-),女,黑龙江北安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中西政治思想史。
一、大众政治心理:形成、特征和功能
大众的政治心理与政治家和统治者的思想观念相比,更像是流行音乐,体现了社会大多数的普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的初步认识和基本看法,通常体现为大众的政治观点、政治意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这其中,如果说大众的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是对政治生活的粗浅认识,是一些没有经过加工的零散的“思想原材料”,那么,大众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则是一些较为固定和持久的心理活
动。人们对社会政治一旦形成较强的情感,或某种信仰,那将是难以改变的政治心理因素。而且,人们一旦产生某种政治信仰,其影响力也是不同寻常的,甚至可以超越社会环境的限制。
大众政治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来说,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现实的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二是传统的因素。一方面,大众政治心理是现实生活的产物,是各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在政治统治高度专制集权的时候,大众的政治心理则显得隐蔽而单一,而在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的时候,大众的政治心理则显得多元而开放。再比如,在社会经济相当发达或是相当落后的时期,人们对社会政治的认同感往往较强,而在社会经济的过渡时期,人们对政治的认同感往往较差。另一方面,大众的政治心理又是历史传统的产物。心理活动有着极强的历史传承性。比如在中国,大众的清官意识、权威意识、官本位意识等根深蒂固,人们对权力者表现出较大的服从和敬畏,对于掌握权力的人有着这样一种期待和希望———为民做主和勤政廉洁。在中国人的心理意识中,掌权者往往都是一些道德上经得起考验的人,而不是像休谟所说的那样———大凡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都是无赖。
大众政治心理通常表现出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复杂性。因为大众的社会利益要求千差万别,对政治生活的希望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政治心理也就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各个阶层的人们往往有各自独特的政治心理。比如在中国,农民阶层与工人阶层的政治心理不同,而这两个阶层与知识分子阶层又有差别。差别的根源在于这些不同的阶层有着各自的利益要求。第二,现实性。大众的政治心理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他们的利益要求又是十分现实的,所以,他们的心理意识也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比如,对于大多数中国农民来说,有一个稳定的政策,摆脱较重的负担,就成为他们的基本要求。此外,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由于世俗化的影响,对政治的希望更多地与他们的利益要求联系在一起,而缺少过去那种空洞盲目的追求。第三,波动性。正如前文所言,大众的政治心理尽管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从众心理和依附意识的影响,容易受到政治精英们的蛊惑,因而显示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不仅如此,在中国,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权威的世俗化进程的加深,大众政治心理受到各方面影响的机会和方式就更多,其不稳定性就更突出。
一般来说,大众的政治心理有这样一些基本的功能:第一,政治生活的晴雨表。在西方民主国家,经常的民意调查可以反映执政者被认同的情况。在中国,人们可以从一些民谣中洞察出大众对政治生活的看法。比如,过去对于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有这样的描述:“一杯茶,一张报”,反映出行政效率低下;过去把人大描述成“橡皮图章”,反映出人大的职能没有很好地履行。第二,政治活动的一面镜子。既然大众的政治心理意识可以作为反映政治生活的晴雨表,那么,对于政治统治而言,无疑具有某种警示的功能。因为说到底,政治活动最终是要依据人们的判断来检验的。再好的政治,人们不具有认同感,不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就不能算是好的政治。第三,大众要求的表达途径之一。大众政治要求的表达有各种途径,有正式的、受法律所保护而有效的途径,也有一些非正式的表达途径。大众的政治心理意识作为大众政治要求的一种反映,往往集中体现了那些不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出来的政治要求和观点。大众的政治心理意识往往隐含了某些不满。可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达途径和方式。
二、意识形态:形成、特征和功能
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或者说是政治文化的一个特殊层面。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